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唐傳奇的文化藝術品位

2015-04-11 07:04
關鍵詞:唐傳奇傳奇文體

徐 翠 先

(忻州師范學院 中文系, 山西 忻州 034000)

唐代的傳奇小說,無論從哪一個層次都可以說是一種高雅文學,文化藝術品位很高。它的物質載體是文言文,其基礎是由《史記》《漢書》奠定的史學散文,又吸收了唐代詩、賦、古文的因素,從而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小說語言文體。這一語言文體帶有某種規定性:首先它的創作者必需具備高度的文化修養,其次作品的接受者也脫不開士大夫文人這個圈子,這就從基礎上保證了它的文化藝術素質。唐傳奇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文言小說最有價值的流派之一,就是由它的文化藝術品位決定的。本文擬專門談一下這個決定唐傳奇藝術生命的問題。

一、創作群體的形成

能否形成一個創作群體,這是一種文體成熟不成熟、在社會上受不受歡迎的標志之一。有唐三百年,傳奇作品流傳下來許多豐富的單篇的和結集的作品,這本身就說明傳奇有一個龐大的寫作群體,而且這個群體有很高的文化修養和文學才華??疾爝@些作者的文化水平和詩文寫作情況,可以充分說明這個問題。據筆者的粗略統計,唐傳奇的作者有姓名的共29人,其中進士及第和各種制科登第的有張說、張鷟、沈既濟、許堯佐、李景亮、白行簡、元稹、陳鴻、韋瓘、牛僧孺、蔣防、沈亞之、鄭還古、房千里、薛調、盧肇、康軿等17人;擔任過史官和翰林的有王度、沈既濟、李景亮、韋瓘、蔣防、薛調等6人,柳珵生平不詳,而出身于史學世家。除晚唐少數人命運坎坷外,其余的仕途均較平穩。再看他們的詩文創作,《全唐文》收錄的有張鷟、張說、沈既濟、許堯佐、白行簡、元稹、陳鴻、李公佐、韋瓘、蔣防、沈亞之、房千里、牛僧孺、鄭還古、段成式、盧肇、裴铏、皇甫枚、康軿、杜光庭等20人;《全唐詩》收錄的有張鷟、張說、許堯佐、白行簡、元稹、韋瓘、蔣防、沈亞之、房千里、牛僧孺、鄭還古、段成式、李玫(《全唐詩》玫作玖)、盧肇、袁郊、康軿、杜光庭等17人。就從這些作者的科舉、仕履、詩文創作幾方面,我們完全可以說,傳奇創作群體的文化素質和文學才華是很高的。實際上,由于當時作品傳播主要靠手抄本這種方式,那湮沒無聞的作品和作家真不知還有多少??傊?,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唐傳奇形成了一個高水平的創作群體,這是傳奇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證。傳奇作為虛構敘事文體,得到了士大夫文人的廣泛認同,他們不僅有創作熱情,也有閱讀興趣。這從一些作者在作品中敘述寫作經過的事實完全可以看出來,如《任氏傳》、《長恨歌傳》的結尾都有創作緣由的說明,可見傳奇小說在當時的士大夫文人中有廣泛的文化市場,許多人都有創作這種虛構文體作品的能力和興趣。

二、小說觀念的演進

唐人的“有意為小說”,不是一般的寫作興趣問題,它首先是文學觀念問題。唐代以前,人們對小說的重視主要是它的教化功能,東漢初的桓譚說:“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盵1]444稍后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也說:“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涂說者之所造也……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盵2]1745這是漢代對小說的權威言論,他們重視小說的原因,其觀念不出儒家助人倫成教化的文學觀。降及魏晉,小說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志怪小說已蔚為大觀,人們對小說的美學層面也注意起來,如葛洪在《神仙傳》序中對劉向《列仙傳》“所述,殊甚簡略,美事不舉”深表遺憾,而他的《神仙傳》“雖深妙奇異,不可盡載,猶存大體”[3]14,比劉向強多了。干寶在《搜神記》序中也指出“幸將來好事之士錄其根體,有以游心寓目而無尤焉”[4]20,強調了志怪小說的愉悅功能。而蕭綺在《拾遺記》序中一則強調“文存靡麗”,語言要華美,一則“編言貫物,使宛然成章”[5]29,注意到故事的完整曲折生動。這些都是小說觀念上的進步。到了唐代,隨著傳奇小說這種虛構文體的成熟,人們的小說觀念也從功利向審美轉變。最早透露出這一消息的當推沈既濟,他在《任氏傳》中說:“嗟乎,異物之情也有人焉!遇暴不失節,殉人以至死,雖今婦人,有不如者矣。惜鄭生非精人,徒說其色而不征其情性。向使淵識之士,必能揉變化之理,察神人之際,著文章之美,傳要妙之情,不止于賞玩風態而已。惜哉!”[6]262沈既濟從狐女身上看到了一種新的愛情觀和人性美,因此認為應當從審美的角度“糅變化之理,察神人之際,著文章之美,傳要妙之情”。這句話的實質是說,要通過虛構把鄭六和狐女的愛情故事寫出來。他重視的一是“文章之美”,一是“要妙之情”,這是小說文體的基本美學特征,而不僅僅是傳統的教化功能。而段成式則更強調小說的愉悅功能,他在《酉陽雜俎》序中認為士大夫在治正統的經、史、子之外,偶爾寫寫怪異之事,游戲文章,對于他們的正業也沒有什么妨害。 “怪”、“戲”之文雖是小菜一碟,難道就沒有一點味道嗎?[7]1這說明他是從欣賞的角度肯定小說的審美功能的。

對小說審美功能的認識不僅存在于小說家之間,古文家們也從文學的一般特性出發認識到了這一點。如韓愈和柳宗元就不僅創作了傳奇類作品,柳宗元更就韓愈的《毛穎傳》發表了自己的小說美學觀。

韓愈的《毛穎傳》,據陳寅恪先生的看法,是“昌黎摹擬史記之文,蓋以古文試作小說,而未能甚成功者”。這就是說,《毛穎傳》的文體屬于傳奇一類小說。韓愈用的是虛構的創作方法,把毛筆擬人化,為毛穎君作傳,幽默詼諧,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但是,因為它不合古文常規而被人譏笑。柳宗元當時正在永州貶所,只聽人說,而未能親讀,直到元和十年十一月他的妻弟楊誨之往臨賀省父途經永州,才把文章帶給他。因為在此之前,“有來南者,時言韓愈為《毛穎傳》,不能舉其辭,而獨大笑以為怪”,而他一讀之下,“若捕龍蛇,搏虎豹,急與之角而力不敢暇,信韓子之怪于文也”,才清楚“世之模擬竄竊、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而以為辭者之讀之也,其大笑固宜”,因此寫了《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后題》一文,不僅肯定了《毛穎傳》的文學價值,而且提出這類俳諧之文“有益于世”的論斷。這種“益”,他認為有二端:一是“學者終日討說答問,呻吟習復,應對進退,掬溜播灑,則罷憊而廢亂,故有‘息焉游焉’之說……有所拘者,有所縱也”,強調的是小說調節精神的休息娛樂功能。二是“大羹玄酒,體節之薦,味之至者。而又設以奇異小蟲、水草、楂梨、桔柚,苦咸酸辛,雖蜇吻裂鼻,縮舌澀齒,而咸有篤好之者。文王之昌蒲菖葅,屈到之芰,曾皙之羊棗,然后盡天下之奇味以足于口”,是用人的口味為類比,認為文章也應多種多樣,“弛焉而不為虐歟,息焉游焉而有所縱歟,盡六藝之奇味以足其口歟”。[8]569—570這種肯定小說的審美功能“有益于世”的觀點是文學觀的一大進步,這既是小說創作的繁榮在文論上的反映,又反過來影響了小說創作。

三、文備眾體的文體特征

宋人趙彥衛在《云麓漫鈔》卷八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唐之舉人,先借當世顯人以姓名達之主司,然后以所業投獻。逾數日又投,謂之溫卷。如《幽怪錄》、《傳奇》等皆是也。蓋此等文備眾體,可以見史才、詩筆、議論?!盵9]65這成為人們觀察唐傳奇文體特征的話頭。關于牛僧孺和裴铏是否用《幽怪錄》(即《玄怪錄》)、《傳奇》作過行卷、溫卷,因為沒有確切的證據,不好斷定,但趙彥衛認為傳奇是“文備眾體,可以見史才、詩筆、議論”的說法,大體可以概括其文體特征。我們就按他的說法分三點來看傳奇作為虛構敘事文體的藝術特征。不過,趙彥衛是從作者的角度說的,我們則從文體角度說。

第一,史才——傳奇的敘事藝術特征。眾所周知,小說歷來被看作“史之余”,但要按其內容的規定性進行分類,唐以前大體可以分為志人小說、志怪小說和歷史小說三種。志怪小說是傳奇小說的“源”,而志怪小說到魏晉以降其結構形式基本上取自史傳的格局,這一方面是史傳敘事傳統為其提供了現成的敘事經驗,另一方面也正好適應了志怪小說“實錄”的創作原則。唐代的傳奇雖然把志怪故事的“粗陳梗概”演為曲折委婉、波詭云幻的藝術情節,但結構的基本格局不出傳記形式,當時的人們在意識里仍然把它當作“傳記”文。如《任氏傳》說:“眾君子聞任氏之事,共深嘆駭,因請既濟傳之,以志異云?!盵10]262“傳之”是個動賓結構,合“以志異”,意即把任氏的故事寫成一篇傳記形式的傳奇文?!独钔迋鳌氛f:“公佐拊掌竦聽,命予為傳?!盵6]313《長恨歌傳》也說:“(白居易)歌既成,使鴻傳焉?!盵10]326意思都是一樣的。雖然也有強調記事而名為“記”的,如《古鏡記》《離魂記》等,但為數不多。因此,唐代的單篇傳奇作品多以“傳”名篇。傳奇不僅從史傳那兒吸取了傳記體的敘事結構,而且繼承了傳記呈現式的敘事方法,它把敘述人的敘述語言和人物活動的場景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故事情節。我們這樣說,是就其基本敘事結構和敘事方法而言,其實傳奇作為一種成熟的敘事文學的體裁,在敘事方法的使用方面有許多不同于史傳的地方,而最本質的區別則在史傳的寫作原則是實錄,傳奇小說的創作原則是虛構。傳記作為歷史,它的本質特征是“信”,是真實,不能有想當然的虛構,因此凡屬于當事人之外不能被外人知道的生活細節便不寫。傳奇不同,它的故事情節是作家通過藝術想象創造出來的,凡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生活場景,不管能不能被外人看到,都可以寫,而且還可以寫現實生活中沒有或根本不可能有的東西,如許多志怪故事。這一特點使傳奇小說的場景描寫更加細致、生動,因為它是藝術想象的產物。如《任氏傳》韋崟與任氏第一次見面時的場面描寫,全部情景發生在韋與任氏之間,并未有第三者在場,而作者寫來,人物的動作、情態、語言,甚至喘息,都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而且把任氏面對強暴時的內心想法“自度不免”都寫了出來,完全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的情景進行藝術想象的創造。不僅如此,虛構的原則為傳奇作家提供了無限廣闊的想象的時空天地,不僅可以把不同時代的歷史人物聚在一起飲宴、詩酒唱和,如李玫的傳奇《嵩岳嫁女》,而且可以在一個想象的空間——瓷枕內讓人在很短的時間內過完尊榮富貴、沉浮不定的一生,如沈既濟的《枕中記》。再者,史傳要寫人物的一生行事,平鋪直敘時多,而傳奇雖以一人系事,但選擇的往往是人物生活中的一件事,如李景亮的《李章武傳》只寫李章武與王氏子婦的戀情,從生時寫到死后,娓娓道來,不厭其煩,至于李章武生活中的其他事件是不暇顧及的。

再者,傳奇的敘事類型也比史傳豐富,史傳一般用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唐傳奇則不僅運用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與第一人稱的限知視角,而且創造性地在第三人稱敘事中把全知視角與限知視角結合起來,交互使用。在第三人稱作品中使用限知視角的敘事方法的特點是,作者把敘事角度轉讓給作品中的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如《柳毅傳》中的柳毅,也可以是次要人物,甚至是一個旁觀者,如《嵩岳嫁女》中的田璆和鄧韶,《蔣琛》中的蔣琛。第一人稱限知視角也有兩種情況,視“我”這個人物在作品中的地位而定:一種是主角,如《游仙窟》、《周秦行記》和《秦夢記》等;一種是配角,如《古鏡記》和《謝小娥傳》等。凡此種種,都說明傳奇作為一種虛構敘事文體,超越了史傳的敘事原則,而從審美層面上加以發展,已經是完成形態的小說敘事文體了。

第二,詩筆——傳奇的詩意特征。唐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頂峰,不僅詩體大備,而且佳作林立。這是詩歌發展的歷史必然,更是詩賦取士的刺激和催化。詩既然是文士進入官場的敲門磚,那當然就人人無不能詩無不作詩了。于是詩歌堂而皇之地進了考場,成為舉子們必試的科目;走進了國家的政治生活,君臣之間用詩歌唱和促進政治上的唱和;走進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同僚、親戚、朋友之間的聚會離別,分題賦詩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內容;詩可以言志,可以抒情,可以代書,可以猜謎,可以頌神,可以祭鬼,男女之間可用來通情,真可謂無往而不詩。在詩歌文化籠罩整個社會生活的環境里,詩歌向其他文學體裁的滲透是十分自然的事。這對唐傳奇來說,有兩層意思:一方面傳奇作為一種小說文體,它要反映現實生活,而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人就會寫詩、要寫詩,你能不反映嗎?另一方面傳奇作家都是嫻熟詩賦的文士,以能詩之筆作傳奇,順便也就把詩歌詩意帶進了小說,何況到中后期,舉進士者把傳奇當行卷和溫卷用,有意地顯示自己的史才、詩筆、議論能力,就更要借人物作詩而逞才了。

傳奇小說和詩的結合,在形式的層面上主要有兩種:一是詩和傳奇相配合,即用詩歌和傳奇兩種形式同寫一個題材,表現基本一致的主題。例如聽了王質夫講的故事,白居易創作了長篇敘事詩《長恨歌》,陳鴻又把《長恨歌》演為《長恨歌傳》;元稹寫了自敘傳式的《鶯鶯傳》,李紳則據以創作了《鶯鶯歌》;白行簡寫了《李娃傳》,元稹配以《李娃行》。二是引詩入傳奇,即在傳奇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用詩來表達愛情,抒發感情,述說志向,有時也用詩來預示情節的發展。如果說《游仙窟》用詩來傳情達意有賣弄之嫌的話,那么《李章武傳》中李章武和王氏子婦鬼魂的詩歌唱和就充滿了愛的繾綣和死的絕望。至于《鶯鶯傳》中鶯鶯拒絕與負心的張生相見時寫給他的那首訣別詩“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6]711,更是女主人公剛烈性格的寫照,超乎一般的抒情了。用詩來言志抒情的也可用《李章武傳》中李章武與王氏子婦鬼魂分手后寫的詩“水不西歸月暫圓,令人惆悵古城邊。蕭條明早分歧路,知更相逢何歲年”[6]413為例,表面看去是在餞別宴會上的即景抒情,其實是借眼前景寄寓自己與王氏子婦永訣的愛情。用詩來預示作品情節的發展,最典型的是《裴航》,裴航在自鄂渚回長安的路上認識了樊夫人,產生了愛慕之意,樊夫人在中途下船時贈他一首詩:“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盵10]41當時,他根本不理解詩的意思,直到他在藍橋遇老嫗,買玉杵臼搗藥百日,然后與云英結合,才恍然大悟。

在散文作品中運用詩歌,當然不自唐傳奇始,但運用詩歌成為一種文體特征,并且影響了之后整個古典小說創作的卻是唐傳奇。因為詩歌在這些作品中不僅不是游離成分,而且與情節、人物性格融為一體。不僅如此,詩歌還在更深的層次上影響了傳奇創作,使諸多作品染上了濃厚的抒情色彩,人物形象也詩意化了。我們先舉《李章武傳》中二人分手時的情境描寫:“款曲敘別訖,遂卻赴西北隅。行數步,猶回顧拭淚,云:‘李郎無舍,念此泉下人?!瘡瓦煅蕘辛?,視天欲明,急趨至角,即不復見。但空室窅然,寒燈半滅而已?!边@里寫的王氏子婦的鬼魂形象是個感情化了的詩的意象,只是用散文寫出來罷了。而她走后的屋子里的情景“空室窅然,寒燈半滅”更充滿了孤寂、凄涼的意味,活畫出李章武此時的心境。而更富有詩情畫意的還是《霍小玉傳》中霍與李會面而絕的場面描寫:

玉沉綿日久,轉側須人。忽聞生來,欻然自起,更衣而出,恍若有神。遂與生相見,含怒凝視,不復有言。羸質嬌姿,如不勝致,時復掩袂,返顧李生。感物傷人,坐皆欷歔。頃之,有酒肴數十盤,自外而來。一座驚視,遽問其故,悉是豪士之所致也。因遂陳設,相就而坐。玉乃側身轉面,斜視生良久,遂舉杯酒酬地曰:“我為女子,命薄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慈母在堂,不能供養。綺羅弦管,從此永休。征痛黃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當永訣!我死之后,必為厲鬼,使君妻妾,終日不安!”乃引左手握生臂,擲杯于地,長慟號哭數聲而絕。[10]276

霍小玉的行為動作、表情形容、言語聲口的描摹可以說到了維妙維肖的地步。這是一個極富詩意的形象,她的死是美的毀滅,也是美的升華。這是用散文寫出來的詩,因為這是人物真實感情的流露,而這種感情又因作者隱含的贊美而具有了正義感。因此,詩意化最少也是唐傳奇中那些代表作品的文體特征之一,也成為我國整個傳奇小說的一種文化品格。

第三,議論——傳奇作者的評論方式。議論是史傳的一個特點,《史記》的“太史公曰”就是司馬遷對傳主的評論,班固以后,史家都沿襲這一做法。唐傳奇雖然沒有嚴格地搬用這種表示作者評論的方式,每人每篇都在結尾來那么一段,以顯示自己的論議能力,但也有不少作品通過各種方式表示作者對主要人物的道德評價。如《任氏傳》,作者沈既濟就發表了這樣的評論:“嗟乎!異物之情也有人道焉,遇暴不失節,殉人以至死,雖今婦人,有不如者矣。惜鄭生非精人,徒悅其色而不征其情性;向使淵識之士,必能揉變化之理,察神人之際,著文章之美,傳要妙之情,不止于賞玩風態而已。惜哉!”作者既贊美了任氏對愛情的專一忠貞,也批評了鄭六的只知滿足情欲而不知其人性之美的粗俗,左一個“嗟乎”,右一個“惜哉”,其評價也充滿了感情色彩。李公佐在《謝小娥傳》的結尾干脆用“君子曰”的方式發表議論說:“誓志不舍,復父夫之仇,節也。庸保雜處,不知女人,貞也。女子之行,唯貞與節能終始全之而已。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盵10]70雖然是一派封建愚夫子的說教,但對謝小娥的貞節操守的評論也還是頗中肯綮的。這種議論有時也用其他形式表示,如《枕中記》,作者雖然沒有直接說什么話,但通過呂翁和盧生的對話揭示了夢境的意義:“翁謂生曰:‘人生之適,亦如是矣?!鷳撊涣季?,謝曰:‘夫寵辱之道,窮達之運,得喪之理,死生之情,盡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盵11]15用人物感受的方式發表議論,不僅深刻,形式上也融入了敘事結構。

總之,作為一種新的小說文體,傳奇吸取眾體之長,集敘事、抒情、議論于一身,形成獨立的藝術品格,不僅有自己的創作群體,而且有創作美學的支撐,以一代之奇輝耀于小說史上,開創了文言小說最具文化藝術品格的流派,實在是唐人在詩之外的又一偉大貢獻。

[1] (南朝梁)蕭統.文選:卷31[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 (漢)班固.漢書·藝文志[M].北京:中華書局,1962.

[3] (東晉)葛洪.神仙傳序[M].黃霖,韓同文.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4] (東晉)干寶.神仙傳序[M].黃霖,韓同文.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5] (梁)蕭綺.拾遺記序[M].黃霖,韓同文.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6] 吳組緗,呂乃巖,沈天佑等.歷代小說選(上)[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

[7]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M].北京:中華書局,1979.

[8] (唐)柳宗元集:卷21[M].北京:中華書局,1979.

[9] (宋)趙彥衛.云麓漫鈔:卷八[M].黃霖,韓同文.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10] 張友鶴.唐宋傳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1] 魯迅.唐宋傳奇集[M].濟南:齊魯書社,1997.

猜你喜歡
唐傳奇傳奇文體
安-225,昨日的傳奇
漕運,一段行走在水上的傳奇
輕松掌握“冷門”文體
文從字順,緊扣文體
堅持,造就傳奇
逍遙傳奇
唐傳奇中男性書寫下的女性形象
唐代俠義小說中的自由精神與文人人格追求
若干教研文體與其相關對象的比較
精神分析視域下古典小說中夢的闡釋——以唐傳奇為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