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之路經濟帶視角下西安市對外貿易發展對策研究

2015-05-07 08:55
物流技術 2015年13期
關鍵詞:西安地區總值西安市

(西安培華學院 商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1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加劇,國際國內產業轉移進程加快,西安加速發展內陸經濟遇到了良好的機遇。尤其是國家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為西安對外貿易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作為亞歐大陸橋中國段最大的城市,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會加快西安的國際化進程,對西安對外貿易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2 西安市對外貿易的現狀

2.1 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從海關的統計數據來看,西安市的進出口總額在逐年增長,尤其是2010年,進出口總值比上年增長了43.2%,2013年比上年增長了38.2%,2014年比上年增長了38.9%,出口總值由2009年的33.3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119.6億美元,進口總值由2009年的39.25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130.2億美元,對外貿易額由2009年的72.55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249.8億美元,對外貿易發展勢頭良好,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2009-2014年西安市進出口總值統計表

2.2 外貿經營主體呈現多元化,外商投資企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西安地區的進出口總值中,不僅有中央、省屬在西安的國有企業,也有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等經營主體,在近幾年的對外貿易活動中,各外貿經營主體在西安地區的進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斷變化,國有企業進出口總值在西安地區進出口總值中所占的比重由2010年的22.71%下降到2014年的11.3%;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值在西安地區進出口總值中所占的比重由2010年的42.5%增長到2014年的69.6%;私營企業在西安地區進出口總值中所占的比重由2010年的21.9%下降到2014年的17.3%。由此可見,西安地區的外貿經營主體呈現多元化,外商投資企業在西安地區的對外貿易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2010-2014年西安地區各外貿經營主體進出口情況統計表

2.3 貿易方式發生變化

縱觀西安地區近幾年的貿易方式,由以前的以一般貿易為主導,轉變為近年來以加工貿易為主導。據西安海關統計,2010年西安的一般貿易進出口總值為54.89億美元,增長15%,占西安地區進出口總值的52.9%。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為39.75億美元,增長94.9%,占西安地區進出口總值的38.3%。2014年西安地區的加工貿易進出口149.27億美元,增長1倍,占同期西安地區進出口總值的59.7%。一般貿易進出口62.86億美元,下降7%,占同期西安地區進出口總值的25.1%。具體數據見表3。

表3 2010-2014年西安地區的貿易方式變化情況

2.4 機電產品等成為進出口重要支柱商品

西安市機電產品出口量快速增加,目前已成為全市出口的支柱商品,在進出口總值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西安市機電產品進口額由2008年的17.44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06.89億美元,占同期西安地區進口總值的82.1%。機電產品的出口由2008年的24.57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94.84億美元,占同期西安地區出口總值的79.3%;其他農產品、礦產品、服裝的進出口出現下降。據海關統計,2014年西安地區農產品出口3.61億美元,下降25.6%,占同期西安地區出口總值的3.01%,其中蘋果汁1.87億美元,下降41.4%,占同期西安地區出口總值的1.56%;農產品出口0.91億美元,下降3.4%,占同期西安地區出口總值的0.7%,礦產品出口2.76億美元,增長11.1%,占同期西安地區出口總值的2.3%。

3 西安地區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

3.1 外貿規模小

縱向來看,西安的進出口總值在逐年遞增,而且增幅很大,但是橫向比較,西安的外貿規模很小。據海關統計,2013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5.83萬億人民幣(折合4.16萬億美元),而西安的進出口總值僅為179.82億美元,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0.43%,同為西部地區的重慶進出口總值達到687億美元,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1.62%,排名全國第10,在西部12省市中居第一,成都進出口總額490億美元,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1.18%.與沿海城市相比,差距更大。

3.2 外貿依存度偏低

外貿依存度是衡量一國經濟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高低的指標,從最終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角度看,外貿依存度還可以反映一個地區的外向程度。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外貿依存度達到67%,2012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回落到47%,2013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回落到46%?!笆晃濉逼陂g,西安外貿依存度大致在22%-25%徘徊,2009年下降到18.23%,2014年西安生產總值達到5 474.8億元,進出口總值達到1 534.5億元,外貿依存度為28.02%,與前幾年有所提高,但與全國的外貿依存度有很大差距,與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外貿依存度30%的標準仍有一定差距。

4 西安對外貿易SWOT分析

4.1 西安發展對外貿易的優勢

4.1.1 地理位置優勢。西安是我國東中部地區通往中亞、西亞、南亞以及蒙古、俄羅斯等國家的重要通道,處在我國大地原點附近,是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上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區位優勢。

4.1.2 人才科技優勢。西安的高校、科研機構眾多,有顯著的人才聚集效應,擁有一批達到國際水平的開放型實驗室和國內一流的試驗和檢測設備,有些尖端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西安具有教育文化方面的優勢,根據2013年西安統計年鑒顯示,截至2012年底西安擁有高等教育機構(研究生培養機構與普通高等學校)108所,民辦高校16所[3]。從數量上看,西安的科研院所僅次于北京,2012年共有科研單位81所,科研人員總計36 430人。雄厚的科研水平成為促進西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潛在驅動力,促進西安市對外貿易結構的調整,為西安適應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開放的步伐奠定基礎。

4.2 自身劣勢

4.2.1 對外貿易總體水平低,總量較小。西安的對外貿易取得了長足發展,進出口額增長較快,但與西部地區其他省會城市相比,西安的貿易規模偏小,且外貿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外向型經濟意識不強,企業聚集度低,競爭力不強。

4.2.2 受地理位置的制約較大。西安是一個內陸城市,遠離沿??诎逗瓦吘?,與沿海和沿邊地區相比,在運輸距離方面有很大的差距,這大大增加了出口型企業物流成本。與東部地區相比,西安的基礎設施建設明顯落后,交通運輸和現代物流業發展緩慢,嚴重影響了相關資本、項目的進入。

4.2.3 金融市場不完善。外貿的發展與金融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對外貿易的發展要求金融市場更加完善來滿足貿易的流暢性,要求世界銀行之間相互交流,要求世界投資者的風險資金介入。但目前只有韓國韓亞銀行、香港東亞銀行、香港匯豐銀行以及香港渣打銀行共4家外資銀行入駐西安,與東部地區有很大的差距,與西部地區的一些城市相比,如重慶的外資銀行數量已達到15家,與西安形成很大的反差。

4.3 面臨的機遇

4.3.1 基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帶來的政策支持。自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正式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以來,國家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給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西安作為中國內陸中心城市,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其他國家在產業結構、文化資源等方面具有互補性。因此,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得到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陜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非常重視國家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大力推進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2014年2月陜西省政府向國務院提出了《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設立陜西(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園區》的申請,獲得國務院的批準。兩會期間,西安市市長董軍提出“關于盡快從國家層面出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指導意見,設立西安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議案也受到了普遍關注。

4.3.2 陸路運輸方式不斷完善。海洋運輸具有成本低、貨運量大、安全性高等優勢,在傳統的國際貿易中廣泛使用,而陸路運輸方式使用的很少。近年來,隨著陸路運輸方式尤其是鐵路運輸不斷的改革與發展,克服了傳統陸路運輸的劣勢,在國際貿易運輸中的地位逐漸回升。西安位于歐亞大陸橋核心地帶,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陸路交通樞紐,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地位將得到提升,為西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提供了新的機遇。

4.3.3 西安綜合保稅區的建成,為西安開展外貿提供了便利。2011年2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在西安設立綜合保稅區,它是西北地區唯一的、也是規模最大的綜合保稅區,具有保稅物流、保稅倉儲、保稅加工、商品展示、檢驗檢疫等功能,集海關各種特殊監管區域的功能、政策于一身,是目前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并建設以區港聯動為內核,以海鐵、公路等多式聯運方式為路徑的大型內陸港口,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西安對外貿易的發展。

4.4 西安發展對外貿易面臨的威脅

4.4.1 沿線各地均力圖搶占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先機。自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提出后,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各個城市積極參與,爭搶先機,努力將自身打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城市。從目前的形勢來看,西安將自身定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重慶、鄭州、洛陽及連云港這些城市也將自己定位于此。重慶借助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進行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建設。鄭州依靠自己身處中原重要交通樞紐的地位,依托其發達的鐵路、公路網絡,希望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提升自身地位。連云港處于亞歐大陸橋的起點,通過不斷加強與中亞、歐洲各國貿易合作,在原有海上貿易的基礎之上開展陸路對外貿易,充分利用自身對外貿易合作優勢提升地位。這些都給西安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4.4.2 國際市場不確定性的威脅。目前與西安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有179個,但西安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國家和地區只有20多個。占與西安有貿易來往國家和地區總數的比重僅為11.1%,這種市場分布必將加大外貿出口的不穩定性。從西安對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出口總值情況來看,西安的貿易伙伴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臺灣幾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市場過于集中,一旦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陷入衰退,將給西安的進出口帶來很大的影響,使西安市的部分機電產品、資源型產品和初級產品的出口面臨較大的外部壓力。

4.4.3 加工貿易比重過高,對外部環境的依賴過大。西安加工貿易的進出口額由2011年的36.71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149.24億美元,占同期西安地區進出口總值的59.7%。由于加工貿易的顯著特征是資金、原料和市場都在境外,受國外市場變動的影響較大。因此,西安地區的進出口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較大,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5 西安市發展對外貿易的對策建議

5.1 出口商品內部結構調整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城市,西安應積極拓寬與中亞及歐洲國家的合作領域。要進行市場調研,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增加對傳統的紡織、食品、農產品加工、機械設備制造、消費品生產等行業的投資,在新型農產品、新能源產品等領域與其進行合作,與絲路沿線各國互通有無,適應中亞、西亞、阿拉伯國家以及歐洲地區廣闊的市場需求,形成優勢互補,擴大出口。

5.2 推動服務貿易與技術貿易的快速發展

西安在與中亞等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開展傳統貨物貿易的基礎上,要積極利用自身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優勢,大力開展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應積極承接國際軟件和服務外包,爭取把西安建成國際知名的軟件和服務外包示范城市。西安在農業與航空航天產業方面的相關技術優勢,為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各國從事技術貿易奠定了基礎。在開展傳統商品貿易的同時,利用自身的比較優勢,大力推動服務貿易與技術貿易的發展。

5.3 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中心

西安作為古絲路的東方起點,存留著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遺跡。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版圖上,西安處在中國南北與東西的中心地帶,是中國東、中部商品向西轉移,歐洲、中亞商品要運往我國東部地區的交通樞紐,這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為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中心提供了可能。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契機,西安已經成立的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應借助保稅物流及口岸功能,以及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西安公路碼頭等項目的功能疊加,實現沿海港口服務功能內移、就地辦單的大通關功能。充分展現以現代商貿物流為特色,建設以區港聯動為內核,以海鐵、公路等多式聯運方式為路徑的大型內陸港口。最大限度地發揮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物流中心作用,把西安打造成亞歐合作的基地。

[1]李驪明.重振絲綢之路[J].西部大開發,2013,(7):113-114.

[2]中國海關信息網[EB/OL].http://www.haiguan.info/,2013-11-20.

[3]師如男.西安市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部財會,2011,(10).

[4]西安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西安調查隊.西安統計年鑒(2013)[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西安地區總值西安市
一季度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值11581.9億元
親子創意美工展
東盟取代美國成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西安市第四醫院
西安地區某綠化屋頂對室外空氣的凈化作用
123的幾種說法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熱環境模擬研究
西安地區同型半胱氨酸參考區間的初步建立
西安地區育齡婦女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研究
西安地區玉米主要病蟲害的氣象預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