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美學下的巴蜀園林小品

2015-05-30 19:44楊西
現代裝飾·理論 2015年6期
關鍵詞:詩史巴蜀草堂

楊西

紀念性園林是現存巴蜀園林小品的典型代表,展現了人們對巴蜀地區生活過的歷史文化名人及其政績、思想及品格的無限敬仰與紀念,帶有濃烈的古樸清雅、飄逸自然的美學特征。本文以杜甫草堂為例,從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美等三個方面對巴蜀園林小品的美學特征進行了探討。

杜甫草堂以深厚的文化意境、與自然合一的生態性以及寓教于游的審美功能,而成為巴蜀園林小品的典型代表,園林中的山石、水體以及建筑的配置都在繼承我國傳統園林藝術手法的基礎上,融入了當地的民居形式、風俗文化,表現了巴蜀地區的鄉土風情韻味,具有獨特的美學特征。

巴蜀園林是以自然美為基礎的“環境藝術”

巴蜀園林不同于富麗豪華的皇家園林或者細膩清雅的江南園林,園林風格與江南園林一樣,都是自然山水園,具有自然天成、古樸大方的美學特征,而成為古典園林藝術的一朵藝術奇葩。著名的古建專家張先進先生在就曾明確指出,“雅樸、恬淡、疏朗、自然”是四川園林的主要特色。杜甫草堂內以土堆疊成山體,并且在山腳、山頂以及山體起承轉合處置石,達到了為土山塑形的目的。為了營造一種有若自然的山林景觀,還利用樹木雜陳其上,使之成為融于自然的生態式土山。同時,這種土石混合的策略,也符合自然界中山體原貌,土石不分,連貫為一體,加上草木雜陳,很容易的達到了一種和自然親近的氛圍。

巴蜀園林是以藝術美為準繩的“造型藝術”

1.“正變”結合,曠奧交替

巴蜀園林的空間格局具有典型的“正變”結合特征,所謂正是指通過軸線來組織建筑群體,而變則是指因地或者因景制宜,對空間靈活布置。而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杜甫甫草堂。草堂結構上采用了大體對稱的祀祠建筑來充當主軸,而其周圍則通過自然活潑的布置手手段,建造了一些亭臺或者廊榭。同時,還通過中軸線連接五重紀念建筑,從而形成一種視線集中且內向而氣氛肅穆的構造空間,圍繞草堂的茅屋而設置了一些較為適宜的溪流個草木,使得他們共同組合出開敞的自由游賞空間。這種組合的好處在于能夠形成較為規整、自由的空間,使得整個園林景觀序列充滿變化性,提高了觀賞性,在起景、高潮 以及結景后依然可以存在不同程度的延伸景觀。

曠奧交替主要表現在草堂中內聚型紀念空間和自由游賞空間的并存,如果“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廖廓悠長,則于曠宜”,但是如果抵丘垤,伏灌莽,迫邃迴合,則于奧宜”。進入杜甫草堂正門后,可以看到五重主體紀念建筑全部排列在中軸線上,在其東西部則配以輔助性建筑,而草堂內的山水園林則全部分隔到了紀念性建筑以外。這種布局方式,使得建筑圍合成的空間和整個園區的體量相比來說較小,也直接造成觀賞者的視線相對集中,在客觀上營造了一種“奧如”空間。而少陵碑亭以及水檻、茅屋等建筑和山池花木的錯落配置,則可以引導游人進入到 “曠如”空間中,賞玩這些自由活潑的園林空間。曠奧交替使得有限的建筑庭院空間和無限山水空間之間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從而在客觀上收到了變幻的空間效果。

2.疏密有致,虛實相生

園林空間布局中,如果各種景觀的設置過于密集,就會失去了空靈之趣,反過來如果過于稀少,又會導致蘊藉和深邃之感的缺失,所以歷代研究者都認為各景觀要素的疏密有致應當作為園林的一個重要內容。杜甫草堂從正門入口一直到大廨和詩史堂庭院,整體的建筑非常密集,游覽者視線較為集中,而到了工部祠品字庭院建筑的密度逐漸減小,游覽者的視野也變得開闊。借助向東前行,可以看到茅屋、南鄰北鄰以及花徑景觀,游者的視線再次變得相對集中。而這種從密到疏、再由疏到密的疏密有致構造方式,能夠形成強烈的節奏感,使得園林能夠表現出弛張啟闔、起伏變化的空間層次感。

疏密有致主要是從平面構圖來說的,而虛實相生則以園林縱深角度作為出發點。通常所說的虛實相生主要是從虛與實的相對關系來說的,比如山水中,山為實水為虛,而建筑中,墻體為實,門窗與廊為虛。從草堂的詩史堂院落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大廨、詩史堂以及詩圣著千秋、草堂留后世等建筑均為實,而其間又通過空透的回廊進行連接,從而營造了一種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但是又以實為主的空間效果。單從詩史堂來看,可以看到半樁臺上砌有半實半虛的花窗,水檻則取消了墻體設置而在廊柱下部建造了飛來椅。

巴蜀園林是以社會美為依托的“人文藝術”

杜甫草堂視為紀念愛國詩人杜甫而設置的,詩史堂、大廨、柴門、工部祠中的楹聯都處處透露著對杜甫愛國精神與杜詩的贊揚,這些建筑與楹聯的結合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達了后人對詩人的景仰之情,也成為烘托紀念性氣氛的重要方式。杜甫草堂中的正門匾額“草堂”以及碑亭中“少陵草堂”則全部是由清代果親王所書,祝允明、董其昌以及傅山、康有為也都再次題字,具有深厚雋永的思想以及文化藝術底蘊,也大幅度提升了紀念氛圍。而游覽者在游覽園林時也不可避免的 “景仰前賢”,使得自身心緒能夠和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產生志趣相投以及命運相仿的共鳴,進而剖析和反思自身情懷與抱負。園林表現并且見證了歷代興廢中出現過的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從而達到提升和深化了園林的精神內涵,而這些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所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社會意識,足以讓后人撫今追昔,仔細賞鑒品味。

結束語

杜甫草堂作為巴蜀園林小品的典型代表,表現出了社會美、自然美以及藝術美的高度統一,體現了“古雅清曠、飄逸鄉情”的美學特征,隨景而置的建筑設置變幻出詩意的自由空間,圍繞著紀念杜甫的園林主題而設置的匾額題詠與書法碑刻也大幅度提升了園林的文化意蘊,能夠使游者從中感受到藝術的薰陶和深刻的精神體驗。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

猜你喜歡
詩史巴蜀草堂
青年共建“雙城圈” 攝影同話“巴蜀情”
川渝兩地攜手共建“巴蜀電影聯盟” 聯合打造巴蜀特色電影
百年詩史巨著——《百年詩頌》
草堂舊事
“東亞漢詩史(多卷本)”簡介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書法綜述
薪草堂由來
杜詩“詩史”說檢討
章嵚天行草堂藏書捐贈史事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