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耀為何讓中國人引以為傲

2015-04-20 00:49李西梧
中華兒女 2015年7期
關鍵詞:國父李光耀華人

李西梧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辭世,引發了中國大地上如潮般的哀悼與懷念。從國家最高領導人到普通民眾,都不吝贊美之詞來頌揚這位家喻戶曉的神奇人物,一致用“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來肯定他的歷史功績。

其實,認為普通民眾中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李光耀,似乎真說不上。能知道的就是他來中國次數多,每次都受到國家最高規格的接待,于是人們就很熟悉。最重要的,大家都知道這位創造了新加坡奇跡的一代梟雄,是個華人。

中國人歷來都有著大國情懷,對周邊那些小國家即便發展得再好,也多少有些瞧不起。新加坡是個典型的“蕞爾小國”,國土面積僅718平方公里,比香港還小,其國家元首如何能夠得到有13億人口大國的國民如此敬仰,實在難能可貴。其中緣由除了他華人的血緣外,與他在中國享受的特殊禮遇,中國媒體幾十年來一如既往的高調宣傳有著很大關系。

如果說我們因為李光耀是華人而對他情有獨鐘、一往情深,那并不盡然。因為李光耀雖然根在中國,可他到中國那么多次,卻從來沒有往廣東梅州老家土地邁向一步;要是講李光耀一貫是中國人民老朋友,也不盡符合事實。在他半個多世紀的從政生涯中,一度是堅定的“反共”者。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向東南亞“輸出革命”中,他的反共立場曾經起到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對新加坡的共產主義運動,他的驅逐更是毫不留情。

而將中國與新加坡緊密聯系在一起,是歷史的機緣。晚年的毛澤東,為了擴大反蘇聯合陣營,已經不計過去追隨美國那些國家的反共“前嫌”。而李光耀則是第一批“識時務”者,在1976年5月來到北京,受到病魔纏身的毛澤東親切接見,舊日的恩怨情仇一筆勾銷。

改革開放后,新加坡的發展奇跡更是受到中國領導人的青睞。鄧小平同志一直對新加坡經驗贊賞有加,在與李光耀多次互訪交談中,對其發展經濟及國家管理的借鑒推廣始終沒有間斷。比如最早開始建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特區,與外資合資合作的外向型經濟等,都與新加坡經驗有關。

尤其是亞洲“四小龍”的崛起后,新加坡的經驗相對于臺灣、香港、韓國來講,是最能理直氣壯舉起的效仿旗幟。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大批國家公職人員、企業家到新加坡考察學習。新加坡的經濟騰飛為中國人津津樂道,而高效廉潔的政府、“鞭子+福利”的治理手段更是令人們嘆為觀止,被描繪為帶烏托邦色彩的“新加坡模式”。盡管李光耀本人并不承認有這樣一個模式,但擋不住中國上下對它的熱衷推廣。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李光耀的治國理念更是為我們找到了有力依據。許多官方總結新加坡模式的闡述,將其概括為“威權政治+開放的市場經濟”。有了這樣一個成功榜樣,就可以避免了許多無謂爭論,可有力反擊西方國家對中國道路的說三道四,澄清了中國特色道路上的模糊認識。在這方面,李光耀所提供的新加坡經驗,已經遠遠超出了經濟范疇,成為中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上有力佐證,增強了自上而下的信心和底氣。李光耀于中國人民來講,可謂功莫大焉。

但縱觀李光耀的傳奇一生,也頗為坎坷??偟膩碇v,他是人而不是神。新加坡的經驗有許多可取之處,可實踐證明,世界上沒有一種模式可以在中國照搬照套。李光耀在華人占70%以上的新加坡被尊為國父,在海外華人總數一半以上的東南亞國家里受到普遍敬仰,這才是我們中華兒女引以為傲的真諦。

責任編輯 華南

猜你喜歡
國父李光耀華人
何為“華人”?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綠營又提廢“國父遺像”
蔣介石首稱孫中山為“國父”
中國知識分子觀念中的李光耀圖譜
李光耀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
李光耀生病住院
《華人經濟》雜志社特別鳴謝
尊孫中山先生為“國父”的經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