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少云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

2015-04-29 13:08張白燁
財經文摘 2015年5期
關鍵詞:加多寶邱少云作業本

張白燁

在抗美援朝中犧牲的烈士邱少云一不小心又成了輿論熱點。

起因是涼茶品牌加多寶與微博紅人“作業本”之間的一出網絡營銷,加多寶以答謝為名稱要贈送十萬罐涼茶給“作業本”開燒烤店,后者欣然應允。事情就壞在“燒烤”二字上,有心思敏捷的網友翻出“作業本”兩年前的一條微博段子:“由于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最終食客們拒絕為半面熟買單,他們紛紛表示還是賴寧的烤肉較好?!?/p>

微博上對參與這起網絡營銷的二者群起而攻之?!白鳂I本”得假裝什么都沒有發生,加多寶則趕忙刪除微博道歉,繳械投降。

“作業本”侮辱先烈,自然沒什么可辯護的。段子手哪有不貪吃和嘴欠的?常在河邊走遲早要濕鞋。

對于事件另一主角加多寶,我只能說:風向不對,撒尿也能尿自己一身。反正在網上浸淫多年的我是不知道在微博網絡話語中“燒烤”有什么特指,相信加多寶的微博小編也不至于如此膽大妄為,特意影射。

事情發展到現在,已經太過政治化,不管是對先烈的形象,還是對當前充滿對抗的思想分裂現狀都無益處。

總而言之,口炮黨可以休矣!邱少云的后人或親屬完全可以向法院起訴“作業本”侵犯名譽權,能用法律就用法律,這才符合中央依法治國的精神。

回頭來看輿論漩渦中的邱少云烈士,侮辱之舉當然十分不妥。但是,是不是不允許有任何質疑呢?

《解放軍報》3月底刊登一則關于“怎樣上好黨史軍史課”的新聞,其中提到“質疑教學”觀念,就是在政治理論課講授中,直面當代大學生的“活思想”,尤其是疑問點、癥結點,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內容。報道還引用了南京政治學院教授李峻的觀點:“面對學員在學習黨史軍史時的誤信誤解,教員一方面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另一方面也不能靠一般的批評教育來要求學員不信網絡信教材。要讓學員信服,還得靠精深的研究,憑過硬的專業?!?/p>

可見,處在信息時代,軍校中的學生對黨史軍史的某些歷史細節會有疑問、有質疑,社會中人想必更加如此。

質疑是正常的,沒有任何質疑才是喪失了思考能力的表現。

思想認識的統一是在動態中達成的,這個動態過程包括質疑、爭論、求證、重新詮釋、深化認識。很多歷史疑問是可以講清的,也是容易講清的,講的過程就是重新詮釋、深化認識的過程。很多人懶得講,習慣打壓和扣帽子,其實是放棄了讓先烈的精神重新煥發光輝的機會。軍報這兩段話當是廓清歷史迷霧最好的態度。

就拿“火燒邱少云”來講,有些人認為“一聲不吭”不符合生理常識。這當然是犯了拿普通人的常識去衡量戰爭中軍人的特殊情境的錯誤。但是事實并不難解釋:邱少云烈士被大火燒著不久,就因為吸入大量濃煙窒息死亡。他之所以能夠自始至終地動也不動,首先因為他有舍身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同時也與他很早就已失去知覺有關。

把這些細節講出來,邱少云仍然還是英雄,而且是更加飽滿的英雄,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

但在傳統的革命敘事中,邱少云之所以能夠扛住烈火焚燒的疼痛,完全是因為有信仰的光環加持,是革命信仰成就了“烈火金剛”。而且不光是邱少云,其他犧牲的英雄也都有批量定制的信仰光環。這樣一來,英雄不僅沒有了個性,還變成了戲曲臉譜,讓人看不清他們的真正眉目。戰爭年代,這樣宣傳英雄或許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已經和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南轅北轍了。

想必很多用“科學招牌”對烈士事跡提出質疑的人,并不是拒絕英雄,而是拒絕假大空的宣傳罷了。而且,這有可能最初只是一個純粹的技術性問題,一群理工男或者軍事愛好者通過建模分析,討論在當時的戰斗環境里面這樣一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這是多么求真務實的場面呀!一些人非得把它當作某某政權的欺騙本質,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另一些人就舉起大棒,厲言恫嚇,叫一切質疑者住口。

最近,我還看到兩年前《重慶晨報》的一則報道,稱小學生寄信給邱少云烈士紀念館,提出許多疑問,包括“燒了這么久他不痛???”“身上彈藥為何沒爆炸?”館長一一解答。我想這些小學生肯定不是有什么壞心眼,我只會反躬自問,當年的我怎么就是個老師和書本說啥就是啥的呆瓜呢!

猜你喜歡
加多寶邱少云作業本
云的天庭,從不懼火
——電影《邱少云》觀后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烈火中永生
——獻給邱少云
作業本
作業本里的故事
加多寶被判賠廣藥14億多元 將提起上訴
換作業本
搞笑作業本
加多寶回應減產裁員傳聞:系無稽之談
加多寶換裝是續命良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