?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視角下的城鄉關系思想

2015-04-11 07:04陳燕妮李家祥
關鍵詞:私有制恩格斯生產力

陳燕妮,李家祥

(天津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天津 300387)

自城市從鄉村分離出來之后,城鄉關系就成為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關系,城鄉關系問題也成為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視的問題之一。不過他們是把城鄉關系問題放到整個社會的發展變遷中去論述的,并未作過專門而系統的闡述。梳理馬克思恩格斯原著,筆者發現他們用批判性思維的方法,闡述了自己對城鄉關系的一系列觀點。正如恩格斯在《論住宅問題》中所說:“由于馬克思和我之間有分工,我的任務就是要在定期報刊上,因而特別是在同敵對見解的斗爭中,發表我們的見解,……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我都必須采用論戰的形式,在反對其他種種觀點的過程中,來敘述我們的觀點?!盵1]182具體而言,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小資產者米爾伯格的觀點上提出了消除城鄉對立的觀點,并在論戰中闡述了城鄉之間存在的工人住房短缺、人的發展等問題,這對于我們今天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通過對現實的批判,提出城鄉對立的兩面性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社會發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城鄉混沌、城鄉對立到城鄉融合的過程。城鄉對立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也是城鄉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大工業革命后,城鄉對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關系上表現得更尖銳了。處于階級矛盾、城鄉對立的資本主義發展初期,恩格斯曾經用21個月的時間,親自考察了英國無產階級的生活狀況,并用他看到、聽到、讀到的東西,對工人生活狀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居住方面,“這里的街道通常是沒有鋪砌過的,骯臟的,坑坑洼洼的,到處是垃圾,沒有排水溝,也沒有污水溝,有的只是臭氣熏天的死水洼”[2]306;衣著方面,穿的是破爛衣,赤著腳,托馬斯5卡萊爾形象地說,愛爾蘭人穿的是“一身破爛的衣服,這種衣服脫下和穿上都十分困難”[2]350;飲食方面,“食物一般都很壞,往往是幾乎不能入口的”[2]357,土豆皮、菜幫和爛水果是他們用以充饑的主要食物。恩格斯說:“在這種條件下生活的人們,的確不能不下降到人類的最低階段?!盵2]342這里,恩格斯主要立足于對資本主義社會里工人生存條件悲慘之狀的現實批判,看到了城鄉對立帶來的局限性。

值得注意的是,與這種局限性相伴隨的是城鄉發展的進步性,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城市已經表明了人口、生產工具、資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這個事實:而在鄉村則是完全相反的情況:隔絕和分散?!盵3]184《資本論》中又指出,城市的過度發展,“一方面聚集著社會的歷史動力,另一方面又破壞著人和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費掉的土地的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從而破壞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條件”[4]552。這些論述說明,一方面城鄉對立帶來了社會的進步,城市空間在擴大,城市數量在增加,城市人口在上升,城市得到了快速發展,最終成為經濟發展的中心;另一方面城鄉對立不但導致農村發展的落后和農村居民的愚昧,還嚴重損害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帶來了環境污染、流行病蔓延等“城市病”。 這也就是說,馬克思恩格斯肯定城鄉對立帶來了文明和進步,即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所指出的,把城市和鄉村的對立作為整個社會分工的基礎固定下來是文明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與此同時也承認這是內部存在的對立和矛盾的文明。

上述觀點進一步表明,生產力的發展導致了城鄉對立的客觀存在,這一客觀存在具有兩面性,二者既對立又統一。每一個國家在其發展過程中都會經歷這一階段,所以正視城鄉發展所帶來的不平衡性,才能真正把握城鄉發展的規律,進而更快更平穩地渡過這一階段。如果看不到城鄉對立的兩面性,可能會浪費很多精力和時間,也會走許多彎路。如果一味地重視城市的發展而忽視或者犧牲農村的發展,最終不僅城市難以更好地發展,而且還會嚴重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所以,我們必須協調平衡二者的關系,在對立中找統一,在統一中求發展,將城市與鄉村作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納入到一個統一的戰略框架內,從而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二、通過對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批判,指出實現城鄉融合的可能性

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產業革命,產生了用辛勤勞動換來失業、饑餓和死亡危險的一無所有的無產階級。工人階級的悲慘處境引起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注意,各種思潮相繼出現。代表小資產階級利益的蒲魯東主義,幻想用房租購買房屋的改良方案來解決工人住房短缺的問題,妄想不廢除私有制、不消滅城鄉對立,就能解決工人住宅問題;杜林主義也幼稚地認為,“無須從根本上變革舊的生產方式,無須廢除舊的分工,社會就可以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只要‘注意到……自然狀況和個人的能力’,就一切都解決了?!盵1]684他們認為城鄉融合是不可能的,只是一種幻想。而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他們的思想是小資產階級的錯誤觀點,也正是在批判種種錯誤觀點的過程中,逐步提出了具有時代特征的城鄉融合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所謂城鄉融合,就是“把城市和農村生活方式的優點結合起來,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點”[3]305。城鄉融合是未來城鄉發展的走向和趨勢,也是城鄉關系發展的最高階段。他們認為,消滅城鄉對立,實現城鄉融合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首先,在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公共衛生方面都已經有現實的要求。因為,“只有通過城市和鄉村的融合,現在的空氣、水和土地的污毒才能排除,只有通過這種融合,才能使現在城市中日益病弱的群眾的糞便不致引起疾病,而是用來作為植物的肥料?!盵1]684其次,他們也深入探析了實現城鄉融合的措施:一是制度條件,即廢除資本主義私有制。正是資本主義私有制才使鄉村落后,城市畸形發展,城鄉利益沖突,階級矛盾不可調和。二是物質條件,即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他們認為城鄉對立僅僅是生產力發展水平不足的體現。未來城鄉融合一定要建立在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基礎之上,那時,從事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的將是同樣的人,沒有城鄉之別,城鄉真正融成了一體。三是社會條件,如重視科學技術的力量,“(電的)這一發現使工業幾乎徹底擺脫地方條件所規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極遙遠的水力的利用成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對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終將成為消除城鄉對立的最強有力的杠桿?!盵5]442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增加了彼此之間的聯系,使城鄉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城鄉融合成為可能。

三、通過對制度的批判,強調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

馬克思指出,私有制的存在是城鄉分離和對立的制度根源?!百Y本主義社會不僅不能消除這種對立,反而不得不使它日益尖銳化?!盵1]223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城鄉分離和對立更加深了城鄉之間的利益沖突。社會成員之間的利益具有了階級對抗性質,手工業和工業集中于城市,統治者也集中于城市,居住在城市的剝削階級盤剝鄉村勞動人民,城市成為文明的代名詞,而鄉村卻陷于貧窮和愚昧狀態之中。剝削與被剝削、統治與依附的二元對立格局形成,城市最終戰勝鄉村。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文中提到:“這幾百萬無產者,他們昨天掙得的今天就吃光,他們用自己的發明和自己的勞動創造了英國的偉業,他們日益意識到自己的力量,日益迫切地要求分享社會設施的利益?!盵3]102如果不想犧牲一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使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必須廢除私有制。

廢除了資本主義私有制,也就為消滅城鄉對立、實現城鄉融合提供了條件。那么如何廢除私有制呢?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中指出:“只有創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產資料之后,才能廢除私有制?!盵3]304并且認為“這種強大的、容易增長的生產力,已經發展到私有制和資產者遠遠不能駕馭的程度,以致經常引起社會制度極其劇烈的震蕩”[3]303。馬克思也強調:“消滅城鄉之間的對立,是社會統一的首要條件之一,這個條件又取決于許多物質前提?!盵3]185這充分表明,生產力的大力發展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他們認為,私有制存在,城鄉關系進入城鄉對立的發展階段,生產力有所發展但又發展不足。因此,只有生產力大力發展了,舊的社會分工才能消滅,才能使農業實行工業化經營,農民才能轉變為農業工人。只有生產力大力發展了,才不再“有任何對個人生活資料的憂慮”[6]561。這樣,無論哪個群體都可以占有他們需要的社會資源,從而達到利益上的一致性。到那時,“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對立也將消失。從事農業和工業勞動的將是同樣的一些人,而不再是兩個不同的階級?!盵3]P308

當然,消滅城鄉對立,廢除私有制不是在任何條件下任何時間段都可以完成的,正如馬克思所說,這個條件單靠意志是不能實現的。即便私有制廢除了,城鄉對立還會存在。因此,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按照統一的總計劃協調地安排自己的生產力的那種社會,才能允許工業按照最適合于它自己的發展和其他生產要素的保持或發展的原則分布于全國?!盵7]320這樣,城市和農村人口獲得同等的發展機會和條件,城鄉之間的差距才會逐步縮小,才有可能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四、通過對人的片面發展的批判,強調人的全面發展的必要性

城鄉分離和對立造成了人片面而畸形的發展,對此,馬克思作了深刻而尖銳的批判。在他看來,大工業的發展使每一種新的生產杠桿都必然轉變為生產資料奴役生產者的新手段,這使“工人變成了機器的單純的附屬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極其簡單、極其單調和極容易學會的操作”[3]407。換句話說,勞動和人都被分割了,個人淪為機器的奴隸,被迫從事某種固定的職業,使人們或成為“城市動物”,或成為“鄉村動物”。除此之外,恩格斯還談到城市的發展使每一個人在追逐私人利益時人與人之間愈加冷淡、愈加孤僻?!霸谶@種街頭的擁擠中已經包含著某種丑惡的違反人性的東西?!盵2]303而在貧民窟里,工人已經墮落為對道德所起的破壞作用比貧窮還要厲害得多,酗酒、縱欲和犯罪盛行。由此可見,城鄉的分離和對立使人性應有的真善美被扭曲。

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也談到了,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人不再只是發展自己才能的一方面而偏廢了其他方面,是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前提的。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強調了這一觀點:“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盵3]165也就是說,到共產主義社會,每個人可以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不再因分工受限于某一特定的職業領域,擺脫了物的束縛,人成為自由的主體,這是人發展的最高階段。即個人按照自己的自主活動來發展一切需要,包括生存需要、發展需要、享樂需要,只要是人本身的內在需求,就是合理的,都是社會應該滿足的。

綜上所述,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城鄉關系的思想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他們的城鄉關系思想不是僵硬的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雖然“文明在大城市中給我們留下了一種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力量才能消除的遺產。但是這種遺產必須被消除而且必將被消除,即使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1]684。換句話說,城鄉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必然會遇到眾多難題,重新審視和合理借鑒馬克思恩格斯的城鄉關系思想,對于指導現階段我國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猜你喜歡
私有制恩格斯生產力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變遷的探究
從“消滅私有制”看私有財產的是與非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市場經濟條件下,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堅持
恩格斯的專偶制思想——讀《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有感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展望2014:推動科技創新轉化為第一生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