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書學成就探析

2015-05-30 19:44楊國志
現代裝飾·理論 2015年6期
關鍵詞:東坡用筆蘇東坡

書法發展源遠流長,從秦漢時期至隋唐,由實用性慢慢到功利性,宋這個朝代雖然國家動蕩,但是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卻是相當輝煌的一個時期,書法的發展在宋代達到了一個新的里程,在魏晉南北朝的高度上又有新的創新和發展突破。書法風格的演變也是這樣,相隔的時代越近,對之前繼承的書法筆意因素最多,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減少?!拔視庠毂緹o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泵鞔_的道出了蘇軾對創造新體的一種熱切心情,同時蘇軾的這種敢于開拓創新、勇于實踐的精神值得后來書家來學習。

我國書法發展源遠流長,從秦漢時期至隋唐,由實用性慢慢到功利性,中國書法前進的腳步一直沒有停留。到了宋朝有個叫蘇軾的書法家,在他看來,書法的重要作用應是自審其美,自得其樂,作為一個書法家創作過程中所得到愉悅身心和陶冶性情的滿足。所以,蘇軾的對尚意說是源于在它的創作中的自樂。宋這個朝代雖然國家動蕩,但是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卻是相當輝煌的一個時期,書法的發展在宋代達到了一個新的里程,在魏晉南北朝的高度上又有新的創新和發展突破。發展到唐代,書法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會有意無意的一程度上也保留前代筆意,這并不是書家有意識的行為,其實是在書法風格演變歷程中對前代自然保留的結果。書法風格的演變也是這樣,相隔的時代越近,對之前繼承的書法筆意因素最多,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減少。

求新求變的蘇軾

蘇軾為宋四家之一,在繪畫方面為文人寫意畫的開啟先河,他的書法也是新意百出,不踐古人成為中國書法史上尚意論的發起者,其書法理論更是推動了宋代書法獨立而寓于新意的發展歷程。黃庭堅評價蘇軾書為:“本朝善書,當推為第一?!背酥馓K軾在散文、詩、詞方面代表著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在我國書法史中,能夠理論和創作并進,兩方面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大家實在不多,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曾經說過“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然蘇東坡卻能二者相促相長,把理論與創作完美結合。

黃庭堅的《跋東坡墨跡》對蘇軾這一生的書法經厲,有一段影響很廣的話,大意說:“東坡先生從小就學習《蘭亭序》,寫的一手清秀飄逸的好字好像徐季海,當他酒后便放浪起來,盡然忘記工拙,寫的字特瘦勁,又似柳公權。到了中年開始喜歡學習顏真卿、楊凝式的書法,其水平不減李邕。黃庭堅的這段話是比較符合實際的,后來的研究者們常常也是時常用二王、顏魯公、楊風子、李邕等大做文章。而柳城懸卻被冷落。鐘元常、虞世南和褚遂良在蘇軾前期的書法歷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鐘元常對蘇東坡的影響了一生的,鐘元常在蘇軾書法中的地位應與二王、顏真卿相等。蘇軾最早除了一面學習鐘繇為主,據記載大約有十一年的時間來專寫鐘繇,從而使得這種具有漢隸古法的字體形式,深刻的影響了蘇軾一生的風格。就是我們經??吹降谋忾煹淖中?,結體上寬下窄、上疏下密,其筆法中帶有古隸的書風,字形給人傾斜不平正的感覺。因此說鐘繇對蘇軾影響了一生。一面也在學好王羲之,一面主要另辟蹊徑,創造新風格。就在蘇軾三十四歲那一年,即在他的前期書法階段,寫了《石蒼舒醉墨堂》詩,其中有兩句詩為“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泵鞔_的道出了蘇軾對創造新體的一種熱切心情,同時蘇軾的這種敢于開拓創新、勇于實踐的精神值得后來書家來學習。

四十三歲是蘇體變化的開始,轉學顏魯公兼及楊瘋子,由此悟得了王羲之筆意,之后便書風大變,到這時蘇軾的蘇體基本有了他個人的風貌。我們從技法上風析,蘇軾書風融合了鐘繇、二王、顏魯公等人的筆意結合而成,然以主要鐘繇體為主。也就是說蘇軾的風格是對二王、魯公的楷書與行書的完美結合,是集中體現了晉尚韻、唐尚法的特征。由此出現在蘇體中的“宋尚意”。我們很容易通過宋代一些書法作品看出,宋書的“尚意”的書法特點,與晉代書法的“尚韻”,在筆法的使用方面是一樣瀟灑的,然而我們通過細致分析會發現宋書中在尚意中又有嚴謹勝于唐法以及對唐法的不自覺的打破,因而宋代書法中更多的理性成分超過了晉書,這就是“尚意”與“尚韻”的主要區別。

關于東坡的用筆方式據史書中說是與其他書法家的用筆方法有著很大區別。平常書法家都使用“ 雙鉤”法執筆, 而蘇東坡卻使是用“ 單鉤”法用筆?!吨熳诱Z錄》一書中記之蘇東坡使用“ 單鉤”法執筆?!?單鉤”把筆方法和今天的執鋼筆的方法相一致。黃庭堅在《 跋東坡水陸贊》中說:“ 或云東坡作戈多成病筆, 又腕著而筆臥, 故左秀而右枯?!?證明了蘇東坡書寫時經常使用枕腕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懸腕, 因此我們聯系到蘇東坡的“ 單鉤”法用筆,這樣當然會形成“ 筆臥”的習慣,也就是筆管傾斜與紙面,也因為“ 單鉤”執筆加上枕腕因而蘇軾寫字時握筆較為靠下。從而我們總結出蘇軾的用筆方法為五指“ 單鉤”執筆且下部枕腕的把筆方式。我認為,這種獨特的用筆方法,于道家思想對蘇東坡的影響較大。其實蘇軾也在《記歐公論把筆》說明他的這種執筆方法的思想,他說執筆的方法沒有固定的方法,就看每個人對筆的把我程度了(把筆無定法, 要使虛而寬)。這么說我們該如何才能找到哪種適合自己執筆之法呢? 蘇軾給我們說:好的標準———“ 虛而寬”的用筆方法, 就是最適合書家自身的執筆方法。對于用筆之法,蘇東坡找到了與大多數人不同的把筆方法、就是 “ 單鉤”枕腕之執筆方法,就是這種執筆方法對蘇軾的書法創作與書法風格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少了此種意識, 那么即使用雙鉤懸腕”的執筆方法也應當棄之。這種“ 虛而寬” 且“ 無定法”的用筆觀思維,很明顯和道家的思想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蘇軾就是使用“ 單鉤”枕腕且偏低之把筆之法, 而且同時使用如漿糊般的超濃墨液、且行筆較為緩慢,才能很好地書寫出蘇東坡剛健而豐腴、右枯而左秀的別致的字體特征。

蘇軾書法的成就普遍認為是在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以后寫的。在黃州時期的生活蘇軾是最為艱苦的日子,環境極為惡劣、心情自然苦悶,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中蘇軾卻迎來了他一身中藝術創作高峰期,文章《赤壁懷古·大江東去》與《赤壁賦》成為以后影響最大也最著名的杰作。好多蘇軾的研究者也大都集中在對蘇軾的黃州和晚年的書法和文學作品,因此卻輕視了蘇軾前期書學與創作的過程。這樣當然對蘇軾書法的深入研究有很大的影響?!饵S州寒食詩帖》(被后人成為天下第三行書)也誕生在此段時間,屬于蘇軾的憤懣之作,內容為兩首五言古風,詩句沉郁而蒼勁,感染力極強。這幅作品是以手卷形式一氣寫成,隨著作品的徐徐打開,我們可以看出作品的感情變比,氣勢跌宕起伏錯落。到第二首詩起,運筆漸漸加快,字形也慢慢變大,翰墨飄逸飛動,心手合一,在整幅作品當中充滿著不可遏制的激情。讀來讓人激動萬分,作品中少了平時的用筆特點與結字的束縛。蘇軾的結字寬扁且長,用筆上中鋒與側兼相互轉化用,兩次使懸針得用筆方法。作品整體上高低起伏,大小不等的字形對比懸殊,給人以極為強烈的視覺力量,真不愧是蘇軾的神來之筆。此幅作品一改往日典雅端莊的形式,激情澎湃,視覺感強烈,無論在筆法、感情表達、還是在意境上都是無可挑剔。

蘇軾一輩子非常熱愛書法藝術,他經常筆耕不輟、奮筆疾書,寄托情懷來和抒發心志?,F在傳世的碑版墨跡大都反映的是蘇東坡的思想情感和生平事跡,也真正體現出東坡在書法及詩詞的成就與他那獨特的風格特征。下面我們來看《黃州寒食詩帖》。

《黃州寒食詩帖》大約寫于元豐五年左右,也是蘇東坡被貶謫居黃洲后所寫的代表作品,詩中寫到,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榮惜等。大致內容就是說生活很清苦,每次到了寒食、為清明雨所苦,因此覺得心情蕭瑟難受很郁悶。我困在這個地方就像久病的少年,等到病好的時候已經白頭或不了幾天,總之字字含淚與滿紙身世顛沛之悲之情,詩與書法作品相得益彰,給人感受極為深刻,與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一脈相承,被稱天下三大行書。

蘇東坡這幅作品筆法沉著自然,灑脫飄逸,筆畫豐滿粗壯,字體特征明顯,全篇松緊欹側有致,渾然一體,字形上大小層次錯落,很是自然隨意,姿態變化多端。用筆極為靈活多變重如蹲熊,輕似掠燕.整個字給人有“石壓蛤蟆”的感覺,如寒、屋、雪、春等字。整個布局的疏密得當,疏朗的氣息較為濃厚,縱觀整幅做品,節奏上由慢漸快,忽大忽小,時疏時密的字體,錯落有致,筆法上開始較細漸后漸粗的筆姿,也有開始淡而后漸濃的墨趣。筆法灑脫而奔放,東坡心里情感與筆墨相起伏流轉,如江河之奔滔渲瀉于紙卷之上,的確為蘇東坡興致而書的神來之筆,是書法與詩文的完美結合的佳作!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蘇軾在他的前期書法積累過程中積眾家之長與一身,從三十五開始歷經八年時間到四十二歲,他的書法由鐘元常到褚遂良、虞世南和柳城懸;楷書的學習則由鐘元常至王獻之。集詩書畫哲學與一身的蘇軾,他的書法學習過程從“有法”到“無法”、從“有我”到“無我”的一個哲學辯證概念,由此對后來我國的書法理論中影響深遠。

蘇東坡的美學思想

一般認為宋代美學的一大特點就是平淡自然。從審美上看,從“味” 到“悟”有機轉換;魏晉高人名士大都追求高風亮節,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唐代人對包容廣大智慧大境界的刻求,又把目光轉到對自然平淡境界的崇尚。蘇東坡是歐陽修之后的又一個文壇領袖,也說是這一風氣的領導者。蘇東坡的一生為人正直,反對雕琢裝飾和矯揉造作,以樸質自然平淡天真的韻味情感,并把這一切上身到了哲理高度,大致這就是東坡的美學觀吧。李澤厚在《美學三書》一書中“寓意“做過非常精彩的敘述:“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薄杜c侄書》“平淡”口號的提出,自然也關系到他的書法思想及創作。

蘇軾是我國宋代文學大家,在書法行也是一代宗師.所傳書法名作甚多,如《黃洲寒食帖》、《苦雨帖》、《前赤壁賦》、《歸去來辭》等著名碑帖。東坡先生的書法作品有非常傳統性的功夫,也因此削弱了其書法藝術創造成就的取得。蘇軾的書法先后受唐人徐浩、顏真卿、李邕和楊凝式等人的影響較深?!巴斯P如山未足珍, 讀書萬卷始通神?!碧K軾這句膾炙人口的自作詩強調讀書對書法的重要性。也道出蘇軾的書法詩詞珠聯璧合的藝術魅力。蘇東坡 “尚意”是建立在 “尚法”基礎上的,是有傳統根基的藝術再創造。書法被認為是文章的宅宇,是以語言的體格外貌而存在的。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偉大的書法家書寫時應該力求把文學中的意境與書法中的形式美二者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得文字與書法的結合恰如其分,這樣書法的格調自然也就很高,書法要和詩詞的結合如何才能完美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便是蘇東坡所倡導的尚意書風的統一。

總而言之:蘇軾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蘇軾的詩詞修養深厚。其詩詞很能代表自己的心境。蘇軾的詩詞作品感情奔放而且豪邁,心胸灑脫開朗。蘇東坡的詩詞大多以贊詠自然美景的篇章占多數與抒發自己的感情,詩作內容想象極為豐富,有的清新典雅情致盎然,有的雄偉大氣,代表了蘇東坡很高的詩歌藝術水平。東坡詩中通過獨特的藝術處理手法和形象的說理,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意蘊,而且極為有趣新鮮。蘇東坡的詞比起詩來說藝術手法的創造性也更大?!皳]毫卓葷又驚俗,豈亦以此夸常民。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勉強方通神?!毖?、韻、神是蘇東坡詩詞書法的精髓所在。蘇軾詩詞書法最能體現尚意思想的神髓,闡述得也最為確切與充分。尚意書法風格成功的基石是崇尚古法,是在古法基礎上的創新。

(作者單位:達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

作者簡介:楊國志(1957-),男,達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

猜你喜歡
東坡用筆蘇東坡
找不同
不要用筆去玩電風扇
蘇東坡《獻蠔帖》
用心用筆 一起戰“疫”
不可“烘染太過”——用筆過猛,反倒弄巧成拙
蘇東坡與佛印
東坡詩元代接受論
宜興:東坡書院憶東坡
蘇東坡學無止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