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建筑空間設計探討

2015-05-30 19:44馬雪飛
現代裝飾·理論 2015年6期
關鍵詞:體育館空間設計人類

馬雪飛

當今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程度上使用,運用“綠色”這一概念滲透到建筑中,以此來應對環境的日益惡化和能源的即將枯竭。如今社會中,建筑在朝著“綠色環保生態平衡”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行進著,科技力量在里面承擔了最為重要的先鋒任務。本文從技術角度來看待“綠色”建筑,了解“綠色”建筑的具體內涵。同時也舉例分析典型建筑,從空間結構,設計審美,生態環境來探討“綠色“建筑。

“綠色”與建筑的較量

如今的國際大環境里,每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倡導節約能源,以避免大自然的環境惡化?!熬G色”建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所延伸出來的產物?!熬G色”建筑的核心和前提,是科技的發展,技術手段在“綠色”建筑空間設計里面扮演者先鋒的角色。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類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的不斷加強,曾經的以空間和形體為主要的傳統建筑業正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我們一方面承認“綠色”建筑對于人類的作用,一方面又開始擔憂傳統建筑使用“綠色”技術之后,所造成的負面效應。以科技為支撐的“綠色”建筑解決建筑本身存在的資源浪費的問題,需要不小的成本考慮。而且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如果單純的靠著技術去解救資源,而人類的節約思想卻得不到普及,“綠色”建筑的意義可能就消失了。

技術與生態的調適

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在在整個世界范圍之內都呈現出一種昌盛繁榮的技術環境。人類的很多愿望的實現方式都開始依靠于技術發展,而技術則十分全能的滿足著人類的各種愿望。因此,大自然的環境也因為人們肆無忌憚的破壞,而變得岌岌可危。技術一方面帶給人們更多的便利,一方面卻又不得不接受破壞大自然的罪名。

隨著生態系統的失衡,科學技術也開始不斷的做出反饋。技術的運用開始考慮生態環境與能源節約。如今,技術和生態正在慢慢的調適,融合,以“可持續發展”為主要前提,確保人類與環境的和諧共處。

人類的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科技,它出現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技術的命運決定著人類的命運。當然,建筑行業也同樣離不開科學技術。

在“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大背景,人類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在以節能,環保,節約,生態等關鍵詞為主要的宣傳,建筑行業在這些條件的影響之中,從環境健康,生態平衡,審美等方面開始不斷的發展和更新。在新型技術的配合下,建筑審美,空間設計,都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建筑形式,這種方式所進行的建筑行為,被稱作“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在保持了對于傳統建筑的美感基礎之上,加強了環保與節能的概念。在我國,隨著綠色建筑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深入,很多建筑設計師也從原先單一的傳統建筑里面脫離出來,開始考慮如何將“綠色”和建筑融為一體,如何用創新的技術創造出更加大膽貼心的“綠色”建筑。

我國的綠色建筑指標體系包括: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每個指標的后面都有更為詳細的小指標,來確設計和要求綠色建筑。

從典型的“綠色”建筑來看待綠色建筑空間設計

狹窄高聳的天井空間,是南方人們為了適應氣候,在許多年的探索和發展的歷程中所創造出來的一個建筑行為。幽靜漫長的天井設計,讓太陽光線不會直接照射到房子里面,給住宅的本身帶來了柔和安逸的散射光線。同時,天井的狹窄設計,也會產生熱壓效應,這種效應會帶動住宅本身的室內通風,提供舒適陰涼的居住環境。南方的這類建筑,就是利用自然條件,制造室內環境,在狹小的空間用地上面,提高了住宅的品質,擴大了空間設計。這一類的建筑行為,叫做冷巷。

在當代社會的很多建筑里面,都能看到冷巷的影子。比如說,在2011年建成的深圳信息學院北校區。這是為了應對華南地區多做出來的一組建筑設計實踐。這所學校里面的每個大樓和大樓之間的互動基本都貫徹了冷巷原理。

以深圳信息學院北校區處于該校西南角的體育館和操場為例。體育館是一個開放式的建筑,和操場聯合為一體,形成一個連綿不斷的“天際線”。這是和平常的體育館區別最大的地方,它的開放性決定了它更多的作用。學生可以在閑暇時光,從操場漫步到體育館,看書寫字。體育館不再是單純的只用來運動看比賽的場地,同時也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在有限的資源當中創造出了更多的價值。

深圳信息學院北校區的建筑,是最為明顯的冷巷建筑。該校在綠色建筑的是思想下進行實踐,運用創新的思維和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大膽的做出了“冷巷校園”的主題建設。在生態環境以及節約資源方面,在現實氣候的影響下,該校的建筑用合理創新的方式留下了比較有意義的一個足跡。

“綠色”建筑需要設計

當代的綠色建筑中,有很多都不是以“綠色”為主旨來進行制造的建筑。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所謂的綠色建筑中,有很多都是基于傳統建筑之上,運用了“綠色”的手段來加工包裝。這樣做的本質其實就是裝修,而不是設計。

綠色建筑需要設計,需要從這個建筑和“綠色”的觀念融合在一起。設計重在創新和思考,重在研究和突破。我們看到很多設計師都是在傳統美學和裝修之間徘徊,有的對“綠色”建筑沒有概念,有的是不感興趣。

當“綠色”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觀念,綠色建筑的意義就會變得更加重大。所謂的“綠色”,就應該是要將“綠”深入人心,深入每一個去建筑設計綠色建筑的設計師的心里。將“綠色”貫徹在這個建筑最開始的時候,用“綠色”去制造一個創新的合理的建筑。讓綠色建筑在兼容更多技術的同時,也能變得更加豐富和真實。

(作者單位:安康學院 藝術系)

猜你喜歡
體育館空間設計人類
既有體育館場地擴聲系統提升改造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V&A“源于自然的時尚”展覽空間設計
忱意空間設計辦公室
多元·開放·激活:公共空間設計的未來趨勢探索
人類第一殺手
迷宮彎彎繞
居住空間設計《啁啾》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河南省體育館近年承辦的主要賽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