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深湖”是一個錯誤的術語

2015-05-11 17:55張喜林
中國科技術語 2015年2期
關鍵詞:深湖文昌烴源

張喜林

摘 要:近年來,“中深湖”一詞出現于國內部分地學類和石油類科技期刊中,根據所在文獻的上下文推斷,“中深湖”應屬于地學中的沉積學范疇,對應于深湖(或半深湖和深湖)?!爸猩詈北旧砗x不清,現有文獻均未給出其定義,沉積學教科書上也沒有出現過“中深湖”一詞。因此,“中深湖”是一個錯誤的術語,不應繼續使用??筛鶕Y料條件和研究精度不同,規范使用“深湖”和“半深湖”這兩個沉積學術語。

關鍵詞:“中深湖”,半深湖,深湖,沉積學,地質學

中圖分類號:N04;H059;P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78(2015)02-0055-03

筆者在科研工作中查閱文獻時,發現國內部分地學類和石油類科技期刊中使用了“中深湖”一詞[1-10],且使用頻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中包括一些在國際、國內有影響的期刊。筆者根據多年的沉積學科研經驗,認為“中深湖”是一個錯誤的術語,不應繼續使用。

筆者利用中國知網的主題詞搜索功能對“中深湖”歷年出現的頻率進行了統計(見圖1)。在圖1中可見,“中深湖”在科技文獻中的出現始自1989年[6],2006年以前出現頻率很低,之后則明顯增高,2014年出現了20次,遠高于往年,歷年共出現了78次。

圖1 國內科技期刊文獻歷年出現“中深湖”次數

根據所在文獻的上下文推斷,所謂“中深湖”應屬于地學中的沉積學范疇,是湖泊沉積相中除濱湖亞相和淺湖亞相以外的部分,對應著深湖亞相(或深湖和半深湖亞相)。如:“文昌組中深湖相源巖、文昌組濱淺湖相源巖” [9];“中深湖相Ⅱ型和淺湖相—河沼相Ⅲ型烴源巖” [4];“沙三段烴源巖主要形成于中深湖沉積環境” [7];“砂巖透鏡體巖性圈閉主要發育在深水區的中深湖” [8]。

任何一個科技術語都應有嚴格的定義,但上述文獻均未給出“中深湖”的定義,沉積學教科書上也根本沒有出現過“中深湖”這個詞。另外,“中深湖”在字面上意思不清,看不出是指“中等深度的湖”,還是“中等深度的湖+深湖”。

從所在文獻中對“中深湖”的英文翻譯看,也是五花八門。有的翻譯為middledeep lacustrine或mediumdeep lacustrine[1-6],意為“中等深度的湖”;有的翻譯為semideep to deep lacustrine [7],意為“半深—深湖”;有的翻譯為deep lakes[8]或deep lacustrine[9],意為“深湖”;甚至有翻譯為moderately deep lake[10],意為“適度深度的湖”。 翻譯上的混亂也反映了作者們對這一概念的混亂。

早在1981年,中國著名沉積學家吳崇筠教授在“湖泊沉積相的劃分”一文中對“深湖相(或半深湖和深湖相)”做了界定[11],即“處于湖泊內部的波浪基準面以下的深水地帶”,并特別指出“深湖和半深湖難于嚴格區分,故合并一塊稱深湖相”。這一劃分和命名方案得到了地學界的普遍認可和繼承。后來的沉積學教科書做了更加明確的界定[12-13]:半深湖亞相是“位于浪基面以下的水體較深的部位,地處乏氧的弱還原—還原環境”;深湖亞相是“位于湖盆中水體最深部位”,“水體安靜,地處乏氧的還原環境”;并指出“半深湖和深湖亞相常難以區分,通常將兩者合并稱為‘深湖和半深湖亞相或‘深湖亞相”。實際工作中有研究者使用“半深—深湖”,也不會引起誤解。

由于“半深湖”和“中深湖”均含有“深湖”字樣,故筆者借助中國知網的主題詞搜索功能分別統計了“半深湖”和“深湖(不含‘中深湖)”的出現頻率(見圖2)。對比圖1和圖2,可以看出“半深湖”和“深湖(不含‘中深湖)”的使用頻率遠高于“中深湖”。半深湖和深湖自有明確定義后,使用頻率逐漸穩定,得到了地學界及沉積學界的公認。

圖2 國內科技期刊文獻歷年出現“半深湖”和“深湖(不含‘中深湖)”次數

一些科研工作者之所以使用“中深湖”,可能是覺得使用“深湖”不能夠顯示自己的研究精度;“半深—深湖”或“深湖和半深湖”使用起來又太麻煩。但因此而去創造和使用一個缺乏定義、含義不清的術語,則會引起科技交流中的困難和誤解,也是違背科學精神的。正確使用專業術語,反映了科研和編輯出版人員的科學素養,應該引起科技界和編輯出版界的足夠重視。

為準確、有效傳播科技信息,以及發揚科學嚴謹精神,筆者呼吁應尊重地學界長期以來形成的共識,根據資料條件和研究精度不同,繼續沿用和規范使用“深湖”和“半深湖”這兩個科技術語。如果研究資料足夠豐富、研究精度較高,可以區分出半深湖亞相,則應使用“深湖和半深湖亞相”;如果研究資料豐富程度不足以區分出半深湖亞相,則應使用“深湖亞相”。

參考文獻

[1] 龔麗,朱紅濤,舒譽,等.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文昌組層序格架中中—深湖相烴源巖空間展布規律及發育模式[J].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4,39(5):546-556.

[2] 傅寧,李友川,徐建勇,等. 珠三坳陷文昌組中深湖相烴源巖新的生物標志化合物組合模式與油源對比[J]. 中國海上油氣,2012,24(4):13-19.

[3] 黃保家,黃合庭,吳國瑄,等. 北部灣盆地始新統湖相富有機質頁巖特征及成因機制[J]. 石油學報,2012,33(1):25-31.

[4] 程鵬,肖賢明,田輝,等. 成熟度對陸相烴源巖可溶有機質Pr/Ph比值的影響[J]. 沉積學報,2014,32(1):182-188.

[5] 張偉,何家雄,顏文,等.中國邊緣海盆地構造演化與油氣分布富集規律[J].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6(2):9-23.

[6] 昝立聲. 聲波時差曲線對確定生油巖高壓帶和地層剝蝕厚度的應用[J]. 中國海上油氣,1989,3(4)37-41.

[7] 楊永才,李友川. 渤海灣盆地渤中凹陷烴源巖地球化學與分布特征[J]. 礦物巖石,2012,33(4):65-72.

[8] 董貴能,李俊良. 北部灣盆地潿西南凹陷流一段非構造油氣藏[J]. 石油勘探與開發,2010,37(5):552-560.

[9] 謝瑞永,黃保家,游君君,等. 文昌凹陷優質烴源巖地化特征與生烴潛力[J].中國礦業,2012,21(9):69-71,75.

[10] 昝立聲,何家雄. 北部灣盆地流二段生油巖壓實作用與油氣運移的關系[J].石油勘探與開發,1990,17(3):20-26.

[11] 吳崇筠.湖泊沉積相的劃分[J].石油勘探與開發,1981,8(3):20-26.

[12] 馮增昭. 沉積巖石學[M]. 2版.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4:107-108.

[13] 趙澄林,朱筱敏. 沉積巖石學[M]. 3版.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257.endprint

猜你喜歡
深湖文昌烴源
文昌發射場暮色
核雕收藏有什么竅門
開平凹陷文昌組沉積特征及半深湖空間分布*
神像與游走:文昌出巡非遺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石油天然氣工程
青海省侏羅系油頁巖成礦模式研究
東濮凹陷西南部晚古生代—早新生代烴源研究
深空探測,未來將在這里啟航——走進文昌航天發射中心
珠-坳陷北部洼陷帶始新統半深-深湖相烴源巖綜合判識
中國近海湖相優質烴源巖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