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蘇軾在文學史上的成就

2015-05-11 11:51茍大霞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5年5期
關鍵詞:開拓行云流水革新

茍大霞

內容摘要:蘇軾是一位全能文人: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與黃庭堅并稱;詞與南宋辛棄疾開豪放一派。蘇軾的詩歌,內容豐富多彩,有反映社會重大題材的政治詩,針砭時政的諷喻詩,歌頌祖國山河壯麗多姿的景物山水詩,以景寄理、意在言外的理趣詩,具有陶(淵明)詩風格的和陶詩。蘇軾的詞,“新天下耳目”,大膽開拓、革新,使詞體發展到蘇軾為之一變:從婉約而豪放,從題材狹窄到題材廣泛,風格多樣。蘇軾的散文代表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散文文思開闊,筆力奔放,語言流暢。尤長議論文,析理透辟,雄辯滔滔,博采史實,筆鋒銳利。

關鍵詞: 蘇軾 全能文人 “新天下耳目” 行云流水 開拓 革新

一代蘇長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歲月,積毀高城磊。

這是“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寫的一首小詩,說明才高一世、名滿朝野的蘇軾,一生之中遭遇過多次毀謗和打擊!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卻成了一位全能文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成就在北宋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并稱,詞開豪放一派,與南宋詞人辛棄疾并稱;還工書畫,他是文人畫的開創者,書法造詣甚深,像蘇軾這樣在詩、詞、散文、書畫等各個藝術領域都有巨大貢獻的作家,在文學史上并不多見。蘇軾是一個全能作家,他以自己多領域的藝術創作實踐,豐富了文學藝術寶庫,為北宋文壇增添了光彩。

本文主要從詩、詞、散文三個藝術領域論述蘇軾的文學成就。

一.詩歌:豐富多彩

蘇軾詩歌約二千七百多首,內容豐富多彩,廣泛地反映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時代風貌。東坡詩既具有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又具有李白豪放不羈的浪漫主義風格。就其詩歌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政治詩

這一類詩,首先表現在他對民間疾苦的關心和對窮奢極欲的統治者的不滿,揭示出日益嚴酷的賦役盤剝是造成農民貧困的重要原因。宋代租稅徭役名目繁多,剝削慘重,有時加上天災,農民更是苦不堪言。嘉祐四年蘇軾出川舟行???,看到農民的苦況,便寫了《夜泊??凇罚?/p>

日落紅霧升,系舟宿???。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負薪出深谷,見客喜且售。

煮蔬為夜餐,安識肉與酒。

朔風吹茅屋,破壁見星斗。

這首詩寫??谵r民蔬菜代糧,哪里還談得上喝酒吃肉,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破爛的茅屋哪里經得起朔風吹刮,四壁破爛透風。這就是廣大百姓的生活寫照。

蘇軾除寫了很多同情民生疾苦的詩歌外,對國家、民族的命運也非常關心。他為朝廷軍隊收復失地而高興,當擒獲吐蕃首領時,他寫詩稱道:“堅壘千兵破,連航一炬燒。擒奸從窟穴,奏捷上煙霄?!保ā堵劷荨罚?/p>

蘇軾多年任地方官,每到一處他都盡力為百姓做一些有益的事。在杭州,修了“蘇堤”;在密州,抗蟲災;在徐州,戰斗在抗洪救災第一線;基于深厚的生活基礎和民本思想,蘇軾的政治詩內容充實,題材多樣,貫穿著憂國愛民的思想感情,格調渾厚健朗,平易自然,通俗易懂。

(二)諷喻詩

蘇軾詩多諷喻,有不便直言者,托事以諷。用諷喻的形式來針砭現實,抒寫憤郁,表達政見。比如《荔枝嘆》借有關荔枝的故事來諷喻現實,詩中說:漢唐統治者為了滿足口腹之欲,不顧百姓死活,強迫百姓進貢鮮荔枝,而今又獻茶貢花,貽害人民。表達了詩人對當時官僚的譴責之情。

蘇軾少有壯志,才華橫溢,卻屢遭貶斥。而一些酒囊飯袋,不學無術者,卻能扶搖直上,安于朝廷。于是,他寫了《洗兒》一詩:

人皆有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寥寥四句,充滿了詩人的滿腔悲憤,揭露了封建官僚制度的黑暗,像他這樣的一代文豪卻一生潦倒,坎坷不平;而那些愚魯之徒,卻無災無難,青云直上。

諷喻新法的詩,有的托物寓意,寫得比較隱晦曲折,如《和述古冬日牡丹》:

一朵妖紅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閑花得少休。

第一聯說牡丹的妖艷反常,第二聯說化工為了爭新逞能,連寒冬也不讓牡丹休息?;ぐ涤鲌陶蟪?,譏喻他們繁法擾民,使百姓不得安寧。這些詩或者針砭時弊,或者諷喻新法,都有一定現實意義。

(三)景物詩

多才多藝的蘇軾,幾乎是每三年一調任,遍游天下,雖然政治上受到打擊排斥,但由于他的達觀精神,樂于山水,每到一地,觀賞風光,巡游村野,加上他敏捷的詩思,知識的廣博,語言的精湛,因而寫了很多景物詩佳作,給后人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

東坡以他那高雅的風度,多彩的文筆描繪各地風物名勝,湖光山色,歌頌祖國山河的壯麗多姿。如:《入峽》、《巫山》、《出峽》寫蜀中山川雄奇壯觀,《鳳翔八觀》寫陜西文物遺跡,《游金山寺》寫鎮江多彩的夜景,《望海樓晚景》寫奔涌壯觀的錢塘江潮,《登州海市》寫蓬萊虛幻迷離的海市蜃樓……這些景物詩山水詩把壯麗山川的千姿百態描形繪神地刻畫出來?!讹嫼铣跚绾笥辍罚ㄆ涠?,寫西湖在晴雨兩種不同的天氣中所表現的旖旎風姿,尤為動人: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詩中寫了西湖晴天“水光瀲滟”的美景,“山色空濛”的奇幻雨景,還把千百年來作為美的化身的西施比擬西湖景色的妖艷動人,用人比物,堪稱奇喻,自蘇軾比喻之后,人們便把西湖稱叫“西子湖”。自蘇軾寫作此詩之后,西湖顯得更加有靈氣,成為天下第一美湖。

蘇軾的山水景物詩洋溢著泥土芳香和農家生活氣息的風物畫,表達了詩人對清新樸厚的農村風光的深厚感情。如《新城道中》: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

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在詩人筆下,農村風光不僅自然秀美,環境清新,而且周圍的一切是那么富有情趣,東風知詩人欲山行,立即叫雨停下,人有情,物亦有情;景物逗人喜愛,野桃含笑,溪柳自搖,沙白水清,洋溢著昂揚生機;農家自樂,煮芹燒筍,慰勞耕作人。一幅清新典雅富于情趣的江南農村風俗畫。

蘇軾寫過不少題畫詩,或題詠山水風物畫。如《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竹林翠綠,桃花初放,江水漸暖,蔞蒿滿地,蘆芽破土,群鴨戲水,河豚肥壯,一派生機勃勃的氣象。這是詩人為僧人惠崇畫的“春江鴨戲圖”題的一首詩,既點明畫面景物,又跳出畫面進行聯想、想象。該詩描繪了三個畫面:地面景(第一句),江上景(第二句),岸邊景(第三句);跳出畫外進行想象、聯想,產生三種感覺:桃花——水之“暖”,鴨戲水——鴨之“知”,蔞蒿、蘆芽——河豚“欲上”(市),盎然春意,富于情趣,既是題畫詩的佳作,也是景物詩的上品。

(四)理趣詩

所謂理趣詩,就是在對富于情趣的自然小景、生活片段和具體事物的敘寫中,融入哲思理趣,將景、情、理渾然一體,以景寄理,言在此而意在彼,即意在言外。蘇軾這一類詩最有名的是《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是說,事物是復雜的,具有多方面的性質??磸]山,橫看和側看,遠看和近看,高處看和低處看,各有不同的形狀、景色、感受。身在廬山,往往只見樹林,不見森林;只能看到局部,看不到全貌;常在廬山,往往熟視無睹,感覺不到廬山的雄奇、秀美,正如人們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樣,啟示人們要了解事情的真相,要善于“出乎其外”,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去觀察、分析?!洞群A阻風》五首之二云:

此生歸路愈茫然,無數青山水拍天。

猶有小船來賣餅,喜聞墟落在山前。

該詩也頗含理趣:告訴人們身處逆境,有時會感到前途渺茫,找不到出路,但只要能堅持下去,就會越過困境看到希望,表述了“車到山前必有路”的人生哲理。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言此及彼,即事明理,正是這類詩的特點。

(五)和陶詩

蘇軾自言“獨好淵明之詩”,他的一些詩還具有陶潛詩的質樸而綺麗、清瘦而豐腴、清新淡雅、托意高遠的特色。不僅如此,還寫了一百多首和陶詩,在蘇詩中別具一格。

和陶詩每題在用韻和句數上與陶詩相同,在風格上相似。在內容上不受陶詩的限制,僅是用陶詩原韻、仿淵明詩風,以反映現實生活。他的詩和陶詩的內容是現實的、廣泛的、充實的,不同于一般文人的唱和之作,而是體現詩人真情實感的肺腑之音。

蘇軾詩歌的藝術特色是:取材廣泛,詩思敏捷,筆鋒爽利,無論體情寫物,還是闡釋哲理,都能意度高遠,氣韻清新,洞見幽微。蘇詩兼備各體,不論古體,七言歌行,還是七律七絕,都寫得精美明快,奇趣橫生,不少成為廣為傳誦的名篇。

二.詞作:“新天下耳目”

詞,自隋唐民間曲子詞始,歷中唐,到晚唐溫庭筠奠定了詞體這一文學形式,南唐李后主使詞眼界大開,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間,詞至北宋柳永為之一變,婉約派詞達成熟之境,再至蘇軾,詞又為之一變,開豪放一派詞風。

蘇軾對文學開拓與革新精神也帶到了詞的領域。蘇軾之前的詞多系風花雪月、男女情愛之抒發,而蘇軾一洗綺羅香澤之志,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胸懷浩氣,超乎塵外,新天下耳目。主要表現在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內容:蘇軾一生坎坷,經歷非凡,閱歷廣泛,情感豐富,從而擴大了詞的視野,豐富了詞的內容,使詞不再局限于狹窄之題材,許多社會現象,政治問題也進入了蘇詞的領域。形式:蘇詞不受聲律的限制,使詞成為一種可以脫離樂曲的抒情詩。

蘇軾“新天下耳目”的詞作,首先表現在開豪放一派的作品。豪放詞一般都具有陽剛之美而又縱放不羈,所謂“氣象恢宏”,登高望遠,壯志豪情之特點。東坡之豪放詞,有抒發壯志豪情的,有激勵友人建功立業的,有傾瀉悲壯情懷的,有送別和寫友誼的,有寫農家生活的,也有寫閑適生活的。盡管題材不同,但都有一種恢宏豪邁、馳騁不羈、英氣勃發的氣象。特別是廣為傳誦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寫于1082年,七月和十月,蘇軾曾兩次游黃州附近赤壁(赤壁磯),寫下了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賦》和這一首詞。這是一篇氣壯山河,氣概萬端的傳世佳作,以“大江東去”開篇,氣勢宏偉,作者面對滾滾東流的長江,慨嘆“千古風流人物”的一去不返,詩人站在時代的頂峰雄視千古,思緒萬千。通篇充滿了作者的美妙理想同可悲現實的矛盾。作者本希望像“千古風流人物”和三國的“多少豪杰”那樣建立功名,特別是希望像“公瑾當年”那樣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但是,可悲的現實使他希望破滅,憂愁憂思,“早生華發”,一事無成,反落得個貶官黃州。于是他發出“人生如夢”的感嘆。全詞狀景寫人,懷古傷今,慷慨激昂,蒼涼悲壯,氣勢磅礴,如“大江東去”,一瀉千里,遂成“千古絕唱”,成豪放派詞的代表作。故宋人俞文豹說:“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毙蜗蟮馗爬送窦s派與豪放派詞風的不同。

蘇軾在詞的領域里,獨辟蹊徑,開創了以豪放為主調的多樣風格,在詞史上是一次重大的革新。蘇詞中除“新天下耳目”的豪放、曠放型的“新品種”外,還有很多則是傳統式的“婉約”詞。我們在強調蘇軾的豪放詞的同時,對他婉約風格的詞作也不可忽視。

婉約風格,可說是詞的正宗。蘇軾是在繼承詞的正宗詞風的前提下予以創新的,故蘇詞中也不少婉約詞。這主要表現在他的戀情詞、悼亡詞、詠物詞及其他一些詞中。如《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內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的婉約風格是明顯的,描寫了一位青年的傷春失戀情懷,婉曲地寄托詩人不為朝廷理解的復雜痛苦心情。

蘇詞中有三十多首詠物詞,其風格亦屬婉約派,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名篇詠鴻的《卜算子》:詞中以鴻寄托高遠的人生志向,借孤鴻棲息荒冷沙州、幽人獨來獨往的情態描寫,抒發他身處逆境的痛苦與寂寞和他始終堅持政治理想、決不改變心志的高風亮節。此詞從風格上看,明顯屬于婉約詞風。

蘇軾對婉約詞的思想創新、開豪放一派詞風及多種風格詞的創作,對詞的健康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三.散文:如行云流水

蘇軾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蘇軾散文的明顯特點是文思開闊,筆力奔放,形態變化多姿,行文放縱自如,文思、語言似行云流水。

蘇軾長于議論文,析理透辟,雄辯滔滔,博采史實,筆鋒銳利。如《賈誼》、《留侯論》、《范增論》及表現他早期政治改革主張的《進策》二十五篇宏文巨制,針對現實,言之有物,論辯力強。

蘇軾的記敘文也富有獨創性,廣為傳誦、膾炙人口。東坡記敘文能做到詩情畫意和妙理融為一體,極富藝術魅力。如《石鐘山記》,寫深夜泛舟絕壁下,景色如畫,冷氣逼人,水石相激,發出猶撞擊鐘鼓的聲音,悅耳動聽。在這繪聲繪色的描寫中,體現了遇事要實地考察的道理。前后《赤壁賦》中在描繪月光水色、清風蕩舟的景色中,解脫精神矛盾,表明“物與我皆無盡”的深邃哲理。在蘇軾的記敘性散文中,往往把記敘、描繪、抒情、議論結合在一起,達到情境理的和諧統一。

蘇軾在文學史上的影響很大,除他的詩、詞、散文造詣極深外,他還對北宋古詩文革新運動作出了權威性的促進作用。他在文學藝術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蘇軾評傳》 曾棗莊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2、《中國歷代著名作家評傳》 呂慧娟等編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3、《唐宋詞史》楊海明著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

4、《中國文學史》游國恩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年版。

(作者單位:貴州省都勻市黔南民族師范學院中文系)

猜你喜歡
開拓行云流水革新
唯 一
復舊運轉
澳大利亞革新專利制度會否走向“末路”?
巧妙過渡 行云流水
少年
史量才對中國報業發展的繼承與開拓
淺談中國美術教育的轉型
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的解答
語文教學中學生快速習作能力的培養研究
千金碎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