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責任意識 提高出版物質量

2015-05-30 20:31曲寧
學理論·中 2015年6期
關鍵詞:責任意識

曲寧

摘 要:編輯人員承擔著文化使者的使命,必須為提高出版物的質量而盡職盡責,這就要求編輯應該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編輯只有強化了政治責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把關責任意識和學習責任意識這四種責任意識,才能審好稿,把好關,切實提高出版物的質量,做好文化傳播工作。

關鍵詞:編輯;責任意識;出版物質量

中圖分類號:G2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7-0092-02

出版物的功能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傳播科學和文化知識,使人類文明得以薪火相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編輯工作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編輯是連接讀者與作者的橋梁與紐帶。所以,提高出版物的質量,關鍵是要強化編輯的責任意識,進而為社會發展提供必要的理想信念支持。編輯工作承擔著文化使者的使命,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廣大讀者服務,責任重于泰山,使命無限光榮。所以,編輯必須要不斷繃緊責任意識這根弦,這是新時期對編輯素質和業務水平的要求,也是傳承文明這個崇高使命對編輯群體的必然要求。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大背景下,編輯的責任意識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政治責任意識

出版物是一種特殊的精神文化產品,具有特殊的政治屬性和要求,編輯的職業特點要求編輯必須牢固樹立起政治責任意識,也就是說,編輯要時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過自己編輯的出版物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堅決杜絕有政治性錯誤的出版物出版。

1.政治性是對編輯的首要要求。政治性是指書稿中反映出有關政治方面的立場、觀點和傾向,多數是涉及國家安全、國家核心利益、對社會穩定有重要影響的內容。2011年3月修改后發布的新的《出版管理條例》第三條明確規定:“出版活動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傳播和積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質、有益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豐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边@條明確指出了指導出版工作的思想和方針,明確指明了編輯應該以什么樣的政治立場進行審稿。出版物的政治性必須落實到審稿工作的實踐中,這就得通過編輯的職業自覺、政治自覺才能實現。所以,可以說,出版物政治方向的正確與否取決于編輯政治責任意識的強弱。編輯人員必須具備的責任意識就是政治責任意識。此外,對審稿中涉及的政治把關內容,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發布的法規和規章中都有明確而具體的規定?!秷D書編輯工作基本規程》要求:“審稿要注意政治。書稿中凡涉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評價,國家法律,國界、政治、軍事、外交、統戰、宗教、民族、保密等重大問題,以及涉嫌宣揚淫穢色情、封建迷信、荒誕無稽等內容的,不論明顯的或隱性的,均須認真審讀,慎重對待,提出處理意見。屬于按規定需報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審定的書稿,須履行專題報批手續?!?/p>

筆者在讀研究生時學習的專業是中共黨史,對黨的歷史和理論有一定的研究,到出版社當編輯后,筆者依然不斷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政治責任作為自己的首要責任,在審稿時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把好政治關。筆者在審讀《科學名家講座第九輯》的書稿時,里邊有這樣一句話:“胡主席在十六大報告中多次強調以人為本”,筆者發現不對,因為筆者知道黨的十六大報告是江澤民同志所作,況且主席是國家主席,不是黨的職務,作黨的報告應以黨的職務身份,而且胡錦濤同志是在黨的十七大報告里強調的“以人為本”,筆者通過查閱十六大報告和十七大報告也證實了這點,所以筆者在沒有改變書稿原意的情況下,把這句話改為“胡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多次強調以人為本”。在審讀《唐僧和孫悟空的職場戰爭》這本書稿時,有這樣一句話:“李嘉誠旗下的企業更是橫55個國家”,這句話乍一看沒什么毛病,但仔細一琢磨就不對勁了,因為李嘉誠在港澳臺地區都有投資的,所以筆者在“國家”的后面添上“和地區”,使這句話準確。

2.編輯必須要時刻繃緊政治責任這根弦。編輯必須具有正確的政治觀點,要分清什么是辯證唯物主義、什么是唯心主義,什么是精華、什么是糟粕,對書稿中涉及政治方面的內容,必須高度關注,嚴格把關,及時發現和消除在出版物中出現的錯誤政治內容。編輯的職業特點要求編輯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對政治形勢、政治思想等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要有一定的認識和判斷能力;編輯應隨時關注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對方針政策要吃透,在審稿時及時發現并處理書稿中與國家方針政策相悖的內容,這樣才能讓書稿不出政治性差錯。

在審讀一本書稿時,筆者看到這樣一句話:“其中有45部是由海外學者完成的,僅臺灣地區就有19部”,筆者發現這句話有極嚴重的政治性錯誤,因為“海外”的意思是“國外”,把“海外”和“臺灣”并列,表明臺灣地區不屬于中國,這是絕對不可以的,所以筆者把這句話改成了“45部不是由中國大陸學者完成的”,從而避免了書稿中嚴重政治性錯誤的出現。

二、社會責任意識

文化產品和物質產品生產有很大的不同,物質產品進入市場后,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基本上都能產生正面的社會效益;但文化產品的使用價值可能產生兩方面作用:對社會的意識形態產生積極健康的正面影響或者消極有害的負面影響,這是由文化產品的性質決定的。出版物作為文化產品的一種,它的使用價值也可能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作用。正因為出版物有這種特點,所以就給編輯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應對這個挑戰,就要求編輯必須把社會責任感時刻貫穿到自己的思想意識和審稿實際工作中去,在審稿和編輯加工出版物時,著重考慮出版物是否有益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有益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否有益于社會的和諧穩定。

1.編輯要擺正“兩個效益”的關系。編輯肩負著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神圣職責,這就要求編輯要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不能當市場的奴隸,要維護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顧及社會效果,絕不能打“擦邊球”,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那一套,否則只能是害人害己。在審讀一本書稿時,筆者看到“有些老人或保姆(尤其是來自偏遠地區的)認為把食物嚼碎喂給孩子”這句話時,感覺括號中的內容有歧視來自偏遠地區的人的意思,就刪除了括號中的內容。

2.編輯要以傳播先進文化為己任。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這是出版工作的職責所在;始終傳播先進文化,這是編輯人員的職業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出版物還肩負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文化智力支持,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的功能和教育作用,對社會主義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對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如果放松了對出版物這一作用的要求,文化傳播就有可能偏離正確的道路,給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帶來嚴重的損失。中國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與封建腐朽文化、資產階級不良文化不斷斗爭中發展興盛的,編輯要自覺抵制腐朽落后文化,樹立起正確的文化觀念,不斷增強先進文化觀念,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把關責任意識

出版物是向社會和讀者傳播優秀文化的,在未出版前,作品中有各種各樣的差錯,包括思想政治差錯、知識性差錯和文字性差錯等,如果這些差錯沒被發現,出版后就會給讀者以誤導,就沒有起到文化傳播的最佳效果。所以編輯要把好出版物的各方面“關口”,以防止錯誤文化的傳播。

1.把好方向關。出版物要有正確的方向,弘揚什么,反對什么,一定要旗幟鮮明,不能含糊。方向就是形象,代表了出版物的導向和出版物的品位。編輯一定要把好方向關,要體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培養積極健康的民族精神,絕對不允許出版物里有錯誤觀點和思想出現。在審讀《高效能中層的九項修煉——卓越中層必備的九項技能、八十一個細節》這本書稿時,書中舉了一個唐駿處理人際關系的例子,以此說明唐駿為人處世的能力。當時剛發生了唐駿的“學歷門”事件,筆者覺得唐駿的這個例子容易誤導讀者,不利于創造良好的社會價值導向,于是果斷地把唐駿的這個事例刪掉了。

2.把好質量關。出版物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文化傳播的效果。質量優秀的出版物能把文化正確無誤地傳播給社會和讀者,質量低劣的出版物就會誤導社會和讀者。編輯對出版物的質量負有直接的責任,編輯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態度,嚴格把好質量關,把質量優秀的出版物呈現給讀者。要想把好質量關,編輯要有一定的學識修養。對學術性較強的出版物,編輯要精心鑒別,嚴格把關,使出版物能真正反映一定的學術水平。筆者認為“編輯學者化”有一定的道理,編輯如果沒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怎么可能具備敏銳的學術眼光和學術鑒別力,怎么可能選編出具有學術深度的出版物?在審讀《語文新課標名師推薦書目第四輯:英雄人物》時,有一句為“關天培考取武庫生”,筆者當時對“武庫生”感到疑惑,猜測是不是應該是“庠生”,“庠生”是古代對學校學生的稱呼,一查關天培考取的確實是“武庠生”。在審讀《戰典:特種戰——靈活機動下的尖島對決》時,有一句為:“9月2日,日本首相重光葵簽署了投降書”,筆者印象中重光葵是以外相的身份簽署的投降書,但筆者對當時的日本首相是誰不太了解,一查資料,當時的日本首相是東久邇宮稔彥王,重光葵確實是外相。

四、學習責任意識

編輯要有善于學習、獲取新知識、新信息的能力。

1.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作為腦力工作者,編輯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但如果不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是不能適應知識經濟要求的。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信息量、知識量浩如煙海。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勞動者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并付諸行動,這樣才不會被時代發展的洪流淹沒。作為文化工作者,編輯更要具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應該不斷提高自己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信息,掌握新動態,提高新本領,增強自己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2.出版職業的要求。編輯具有較廣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廣的知識面,成為自己專業所屬范圍內的“通才”,這樣在審讀書稿時就能做到有理有據,胸有成竹,對書稿的評價也更有發言權。編輯如果不能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又怎能保證出版物質量過關這樣重大的任務呢?所以,編輯應不斷更新知識,這樣審讀加工書稿時才能心中有數,不至于因自己的知識陳舊造成書稿中出現錯誤,或出現原則性與概念性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編輯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專業性特強的行業,編輯人員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和職業技能才能與社會對出版的要求相適應。編輯要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最高追求,以傳播先進文化為己任,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不負歷史和人民的重托。

參考文獻:

[1]徐超富.論編輯的責任意識及其培養[J].零陵學院學報,2004(5).

[2]任文京.時刻不忘強化圖書編輯責任意識[J].中國出版,2012(3).

[3]嚴奉強.圖書質量與編輯的責任意識[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6(4).

[4]王敏.現代編輯理念下編輯意識的建立[J].理論界,2007(5).

猜你喜歡
責任意識
東臺市精準約談 強化企業責任意識
基于微網絡文化背景下大學生責任意識培育研究
廣播新聞編輯的責任意識
不斷強化責任意識 著力提高辦理實效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強化黨刊責任意識 堅守理論宣傳陣地
淺談大學生家庭責任意識的培養
法治理念視域下的責任意識培育
責任意識造就模范養老機構
強化責任意識 樹立擔當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