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競爭力分析

2015-04-27 23:03陳夢潔
現代商貿工業 2015年6期
關鍵詞: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企業競爭力

陳夢潔

摘要:我國自主品牌的汽車企業面對我國汽車市場不斷增加的需求以及世界汽車強國對國內市場的搶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為了提高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競爭力,利用上市公司主要財務指標構建企業競爭力的評價體系,以我國5家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為樣本,運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競爭力分析的實證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長城汽車在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競爭力綜合評價中位列第一,綜合競爭力最強;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競爭力整體偏低,主要表現在獲取社會資源并獲利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企業整體規模較小、經營能力較弱這三個方面。因此,要想提升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競爭力,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實現規模優化;加快自主研發,推動技術創新;提升自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加強政府宏觀管理。

關鍵詞: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企業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06-0001-04

1引言

汽車行業是所有生產和銷售各類汽車及其零部件等汽車產品的企業總和。雖然在現階段,世界汽車市場處于相對穩定的發展期,但是與穩定的發展期不同,中國汽車市場的需求卻在不斷增加,而且汽車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在逐漸升高。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后,從戰略角度出發,許多外國的汽車企業都開始關注中國市場,在加快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也加深了進入的深度。短短幾年內,許多國際汽車的巨頭在中國的戰略布局已經完成,與此同時,世界排名靠前的汽車生產商也都成功的在中國找到了合作伙伴,而較早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也都擴大了投資規模。在外國企業積極開發中國市場的同時,我國的民營汽車企業也開始迅猛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而我國的汽車市場也開始了一場激烈的競爭。

面對我國汽車市場不斷增加的需求以及世界汽車強國對國內市場的搶占,我國自主品牌企業汽車可謂是步履維艱如履薄冰。雖然市場份額遠不如其他企業,但是自主品牌的存在對于我國汽車市場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以吉利、比亞迪和奇瑞等為代表的民族汽車工業在與合資品牌激烈競爭的過程中,有效的促進了我國汽車市場的快速升級,主要體現為消費規模、發展速度、管理模式和競爭形態。

因此認真分析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當前所存在的以及未來可能存在的在競爭力方面的優劣勢,探尋其競爭力劣勢存在的原因并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是現在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本文針對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競爭力展開研究,構建企業競爭力的評價體系,以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為樣本,運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競爭力分析的實證研究,通過研究找出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競爭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辦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文獻綜述

2.1企業競爭力的定義

關于企業競爭力的定義多種多樣,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從與競爭對手相比較的角度界定,World Economic Forum(1994)指出,企業競爭力是企業在世界市場上均衡地生產出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多的財富。Philip Kotler和Gary Armstrong(2001)認為,企業比競爭對手更有效地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能力是企業競爭力。這個角度側重于與競爭對手進行比較,更多的將競爭力的分析限定于對企業外部競爭環境的分析,但卻忽略了一點,即企業的自身內力對于企業的競爭力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的。

從企業自身資源和能力的角度界定,G. Hamel和C. K. Prahalad(1990)認為,企業競爭力是組織的一種學識,這種學識主要是指企業怎樣協調各種不同的生產技能,以及企業如何將多種技術流派進行有機的結合和利用;曹建海(2000)認為,由企業一系列特殊資源組合而形成的占領市場、獲得長期利潤的能力就是企業競爭力。這個角度與上一個角度相反,只關注了企業的自身內力,卻忽略了企業的外部環境的重要性,容易導致企業盲目自大,最終失去了其原有的競爭力。

從綜合概括分析的角度界定,Michael Porter(1997)認為,企業競爭力是一個企業對其行為效益有貢獻的各項活動。金碚(2002)認為,企業競爭力是企業的一種綜合素質,這種素質使得企業在競爭性的市場中可以比其他企業更加持續有效的向市場提供其產品及服務,從而獲取利潤以及企業自身的發展。因此,界定企業競爭力要綜合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即資源、能力和企業的外部競爭環境。

因此,企業競爭力就是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有效整合與優化配置內外部資源,提供市場和顧客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并且在與競爭對手的角逐中建立競爭優勢,進而促使企業生存與持續發展的能力。

2.2企業競爭力理論

關于企業競爭力理論,學術界主要圍繞產業環境、資源、能力等因素來闡述各自的觀點。

由于受到以Michael Porter為主的結構學派的影響,在研究初期,我國對競爭力的研究主要以產業分析為主。并且項保華等(1999)還提出了波特模型的改進模型。

Wernerfelt(1984)認為,企業內部有形資源、無形資源及積累的知識性資源能產生競爭優勢,這就是“企業資源基礎論”。Barney(1991)在Wernerfelt的基礎上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企業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獲得競爭優勢,一種是提高其所占有的資源的質量,一種是比對手更有效的利用資源;他進一步指出,當企業所擁有的資源難以模仿和替代時,企業就獲得了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企業能力理論”(20世紀80年代末期)認為,決定企業績效的基本因素是企業的專有資產、能力和獨特機制。該理論主要包括G. Hamel和C. K. Prahalad(1990)的核心能力論、Alfred D. Chandler(1992)的組織能力論、Stalk等(1992)的流程能力論以及Hamel和Heene(1994)的企業能力基礎競爭論。

猜你喜歡
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企業競爭力
誠信文化與現代企業的品牌建設研究
管理創新助力企業發展“逆水行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