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需方激勵弱化提升路徑研究

2015-05-30 02:33吳勇
理論觀察 2015年5期
關鍵詞:需方提升路徑思想政治理論課

吳勇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優秀接班人奠定政治理論基礎的一類必修課。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部分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高,這既有大學生自身主觀因素,也有授課教師客觀方面的因素,文章通過對存在問題的剖析,挖掘其深層根源,進而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需方;激勵弱化;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5)05 — 0165 — 02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約2500萬左右。加強和改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關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目標的實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課堂、主陣地,在塑造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還有諸多不足之處。

二、 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主體性缺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密切相關,筆者通過對在校不同年級300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86%的學生認為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必要,對提高大學生的全面素質有很大的幫助;14%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完全沒必要開設、純粹就是洗腦,政治理論課教學就是講“假大空”的大道理,有抵觸情緒,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時干脆帶一些英語或者數學、計算機“考證”等之類書籍。

(二)教師主體性缺位,有的授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理論素養不高。34%的受訪學生認為教師理論素養不夠高,基本功不夠扎實,對馬克思主義等理論的理論精髓把握不準,一知半解,很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它科目相比有其特殊性。它具有政治性、時效性等特點,43%的學生認為講授內容缺乏時代感、針對性,理論與現實生活聯系不夠緊密,甚至脫離實際,尤其是課堂教學案例是幾年前甚至更長的時間發生的;57%的受訪學生認為教師對政治理論前沿性的問題,尤其是與師生切身利益相關的熱點問題的關注、研究不夠,在授課的過程中對自己熟悉的內容講解的多,而對不熟悉的內容則講的較少,甚至不講,或者干脆就讓學生自己講,有的學生本來就對該課有“成見”,講授的效果可想而知;有的教師為了迎合學生在課堂上講一些與課程內容無關的“八卦”,純粹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而活躍課堂氣氛,學生也是“一笑了之”,更有甚者違反課堂講授紀律發表一些消極負面的言論,課堂成了自己發牢騷的場所。顯然這樣的課堂教學不能起到立德、樹人的效果。

(三)教材內容重合,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例,一是課程教材部分內容與中小學重合,如“追求遠大理想 鑒定崇高信念”(第一章)、“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中國精神”(第二章)、“領會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體系”(第五章)、“樹立法治理念 維護法律權威”(第六章)與“遵守行為規范 錘煉高尚品格”(第七章)等章節的內容在中小學的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相應不同程度的體現。二是課程教材內部章節內容的重復,這部分重復較多。

(四)學校領導不夠重視。有些學校的領導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性、理論性不夠強、比較簡單,課程教學由行政人員(如輔導員、機關人員等)兼職擔任或者將專業課教學效果差的老師調整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崗位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時工作量少于專業課和其它的基礎課,明顯同工不同酬,打擊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積極性;還有的學校甚至是名校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讓學生自學,學期末由學生寫一篇論文就算考核。

三、需方激勵弱化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市場經濟加快了人們生活節奏,提高了社會效率,也加劇了人們的競爭意識,大學生為了畢業后能找個好工作,爭相考級、考證(如英語四級、六級、托福、雅思、計算機等級等諸如此類考試),他們認為用人單位主要是考察專業掌握的情況,思想品德素質則是其次。

(二)個別教師教學能力不足。個別教師理論水平不高,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講講生活中遇到的現象作膚淺解釋,沒有及時深化專業前沿性知識的研究,尤其對教材缺乏深入研讀,對理論精髓領悟不夠,駕馭教材、融會貫通的能力不足,教學方法、手段還比較傳統(課堂一本書、一支粉筆),感染力不夠強,不能引起學生共鳴,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把教材抽象的內容與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不夠緊密,尤其是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調查研究不足;其結果就是教講教師的,學生干學生的,教與學嚴重脫節,學生甚至反感學習政治理論課。

(三)教材內容稍顯之后。以《基礎》為例,該“教材是由教育主管部門指定專家學者統一編寫,雖理論闡述透徹,邏輯結構嚴謹,但是課程體系和內容比較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重復問題相當嚴重:一是課程體系設置仍然延續的是傳統思路,即教材名稱還是以直接的、顯性的說教的形式出現;二是和中學教學內容重復。據統計,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和中學政治課有近1/4的內容是簡單重復,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從我們在課堂上收集的關于教材的意見來看,同學們普遍認為現行教材理論敘述過多,事例有限,給人枯燥乏味的感覺,不容易讀下去;而且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不夠緊密,有空洞之感。教材的不適合也是影響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1〕

(四)社會環境的影響?!八枷胝卫碚摻逃h境,指的是影響人的思想品德、理論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影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等一系列相關活動運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總和,主要是社會環境,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條件卻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內容起著決定性的影響?!薄?〕(p468)尤其是近年來黨內塌方式腐敗現象時有發生,那些弄虛作假、臺上說一套臺下做一套的官員能得到重用提拔,而那些實事求是、品德高尚、一心為民的官員反而被看做“老實、沒本事”,坊間戲言:“走群眾路線、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官員永遠只能留在人民群眾中間”,生活中這樣的事實不勝枚舉,比比皆是,更是加劇了他們對理論與現實背離的困惑,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作用的發揮,

四、需方激勵弱化提升路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大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期,個人獨立自主意識明顯增強,對一些社會現象往往有著自己獨到的判斷和觀點,喜歡在眾人面前發表自己的見解,張顯自己的個性、與眾不同。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尤其要了解、注意到當代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思想觀念的變化,以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遵循貫徹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首先在教學中要遵循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了解學生所想、所需,特別是與學生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方式。其次要體現平等與尊重。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學生與教師平等的原則,將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以學生為主體,要凸顯教育的服務功能,以學生為教學評價的主體。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集中學生的智慧,反映學生的意愿,心系學生的利益,要以大學生喜歡不喜歡、滿意不滿意、接受不接受作為評價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因此教師只有把自己置于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參與對理論的思考、分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 教學內容要堅持“三貼近”原則,“所謂‘思想政治教育課內容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就是我們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內容確定必須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貼近生活,就是要貼近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主體生活,又要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不僅要反映社會生活的主流和本質,而且要有豐富多彩的內容。貼近學生,就是要切實面向學生,要著眼于大學生的具體思想實際和要求,要突出針對性,要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從大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出發,來確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內容”?!?〕(p472)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存在教材內容滯后于社會的急劇發展、與學生當前的思想實際情況不符,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際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找準和學生思想實際的最佳契合點,要對教材的內容作一些與學生實際、時代特征相符的調整,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只有教材內容邏輯嚴密、符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又能反映時代特征才能激發學生獨立感悟、有的放矢,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 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它課程的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它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只有在個人的日常行為中才能體現其學習的效果。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期末考核實行平時50分(出勤30分、課堂發言、討論各10分),卷面50分的開卷考試,即只要他不缺席該課程,卷面成績20分以上,再加上課堂表現和課后作業只需一半即10分就可以順利通過考試;還有的大學干脆就讓學生自學,期末學生寫一篇課程論文就可以了,還有的純粹搞100分制的閉卷考試,60以上就算合格等,顯然這些考核方式不夠科學、合理,考核方式應該體現課程的性質,即應該將學生平時的言、行納入考核范圍,當然這將是一個復雜且難度較大的過程,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以便找到一個切合學生實際,又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考核方式、方法。

(四) 樹立辯證的唯物史觀,“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回避社會客觀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要主動面對、積極解答學生的疑惑,引導學生辯證、正確全面的認識”,〔4〕要善于運用思想政治理論來解答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周密組織、精心設計對那些比較突出、敏感的社會問題調查、研究,由于大學生社會經歷有限,對社會認知比較膚淺,因此要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加強學生對社會的接觸、了解、體認。

〔參 考 文 獻〕

〔1〕丁全忠.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原因及改進措施〔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11).

〔2〕祖嘉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與教學創新實用手冊〔M〕.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2009:468,472.

〔3〕趙朝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幾點思考〔J〕.今日南國,2009,(07)

〔4〕孔娜.社會問題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影響及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2, (02).

〔責任編輯:侯慶?!?/p>

猜你喜歡
需方提升路徑思想政治理論課
需求拉動與供應推動
——滿足與創新問題
民辦高校大學生學習勝任力提升路徑研究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探討提升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感的路徑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需方對分級診療制度的滿意度分析——以青海省為例
試談商品混凝土營銷中應注意的問題
低碳經濟下的供應鏈協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