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心”探索

2015-05-07 04:35
南方周末 2015-05-07
關鍵詞:南方周末信仰

各種現象表明,過去幾年,中國人的內在心靈需求正在以噴薄之勢增長,來自西方的心理學、來自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世界各地的宗教體系在安頓國人心靈上正呈現出多元繁榮的景象。

南方周末記者 謝丹 袁端端

發自北京 廣州 成都

多少人活在痛苦中

時間是周日上午8點30分,一間30平米的房間里,陽光從東面的窗戶照進來,25個人穿著寬松的衣褲沿著房間的四壁圍成一圈,前面的空地上放著五六個紙巾筒,隨時等待被人抽取。

房間里的人各訴心事。有大學老師因競爭壓力焦慮躁狂,有在美國長大的ABC男孩因父母的冷落而抑郁低沉……總之,“心像匹野馬一樣狂奔,卻就是得不到安寧”。

這是廣東省中醫院開展的團體心理治療的場景。作為國內最早從事團體治療的心理醫生,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艷記得2005年時,科里每年的門診量只有7000人次,2014年,這一數字已經上升到了5萬。

“無論是抑郁癥、焦慮癥還是精神分裂的發病率,中國都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彼f。

一組數字可以大致窺探出國人心靈世界的秘密。2007年,中國抑郁癥人數的官方數字為3000萬,2009年國際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的估算則是9000萬,并在不斷上升;而2009年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則更甚,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已經在1億人以上。

需求是因焦慮而起。不僅是傳統醫療機構,互聯網上專注心理服務的平臺的用戶數量也在迅速飆升。在國外,這被稱為“自勵自助產業”(self-help industry)。

互聯網心理服務平臺壹心理創始人黃偉強就曾被快速增長的用戶數量嚇到了,過去四年壹心理的注冊用戶從0飆升至931萬,旗下的心理電臺,一年播放量高達3.2億次,“到底有多少人活在痛苦之中?”連他自己也心生疑問。

另一家專注于內心探索和成長的互聯網平臺“心探索”也感受到了用戶數和范圍的變化?!?008年創立時,我們還是非常小眾的。但現在每期電子雜志的閱讀量總計超過5500萬?!眲撌既藶鯇嵏嬖V南方周末記者,其用戶群也不再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為主,來自湖北、湖南、河南、四川等地的用戶群正在崛起。

各種現象表明,過去幾年,中國人的內在心靈需求正在以噴薄之勢增長,來自西方的心理學、來自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世界各地的宗教體系在安頓國人心靈上正呈現出多元繁榮的景象。

幸福停滯困局

“無論如何,中國人都活得并不幸福?!?015年3月13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中國聯合中心主席肖澤萍在第十屆應用心理學大會上說。

“過去的時代和教育給中國人內心留下了痕跡,讓原本應該葆有活力的心靈失去了彈性?!迸_灣心理學家陳一德見證了大陸人直面心靈問題的過程,2007年他到大陸首次演講,談到“心靈和靈性”,很多人認為是玄學,但最近幾年,陳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問:“Who am I ?”(我是誰?)

當過去30年中國GDP不斷創下新高,并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時,幸福的話題被密集關注。

眾多受訪的學者都會引用1974年美國經濟學家伊斯特林(Easterlin)的“幸福-收入悖論”來解釋當下社會。伊斯特林說,短期內經濟增長有助于幸福感的提升,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幸福感可能出現停滯甚至下降的趨勢。

這種現象又被稱為中國社會的“幸福停滯困局”,尤以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為甚,大城市可能成了“幸福感低谷”。

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都試圖破解“幸福-收入悖論”。武漢大學黃永明的研究發現,近年來的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是讓城市居民感到不幸福的重要原因,“每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多排放一千克煙塵,居民的主觀幸福感下降0.012分;每多排放一千克二氧化硫,居民主觀幸福感下降0.002分?!绷硗?,西南政法大學研究人員陳剛和李樹發現腐敗顯著降低了國民的幸福感?!叭绻麡颖境鞘械母瘮∷缴仙粋€標準差,國民幸福感將會因此下降4.05%,這需要GDP增長率上升6個百分點才能彌補?!?/p>

而牛津大學心理學系著名教授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提醒,不能忽視中國城市化進程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他說,“中國人急切地希望在快速變化和普遍焦慮的時代,獲得一種保持內心寧靜的方式”。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中,社會發展階段的“30年論”也被多次提及。學者們看來,新中國第一個30年,人們忙于政治爭論,過去這30年,人們忙于經濟發展;今后30年,精神信仰的需求則會越來越大。

“佛學熱”中的 年輕人

佛祖無疑是多數人近在咫尺的選擇。根據官方數據,截止到2013年,中國佛教活動場所已達3.3萬處,而1997年的數據還只是1.3萬處。

變化還發生在一些出乎意料的切面上。福建仙游縣榜頭鎮兩個村子中,僅千米長的村道上就聚集了上千家佛珠批發店,月產值上億元,穿著格子防護服的女工坐成一排,將粗糙木料切成小方塊,再打磨、拋光,走過細線,打上穗子,一串佛珠就出爐了。

這些顏色、材質各異的佛珠,經寺廟僧人的“開光”后,最終成為城市中人們纏繞在手上、晃蕩在汽車后視鏡上的精神產品。

在二十多歲才第一次從西藏來到漢地的加措活佛看來,佛珠、佛像等變相的精神產物在城市里的流行,正可以觀察社會精神需求。和加措一樣活躍在微博上的活佛至少有70位,法師則有150位。

與佛具市場異軍突起相應的,是寺廟禪修活動的火熱。以國內最早開辦“禪修營”的河北柏林禪寺為例,為控制人數,報名條件從大專提高到“本科及以上”;而據媒體報道,中國大陸每年都有上百所寺院開辦禪修營,南京棲霞寺就曾面臨過招50人卻迎來3000人報名的盛況。

有錢人不惜遠赴千里。2014年5月國內某商學院CEO班校友組團去往臺灣,在高雄佛光山靜坐禪修,包括富華國際集團總裁趙勇、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新浙商”龍頭富春控股董事長張國標等。

和以往不同,“對佛學感興趣的人,知識階層越來越高,年輕人越來越多?!辈旃枌W會研究員方堃說,這跟過去學佛就是青燈古佛逃避社會,或從事迷信活動的方式有天壤之別。

方堃說,他們開始用更加理性的方式看待生命,他們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甚至科學實驗來重新認識精神世界,其中不乏年輕的“90后”團體。

而烏實則認為,相比之下,上一代是四處找尋無門之后,才帶著懷疑的眼光開始接觸這一看似‘不科學的領域。但年輕人天然對心靈成長、內在探索沒有抗拒感。心探索的用戶中,25-28歲之間的年輕人占了相當部分。

中山大學比較宗教所教授龔雋對“佛學熱”人群變化感受更為直接,“這幾年,學佛學專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碩士、博士的生源比以前好了很多,每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p>

“90后出生在價值多元、物質豐富的年代,個性更加自由,對宗教、哲學和藝術有更高的興趣?!鼻嗄攴饘W家健陽樂住仁波切說。

科學證實的力量

這還不完全是關乎傳統信仰的故事,不然沒法解釋,以理性示人的科技界和互聯網精英的趨之若鶩。

靜靜地盤腿坐在墊子上,幾分鐘后,呼吸逐漸平緩下來,面部肌肉開始放松,意念逐漸集中到嘴唇上部,整個世界安靜得只剩下一呼一吸。

“當你前所未有地專注于自己的呼吸時,你會發現另一個奇妙的世界,那就是當下?!卑俸暇W創始人慕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他不能打坐的時候,他會用同樣的原理去看一朵花,一條項鏈,甚至一顆葡萄干。

他正打算在新創業的公司里設立一個“靜思堂”。最近,360副總裁于光東亦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創始人周鴻祎也要求公司高管,每天打坐20分鐘。

在美國硅谷,工程師們熱衷于打坐禪修已經好多年了,包括蘋果、谷歌、Facebook、通用磨坊(哈根達斯母公司)等在內的大公司都在組織內部推行這種修行方式。硅谷每年一度的“智慧2.0”峰會,更是聚集了包括Twitter、Instagram和Facebook公司總裁的禪修分享。

這種修行方式在西方被稱為“正念”,正念起源于東方的禪修技術,后被提煉成一種心理訓練方法,被定義為“有意識、此時此刻和不加評判的注意”。

正念、冥想對健康的作用越來越得到科學的證實。這方面的先驅者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喬恩·卡巴金博士,他創建了“醫學、保健和社會正念禪修中心”。研究人員發現修習正念能夠改變大腦結構,使人增加理性,減少情緒波動。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已經把“冥想”作為輔助療法的一部分。

“正念的時代已經到來,”谷歌工程師陳一鳴公開預測,“很久以前練習者就已知道這一點,但科學并未證實。而現在,科學已經趕了上來?!痹谧顧嗤纳镝t學數據庫PubMed中關于“冥想”的論文年發表量逐年攀升。2000年僅有五十余篇。14年后,這個數量上升了7倍。

越來越多的科技界人士開始學習通過禪修獲取內心寧靜,美國《時代》周刊曾評論說,這看上去會顯得比較矛盾,因為正是他們設計的各種應用程序,大大加深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分散注意力的程度。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

最近,西安白馬招覺院住持如孝法師到北京做佛學交流,經過北京四環路一個天橋下時,他抬頭看見一條紅色橫幅,“人民有信仰 民族有希望 國家有力量”,這讓他有些驚訝,“不可低估社會的變化速度”。

實際上,2015年2月,當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三句講話,以及次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評論員文章稱“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有關“人民有信仰”的公開討論就讓很多人嗅出了不同過往的新風。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幾乎所有各界人士,都對高層的這次講話予以極高評價,盡管信仰系統的層次非常豐富,包含政治信仰、宗教信仰、文化信仰等,但在一些宗教界人士眼里,信仰問題的提出,即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有市場就一定有競爭,在普度大學教授楊鳳崗看來,中國年輕人的信仰市場幾乎處于空白階段,已經吸引了全世界的信仰體系來“搶占市場”。

而傳統文化的安頓作用正被重新挖掘。4月16日,星云大師監修的新書《獻給旅行者365日》在人民大會堂首發,新書收錄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朱熹、司馬光、胡適等四百余位文人、智者、哲人的名文、名段,被稱為是一部凝聚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作品。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葉小文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就說,中華文明的基因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習近平主席談到的“人民有信仰”與傳統文化和宗教都有關系,人民追求美好的生活,并不是空泛的信仰,信仰必須化為現實中扎實的努力,而并非單純的祈禱。

新上任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則更為樂觀,在他的新書《責任與擔當》中直接闡述了“佛學熱”的原因。他說,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當國家在經濟上日益發展,政治上日益開明后,對文化繁榮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這種狀況也預示著佛教發展春天的到來?!盁o論有沒有意識到,我們(佛教界)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p>

學誠法師認為,唐朝的時候,國力鼎盛,佛教也有大發展,世界各國的人都來長安留學,學習佛法?!耙驗樯鐣l展到一定程度,物質積累到一定程度,信仰上一定會有更高的需求,佛教的興盛,正是國家繁榮的體現。繁榮說明國家政治穩定,社會才有力量能夠接受各種各樣的宗教和文化?!?/p>

更具針對性的信號發生在今年2月,在國家宗教事務局舉辦的在京學者團拜會上,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談到媒體對待宗教事務,應該“媒體脫敏”。他說,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多年了,宗教也早已被認為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積極力量,但媒體對于宗教事務依然過敏,回避、弱化乃至排斥宗教話題的現象,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覺得,所謂宗教“脫敏”,就是說不再用一種不正常的眼光來看宗教。在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轉型時期,我們應該更多從傳統文化、國民心態、社會凝聚力和價值觀這些層面來研究宗教,而不能僅把它作為一個敏感的政治話題,要讓宗教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

理性的尺度

北京大圓勝慧公司董事長蔡群居士是北京龍泉寺的“拓荒者”。上世紀90年代末的龍泉寺荒廢、破敗。如今已經發展成僧團上百、義工上千、居士上萬的佛教場所。

見證了龍泉寺從衰敗到興盛的蔡群居士提醒,無論尋求宗教信仰,還是心靈安頓,一定要保持“理性”,佛教“過熱”也會產生誤導,讓一些碎片化的佛法知識取代了完整的佛法教義,一些原本不是佛法的內容,也開始“稀釋佛法”,這是她看來佛教熱背后最危險的事情。

“我們在強調傳統文化,宣揚我們的佛教禪宗,確立我們當今社會安身立命價值的同時,也必須要加以正確的引導?!敝猩酱髮W比較宗教研究所教授龔雋提醒,“目前現實中,重視佛教是很好的。我們要把它作為一個傳統文化來恢復,但是問題是部分佛教徒自身的質素還有待提高,如果他們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就讓他們急于去介入社會精神的建設,那也會引發很多后患。我們是喜憂參半的,政府也知道社會需要這個,也想提倡扶持,但是怎么去扶持,需要思考?!?/p>

龔雋說,他去全國各地的宗教場所實地考察后發現,很多寺院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一些完全沒有正知正見,甚至是旁門左道。

青年佛學家健陽樂住仁波切也提醒大眾要有理性的信仰,“一定要為自己找到一個充分的理由,這個理由不能違背常識和理性?!彼f,佛法的本質是理性的,學佛不要以心理的安慰、情感的寄托而耽誤了智慧的開啟。

“社會不能片面理解宗教?!痹诒本┙紖^的家里,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佛教倡導的是要“向內”求自己的問題。國學應將其貫穿到做人的道理中去,而不僅僅是學習國學知識。他說,修行的人越來越多了,但光有形式沒有意義,更重要的是把修行化入生活中,化為自己的價值觀。

在他看來,國人曾經對宗教有錯誤的認知,民眾對宗教文化存在盲點。將來,中國社會對宗教一定會有新的認知,科學和宗教并不對立。從某種意義上講,科技越發達,宗教也會隨著發達。

(李雅娟對本文亦有貢獻)

猜你喜歡
南方周末信仰
信仰
一份來自南方周末的特別邀請
漫畫
更多評論,請見南方周末APP
更多評論,請見南方周末APP
更多評論,請見南方周末APP
更多評論,請見南方周末APP
更多評論,請見南方周末APP
信仰是什么
論教師的教育信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