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獲各琦1號礦床深邊部找礦思路及工作方法

2015-05-06 23:33朝寶
科技與創新 2015年8期
關鍵詞:金屬礦褶皺礦床

朝寶

摘 要:目前,應在老礦區已查明資源儲量的基礎上尋找新的成礦有利地段,以延長礦山的服務年限。選擇有利地段開展地質工作,依照合同規定結合礦區以往的地質資料,并遵照現行地質勘查行業規范的有關要求,在充分收集、綜合分析勘查資料、生產探礦資料和二次圈定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礦床深邊部找礦。

關鍵詞:金屬礦;礦區勘探;褶皺;礦床

中圖分類號:P6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8.089

1 礦區地質特征

獲各琦銅多金屬礦床位于狼山―白云鄂博大陸邊緣裂谷系的獲各琦三級地塹式斷陷盆地中。

1.1 地層

元古界狼山群分布于狼山南、北兩側,北側為那倫寶拉格—獲各琦—溝乃胡特格一帶,南側為炭窯口—東升廟一帶,共同組成狼山復式背斜構造的南北兩翼。系一套由泥質、砂泥質和鈣質組成,巖性以炭質千枚巖,片巖為主夾大理巖、板巖和石英巖等中—淺變質巖系。區域上相當于渣爾太群。

1.2 構造

礦區主要的褶皺構造基本骨架由獲各琦復背斜及其兩翼的復向斜構成。褶皺構造繼承了原始沉積的古地理格局,即背斜反映了古隆起的位置,向斜反映了古凹陷的位置。褶皺構造具有同斜復式褶皺,經歷了多期的疊加、改造,地層存在變薄、增厚、重復和扭曲等特點。主要褶皺構造在走向上為北東向揚起,南西向傾伏,傾伏角60°左右;礦床中礦體的形態和分布嚴格受褶皺形態、斷裂構造控制。

礦區主要斷裂為西部的居力格臺—那仁寶力格等斷裂和東部的吉爾班孤形深斷裂,控制了霍各乞二級凹地的形成,同時,次級Ⅰ-F、Ⅱ-F1和Ⅱ-F2斷裂帶控制了一號礦床和三號礦床的三級斷陷盆地的形成。這些斷裂多為同生走向層間斷裂,規模較大,以壓性逆沖斷層為主,同時,具有繼承、疊加和改造多次活動的特征,對礦床形成和后期改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以往的資源勘查工作

2.1 勘查目的和任務

在收集和綜合研究1964—1988的地質工作資料的基礎上,結合2007年北京西蒙礦產勘查有限責任公司提交的“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后旗獲各琦礦區一號礦產深部銅多金屬礦詳查報告”,開展了獲各琦銅多金屬礦資源潛力的調查工作??辈轫椖康目傮w目的是在老礦區已查明資源儲量的基礎上,找到新的成礦有利地段,以延長礦山的服務年限;任務是在有利地段開展地質工作,系統進行探礦權范圍內的地質勘查工作,驗證所選地段的發展前景。

2.2 勘查工作的進展

獲各琦銅多金屬礦勘查工作于2010年中旬啟動。在地表地質工作的基礎上,礦床東部從已經施工的3個孔看,沒有見到預想中的厚大鐵礦體,只見到局部礦化。經初步推測,礦床東部找礦的前景渺茫;在礦床中部,鉆孔ZK17-07和ZK13-03都已經打到了見礦層,ZK13-3在799.31~820.93 m見到銅礦化層,其中,811.93~818.40 m目估銅品位為0.60%~0.80%,局部品位達到1.00%以上,ZK17-7在457.53~473.64 m見到銅礦化層,其中,465.36~471.74 m目估品位在0.6%~0.80%,與設計鉆孔剖面吻合;在礦床西部,-9線鉆孔ZK10-9在389.50~403.50 m見到銅礦化層,目估銅品位為0.60%~0.90%,礦體向西側伏,從366.90~650 m處斷斷續續有鐵礦體出現。目前,鉆孔還在施工中,-11線ZK10-10和-13線ZK10-11也在施工中,礦體向深向南側伏依據充分,這對下一步研究礦體賦存規律,找新的銅、鐵礦體具有很大的幫助。預計探明的334資源量約為7.143×107 t,金屬量5 000 t,平均品位為0.7%.

3 礦區深邊部找礦工作方法

依據中國地質地質大學彭潤民教授等專家對獲各琦礦區14.50 km2的高精磁測圖,該區磁異常為一疊加磁異常,處于一號礦床與三號礦床之間(21~31線),異常向東南位移200 m,長度近800 m,寬100~150 m,△Z極大值為1 000 nT,異常形態規則,呈橢圓狀,北翼較陡,南翼略緩,北側為500~1000 nT的寬緩帶,是霍各乞礦區唯一沒有評價的磁異常,一、二和三號礦床的磁異常均為礦異常,該異常也是礦致異常,需要逐步研究和驗證。

3.1 工作部署原則

根據以往的地質工作資料,遵循“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面到點,點面結合,重點突破”的原則進行工作部署。同時,堅持“地質與物探相結合、科研與生產結合、地質勘查與地質調查相結合、商業勘查與公益性勘查相結合”的原則。

3.2 勘查工程的布置原則

勘探線方位為182°05′43″。各勘探線均平行布置,勘探線距100 m。

3.3 工程間距的確定

本礦床主礦體為第Ⅱ勘探類型。依據《DZ/T 0214—2002銅、鉛、鋅、銀、鎳、鉬礦地質規范》中的工程間距參考表,主礦種銅礦第Ⅱ勘探類型沿走向為120~160 m,沿傾向為100~120 m。當礦體沿傾向變化走向穩定時,工程間距沿礦體走向可密于傾向。本礦床銅礦體沿走向與沿傾向穩定程度相當。本次勘查工作延用勘探線距為100 m,即沿走向為50~100 m,沿傾向采用60 m。

4 結束語

礦區內地層層序完整,巖石建造組合特征明顯,賦礦層位分布穩定。巖體的巖石類型變化與成礦有時空耦合關系。斷裂構造對礦化起控制作用。一號礦床-1線向西找側伏礦體,依據地層展布特征和以往的施工鉆孔資料推測,礦體在西部可能被斷層向北推,傾向未變。此外,在本次工作中依然利用鉆探工程追索隱伏礦體,西邊的透輝石較多,東邊的透閃石較多,這證明成礦時含礦流體的流向是從西到東。礦體形成一系列的雁列式,西邊礦體靠北,東邊礦體靠南。有花崗巖巖體捕擄體,捕擄體中見有黃銅礦、黃鐵礦。黃鐵礦呈浸染狀,且有集中現象。在西邊巖體接觸帶上是地質找礦的新標志。

參考文獻

[1]池三川,楊海明,王思源.內蒙古霍各乞礦田并外圍銅多金屬成礦控制及找礦預測[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1991.

[2]王健青.對銅山銅礦深部找礦的幾點地質認識[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0.

〔編輯:張思楠〕

猜你喜歡
金屬礦褶皺礦床
地球物理方法在金屬礦深部找礦中的應用及展望
動漫人物衣服褶皺的畫法(1)
地球物理方法在金屬礦深部找礦中的應用及展望
一點褶皺
武寧縣大坑礦區工程地質特征與評價分析
金屬礦普查方法探討
褶皺的優雅
常用物探方法在深部金屬礦勘查中的應用
夢幻褶皺
云南省銅礦床類型分析及找礦問題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