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模式探析

2015-05-04 22:53咸帥
科技與創新 2015年6期
關鍵詞: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化安全隱患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穩步發展,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農村的生產和管理等方面也被賦予了新內容。然而,農村消防管理的形勢不容樂觀,存在的消防隱患極大。根據在基層消防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借鑒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的模式,以煙臺市牟平區農村的消防工作為例,對目前農村消防管理工作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解決方法。

關鍵詞:消防安全管理;農村;火災;安全隱患

中圖分類號:D63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6.041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農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農村的生產方式不再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耕作,其生活、生產和管理等方面都被賦予了新內容。然而,農村的快速發展未能與消防管理同規劃、同建設。雖然農村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農村中的各項基本功能的日漸齊全,但農村的消防管理形式仍不容樂觀。據統計,近10年來,我國64%的亡人火災發生在農村。

公安部提出,從2010年起,扎實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其中,夯實農村消防工作“四個基礎”是構筑“防火墻”的主要內容之一。但農村當前的消防組織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群防群治工作基礎和隊伍建設基礎都較為薄弱,基層政府、機構對目前農村消防管理現狀不了解,從而對加強農村消防工作的“四個基礎”建設無從入手。根據筆者在消防管理工作,尤其是農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經驗,借鑒消防管理“網格化”模式,對如何解決目前農村消防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展開了探討。

1 牟平區農村消防安全和管理的現狀

1.1 耐火等級較低,居民的防范意識較差

以筆者所在的煙臺市牟平區農村為例,該村大多數低收入家庭住宅仍舊為磚木結構,甚至部分住宅為茅草房;人口較多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積小,居住條件惡劣;住宅內電源鋪設極不規范,易燃物品(衣物、木柜等)離灶臺距離過近,很大一部分火災事故是因電線短路、蚊香、柴草和煙頭等引起的;部分農村居民在住宅內囤積易燃易爆物品,比如汽油、煤油和爆竹等,甚至有的住戶私自制作、經營易燃易爆物品;部分農村居民未接受過消防安全教育,火災防范意識差。

1.2 廠房和倉庫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隨著城市的發展,許多廠商為了降低產品的制造成本,常在農村周邊租地搭建簡易廠房。有些臨時搭建的廠房或倉庫構造極其簡陋,有的甚至為竹木或油氈結構。這些劣質廠房用來

進行服裝加工、家具制作,甚至用作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無任何消防設施、設備;工作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大多數從未參加消防安全管理培訓,不僅對火災的警惕性不高,且火災發生時的逃生能力較差。

1.3 城鄉結合處的消防安全條件差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逐步開展,城鄉結合地帶的農村經營活動日漸繁榮,便利店、小餐館、小作坊和練歌房等層出不窮。這些小規模的經營場所一方面方便了農村居民日常生活,繁榮了農村經濟,解決了部分農村居民的就業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其規模小、經營靈活,不便于被監督管理,進而大大增加了農村消防管理工作的火災負載。部分小店(電焊、窗簾加工、服裝制作和化妝品銷售等)往往采用加工、儲存和食宿三位一體的運行方式,存在嚴重的“三合一”消防隱患。

1.4 消防水源缺乏,管理嚴重滯后

農村地區與消防站的距離較遠,且無任何消防裝置和設施,一旦發生火災,只能望火興嘆;部分農村內的道路較窄,加之有些居民為了拓寬自家的居住面積隨意搭棚甚至自建圍墻,進而為消防車的進入增加了阻礙;由于基層政府、機構(鄉鎮政府、村委會和派出所等)對消防工作的認識不足,沒有主動熟悉消防監督業務,對火災防范缺乏主動性,導致農村消防工作存在“有部署、無實施”的局面,無法有效消除火災隱患。

2 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模式

2.1 優勢和作用

“網格化”管理是指依托地理屬性,將所在地劃分為多個網格單元,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對各個網絡單元進行優化協調,充分掌握各網格的信息和動態,并達成網格間的信息共享,從而完成資源的優化配置。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就是將所在轄區劃分為多個網格,網格內的建筑物、場所和居民為管理對象,公職人員和志愿者等對相應的對象進行監督管理。相比于傳統消防安全管理模式而言,“網格化”管理具備積極、主動的特點,可消除盲目性和流動性,可做到快速、自主地發現并及時解決問題,呈現出管理數字化、完善化,能有效實現消防安全信息的快速采集和傳遞等。該模式的作用具體表現為以下3點。

2.1.1 建立公平、公正的安全責任體系

對轄區進行網格化劃分后,根據網格大小、警力資源和當地管理監督資源配置的情況,對人員進行合理分工,實行捆綁式管理和“一人一責任區”制度;明確任務,做到責任到人,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創建一系列公平、公正、科學的消防監督管理績效評估體系,并對轄區內的消防管理監督工作進行全面覆蓋。

2.1.2 提高監督水平,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在責任到人的網格化監督管理體系的約束下,全體消防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迸發,能夠及時發現、查處火災隱患。同時,警務區管理平臺可對各網格信息進行準確、及時的判斷,全面掌握所在轄區內的火災情況,實現信息由靜態到動態的轉變,及時向外界發布轄區內的火災預警信息,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科學制訂消防安全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從而大大提高了轄區內的動態化消防安全管理監督水平。

2.1.3 推進消防工作社會化發展進程

消防工作社會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建立政府負責、行業管理、公安監督、法人負責、全民參與的消防管理監督機制,才能構建全面、周密的消防社會工作網絡體系,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要求。農村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正是通過構建政府、消防監督機構和社會成員單位三個層面的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并依法規范各個層面的消防安全行為,強化每個消防安全主體的責任意識,從而形成“上下合力、群防群治”的消防管理監督社會化的新格局。

2.2 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

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具體分為以下3方面的內容:①轄區“網格化”后,責任人每月對責任區進行2次消防安全檢查,要對所有住宅、公共場所進行防火排查并填寫排查表,對于檢查中發現的消防違法違章行為,要拍照留存,做好排查記錄,責令相關人員完成整改并做好監督。對于拒不整改的隱患場所,應建立檔案,并適時交與當地派出所處理。②每一季度對轄區內從事消防安全工作的人員進行消防安全培訓;定期對消防設施進行維護,并由責任人做好維護記錄;在轄區內的學校、商店和村委會等固定地點定期舉辦多種形式的防火宣傳活動和應急預案演練,切實提高農村居民的火災防范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③鎮辦事處、村委會每月要組織召開領導小組聯席會,及時通報檢查監督情況,對重大隱患且責令不改的場所要及時上報區政府,并將責任人移交共安派出所依法處理。

3 結束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消防管理的中心轉移到消防安全管理監督上,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順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對傳統消防安全管理方式的突破和創新,是對警力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有效手段,是對動態化消防管理監督的有效實現。通過網格化管理,消防警力可深入火災預防、排查火災隱患的第一線,對有效遏制重大火災事故的發生,保障農村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筆者將緊密聯系牟平區消防工作實際,進一步探索消防安全“網格化”模式應用的技術可靠性和管理可行性,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使其真正落到實處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李支龍.淺析網格化在社會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資訊,2014(27):100.

[2]王偉紅.網格化在社會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2(8).

————————

作者簡介:咸帥(1987—),男,山東濰坊人,碩士,山東省煙臺市消防支隊牟平區大隊正陽路中隊指導員。

〔編輯:張思楠〕

猜你喜歡
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化安全隱患
智慧社區視野下網格化社會服務客體研究
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實踐及啟示
河北發力網格化監管信息化
城市燃氣管網的安全隱患及應對措施
高校安全隱患與安全設施改進研究
農村網格化建設專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