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中國經濟后發優勢很大

2015-05-06 02:29羅燕
民生周刊 2015年9期
關鍵詞:后發優勢林毅夫補貼

羅燕

國家統計局4月15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0%,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這是自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最低增速,很多人對此感到悲觀。

事實上,自2010年以來,“中國崩潰論”的聲音便此起彼伏,很多國內外的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在過去快速增長中取得的巨大成績是不可持續的,中國經濟即將崩潰。

而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在“2015經濟中國高端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經濟自2008年開始,還有20年平均每年8%的增長潛力,這是根據增長機制及發展中國家快速增長的道理,也就是后發優勢判斷的。

中國的經濟奇跡

林毅夫用“奇跡”來概括中國36年來的經濟發展。這個判斷不僅基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年均9.7%的增長成績,也來自于他對世界范圍內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觀察與思考。

根據統計數據,1978年按照當時美元匯率計算,中國人均GDP只有155美元,而當時世界最貧窮的非洲國家人均GDP是492美元?!爸袊?978年年底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是世界上最貧窮、最落后的一個國家?!绷忠惴蛘f。

此后情況發生巨大變化。1978年到2014年,中國平均每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達到9.7%?!霸谌祟惤洕飞线€沒有這樣的國家,以這么高的速度持續這么長時間地增長?!绷忠惴虮硎?。

據他測算,如果以7.2%的速度增長,那36年中國的經濟會擴張12倍,但正因為中國是以9.7%的速度增長,中國經濟的總體規模是擴大了28倍。2014年年底,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7500美元,從世界上一個最貧窮、最落后的國家,變成了一個中等偏上收入的國家。

2009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中國超過了德國,變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國,獲得了“世界工廠”的名聲。2013年,中國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出口國。

發展中國家的后發優勢

林毅夫認為,要實現收入的持續增長、經濟的不斷發展,就必須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發達國家從工業革命以后,一直處于全世界的技術和產業的最前沿,任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都必須靠自身研發,而研發的投入非常大、風險非常高,也就是所謂的“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發達國家在全世界技術跟產業前沿面臨的一個挑戰。數據顯示,從19世紀中葉以后,發達國家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長在2%到2.5%之間。

而發展中國家所用的技術和現有的產業都是在世界技術和產業鏈的內部,因此發展中國家在技術創新跟產業升級過程中,有很多別人尤其是發達國家走過的路可以借鑒。也就是說,發展中國家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時候有一個經濟學上所說的“后發優勢”,或稱“后來者優勢”。

經濟的發展,無非就是在下一層生產的時候,所用的技術比現在用的技術要好,所進入的產業比現在的產業附加價值要高,這就是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如果以這種方式來推動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國家技術創新的風險以及成本,會比發達國家低很多,其勞動生產率的水平、速度及經濟發展速度,就有可能比發達國家高多了。

從歷史經驗中林毅夫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全世界有13個經濟體懂得利用跟發達國家的技術產業差距所形成的后發優勢推動經濟發展,取得了平均每年7%或者更高的進步,也就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速度的兩倍、三倍或者更多,維持了25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中國是在1979年改革開放以后,成為這13個經濟體中的一員。

但在1979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很多國家也在改革開放,卻沒有取得跟中國一樣穩定而快速的發展。蘇聯和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經濟的崩潰、停滯,危機不斷。其他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經濟開始轉型以后,每年的人均增長率比在60、70年代的時候低,而且經濟發生危機的頻率比60、70年代還高。有些經濟學家把上世紀80、90年代稱為發展中國家“迷失的20年”。

在林毅夫看來,這主要得益于中國的轉型策略。中國的轉型策略跟當時國際上主流的不一樣,沒有全盤堅持市場經濟的自由化,推行的是漸進的雙軌制經濟。中國了解到有些國有企業如果不給保護補貼,其就馬上破產,繼續給其必要的轉型的保護補貼,這樣就維持了穩定。

他進一步分析,中國推行雙軌制,放開了那些擁有比較優勢、在市場上能夠形成競爭力的產業的引入。如果允許企業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就可以充分利用中國勞動資源豐富的優勢,降低生產成本。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的基礎設施、環境很差,就建立了一個個經濟特區、工業園、開發區,在那里把基礎設施搞好,集中起來,實行一站式服務,行政效率很高。這樣做讓中國有比較優勢的產品,有較低的生產要素成本,競爭力就強了。

直面轉型中的問題

中國在快速發展中也付出了代價。在經過30多年的積累后,這個代價已經顯得有些沉重,到了不得不著手解決的時候。

“我們付出的代價是收入分配的不斷惡化,還有腐敗的問題,以及霧霾等環境問題?!绷忠惴虮硎?。

在他看來,這3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收入分配不均和腐敗是雙軌制改革遺留下來的扭曲所附帶產生的問題。

中國在經濟轉型時,為了讓有比較優勢和自生能力的大型國有企業存在,給了它們各種保護補貼,最明顯的就是在金融方面?!皬?979年開始改革開放到1983年,把撥款改成貸款,但為了保證大型國有企業能夠獲得貸款,保留了大銀行體系,后來的股票市場也是給大企業的?!?/p>

在這樣的金融環境之下,只有大企業,不管是國有還是民營,才可能從銀行或股票市場融到資。相當于誰拿到銀行或股票市場的資金,誰就拿到補貼。拿到補貼的是大型國有企業,這些企業的日子是比較好過的。而補貼它們的正是那些把錢放到金融體系里,卻不能得到金融服務的一般小型、中型、微型企業,它們的收入水平跟大企業來比是相對較低的。這就造成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窮人跟富人的收入差距較大。這是資金的分配問題,還涉及經濟學上的干預問題,就給予分配資金的政府官員極大的權力,導致了腐敗。

在資源稅費方面也是如此。按照《憲法》,資源是全國人民所有,但并不是全國人民一起開采。1979年前,礦產企業都是國營,資源價格很低,所以用采礦權來補償他們。1983年后,改革讓外資跟民營的礦產企業也可以開發礦產,開始時沒有太大的問題,資源價格低,解決采礦權所需要的資金等各方面也都很低。

1993年,改革使得價格跟國際接軌。取得采礦權需要兩三千萬資金,但地下的礦產資源價值幾十億、幾百億,而采礦的稅跟費基本沒有。兩三千萬就能取得幾十、上百億的資產,誰拿到資產,立刻就成為億萬富翁,于是造成想得到采礦權的人士對政府人員的尋租。

另外,為了保護補貼這些資本密集型產業,在一些服務業,像電力、通信產業,維持著在市場上的壟斷,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而且為了取得進入這些壟斷行業的特許權,商人就會去找政府官員。

林毅夫稱,改革開放以后出現那么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實際上是雙軌制改革所付出的代價。在上世紀80、90年代的時候,這些保護補貼對這些大型企業來說是雪中送炭。因為那時中國還是資本短缺的發展中國家,如果不補貼,就會造成社會經濟紊亂。在那種情況下,給予保護補貼是對的。

但他進一步指出,1979年改革時,中國是低收入國家,現在人均收入為7500美元,處于中等偏上,很多企業已經有了比較優勢,比如一些國有裝備企業已經能夠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這種情況下繼續給予保護補貼,就是錦上添花了,收入分配差距過大,腐敗現象不斷蔓延,造成很多不良社會影響。

“所以,我們的改革應該與時俱進?,F在既然有比較優勢,就有自生能力,保護補貼就應該取消掉。價格應該由供給跟需求競爭來決定,在競爭中決定布局?!?/p>

林毅夫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是與時俱進的,如果做到,那么現存的腐敗跟收入差距的問題,就能夠釜底抽薪。

第二類問題就是環境惡化,霧霾越來越嚴重。有人認為,環境惡化是由于經濟發展太快了。但林毅夫不認同這種觀點,“環境問題跟發展有關,但并不是因為發展太快?!?/p>

他認為,快速發展中出現環境問題有3個方面的原因。第一,跟發展階段有關。中國現在經濟以制造業為主,制造業排放比農業高,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在以制造業為主的時候,環境問題都比較嚴重。英國、美國等老工業化國家都曾有這個問題,新工業化國家日本、韓國也是。第二,中國跟印度的能源結構都是以煤炭為主,煤炭比石油污染更加嚴重。第三,各地方政府環境執法不嚴。按照中國的環保政策,任何企業在投資建廠時都應該配備各種環保設備。但環保設備的開動是需要成本的,因此有些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就不開。而對地方政府來說,如果真的監管企業,經營成本就會提高,誰監管得嚴,誰就會吃虧,從而出現經濟學中的“囚徒困境”。

如何解決這些環境問題?林毅夫認為,短期來說需增強環保意識;中期來看,應該多使用清潔能源,但這些措施只能緩解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進入發達國家階段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之策。一旦進入發達國家階段,產業就會從制造業轉向服務業,服務業能源使用率低,排放減少,環境壓力就會減小。當中國進入高收入階段,解決環境問題的力度就高了。

后發優勢潛力大

在各種社會問題爆發及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中國經濟的未來到底如何?是即將崩潰還是繼續奇跡般的發展?這是現階段很多經濟學者最關心的問題。

林毅夫曾在多個場合提出,中國從2008年開始還有20年平均每年8%的增長潛力。中國經濟雖然進入了新常態,但其增長速度依然是全球最快。他表示,如果要把8%的增長潛力發揮出來,必須看是不是有外部條件及內部條件。

據他分析,發達國家中不管是美國、歐洲還是日本,都沒有完全從2008年那場危機中走出來,所以它們的經濟增長都是慢的,有時只有3%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出口增長就很慢。以今年一季度為例,今年中國對外貿易增長目標是6%,實現了4.7%,而且3月份中國的對外貿易是不增長的,這樣會影響我國的后發優勢?!八?,我們實現增長的一個前提就是要靠內需,一塊是投資,一塊是消費?!?/p>

他認為,從投資的角度看,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現在有很多產業產能過剩,但產業升級潛力很大,在產業升級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后發優勢。產業上面可以有投資,基礎設施也一樣,環境改善、城市化也要投資。

投資需要錢。中國政府財政狀況是相對好的,現在中央跟地方政府積累的負債,占GDP不到50%。而且,中國的民間儲蓄率超過50%,為全世界最高。還有,外匯儲備達3.8萬億美元,都為投資準備了良好的條件。而發達國家政府積累的負債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普遍超過100%,有的國家高達240%,因此,經濟下行的時候,政府很難推行一些反周期的干預。

在《解讀中國經濟(增訂版)》中,林毅夫強調,在中國絕對不要把過去35年維持經濟高速增長的法寶丟掉,不能因為外國人喊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不可持續就人云亦云,也要看外國人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

他表示:“我相信當我們的經濟下行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利用我們跟發達國家不同的機會來改變。政府也可以利用相對優越的財政狀況,進行一些反周期的干預。那周圍就會投資,民間的投資就會被撬動。有投資就能夠創造就業,就業提高了,收入水平就提高了,消費就增加了?!?/p>

從這個角度,他相信中國完全有可能在今年以及未來5年或更長時間里,充分挖掘8%的增長潛力。即使在外部條件相對不好的時候,中國也可以保持7%左右的增長,很可能實際的結果是在7%之右。

猜你喜歡
后發優勢林毅夫補貼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三清一改”農民能得到哪些補貼?
“二孩補貼”難抵養娃成本
全球教育同質化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的后發優勢探究
周建平:中國空間站將有諸多后發優勢
林毅夫:去產能需要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協同發力
晏平要補貼有多難
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策略探析——基于后發優勢理論
利用后發優勢 實現彎道超車
林毅夫:探索中國經濟“哥德巴赫猜想”謎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