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地農民就業問題分析
——以太原市晉源區為例

2015-04-11 07:04
關鍵詞:晉源區失地失地農民

康 凱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的土地被征用成為必然,隨之而來的是產生了一個新的的群體:“失地農民”。以太原市晉源區為例,隨著長風商務區省科技館、省大劇院、省會展中心以及省體育中心等標志性建筑的建成,晉源區將成為太原市新的政治中心和商貿文化中心,而且搬遷改造北部老工業區,合理配置高端制造業、物流業、現代城郊高效農業、生態產業等,為晉源區的經濟發展道路奠定基礎。但是與此同時,經濟發展和土地的矛盾也不斷深化,而且土地被占用的面積越大,失地農民的人數越多。對于很多農民來說,失地就意味著失業,而且失地農民和城市居民又有所不同,他們無法享受城市低保,因此生活沒有基本的保障。同時由于農民個人素質較低,在競爭中完全不占優勢。只有切實的解決了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發展。

一、太原市晉源區失地農民就業現狀及問題

太原市晉源區位于太原市的西南部,是太原市所轄城鄉一體化區域之一。隨著太原市南移西進發展戰略的推進,規劃期內不可避免地要占用相當數量的土地用于城鎮建設。預計新增建設用地規模達2350.20公頃,其中占用耕地1494.46公頃。占用耕地將意味著又有一部分農民將要“失業”。

就從對目前已經失地的農民進行的現狀及就業問題的調查結果來看,有22.3%的農民是由于國家建設投資占地而失地,29.6%的農民是由于市政建設等公益用地而失地,有32.3%的農民是由于商業用地而被征地。在失地以后,很多農民通過外出打工,自主創業,接受政府或征地單位安排工作等途徑實現了再就業,但是,還是有一大部分失地農民還處于失業的狀態。而且目前的工作是失地后的第二份工作的占15.8%,目前的工作是失地后的第三份及以上工作的占13.8%,由此看出工作更換頻繁,說明失地農民的工作不穩定。由于失地農民文化素質較低,長期主要是以農業為生,沒有其他的工作經驗,失地后還是以務農為主。農民失地后經濟來源是務農的占40.4%,來自單位工資的占28.8%,依靠集體補助占11.5%,自主創業的占10%,其他的占 9.2%。

由于種種因素,農民在就業的競爭中處于劣勢,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收入,調查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43.5%,1001-2000元的占37.7%,2001-3000元的占13.1%,3001-4000元的占3.1%,4001元及以上的占2.7%。失地農民的收入水平總體偏低,在調查的人群中,低收入者多為女性。而且認為失地后的收入比失地前差的有41.5%。因此可以看出失地給農民的生活帶來了負擔。為了正真的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生存問題,唯一的途徑就是幫助更多的失地農民實現再就業,只有加快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才能快速而全面的推進城鎮化的進程。

二、就業觀念和自身素質的制約因素分析

由于失地農民屬于弱勢群體,他們是屬于“被失業”的情況,有人形象的把失地農民的現狀描述為“進退兩難”。沒有土地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使他們沒有了退路,而沒有工作經驗,工作技能,等各種因素又制約著他們的出路。因此分析失地農民就業的制約因素,可以有效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

就失地農民自身來說,他們就業的觀念比較落后,由于長期靠務農為生,每年的收入基本是穩定的,除非有突發的災情,可能影響到收成。在調查者當中有65%的人沒有想過自主創業,只有35%的人想過自主創業,但是真正實現自主創業的人只有10%。因為創業必然要承擔風險,而出于保守的思想,認為生活就是圖個安穩,所以失地農民在選擇在就業的過程中優先考慮再次務農。

在訪談的過程中還有一些農民提到其他的觀點,比如說失地農民大多生活在城市或城鎮的周邊,生活水平本相對來說不是很差,對工資要求相對較高,很多人寧可在家呆著,也不愿意去給別人打工。而且有一些農民在失地后得到數額較大的失地補償款,甚至沒有再就業的想法。

在失地農民補償的政策方面不夠完善,目前我國征地補償費的計算標準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用由三部分組成:(1)土地補償費,標準為該耕地征用前3年平均產值的6~10倍;(2)安置補助費,為該耕地年產值的4~6倍;(3)被征用土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進一步剖析可以發現,有百分之41.5%的調查者認為現在的收入比失地前差,只有20.4%的調查者認為目前的收入比以前好。失地農民自主創業資本大部分都是靠征地補償費,而補償的標準較低,使很多想要自主創業的農民的再就業希望破滅。另外我國現行的補償方式以一次性付清為主,這樣的安置方式比較單一,這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農民文化素質較低,在理財方面可能會出現不合理,而政府又沒有指導性或者約束性的政策。在訪談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有一些失地農民在獲得補償款后,沒有進行合理分配,出現了一夜暴富,不久后又返貧的現象。這樣征地補償款不僅沒有解決農民的生活就業問題,反而造成了資源浪費。

另外,政府制定的一些幫助農民就業的政策,通常都是一些管理人員和村干部比較了解。而失地農民對這些政策的了解少之又少,在調查中完全不了解,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的調查者占20%,了解不多的占70.8%,基本了解的占8.2%,非常了解的占1.2%。政府在政策宣傳和講解方面還不到位,失地農民對就業優惠政策了解不夠,導致農民不能充分利用政策為他們提供的便利,直接影響他們就業情況。

在一些政策出臺后,實際實施的過程中未能達到政策預期效果。政府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免費對農民進行培訓,但是,在被調查者中真正參加過培訓的只有25%,認為培訓有效果的人數更少,這其中的原因很多,包括當地政府不夠重視實效,培訓只是完成任務走過場,培訓的人員不夠專業;培訓內容僅限于理論,沒有對就業產生實際的效果;政府管理人員官人為的給失地農民制造困難,等等。

由于我國人口數量巨大,因此就業競爭壓力非常大,和失地農民競爭的有高校畢業的大學生,還有長期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大學生有較高的學歷,而長期在外打工的農民工有比較豐富的勞動經驗,失地農民在就業大潮中處于劣勢。

對于鄉鎮企業和新型企業來說有兩個原因導致對于失地農民吸納較少,其中一個原因是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很多工序直接由機器代替,等量的工作需要的勞動力減少。

而且急需的是知識型管理者和技術型的員工。另外一個原因是一些新型企業和鄉鎮企業的發展比較緩慢,管理,技術,經營,外部環境都存在著挑戰,而且招工的人員有限,因此起不到吸納失地農民的主導作用。

三、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1.從農民自身角度出發

第一,全方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勞動技能,不斷增強競爭能力。失地農民就業保障的主要部分就包括提高失地農民的素質和技能。政府為失地農民提供了免費的就業技能培訓以及就業政策解讀的機會,失地農民應當珍惜并把握好學習的機會,努力向技術型人才靠攏。同時認真了解國家對于失地農民就業扶持政策。

第二,轉變就業觀念,主動尋找就業出路。由于征地的范圍較大,同時速度也較快,在沒有任何的思想準備,技術準備以及資金準備的情況下,就業或創業對農民來說于可以說都是巨大的挑戰,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失地農民處于被動狀態,以至于有很多農民把解決就業問題寄希望于政府。但是就業的主觀因素還是在農民自己,比如說,主動去有關單位了解就業政策、參加就業技能培訓,主動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招聘信息等。

第三,利用當地優勢,積極自主創業。晉源區也是太原市旅游景區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有晉祠,天龍山,龍山、蒙山等人文、自然景區,也有長風商務區一些現代化娛樂的場館。在技術,房屋,資金具備的情況下可以自主創業,通過自己辦個體或者入股民營企業,以謀求出路。一些農民保守的就業觀念認為務農比較穩定,莊稼人勤快點就能保證吃穿,自主創業風險大,很可能連本帶利都賠了。但是務農也并不是沒有風險,遇上自然災害,照樣影響收入。而自主創業幫失地農民從靠天吃飯轉向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吃飯,沒有了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農民不僅不會減少收入,甚至可能走向一條快速致富的道路。

2.從政府的角度出發

第一,完善相關政策。在制定征地補償政策時應考慮失地農民的實際生活和消費情況,盡可能提高補償標準,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同時幫助農民可持續發展,制定多元化的安置保障政策。同時把堅持把就業扶持政策放在首位,依據失地農民的特點提供創業資金,減免創業稅收,鼓勵失地農民自主創業。

第二,落實并監督控制政策的實施。政策的制定是為了惠農,而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卻“恵”了當地的管理者,尤其涉及到失地補償金,和就業扶持基金的政策,政府更應該加強管理和完善監督機制,確保政策的有效落實。同時提高基層辦公人員的素質,改善官僚作風,消滅他們給失地農民的就業設置的壁壘。

第三,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的開展就業培訓。根據當地失地農民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根據農民的需要,結合他們的特點幫助農民快速學習技能,與此同時要有層次的進行培訓,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由普通技能到專業技能。切實幫助農民提高個人素質。

第四,要搭建好信息服務平臺,為失地農民就業提供服務。各地政府應當完善失業登記,職業介紹的工作。建立失地農民個人就業信息檔案,依據失地農民的個人條件進行分類,做好企業和失地農民間溝通的橋梁。

3.從社會角度出發

第一,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來彌補政府政策的缺失。例如加強社區對失地農民精神物質的支持。另外,一些非政府組織內的人員結構比較復雜,信息來源廣,可以為中失地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和出路。

第二,增加二、三產業對失地農民的吸納,從根本上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通過政府對鄉鎮企業的支持和優惠政策的,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同時鼓勵鄉鎮企業充分利用當地較低成本的勞動力,建立從企業到產業再到工業園的發展。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建立定期崗位需求信息發布制度,幫助失地農民解決就業問題。

如果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意味著城鎮化是不成功的,因此只有因地制宜,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切實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才能真正有效的推進城鎮化。

[1]趙春燕,社區支持與失地農民就業相關性實證研究——以蘇州市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3,(5).

[2]王健菊.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就業途徑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3,(15).

[3]李亞洲.政府主導失地農民就業保障模式的構建[J].理論觀察,2013,(2).

[4]朱杰,呂家發,顧衛東.小城市失地農民就業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23).

[5]許慶.關于促進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就業的政策建議,科學發展,2013,(2).

[6]叢旭文.吉林失地農民就業出路探析[N].長春大學學報,2012,(1).

[7]王娟.西部地區失地農民就業問題研究[N].貴州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3,(1).

[8]王全達,王華龍,黃勇,萬金.農村城鎮化發展與銀行服務能力建設[J].現代金融,2010,(11).

[9]謝勇,徐倩.失地農民的就業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0,(4).

[10]朱寧.城鄉一體化背景下失地農民就業困境及其破解途徑[N].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猜你喜歡
晉源區失地失地農民
晉源區召開稻花城項目推進會
晉源區:未來五年將有大動作
晉源區北河下村:甜蜜產業帶來幸福生活
晉源區:美麗鄉村入畫來
10kV線路單相失地故障處理淺談
填海圍墾下濕地變“失地”
西藏城郊失地農民市民化研究
失地農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濟失范及司法回應——以司法權的適度介入為視角
城鄉統籌背景下農村失地婦女就業問題探討——基于福建省的實證研究
東陽市失地農民就業保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