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中學漢語文教學新探索

2015-05-30 15:22馬輝
學理論·中 2015年6期
關鍵詞:教學

馬輝

摘 要:民族中學漢語文教學水平一直比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結合民族中學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教學。要提高民族中學漢語文教學水平,首先應有一本民族中學學生特色的漢語文教材;其次處理好民族學生的文化雙重身份間的關系,同時要積極開展好雙語教學方法來提高漢語水平。

關鍵詞:民族中學;漢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9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7-0177-02

漢語文是中學的主干課,因此上好語文課相當重要。尤其對民族中學這樣少數民族學生比較聚集的學校來說,開設好漢語文很重要,而且由于少數民族學生本身文化背景的差異給漢語的教學帶來許多困難。漢語文學習的問題,可以從民族中學的漢語文的教學方法中找一些原因。語文課是一個不斷發展著的范疇[1]。本文就站在比較新的視野對民族中學的漢語文教學方法進行一些探索。

一、漢語文教材的編寫要結合本民族的生活素材

在民族中學把漢語文開設好,首先要有一本好的漢語文教材。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應該具有典范性[2]。教材是“范本”,是基礎。對于一個初學者來說,任何真正系統學習知識都是從教材開始的。因此教材不僅僅是一些知識材料上的堆積,更應該包括了教育教學的理念和方向。就目前民族中學的漢語文教材來說,很多都并不理想,主要是針對性不強。大家知道,民族中學主要是少數民族學生集中的地方,我們開設的漢語文主要針對的是少數民族的學生,而少數民族的學生自身文化教育背景決定了其學習漢語文必須有自身的特點。這個特點就是要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來學漢語文,這樣興趣高,且學得快。因此民族中學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文教材的編寫要與民族地區的生活素材結合起來,把這些少數民族學生的平常生活經驗要編寫進教材里,讓學生們在自己熟悉的文化背景里學習漢語文、體驗漢語文,這樣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少數民族學生的生活素材編寫進教材里的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他們更容易學習漢語和體驗漢語。我們知道,陌生的事物和陌生的語言符號聯系起來進行認知是多么困難的事,少數民族學生生活世界里有很多事物是我們漢語文課本里沒有的,我們生搬硬套地把一種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語言塞進學生大腦里,恐怕強度太大,導致學生不好接受;反而我們借助這些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進行第二語言的學習會好些效果。因為事物是熟悉的,并且有認知基礎,只是將指稱事物的語碼轉換一下,這樣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學習起來比較容易。一旦他們掌握了語言基礎后,進行漢文的解讀就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另外在編寫教材的時候,要把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與漢語的表達方式結合起來;最好是把教材編寫成雙語版本,比如把精美的漢語文配上少數民族語的翻譯版等。這樣富有比較性的教材有利于學生在不同思維的對比理解中學習,他們可以在母語的世界中體驗漢語的不同,從而便于理解和學習。

二、漢語文的學習要借助母語的能力

在民族中學要把漢語文教學開展好,那就處理好漢語和母語的關系,并盡可能地借助母語能力把漢語文學好。第一處理好漢語和母語的關系,因為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漢語的時候,首先是母語思維的阻礙,使漢語不能直接傳達信息的目的,始終要經歷中間要從母語到漢語的轉化。一個詞從人的喉嚨里跳出來,人類會在一個符號中尋找它所替代的實物[3]。比如說,一個漢語詞匯,從老師說出來那刻起,便在少數民族學生的頭腦中的反應就是尋找本民族語言中的對應詞,這個詞在本民族的語言叫什么呢?讀一篇漢語文文章時,始終有雙種思維和雙重心理語言在同時交流。另外根據我們的觀察最近幾年西南地區很多少數民族人陸陸續續到山東、山西等地打工,帶回來比較好的普通話;反而在很多高校、政府、科研院所等單位工作的少數民族人,他們的普通話普遍不是很好,原因是受漢語方言的干擾或阻礙所致,即沒有讀過書的人用母語直接過渡普通話,中間沒有經歷漢語方言的干擾,學起來比較純正;讀書識字者由于受漢語方言的影響,學起來就比較慢,甚至就不純正。因此民族中學的漢語文課盡量借助母語,一邊用漢語解讀漢語文;一邊再用民族語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翻譯及朗誦,這樣讓學生不僅記牢所學的內容,而且能將所學的內容理解得比較透徹。同時也可以原本用母語敘述的民族的民間故事、史詩等讓學生翻譯成漢語文,這樣有助語培養學生的漢語駕馭能力。

三、漢語文的學習要處理好雙重的文化身份關系

在漢語文學習的世界里,民族學生的文化身份是雙重的,民族身份是自有的,漢語身份是通過學習獲得的。民族學生習慣于母語文化的表述,而且母語文化表述得很好,并富有滿腔熱情。而漢語文的學習他們就沒有母語學習那么強烈,我們認為這是身份教育問題所致,只有正確認識和處里好雙重的文化身份關系,我們才能真正帶著感情學習漢語文。因此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漢語文觀。要讓學生理解學習漢語文并不等于母語就會消失,反而更好地表達母語,尤其還更深刻地講明只有借助漢語的力量,母語才能實現她的光輝使命;還讓學生知道漢語文其本身的博大精深,所集中的人類智慧的習得非常豐富,并積極舉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民族中學要處理好學生的雙重文身份僅靠學生自己和老師是完成不了的,還要靠家長的積極配合。民族地區很大部分的家長是不懂漢語的,但他們對孩子學習現代科學文化很支持,這些家長雖然不懂漢語,但可以從精神的層面對孩子進行教育,強調學習漢語文的重要性??赡艿脑?,盡量地用漢語跟孩子交流,這樣會提起孩子對學習漢語文的興趣和信心。

四、學習好漢語文雙語教學是關鍵

雙語教學是我國根據民族地區教育的實際提出的基本的教學方法。用雙語教學,最大的好處是讓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少數民族地區民族中學的純粹的漢語教學法有一個很大的弊病就是讓學生無法真正在漢語教學中找到自己對原來事物概念和意義理解的對應關系。如果我們用雙語解讀同一事物,讓學生通過熟悉的母語表達另一陌生的意義,這樣學起來好接受得多。要搞好雙語教學當然師資是關鍵。我們應該多培養一些漢語水平高的民族教師來承擔此任。提高教學質量不是一句空話,其中師資是一個關鍵的因素,一流的教師培養一流的人才。民族中學普遍的一個現象是,很多時候學生的數學很好,但語文成績比較差,這是為什么呢?我們覺得主要還是語言問題。數學不需要很多語言,它主要是幾個符號的問題,把符號解釋清楚,用思維去支配就行;而語文就不一樣,從字、詞到句;從文法、語篇的理解等??梢哉f語文自身就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把語文學好確實不容易,特別是發音、讀音對有部分民族學生來說,要把有些發音讀準,可以說一輩子都不可能,有很多音是他們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童年時期)錯過了,時間久了,其共鳴腔等都會受阻,給發音增添了很多制約和麻煩。因此民族中學語文老師的培養也要從小抓起,培養的目標就是既能說好漢語,又懂母語。只有從小時候抓起,語感和文化感才培養起來。從目前很多民族中學雙語教學來看,很多教師的雙語能力不強。一般來說,懂民族語的,漢語文弱;漢語文強的,民族語又不懂,處于這樣一種矛盾性的結構之中。

五、要從讀寫兩個方面強化學生漢語文學習的能力

讀寫是語文學習的兩種方式,也是兩個關鍵因素。語文學得好的人,往往在這兩個方面都很強。對于少數民族學生來說,這兩個因素是他們學習漢語文的瓶頸。中學語文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在這兩方面下功夫。教師不僅在課堂上教學生朗讀,而且要在課后檢查學生朗讀的效果。民族中學的漢語文教學更該如此。為什么呢?這是民族中學大部分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決定的。發音是學習語言的一大難題,民族中學的學生漢語教學過程中,語音就是一大難題。有的學生就因為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受不標準漢語發音教學,到了大學或出社會工作都鬧了不少笑話,例如,在電腦上打字,老打不出那個字?百思不得其解,無奈之下查字典才知原來從聲母上就學錯了,有的把“h”發成“f”;有把“ch”發成“c”的等。因此以普通話來規范教學發音標準,并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很重要。用漢語寫作也是民族中學學生的一大難題,因為很多民族學生沒有漢語作為事物敘述的習慣。因此在中學的教學里不僅教他們寫作的方法,而且要教他們學會積累寫作的素材。并在課外多練習作文,老師要仔細批改,最終教會學生寫出比較準確規范的句子??梢哉f寫作能力是否提升是漢語文學習效果檢驗的標準之一。

六、從文化中學習漢語文

文化的本質是自然的人化,包括技術系統和價值系統兩大類[4]。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文的目的就是了解和學習漢語文所承載的漢文化的心智和德行。學習漢語文必須和學習漢文化聯系起來,這樣學生才真正理解漢語文的精髓。尤其對民族中學來說,很多學生本身就缺乏漢文化的背景,如果漢語文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語言的形式表達上,那么學生會無法真正理解漢語文所承載的漢文化。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必要聯系漢文化的語境來學習漢語文,這樣便于學生對漢語文理解和深入。語文學習的目的除了外在語言表達形式外,更主要的還是通過語言形式學習文化,引致啟迪學生的思想和智慧。過去民族中學的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多半功夫都花在了字、詞、句和語篇的大概的意思解釋上,但僅此是不夠的。還應該把文章語言和結構背后所隱含的文化講清楚,那樣才真正稱得上語文課。民族中學的學生多半來自少數民族地區,本來對漢文化的認識是他們的短板,我們更該通過漢語文教學把這塊短板補上,這樣他們才真正感受到漢語文的魅力所在,我們的漢語文教學也才能真正實現其教學目的。

本文從六個方面對民族中學提高漢語文教學水平進行了思考。認為民族中學要提高漢語文教學水平,首先有一本結合民族中學學生實際和特色的漢語文教材是前提條件。主要是民族學生的素材編寫進漢語文教材里。同時根據民族學生的語言背景,借助母語的能力來學習漢語;本文還提到雙語教學是民族中學漢語文教學的關鍵;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積極處理好民族學生的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的雙重身份關系,并通過兩種文化語境的關系積極學習漢語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還提出語文學習的新觀念,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學習,更應該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獲得文化。

參考文獻:

[1]王軼.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幾點看法[J].科技信息,2008(17):602.

[2]朱于國.中學語文教材建設的思考和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1(5):39.

[3]申小龍.語言學綱要[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269-267.

[4]馮天瑜,等.中國文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

猜你喜歡
教學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微寫作」教學實踐的思考
“以讀促寫”在初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如何讓高中生物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談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聽、看、想、說、動”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對識譜教學的認識與思考
《可以預約的雪》教學探索與思考
對高等數學教學的一些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