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茶

2015-05-14 14:55李永生
小小說月刊 2015年9期
關鍵詞:烙餅高僧龍眼

李永生

野三坡境內有一高山,懸崖陡壁,狀如斧劈。山頂有一平臺,臺上曾建有一娘娘廟。據說建此廟時因山高路遠,建筑材料難以運送上山,有人便想出用山羊馱運的高招。將附近村莊山羊集中起來,在每只羊身上拴幾塊磚瓦,萬百上千的山羊邊啃食青草邊朝山頂進發,遠遠望去,整個大山猶如下了一層雪,很是壯觀。

經過幾百年的風吹雨打,娘娘廟越發變得殘破,駐僧也換了一茬又一茬,到清朝光緒年間,只剩一高僧在此修行。高僧法號了凡,已年近八旬,但仍精神矍鑠,腰身板直。了凡高僧出家前乃是一名醫,本就心地善良,出家后更加仁慈,經常義務為百姓治病。他怕鄉親們到山上看病不方便,便每月初一、十五背藥葫蘆騎毛驢下山巡診。那毛驢是個早產兒,它母親生下它便死去了,主人怕養不活它,想丟棄不管。高僧得知,將小毛驢抱到山上,用米湯把它喂活。毛驢個頭不大,卻長了一個“大門頭”,人說這種驢極聰明極智慧。

了凡巡診,天蒙蒙亮就出發。高僧騎驢,無需手握韁繩,穩坐驢背,仍能手持佛珠念經。毛驢四蹄撒歡,踏得山石“得得”脆響,人和驢都顯出幾分精神。

到了山下村莊,天正好大亮。病家主人早已在路口迎接。高僧下驢進屋,對病人望聞問切。主人回過身,將一捆鮮嫩青草恭恭敬敬放在驢面前,毛驢便很友好地望望主人,三縷二縷銜起而食,吃得優雅而有氣質。吃飽了,高僧也正好從房中走出,主人千恩萬謝,高僧雙手合十作別,騙腿兒上驢又去了其他病家。

高僧了凡騎驢巡診,救治山民無數,百姓無不感念他的恩德。有人提出在懸崖峭壁上為其開鑿一塊巨型“功德碑”,百姓聞訊,無不響應,紛紛傾囊捐款。了凡知道后,嚇了一跳,喊聲“罪過”,騎毛驢便去阻攔,好說歹說,鄉親們才作罷。

了凡好品茗。高僧脫俗,品茶也極講究,他一年四季飲的都是綠茶。綠茶的香氣最雅致,一壺開水沖進去,那墨綠色的茶葉打著旋兒舒展成一個個透明的氣泡,一股幽香能感染一片天地。茶具是一盞成窯五彩小蓋鐘,雕鏤奇絕,一色山水人物,并有草字圖印,那是出家前病家送他的,已摩挲得通體發亮。過去,了凡一直用山上的泉水煮茶,后來換成了山下村莊的“龍眼井”水。了凡第一次接過病家遞給他的“龍眼井”水便眼前一亮。病家把水倒得滿滿的,水高過杯口,光滑如披了一層緞子面。高僧道聲“極品”,喝一口果真比山上泉水更加甘洌。自此之后,了凡便改用“龍眼井”水煮茶燒飯。

為了凡運水的便是那頭大腦門毛驢。

了凡先是領著毛驢下山馱了幾次水,然后便決定讓毛驢單獨去馱。

天未亮,高僧便起床打火燒飯,接著添草加料,把毛驢喂飽,而后在驢身上拴好水桶,目送毛驢下山。

這是毛驢第一次單獨下山馱水。毛驢因主人對自己的信任而激動,打著響鼻兒一溜小跑,沒多久便來到了井邊。這時“龍眼井”邊已聚集了三三兩兩打水的鄉親。老鄉們見了毛驢獨自下山,先是一陣驚訝,再望水桶,更為驚奇一桶里邊竟放著兩張烙餅。人們一下子明白了一高僧要用烙餅換水吃。人們爭先恐后地為水桶灌滿水,烙餅卻沒有留下,依舊讓毛驢馱回去。高僧為鄉親們辦了那么多好事,為他打水也要報酬么?

第二天,毛驢又來馱水,不過這次桶里的烙餅卻變成了四張,鄉親們給桶灌滿水后,依舊不肯把烙餅留下,毛驢便原地打轉怎么轟也不走。一老人說:“他一準是上次馱回了烙餅,挨了大師的責怪?!比藗冎缓昧粝吕语?,毛驢歡快地打個響鼻兒,立即轉身上了山。

這以后,毛驢每天都在大清早兒下山,用烙餅換水,誰第一個見到毛驢,誰便拿走烙餅,然后負責給水桶灌水。

毛驢馱水,一直持續了二十年。這天早晨,天上下起了白毛雪。毛驢又下了山,然而身上不見了水桶和烙餅。毛驢見到鄉親們,仰天大叫,四蹄刨擊地面,一臉的焦躁與不安。鄉親們心里咯噔一下子,忙朝山上奔……入寺廟進禪房,見了凡已經坐化了,眼前一盞茶水,也已冰涼。

鄉親們含著淚把毛驢拉下山。大伙一商議,決定輪流養護它,每家一月。到了新家,毛驢拉磨馱柴,任勞任怨。當然,有一件事鄉親們誰都不會忘記,那便是戶與戶交接時,新主一定會和毛驢一起上山,在高僧墓前敬獻一杯“龍眼井”茶。

選自《東風文藝》

猜你喜歡
烙餅高僧龍眼
懷念烙餅
烙餅
買龍眼
5月龍眼市場監測分析
6月龍眼市場監測分析
心中的鏡子
甜甜的龍眼,美美的景色
老林的美國創業夢
喚醒良知
再冷酷的冰也會有縫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