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企業內部控制評價

2015-05-08 14:21李達
商場現代化 2015年8期
關鍵詞:內部控制程序原則

李達

摘 要:內部控制評價是對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情況及管理效果進行檢查、測評,是對內部控制工作在企業整體管理活動中的效率、效果進行檢驗的一種管理手段,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從內部控制評價時遵循的原則、評價內容、實施程序和評價方法等四個方面對企業如何做好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工作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內部控制;評價;原則;內容;程序;方法

內部控制是指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不同的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結合經管理目標和要求,建立和實施相關的管理政策和程序,用來指引、規范企業的管理過程。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為企業防范風險、提高經營效率、促進短期和長期經營戰略的實現。內部控制活動是否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揮了相應的作用,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方法體系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運行效果進行全面評價。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是指企業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時的一整套管理流程,從理論和實際操作兩方面對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工作進行規范和指導,具體包括遵循的原則、評價內容、實施程序和評價方法四個方面。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應該符合企業的經營管理特點,可操作性強,能夠有效地發現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成為企業實現經營目標,提高管控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評價內部控制應遵循的原則

1.全面性原則

評價的對象面向企業所有的業務類型,做到覆蓋全面,不留死角。

2.重要性原則

內部控制評價應該以全面性原則為基礎進行風險評估,結合企業的行業性質、經營特點、業務流程確定高風險領域、重要業務單位和重要業務事項。

3.客觀性原則

運用專業知識不偏不倚地進行評價,避免利益沖突和偏見,評價結果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有充分適當的證據支持。

4.成本效益原則

在對重要性和風險進行充分評價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實施成本和收益的關系,以適當的成本實現科學有效的評價。

5.及時性原則

企業應該根據行業環境、經營規模和業務特點來確定內部控制評價的時間頻次,并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持續進行。當企業的業務流程發生重大變化時,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管理工作也要隨之進行調整,做到及時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結果的時效性,力爭做到事前風險管理和過程管控。

二、評價的主要內容

評價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內部控制目標確定的,主要包括:

1.內部控制設計的有效性??刂泣c是否與控制目標相對應且設計恰當。評價時要注意控制設計能否控制重大風險、能否合理保障資產安全、控制目標是否有遺漏。

2.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是指現有控制設計是否得到正確執行,評價時應注意執行人員是否具備必要的授權和能力、相關內部控制是否持續一致地運行。

3.內部控制設計的經濟性是指內部控制的設計要有助于企業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實現發展戰略。

三、內部控制評價的具體步驟

1.明確責任部門

企業應該指明專門部門負責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并為之配備德才兼備的人員以滿足開展工作的需要,高級管理層要重視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從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薪酬、經費等多方面給予支持,樹立評價部門的權威性,為其順利開展工作創造條件。內部控制評價部門應與企業其他部門保持溝通和協調,既要了解其他部門的業務流程,也要了解其管理需求,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從實現部門職責的角度對內部控制活動的質量進行評價。

2.成立項目評價小組

一般情況下,內部控制評價部門直接領導評價小組,評價小組成員由具備較強的獨立性、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的人員組成。應優先選擇專業特長與被評價企業或部門的業務特點一致或者對被評價企業或部門的業務比較了解的人員作為小組成員。

3.制定項目評價方案

評價小組根據具體的評價項目和管理要求,對項目的整體情況進行分析,確定評價方案的具體內容,評價工作方案應該細致、具體,能對現場評價進行有效指引。根據被評價對象的情況,如果內部控制建立時間不長,或是新成立的企業和部門,應該實施全面評價,有利于推動內控工作深入有效地開展;如果是經歷過多次評價,內控系統運行比較完善的部門,可以采用重點評價或專項評價,以提高內部控制評價的管理效率。評價工作方案雖然對主體范圍、工作任務、人員分工、具體業務安排、時間進度等內容進行了安排,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評價工作的深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評價方案應經過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批準后實施。

4.實施具體評價

(1)詳細了解業務經營范圍、組織機構設置情況、領導成員構成及分工、績效評價指標的完成情況;詳細了解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體制、財務軟件和管理軟件的應用情況、財務人員的構成及分工;上期內部控制評價發現的問題及整改情況,上期至此次評價時的業務變化情況。

(2)初步評價控制風險

在對控制環境、控制程序和會計系統調查了解的基礎上,對被評價單位的內部控制環節及所起的作用進行初步評價,確定其在防止或發現錯誤并糾正錯弊中的有效性,根據初步評價結果確定是否調整評價方案。

(3)確定實質性測試的重點和范圍。在對內部控制初步評價的基礎上確定測試的范圍、重點和數量。一般來說,與企業經營成果相關的收入、成本、費用是每次測試中必不可少的項目,另外債權風險、財務風險、實物資產安全、業務內容和流程的變化而引起的內部控制的變化,也是必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4)開展檢查測試。根據確定的測試項目選用適當的評價方法進行現場檢查測試,記錄測試的方法、過程和結果,記錄必須做到清晰、完整、邏輯性強,記錄的過程能夠支持結論的形成。對評價中發現的問題,與被評價單位及時溝通,確保真實、準確、完整地反映問題,對相關的證據進行復核,以保證評價結果的準確性。

(5)對評價結果進行匯總

對現場測試發現的控制缺陷進行初步匯總,對缺陷形成的表現形式、原因、結論進行復核,對其已經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損害進行量化分析,無法進行量化的要從定性的角度揭示其存在的風險和可能造成的損害后果,以引起管理者的重視。評價部門應該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議,切忌落入“只會指責,無力整改”的窠臼。要求被評價單位限期整改,并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落實,確保評價中發現的問題得到改善。

(6)形成評價報告

評價報告應當客觀、完整、清晰、及時、具有建設性,并體現重要性原則,包括評價的目的、范圍和結果,并針對控制缺陷提出改進措施。一份成熟的評價報告應該能夠滿足多方面的管理需要,對于評價者,既是工作業績的體現,也為后續評價提供便利條件;對于管理層,可以幫助發現問題、改善管理,提高經營業績;對于最高管理者,提供了有關經營和控制的詳細情況,其中包括一些其他部門無法提供的信息,有利于最高管理者控制風險。

四、內部控制評價的方法

選用適當的評價方法,有利于收集到充分、適當的評價證據,促進評價工作高效、有序地開展。內部控制評價的方法有多重種,這些技術方法有時單獨使用,但在大多數時候需要綜合運用,才能對被評價單位形成結在論。本文著重介紹穿行測試、抽樣和分析性復核三種方法。

1.穿行測試

穿行測試是指重新執行被評價單位的控制活動。只檢查與內部控制活動相關的憑證和記錄還不足以說明控制設計得到了有效執行,比如只憑銷售發票并不能說明銷售價格已經過審核。所以評價人員應該選取一項業務,根據控制設計,將與之相關的控制活動的執行情況檢查一遍,從業務循環的源頭開始直至結束,以確定與控制設計是否相符。比如銷售業務,評價人員可以抽取數張發票,對其記載的業務活動重新進行測試,從銷售合同的簽訂開始,經過下達銷售訂單、發貨、開具發票、價格審核等環節,直至收回貨款,測試控制活動是否與控制設計相符。

2.抽樣

抽樣技術是在評價活動中廣泛運用的一種技術方法,分為統計抽樣和非統計抽樣。統計抽樣是指以數理統計方法為基礎加以運用的,抽樣過程較為復雜。非統計抽樣又稱為判斷抽樣,是評價人員根據自己的專業判斷和經驗進行抽樣的方法,主觀性較強。評價人員在選擇抽樣方法時,既要考慮對風險的控制,又要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將二者結合使用,提高評價結果的精確度和可靠程度。

3.分析性復核

分析性復核是指評價人員對被評價單位的重要事項和異常變動進行比較和分析的一種技術,包括變動分析、比率估計、實際與預算比較、差異分析、趨勢分析、建立模型等。一般而言,在整個評價過程中都要運用分析性復核技術,在評價初期,通過對被評價單位的財務資料進行分析性復核,可以了解被評價單位的經營情況;在評價實施階段,可以通過分析性復核收集評價證據,以發行需要進一步檢查的事項,在評價終結階段,可以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性復核,形成最終結論。

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內部控制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并對其管理效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內部控制的管理、評價工作行形成良性循環的工作機制,才能使內部控制管理活動日趨成熟,真正發揮管理作用,成為企業經營發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猜你喜歡
內部控制程序原則
試論我國未決羈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樣
堅守原則,逐浪前行
英國與歐盟正式啟動“離婚”程序程序
無罪推定原則的理解與完善
創衛暗訪程序有待改進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