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才兒童難以成為天才”現象的教育學思考

2015-04-11 08:01岳欣云
關鍵詞:神童天才兒童

岳欣云

一、“天才兒童難以成為天才”的現象

天才兒童與天才是兩個不同的學術概念。天才兒童也往往被稱為神童或超常兒童,是指智商超常、學業成就突出的早慧兒童,表現為較早或較快掌握既定領域的知識;天才則專指特殊領域能力強、創造成就突出、學術地位顯著的人,表現為推動既定領域發展或開拓新領域。①Olszewski- Kubilius,P.The transition from childhood giftedness to adult creative productiveness:psychological charactenistics and social supports.Roeper Review,2000,23(2):65-71.

粗略劃分,天才兒童的發展路徑大致可分為如下三類:一些天才兒童的發展只能用“泯然眾人”來形容,如中國的方仲永、西方的塞得茲等等;另一些天才兒童成年后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但絲毫沒有做出杰出創造的傾向;而真正成為天才的天才兒童則是鳳毛麟角、寥若晨星。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發現,從天才兒童到天才之間確實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路易斯·推孟(Lewis Terman)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他因一項長達50年的天才兒童研究而享有盛譽。從1921年開始,推孟跟蹤觀察了1000 多名智商在140 分以上的加里福尼亞學生的全部在校生活及成年生活。學校對這些兒童多采取了加速升級、縮短學制等較快的學習進度,這是當時用來教育天才兒童的標準做法。推孟的研究表明,這些智力超群的人,盡管一生都很富足、事業順利、婚姻幸福,但他們當中卻沒有一個人取得過突出的成就或表現出了不起的創造力。然而,同時期的被推孟排斥在天才兒童之外的一些孩子長大后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無獨有偶,從中國開始天才兒童研究的1978年至今,學者們對大量天才兒童進行了追蹤調查,結果卻不無遺憾地發現,這些在童年和少年期表現出非分之才的天才兒童們,當其成人之后,與那些通過常規途徑讀大學、讀研究生出來的普通同齡人相比,已經顯不出什么區別了。他們當年的天分之才,也歸于平淡。不論是名噪一時的小詩人,還是那一個個“數學家”、“畫家”,沒有哪個有成為真正國際大師的跡象。他們唯一與眾不同之處也許僅僅是,他們比同齡人早幾年成功,像莫扎特、歌德那樣的頂尖天才,根本無法企及。這不能不使我們對天才兒童的意義重新進行估價。①方剛:《天才之謎:超常兒童的話題》,《醫學文選》1998年第6期 。2004年,中國科技大學校方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中國科大少年班創辦27年來,共招收1134 名少年大學生,在已畢業的942 人中,85%以上的應屆畢業生考取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生,300 多人獲得博士學位,并涌現出如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張亞勤、被授予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的盧征天、被譽為“納米博士”的秦祿昌、世界上第一位認知學博士張家杰等國際知名的杰出人才。這組數據雖然說明少年班的成才率和成才度都是很高的,但似乎沒有哪個天才兒童有成為真正國際大師和頂尖天才的跡象。

二、“天才兒童難以成為天才”的原因

王安石在《臨川先生文集·傷仲永》中說,方仲永擁有如此高的天賦卻最終“泯然眾人矣”,是因為“受于人者不至也”?!疤觳艃和y以成長為天才”雖有客觀因素的影響,但后天教育的失誤卻要負相當的責任。

(一)一些所謂的天才兒童是“被天才”的常態兒童

是否每個正常兒童經過早期教育的智力開發都能成為天才兒童?天才兒童的形成取決于先天因素還是后天因素?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對此持有不同的觀點。一些廣為流傳的早期教育名著如《卡爾·威特的教育》《俗物與天才》《早期教育與天才》多持有這樣的觀點:人腦擁有巨大的潛力,只要按照合適的方法進行早期智力開發,每個正常的孩子都可以成為天才兒童。兒童潛能的開發最好在生命的早期,越早越好,越早越有效。家長不能坐等時機失去,要盡早教會孩子說話、閱讀、計算等。心理學家如洛克(John Locke)、華生(Watson,John Broadus )等都持有教育萬能論的觀點,詹姆斯(WilliamJames)、布魯姆(Benjamin S.Bloom)等也強調人類的潛能只有通過盡早的教育才能得到充分挖掘。而另一些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如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格塞爾(Gesell,Arnold Lucius)等則堅持相反的論調,他們認為教育應順應孩子心理成熟的自然規律。盧梭認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而格塞爾則用他著名的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得出了一個結論:天才兒童不成熟到一定程度最好不要超前學習他難以掌握的東西。做父母的要學會等待,不要抓緊每一分鐘去“教育”孩子。著名的天才兒童教育專家美國波士頓學院心理學教授埃倫·溫納(Ellen Winner)也是一個先天論者,她在《天才兒童:神話與現實》一書中以科學的研究批駁了“兒童都是天才兒童”、“天才兒童是父母逼出來的”等錯誤論點。任何教育都需要建立在兒童的神經、心理發展基礎之上,不顧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盲目進行后天智力開發的做法不但不會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還會對其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甚至造成孩子學習興趣消失殆盡、視知識學問如洪水猛獸的現象。如一個男孩3 歲就已經認得2000 多字,還會背上百首唐詩,但卻患上了這個年齡罕見的斑禿病,后經專家測試發現他智力并無任何出奇之處,其斑禿病是其家長超負荷教育的結果。②趙磊:《神童培訓的噩夢》,《時文博覽》2006年第7期。這些“被天才”的兒童,不僅不會成為天才,而且其以后的發展還會被蒙上無法磨滅的陰影。

(二)成為天才兒童與成為天才所需的條件不盡相同

耶魯大學才干、能力和專長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羅伯特·斯坦伯格(Robert Steinberg)博士認為,使一個兒童成為天才兒童的東西不一定與使一個兒童成為杰出成年人的東西相似。①[美]埃里卡·古迪著,朱雅文譯:《神童之路不輕松》,《國外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10期。天才兒童多是學業成就好、智商較高的兒童(藝術類天才兒童除外),智商高的兒童在幼時多有聰異的表現,但隨著年齡增長,智商與其學業成就的相關性越來越小。胡林(Hulin)發現,智力測驗可有效預測個體在低年級所能取得的學業成就,但隨著年級的增高其預測性逐漸降低,其對個體未來所能取得的最終成就無預測作用。②Hulin,C.L.,Henry,R.A.,Noon,S.L.Adding a dimension:Time as a factor in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predictive re lationships.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0,107:328-340.相反,天才多是突破傳統、在新事物開拓與創造上做出杰出貢獻的成年人,與天才兒童相比,天才需要更高、更突出的創造能力?!皬穆斆髦袇^分出天才的關鍵點是假設天才與創造力的關系更為密切,而智力與信息保持及適應能力有關?!雹跜.C.N 安德魯、B.C.凱瑟琳:《天才大腦機制的神經學研究》,《心理學動態》1988年第3期。創造能力與家庭教養方式、性格的相關遠遠高于與智商的相關。根據格茲爾斯(Getzls)、杰克生(Jackson)1962年的研究,高創造力兒童家庭傾向于強調內部品質,如價值觀、對某一事物的興趣、開放性等,而不太強調外部品質,如好家庭、好方式、小心謹慎等。創造性兒童家庭的模式是提倡冒險和獨立性,而高智力兒童的家庭強調適應學校中的行為規范、取得好成績的方式方法等。由此可見,高創造力兒童與高智力兒童的區別可能源自不同的價值觀點,而并不來自不同的遺傳潛能。有的研究也表明,創造力與性格的相關高于與智力的相關。④楊宏飛編譯:《天才兒童的特征與家庭教育》,《心理發展與教育》1988年第2期。因此,只有那些創造力突出的天才兒童才最有發展成為天才的可能。

同時,天才的杰出成就更多與堅持性、責任心和獻身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相關。天才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因此,埃倫·溫納(Ellen Winner)說:“性格特征比兒童天賦程度的高低更能可靠地預測天才兒童長大成人后的狀況?!雹輀美]埃倫·溫納著,王振西主譯:《天才兒童:神話與現實》,北京:昆侖出版社,1998年版。中科院心理科學研究所通過對百余名超常兒童從幼年→童年→少年→青年的整個發展過程的追蹤研究,將超常兒童的成長過程概括為四種不同的類型:躍進式、后起式、波浪式和滑落式。一個兒童要能得到超常發展,除了必備的遺傳素質的物質基礎外,還有兩個極其重要的因素:適合的環境和教育因素(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以及教育),兒童本身的個性心理特征。這兩個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制約,決定著超常兒童是否能超常發展以及發展過程的起伏。天才兒童的研究表明,兒童本人已形成的個性傾向和特征是他們超常發展的重要內部條件。⑥查子秀:《超常兒童心理與教育研究15年》,《心理學報》1994年第11期。1978年,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徳韋克(Carol Dweck)領導的一項研究也說明把成功歸因于努力比歸因于智力更有利于個人的發展。在他的實驗中,德韋克讓400 個8年級學生完成一組相對比較簡單的謎語,然后將他們隨機分成兩組。第一組中的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對其智力的表揚,第二組的學生都獲得了對其努力的表揚,然后,每組兒童都獲得了參加一兩個后續測試的機會,有超過1/2 的因智力受到表揚的孩子選擇了簡單的謎語,約90%因用功受到表揚的孩子選擇了更難猜的謎語。德韋克(Carol Dweck)的研究證明,擁有“發展思維”的孩子(他們堅信努力和堅持會起作用)比擁有 “固定思維”的孩子(他們認為智力是天生的且不可改變)更有進取心且適應性強。

(三)天才兒童成為天才離不開社會歷史文化、個人機遇等因素的作用

除了高創造力、堅持性等因素外,成為天才還離不開社會歷史文化、個人機遇等客觀因素的影響。Winner 將創造性成就分為兩個層次:其一是在已經相對成熟的領域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觀念、新技術的層次,稱為小c 創造性(littlecreativity);其二是創立一個全新的領域或者徹底改造一個舊領域的層次,稱為大C 創造性(bigcreativity)。社會期望每個天才兒童成為大C 創造者,但事實上大多數天才兒童最多只能成為小c 創造者。其主要原因是:第一,這是由社會發展形態的模式所決定的。社會穩定發展的要求使得任何領域都不具備提供如此眾多發展空間的可能。因此由天才兒童向大C 創造者轉換的“通道”(funnel )也必定是狹窄的、苛刻的。第二,這是由天才兒童的人格差異所決定的。要實現由天才兒童向大C 創造者的轉換,個人的人格和意志起關鍵作用,而天才兒童在這兩個因素上具有極大的差異。因此,我們不能也不應預期每個天才兒童最終必然成為偉大的創造者。教育目標應更多地指向小c 創造者。①沈模衛等:《天才兒童及其教育問題新論》,《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第12期??梢?天才兒童成為天才還需要內源條件與外源條件的共振。

(四)對天才兒童的過分催逼、涸澤而漁導致天才兒童各方面發展嚴重失衡

天才兒童多對智力活動有著異乎常人的積極嗜好,其對智力活動的專注性與興趣都要好于一般孩子,但他們的超常表現并沒有使父母滿足,反而激發了一些父母急劇膨脹的虛榮心理,他們剝奪了天才兒童的任何娛樂時間,讓他們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地學習。家長對天才兒童的過分催逼違背了天才兒童的天賦特性,造就了許多老態龍鐘的小大人和有人格缺陷的超常個體。神童中有美好童年回憶的人極少?!吧裢母碑a品是偏頗的生活態度”,前《紐約時報》音樂評論家哈羅德·舍恩伯格(Harold Schonberg)寫道:“神童,尤其是音樂奇才們,最早的在嬰孩期就開始磨礪他們的天賦才能,一生都貢獻給嚴酷的訓練,生活中的其他一切都被排斥,進而導致乖戾的童年,缺乏一般的普通人所受到的教育?!雹赱美]喬治·蘭、曾國平譯:《音樂神童的背后》,《音樂愛好者》1995年第4期。曾經擔任過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多年班主任的汪惠迪老師說:“人際關系這一課,心理健康這一課,整個班級的天才兒童都落下了,他們在上學時沒能養成好的心態,沒有平常心。這種缺陷不是一時的,而是終生的?!迸c此對應的是,一些當年的少年班成員承認,他們至今仍缺少人際關系方面的能力?!斑@是沒辦法的事情,一旦過了那個年齡,這一課就永遠補不上了?!雹踙ttp:/ /edu.sina.com.cn/l/2005-07-21/1833122932.html.天才兒童各方面發展的嚴重失衡,致使天才兒童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遠遠遜于常人,幼時在父母老師的呵護之下,他們的缺陷還不至于明顯表現出來,當一旦遇到人生危機期(如青春期)或生活中的困難時,天才兒童的這些問題就暴露無疑了。這是許多天才兒童后來不能成為天才甚至隕落的重要原因。

(五)對天才兒童的過分追捧,破壞了他們正常的成長環境

社會媒體對天才兒童的過分追捧破壞了他們正常的成長環境,這往往成為天才兒童成長的羈絆。首先,媒體的爭相追逐、社會的過高期望使他們無法擁有平常心態,他們對成功的過分焦慮導致了“目標顫抖”,使他們反而更加無法企及目標。在公眾眼里,他們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因為他們與眾不同、高人一等,他們是天才兒童。外重者內拙,平常心態能讓人舉重若輕,發揮自己的最大潛力,過分看重結果只會使人背上沉重的包袱,畏首畏尾。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認為,對失敗的過分恐懼會降低一個人的成就動機,從而在本可獲得的目標面前裹足不前,不敢嘗試。如中國第一神童寧鉑因為恐懼失敗有三次報考研究生,三次都因為各種理由退出,甚至連考場大門都沒踏進。寧鉑在出家之前,曾接受電視臺采訪,說媒體害了他,媒體渲染太多,令他不能做一個普通人,使他十分痛苦。其次,社會對天才兒童的過分渲染還會導致他們有一種“舍我天下其誰”的自我膨脹心理,這對天才兒童的成長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如天才兒童XXX 10 歲時說“我最佩服的人是自己,因為我覺得自己比其他人都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6 歲時XXX 說:“我就是要當王者,要不然的話,你就沒有地位可以講?!雹躧ttp:/ /news.sohu.com/20111017/n322405350.shtml.

三、如何促進天才兒童更好地發展

為什么一些天才兒童會成為才華橫溢的成年人,而另一些天才兒童的超常表現無法保持?我們如何才能避免天才兒童成為庸才,使他們都能成為人才,爭取成為天才?

(一)天才兒童的早期教育要著眼于其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

天才兒童是早慧兒童,他們都贏在了起跑線上,但能否在人生的馬拉松比賽上最終奪冠,關鍵要看他們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天才兒童的早期教育要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奠定根基。為此,我們需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要干涉和計劃天才兒童的所有活動,要還給他們幸福的童年;不要拘泥于天才兒童專一方面的發展,而要關注天才兒童完整人格的培養;不僅要使天才兒童在某一個或幾個領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得到保持,還要使天才兒童成為和諧的、全面發展的人。要盡量給予天才兒童自主選擇的機會和自由活動的空間,充分發展天才兒童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發展天才兒童多種興趣和愛好。只有把天才兒童培養成豐富的、完整的個體,才可避免他們發展過程中的斷裂,并獲得一生的可持續發展。這樣,天才兒童才會在其天賦成就上走得更長、走得更遠。很多天才兒童的發展之所以功虧一簣、虎頭蛇尾,多是我們的教育急功近利、貪功冒進所致,這種教育只關心天才兒童“走得快不快”,不關心其“走得遠不遠”。如果以“走得快”犧牲“走得遠”的話,那么,無論天才兒童擁有多少知識、跳了多少級,對他們的教育都是失敗的,因為他們失去的遠遠比得到的多得多。

(二)不要過分渲染天才兒童,使其擁有平常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對天才兒童的過分渲染只會使這些孩子背上沉甸甸的心理包袱,或者相反,走向狂妄。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啟示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區別更多地在于智力優勢領域的不同,而不是智力高低的差異。大多數情況下,神童只在專一的目標上獲得成就,其它領域里則表現平平甚至較差。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對天才兒童的過分渲染只會害了他們。學會保持沉默,才是對天才兒童順利成長的最好保護。

實際上,正是那些學會沉默、沒有在早期大鳴大放的天才兒童最終發展為成人世界中的佼佼者。他們在童年時期沒有為人津津樂道,甚至被誤解為低能兒童。這些“世之大器”并非 “小時不了了”,而是因為主客觀原因掩藏了自己兒時的光芒,才擁有了不被人干擾的正常發展環境,并能夠保持一份平常心態,致使他們后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愛因斯坦從小就對數字計算有著極強的興趣,不過他語言能力的晚熟使他顯得比較木訥??茖W家對愛因斯坦大腦的最新研究也表明,愛因斯坦的大腦擁有更高密度的神經分布、更大比例的神經膠質,他的每一個腦葉部分,包括額葉、頂葉和枕葉部分,都擁有異乎尋常的復雜溝回。因此,愛因斯坦的大腦也被譽為“最聰明的大腦”。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數學家、控制論創始人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從小聰明過人,但其父從不讓別人稱呼維納為“神童”。維納之所以能從天才兒童走向天才,完全得益于早年的韜光養晦,善于沉默?;仡欁约旱慕逃洑v,維納曾說道:“我的父親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從沒將我當成神童;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沒將自己當成神童。9 歲那年,如果父親沒將我送進一所普通大學,而是直接將我送進哈佛大學,那么就沒有今天的我,因為我已經被人們當成神童,扼殺在早慧的搖籃里?!雹賉美]哈里·羅伯森著,沈園編譯:《神童是這樣長大的》,《思想理論教育》2010年第2期。因此,要使天才兒童順利成長,就不要給他們貼上“神童”、“天才”的標簽,不要急于炫耀自己的孩子,并要想方設法躲避媒體的關注,防止媒體對他的過分追捧,破壞其正常的生長環境?!拔蚁?的確是有真正的神童,不過他們總是沉默的,沉默得如同植物。因為真正智慧的人,懂得‘永遠不要放過任何一次保持沉默的機會’。因此,他們很少在童年時期就路人皆知地大鳴大放?!雹谑Y方舟:《神童生涯只是一場獻媚》,《跨世紀》(時文博覽)2010年第3期。

(三)充分發展天才兒童的浪漫階段

著名哲學家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曾把人類的智力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浪漫階段、精確階段和綜合階段。按照懷氏的說法,幼兒及小學階段屬于浪漫階段。在浪漫階段,“人們所討論的題目具有新奇的活力;它自身包含未經探索的因果邏輯關系,也以豐富的內容為探索者提供了若隱若現的機會。在這個階段,知識不受系統的程序支配”。①[英]懷特海著,徐汝舟譯:《教育的目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32頁。浪漫階段是孩子開始體驗世界、認識世界、發現世界的階段,是琢磨問題、追求答案、圖謀新經驗的階段,浪漫階段的重心是兒童自由地觀察想象、思考行動。因此,過早過多地讓天才兒童沉溺于書本抽象知識,忽略他們與自然和社會接觸的機會,會使天才兒童的感覺能力過早蛻化,影響天才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對知識、生命的熱情?!霸诶寺A段的自然發展尚未結束時就對精確性進行訓導,必然會妨礙他對概念的吸收?!雹赱英]懷特海著,徐汝舟譯:《教育的目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59頁?!皼]有浪漫的冒險,至多你只能得到缺乏創新的死板的知識,而最壞的情況則是你輕視概念——根本無知識可言?!雹踇英]懷特海著,徐汝舟譯:《教育的目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60頁。浪漫階段的發展有利于天才兒童擁有活躍的思維,永葆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懈探索的精神,并使知識轉向智慧,“浪漫必須加以培養,因為浪漫畢竟是我們要得到的那種和諧的智慧中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但是還有另一個原因:如果生命有機體的領悟力不能通過浪漫而保持新鮮的活力,他就不能吸收工作的果實?!雹躘英]懷特海著,徐汝舟譯:《教育的目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62頁。沒有在浪漫階段的充分發展,天才兒童的感覺、生命以及批判活力就會褪化,理解力就會失根,天才兒童的智力發展就失去了源頭活水。

根據腦科學的最新研究,兒童大腦在六歲時就已獲得了兩倍于成人的神經元連接,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的專門化,許多神經元連接都逐步蛻化,只有那些經常得到使用的神經元連接被保存了下來,并變得更加粗壯和有序。大約在十歲時,決定兒童情感、認知和人格的腦神經模式就已基本定型,所以,“一個兒童在青少年浪漫期所形成的特點,將決定理想和想象如何塑造和豐富他未來的生活”。⑤[英]懷特海著,徐汝舟譯:《教育的目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39頁。。因此,浪漫階段的充分發展有利于拓展天才兒童的智力空間,豐富其大腦的神經元連接,使他們的腦神經模式基本定型時還能擁有盡可能多的神經元連接,為他們將來的創造性成就奠定根基。

(四)讓天才兒童擁有正常的同伴交往

天才兒童多具有自我中心、缺乏社交能力、心理比較脆弱等缺陷,這是他們成人后社會適應不良、出現發展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菰?、永無止境的學習訓練與單一、刻板的教育方式剝奪了他們正常的童年生活和同伴交往,造成了他們生活閱歷的缺乏以及社會理解能力的弱化。因此,對于天才兒童,應該讓他們擁有與自己年齡相似的朋友和正常的同伴交往,這有利于他們的和諧成長與發展。首先,同伴交往有利于天才兒童去自我中心化,促進社會觀點采擇能力發展。年幼兒童都是自我中心化的,一般兒童通過正常的同伴交往都會逐漸去自我中心化,發展出正常的社交技能。而天才兒童在童年時期因為多局囿于親子交往,缺失正常的同伴交往,因此成年后多比較自以為是、自我中心,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在親子交往中,父母與孩子是不平等的,天然的血親關系使得孩子無論做了什么,都會被寬恕,因此,親子交往對兒童的去自我中心化是無能為力的。而同伴關系往往是平等互惠的關系,只有在同伴交往過程中通過體驗沖突、談判與協商,兒童才能學會控制自我、理解他人,獲得相應的社會交往技能;其次,同伴交往滿足了天才兒童的歸屬感和安全感需要,從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積極的同伴關系有利于天才兒童分享希冀和快樂,分擔恐懼和不安,減少焦慮和失落,從而增強他們的心理彈性和適應性。再次,同伴交往有利于天才兒童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他人是自我的鏡子,在與同伴的社會交往中,天才兒童獲得了自己是怎樣被同伴所知覺的信息,從而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

(五)天才兒童的學校教育應以其全面和諧發展為旨歸

目前,西方國家對待天才兒童的學校教育多是豐富式教育,我們國家多采用加速式教育。豐富式教育就是不讓天才兒童離開同齡兒童的班級,只對其專長施以額外、特別的教育。加速式教育是指通過跳級、縮短天才兒童的學習年限的方式使他們快速成才。研究證明,豐富式教育比加速式教育更有利于天才兒童全面和諧的發展。Moshe Zeidner 和Esther Jane Schleyer 曾對分別處于“加速式教育”和“豐富式教育”條件下的1700多名以色列智力超常兒童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后者表現出更積極的自我概念、更高的主觀幸福感和更低程度的測驗焦慮。①Moshe Zeidner and Esther Jane Schleyer.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full- time vs part- time educational programs for the gifted:affective outcom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J].Evaluation and Programs Planning,1999,(22):413-427.因此,即便以“少年班”或“天才班”的方式進行加速式教育,也不宜過分縮短天才兒童的學習期限,因為過分縮減天才兒童的學習期限,會擠壓天才兒童豐富的、多方面發展的空間和自由閱讀、自由思考的時間,負擔過重必然會導致膚淺?!坝脤I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分強調競爭制度,以及依據直接用途而過早專門化,這就會扼殺包括專業知識在內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種精神”,②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310頁?!皩W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雹蹛垡蛩固梗骸稅垡蛩固刮募?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147頁。天才兒童不是工具、不是機器,他們是人,他們一樣要成為有精神、有靈魂的整體人。關鍵的是,我們不僅要把天才兒童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更要培養成有智慧、有正義感、懂得生活意義的幸福的人,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擁有博大的胸懷、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大寫的人。

猜你喜歡
神童天才兒童
黨天才
神童詩(二十五)
天才or怪咖
都是神童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他是鋼琴神童嗎
神童
天才的童年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