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李可染“孺子?!弊髌返耐闹?/h1>
2015-05-30 09:09譚軍
現代裝飾·理論 2015年6期
關鍵詞:牧牛孺子牛李可染

譚軍

李可染在中國畫發展的現代進程中,開創了不同于傳統的新的藝術形式。他的山水瑰麗雄偉,在用心經營、著意表現祖國壯美山河的同時,也創作了一大批以“孺子?!睘轭}材的作品,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孺子牛精神與表達了對純真童心的感受。他主張擺脫所有的修飾,以表達內心真誠的情感,在創作的過程中發現純樸的童真,也是對人類自身靈魂的凈化和心理平衡的關注。它永遠跳動著天真的童心,不倦地歌頌“孺子?!钡母哔F精神、道德理想。李可染的牛,是孺子牛精神與純真童心的完美結合,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具體的事物形象,升華為一種堅不可摧的藝術力量和不可磨滅的精神力量的永恒象征。

李可染孺子牛作品中的孺子牛精神

1.李可染孺子牛的精神源頭

1941年,李可染在文委會的工作完成后,重新開始了對中國畫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那時李可染住在重慶郊區金剛坡下的農民家中他所住房屋的緊鄰著隔壁的牛棚,里面養著一頭壯大的水牛,每天都能見到,清早起床刷牙時能近距離觀察它。白天在田里耕地的牧牛、粗聲喘氣的牛、晚上安靜吃草的牛、閑逸蹭癢啃蹄的牛,都能聽得清清楚楚,看的明明白白,而牛身上的溫馴質樸的品性深深震撼著李可染。憶起魯迅曾把自己與無私奉獻的擠奶的牛相比擬,牛辛勤勞動一生,它用自己無私奉獻、鞠躬盡瘁的品質讓世人為他所鐘愛,它那質樸憨厚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于是李可染把牛作為模特用水墨開始了從事牧牛題材作品的藝術創作了。同時在《水牛贊圖》跋中也說過:“回憶當年郭老與吾同住在重慶郊區金剛坡下,吾始畫牛,郭老寫此詩,共三十六行,盛贊牛之美德,并稱之為國獸,益增我畫牛情趣”。把牛作為繪畫題材特別描寫,將其的獨特形象放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歌頌牛的無私奉獻、堅韌樸實的精神。這是李可染創作牧牛題材作品的起點,也是李可染創作“孺子?!弊髌肪裨搭^的完美體現。

2.李可染孺子牛精神的發展

在1981年為魯迅誕辰100周年紀念時,李可染在寫魯迅聯語時說自己畫牛是源于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钡撵`感啟發,開始了對孺子牛精神鍥而不舍的追求與對藝術道路孜孜不倦的探索,并給畫室取了一個名字—“師牛堂”?!皫熍L谩痹⒁庖郧趹o私的牛作為自己的老師,以此共勉。魯迅把自己比作默默無私的孺子牛,齊白石稱自己是勤懇樸實的‘耕硯牛,以及郭沫若都是用辛勞和甘愿奉獻的牛的精神為榜樣予以自己勉勵。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牽犁駕車,終生勞瘁,事農而安不居功,純良溫馴,時亦強輩,穩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肉,無不有用,形容無華,器宇軒宏。于是便祟敬其性,喜愛其形,尊牛為師?!叭孀优!本竦牧硪惶攸c是把牛與自己相比擬、以牛的品行勉勵自己,充分體現了大師以牛為師刻苦進取的生活態度和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人越是敬畏自然的生命,也就越敬畏精神的生命。一切源于自然,自然生活中對人們對牛自身珍貴品德的發現,激起了人對于牛的崇敬之情。一生勤懇的牛,任勞任怨的無私奉獻,給予人類顯而易見的物質財富,也在無形之中給予人類無盡的精神財富。人類應多學牛兢兢業業,踏實工作,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用牛的精神更好的建設我們所生活的社會,那么社會主義的道德風尚也將更上一層樓,這是李可染先生對他自己所創作的牧牛題材作品作過的解釋,這也是李可染先生對新時代牛畫寓意的全新闡釋。

3. 孺子牛精神在李可染作品中的體現

老舍在《看畫》一文中寫道:文藝協會義賣會員們的書畫,可染兄弟畫了一幅水牛、一幅山水,交給了我,這兩張我自己買下了,那幅水牛今天還在我的書齋兼客廳兼臥室里懸掛著,我極愛那幾筆抹成的牛??! 李可染于其后期的創作的《牧牛圖》系列作品最為精彩,其中的《四季牧牛圖》是李可染藝術深化發展的結晶。無論是鄉間放牛的牧童和憨實的牛的融洽相處,還是對古人賢者藝術境界的創新追求,這些作品中所展現的天真爛漫的美感與勤懇憨厚的質樸,哪個不是畫家關于人生體驗的靈魂的深化?李可染在殘酷的抗日戰爭時期、動蕩的十年文革的艱苦環境中對于藝術道路的不舍追求,反復對于意境、題材的一再深化提煉,都是以瑰美的東方藝術在博大精深的世界藝術之林得以自立為基礎的愛國情懷的表現。李可染一生中畫了無數的牛,有無私的老牛在田地里勤懇耕田,有質樸的水牛悠閑的在水中嬉玩,有在天真的牧童跨下悠閑散步的憨厚黑牛等。李可染所畫的牛,表達了人與牛之間親密無間的融洽關系,贊美牛的默默付出、無私奉獻、憨厚的天性及在平凡中堅韌的偉大品質。在他的畫中充滿了對孺子牛的精神的提煉與喜愛,充分體現了李可染對于孺子牛精神的付諸實踐決心。

李可染作品中的童心之源

1. 傳統畫論中關于童心之源的探索和理解

明代李蟄提出了“童心說”的藝術理念,“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實的思想感情。童心說中更多的是對創作態度的表達,是藝術家對內心情感最純真質樸的直接表達。董其昌在其所作的<<畫禪室隨筆>>中對童心說所作的相關論述,充分體現了其對童心說的推崇之意。他認為童心的再現是文學藝術中最有成就的表現,也是藝術創造追求的一種可能。近現代時期,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對兒童的崇拜也很是鐘愛,豐子愷認為兒童的心靈、手和眼睛沒有受到成人對文化與社會的咀嚼和沉淀。在客觀事物的前提下以情感的活動為主的藝術創作中,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秉持一顆童心,可以更率直的表達最純粹的情感。不要忘記自身善良無邪的本性,從生活中找回純真和幸福,滋潤干枯的心靈。豐子愷對于童心世界熱切的向往:我相信一個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要失去童心,則家庭,社會,國家,世界,一定溫暖、和平而幸福。童心的回歸更實際的就是人類尋求的精神回歸。在人類文明相互傳遞、科技知識迅速發展的時代,引導人類回歸本真,擁有自己的精神家園,也是藝術家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的一種方式。

2.童心對于李可染作品的影響

李可染擁有一份藝術家必不可少的純真,其為人性情和藹,其治藝孜孜以求。如果說他崇高肅靜的山水畫體現的是為祖國山河立傳的雄心壯志的話,那么其率真質樸憨態可掬的牛則更多的體現出了對質樸靜逸的真我的追求。如果說壯麗雄偉的山水景觀是民族精神連續蒸餾的不斷升華,那么天真無邪的孩童與質樸奉獻的牛就是李可染對自我靈魂的進一步凈化。在山水畫革新的坎坷路上,有意趣豐富的牛與牧童相伴也可以說是勞逸結合了。培養童心,就是培養趣味。他畫的牛與前人得不同之處在于他創立的獨特的表現手法和作品中所具有的質樸而寓意豐富的意境,作品中繼承并發揚了前人在畫牛時所表現的豐富的意趣。20世紀50年代,李可染以“白發學童”自謙蘊意深沉。一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自謙精神,在現代社會也一直被世人群贊頌“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同時也體現了李可染作為苦學派對世人的標榜作用。二是一種創作的心態,李可染主張摒棄一切外在修飾,專注于表達內心真實質樸的情感。在李可染創作的牧牛圖中,人們總能找到一種天真童趣的怡然之感,也正是他要追尋的藝術境界。同時也讓人感受到老畫家那顆質樸、純潔的藝術童心,“白發學童”在提倡了勤懇苦學的同時也表達對保持純真童心的創作心態。李可染創作的牧童與牛的獨特意匠耐人尋味,笨拙堅實的牛與無邪純真的牧童的形象結合更加強了李可染牧牛作品的生命感染力與藝術表現力。

3.李可染作品與童心的相生相長

文藝創作是盲進的,不期然而然的。李可染接受并實踐了生活是藝術的創作源泉,他的獨特性在于將平凡的生活與激情的創作相結合。李可染中年后把情感寄托在牧牛與牧童這一創作題材中,這是僅次于恢宏雄偉的山水的題材。如果牛是自況,那性情純良溫馴、終生無私奉獻、勤懇工作、穩步前進的俯首的孺子,象征的就是典型的父親形象的。如果純真無邪的牧童是兒輩,那李可染筆下天真頑皮的牧童活脫就是直接以李小可為樣的生活原型,這或許也是李可染創作的牧牛作品感動人們的關鍵。早期牧牛圖主要源于現實生活中的李可染對牛的細微觀察、真實情感為基礎,又把民間傳統藝術和文人畫的元素加以借鑒、深化融入于創作,產生新質。到了80年代,李可染的牧牛圖在他瑰麗的山水、沉逸的書法之下創作了牧牛圖的新畫風。大師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突破了中期的藝術圖式,在他的筆下的牧牛圖大“放”異彩,把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精華融合在牧牛圖的畫面構成之中。不起草稿就創作也是與其山水在創作手法上的獨特之處,時而用焦墨創作出全身烏黑的牧牛,和用靈動的白描勾勒出牽著牧牛的天真牧童;或用大塊的黑墨對僅留一小塊白的襯托,和俏皮的牧童悠閑的伏在笨拙憨實的牛背部休憩;或是燥熱夏日在綠意茵茵的樹下,一二稚嫩牧童在濃郁的樹蔭深處躲藏嬉戲,遠處的牛只留下那淡淡墨色的虛筆身影。他在淳樸憨實的牛與天真無邪的孩子的生活情趣中挖掘了藝術創作中形式對照的藝術手法,以彰顯的牧牛題材作品無窮的韻律美感,這也是人們被牧童與牛如此的吸引的重要之處。而畫家心眼望見的瑰麗的河山,正在牧童眼中純真的流轉與牛只安穩沉靜被展現的淋漓盡致。李可染筆下的牛,不管是正在前行,還是嫻靜的臥著給牧童一個堅實的靠背,都把牛樸實無華的性格和牧童的天真融為一體,構成一幅質樸卻充滿盎然生機獨特景象。牧牛圖系列以歡愉的藝術表現、和諧的藝術畫面直率地表達了萬物融洽和諧、向往真自然、回歸真自然的現代人理想。

結語

童年快樂的終結使童年情緒成為成年人最發自內心的宗教情緒,追憶童夢則成為成年人尋找精神家園的基本內容之一。人們尋找被歌頌的童心,可以說藝術家在尋找童心的同時,同樣也是對精神世界的理追求。李可染作品中的童心體現引導著人們不斷地理解生命與享受人生與生活中的繽紛寓意,對自我的進一步完善追求,感受精神的解放與自由,給以生命賦予靈魂以更加通透的關照,也是人類價值觀和人生目標的至上歸宿。李可染創作的牧牛圖寓情于景、寓景于情的意境創造,好似綿延清澈的溪水清新、永恒,這其中蘊藏的深意包含著在更高層次上人類對重返純真童年的諄諄期望,也對建構人們心之所向的美妙的世界中孺子牛精神的發揚與繼承的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幽默詼諧的意趣、質樸純真的心性都蘊藏在李可染的牧牛圖作品中,都是他的真情真性的表現,他對永葆純真童心的藝術追求的表達,是身為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藝術家必有的童真??梢哉f對牧童與牛的不斷提煉與探索是他自身靈魂的不斷凈化,李可染的牛是無私奉獻的孺子牛精神與天真無邪童心的完美結合,他對藝術的追求已經遠遠超出生活中具體的事物形象,升華為一種堅不可摧的藝術力量和不可磨滅的精神的永恒象征。

(作者單位:阜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猜你喜歡
牧牛孺子牛李可染
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2020年12期)2020-12-04
甘為孺子牛
李可染:胸中丘壑,筆底煙霞
牧牛圖:禪宗“漸悟”的教科書
我的丈夫李可染先生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李可染《萬山紅遍》欣賞
父與子
『孺子?!坏木耖L存
大足石刻《牧牛圖》藝術的美與宗教義理的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