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蠡的“做官”與“發財”

2015-05-14 13:38吳興人
雜文選刊 2015年12期
關鍵詞:范蠡耕作做官

吳興人

北京人藝來滬復排演出歷史劇《吳王金戈越王劍》,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其中,范蠡成為人們討論的主要話題。大家熟知的是,歷史上范蠡“急流勇退”,他和西施一起悄悄離去,下海做生意去了。但恐怕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范蠡是中國歷史上踐行做官不要發財、要發財不要做官的第一人。

他離開越國后做什么去了?范蠡先是耕作種田,后來經商做生意。他乘船飄海到了齊國,更名改姓,自稱“鴟(chī,吃)夷子皮”,在海邊耕作,吃苦耐勞,努力生產,父子合力治理產業。住了不久,積累財產達幾十萬。齊王聽說“鴟夷子皮”賢能,請他出任宰相。范蠡再次出任高官,但做了一段時間,他又想:“住在家里就積累千金財產,做官就達到卿相高位,這是平民百姓能達到的最高地位了。長久享受尊貴的名號,不吉祥?!?/p>

范蠡是明智的。他清醒地意識到,做了大官,不應擁有大量的財產,熊掌與魚,不可兼得。做官和賺錢不能兼而有之。要么做官不發財,要么發財不做官。他當機立斷,作出了兩者皆拋的決定。他再次辭去了齊國宰相的職務,向齊王交出了相印,全部發散了自己的家產,送給知音好友同鄉鄰里。在兩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范蠡能意識到當官又發財是“不吉祥”的道理。

在今天,許多落馬的大大小小的“老虎”,以及最近金融界不少受審查的老總,都和范蠡背道而馳。他們既想做官,又想發財,一手笑納部下的受賄,一手又向上級行賄;投入是為了產出,他們把做官當作一筆生意來做;或撈到了幾百萬,還想撈幾千萬、幾個億。貪得無厭,欲壑難填,終于翻船,“進去了”,后悔莫及。

范蠡不當齊國的宰相之后,又到哪里去了?他帶著一點財產,秘密離去,遷徙到陶(地今山東定陶西北),這個居于“天下之中”的最佳經商之地,是一個做生意的好地方。因交易買賣的道路通暢,經營生意可以發財致富。沒出幾年,范蠡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成為兩千四百多年前的馬云。

范蠡可謂賢能之人。做官,能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終使國富民強;理家,能辛苦勞作、慘淡經營終使家產累積數十萬,被人們稱頌。能上能下,兩起兩落,先官后民、再官又民,做官就不做生意,做生意就不做官,功成隱退,賺了大錢,也周濟窮人,像范蠡這樣的明白人,在中國歷史上是屈指可數的。今天的當官者,是否也可以從這位名士的立身行事中,獲得一點有益的借鑒?

能像范蠡這樣把做官和發財分清楚,是很可喜的。

【原載2015年10月29日《解放日報·評論》】

插圖 /范蠡 / 佚 名

猜你喜歡
范蠡耕作做官
范蠡賣牛
說說做官
說說做官
范蠡還錢
“知止”的天堂
東山再起
農業生產應堅持保護性耕作技術
范蠡三遷皆有榮名
小麥種植不同耕作措施的對比
要夾著尾巴做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