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裝書籍形制結構及包裝設計探究

2015-05-30 03:22趙巖
中國包裝工業(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線裝書

趙巖

【摘 要】隨著制紙工藝的不斷發展,書本也變得更加輕,使用起來也便利了不少,裝幀更加是變得越來越完美和成熟。因此,正是因為社會需求的不斷改變和制作方式的變化導致冊頁書的書籍形態發生了改變。站在探索古今線裝書創新應用的角度來分析的話,我們首先要對現代最具代表性的線裝書籍設計進行研究,才能夠找出最合理的線裝書籍形態表現方式。

【關鍵詞】線裝書 書籍形態設計 線裝書籍形制結構

線裝書具備特有的外部造型和內部結構。它包括書籍的結構、版式、裝訂以及相關的構成元素,如紙張、印刷、墨、文字與插圖等。不管是唐代的梵莢裝書還是清代的線裝書,其裝幀的形態發展過程都不一樣。線裝書的形態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跨越性發展,在最近的這100多年時間里,紙和墨的質量都提升了很多,品種也變得更為豐富多樣,因此書籍的裝幀發展物質條件也好了很多。在進行書籍冊頁的時候,最重要的承載物就是紙。

一本書在制作成型的過程中,如同一個建筑的搭建,有好的圖紙也需要合理的材料。對于一個設計師來說,要提高設計的高度應該與時俱進,時刻關注書籍的新形態、新材料、新的工藝技術的更新,對制作工藝、油墨及紙張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解,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更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線裝書籍。

1 傳統線裝書形制結構概述

中國傳統的線裝書構成以紙張及油墨為主,然后以紙捻或絲線裝訂成冊。最早印刷工藝受制作印章中的啟發,也就是人類史上最早發明的雕版印刷術,而后偉大技術的革新就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傳統的線裝書作為手工技藝,制作流程繁雜,其次傳統造紙工藝對線裝書起重要作用。造紙歷經千年至明代的中期造紙的技術成熟且發展,紙張開始品種繁多起來。王宗沐的《江西大全》中記載紙張在明朝有20多種,歸納起來,有榜紙(厚紙)、開化紙(薄紙)、毛邊紙、綿連紙(竹紙的一種)、中夾紙、奏本紙、油紙、藤皮紙、玉版紙、勘合紙以及各種紙張。紙的豐富多彩對于線裝書的制作起了推動作用,給傳統的線裝書形式提供豐富材料。所以線裝書的發展與印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手抄本無法成就線裝書的鼎盛,西諺說:“印刷乃文明進步之母”。中國傳統的印刷有雕版和活字印刷兩種,雕版印刷又由單色和套色,而活字印刷卻是根據材料的不一樣來區分,分別為泥活字、木活字、銅活字、錫活字、鉛活字等。傳統的線裝書歷經雕版印刷與活字印刷兩種技術,傳統線裝書興盛的明清時期,主要有官刻本、私刻本和坊刻本。官刻本主要是歷代書院官家所設機構刻印的書;私家刻本以私人刻印記載名家詩文為主;坊間刻本,除經史讀本和詩文以外,還有小說、戲曲、百科大全之類等民間讀物。明代線裝書是我國古代印刷業和印刷技術發展的高峰。清代的線裝刻書事業沿襲明代的機制,有官刻、家刻、坊刻,三個各具特色而又互相補充。

線裝書版本又分為官刻本、精刻本與坊刻本。線裝官刻本是以皇帝名義編著有關政教禮制的書,官刻本是由皇帝欽定由政府支持的,所刻的線裝書籍特點是字體秀麗,技術工整,裝幀精良;私刻本非常盛行,應為宣紙與用墨俱佳所以是刻本當中的精品也稱之為“精刻本”,“精刻本”多由名家制作,且用軟體字書寫,工藝精細,版式精雅悅目;坊刻本則是一般讀物,為了降低成本順應市民階層流通用材及工藝不如官刻本和坊刻本精美,卻深得普通大眾的追捧。

2 當代線裝書形制結構及包裝設計

《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見圖1)這本書曾經在2004年被評為世界最美的書,這也是一本以線裝為裝訂形式的書籍。書籍運用的是中國傳統裝訂方式,從右到左的閱讀方式,封面運用燙金及凹版印刷工藝,讀者能通過書籍的色調、紙張的觸感,及“六合套”的函套等細節設計體會到設計師張志偉先生的別具匠心?!睹诽m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一函兩冊,魚鱗紋的裝飾紋樣結合現代工藝美感,賦予此書珠聯璧合的視覺形象,光彩照人卻友不喧賓奪主,令人賞心悅目。

因此線裝書的確十分適合這本書所要表達的思想理念。再者,線裝書的功能并不是僅僅只有實現裝訂,它還具有幫助編排文字、運用色彩和輔助設計者將書本的內容更好地展示出來的作用,能實現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利用這種線裝的設計方式,一方面可以對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精髓進行傳承,另一方面又可以將傳統民族特色和現代風格的書籍設計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可謂一舉兩得。

在設計傳統題材書籍的時候,設計者必須對相關的傳統文化有比較好的了解,才能夠做好傳統文化的繼承。書籍設計的形式和內容是十分寬廣的,例如材料、印刷、工藝和裝訂等多個方面都還需要我們不斷去拓展。抽象化的藝術語言要求我們在探究結構和形態之美的時候,必須站在抽象的角度出發,才能抓住書籍設計的核心內容。

以線的形態為基礎來劃分線裝書的種類,我們可以將它劃分為多線結合走線方式和直線型走線方式,直線走線方式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走線方式:單純垂直走線和水平走線;或者采用傳統的垂直與水平相結合的走線方式;我們知道傳統線裝書的四眼走線方式是繞書頭書腳的,現代線裝書可以突破繞這種方式,只在書籍右側或左側自由地組織走線,或長或短,或交集或并列等等都可以作為現代線裝直線走線的一種嘗試。

隨著打孔數量多少的不斷變化以及帶孔位置的轉移,走線的形式也隨著發生了改變。設計師在設計走線方式的時候,同時考慮了變動線段的傾斜度、長短和相互之間的距離這幾個因素,進而設計出多種我們意想不到的走線方式。這三個因素可能會重疊、可能會分離,也可能會并列在一起。最具代表性的書籍就是《意匠文字》(見圖2)這本書中的文字全部來自中國民間,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文字美麗的歷史和智慧的民間文化與信仰。

為了將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文字表達出來,這本書使用了傳統的線裝書形式。該書籍的走線方式先是借鑒了我國傳統的線裝書籍六眼訂,并在這個基礎上不斷進行改良。但是由于這本書籍比較厚重,采用六眼訂有可能會不夠牢固,最后設計者在中間的位置上添加了兩個眼,改變為八眼訂。從線的走勢情況中我們能夠看出,是完全對稱的。和傳統的六眼訂法比較,雖然這種走線方式的形式改變不大,但是設計師也可能就是希望進行一種新方式的挖掘和探索。不可否認的是,設計師的這種選擇極大地增加了書本的形式美。

結語

線裝書籍的創新發展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審美眼光的提升而發生改變。在進行書籍設計的時候,為了適應書籍的內容,設計師應該盡量去挖掘一些新的能夠讓人為之一振的表現方式來吸引讀者的目光。雖然傳統的線裝裝訂方式現在已經不再流行,但是在很多設計師的心中,線裝形式的精髓是非常有價值的。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地利用它,為之添加一些新的元素,植入一些傳達文字信息的內容,還是能夠將傳統的線裝裝訂方法重新發展起來的。對于一個有實力的設計師來說,最不應該害怕的事情就是不斷嘗試和創新,有創新才會有突破和成功。

一些現代的線裝書走線方式在書籍設計中植入文字信息,在保證基本裝訂功能的前提下還能夠實現信息傳達的目的。對于大部分的書籍來說,承載書本信息的地方就是封面。因此,設計師通常都會在書籍封面的時候添加上一些作者、出版社和書名等平面信息。讀者能夠第一眼看到這些信息,幾乎現在所有的書籍都是這樣定義封面的。但是,現代線裝書在植入書籍封面信息的時候是以三維的形式來進行的。文字信息從打字孔中顯示出來,讀者不僅能夠從中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還能夠獲取到一種新鮮感。所以,在設計書本封面的時候,應該盡量讓讀者能夠親自觸摸線材,引導它們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除此之外,我們在設計書籍封面的時候,還要學會從平面到立體,還需要學會從二維到三維,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讀者的眼球。

一本書的設計,不光是要求華麗或吸引目光,更應該回歸到原本扮演的角色,讓人們重新思考其存在的意義與本質,當讀者在拿起、觸摸、翻閱書籍的一串過程中,人書間的相處會產生一種莫名而美好的感覺和經驗,所以我們越來越不需要只是印刷完、閱讀后即被丟棄的書籍。在表現形式上與材質運用上有許多可能性,書籍設計不是裝飾藝術,應該從表到里,賦予這本書一個生命,在材質上嘗試創新、把書籍當成一個生命體看待,設計應當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努力掌握一本書的靈魂,將書籍的靈魂、本身的個性完整地呈現出來。

參考文獻

[1]李致忠.中國古代書籍史[M].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

[2]楊永德.中國古代書籍裝幀[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3]呂敬人.書的形態學探議[J].裝飾,2008,S1:97-100.

[4]邱陵.書籍裝幀100年[J].裝飾,2000,02:3-10.

猜你喜歡
線裝書
“大字本”線裝書在天津
線裝書在概念性書籍設計中的創新與運用
線裝書的書籍裝幀設計
探究傳統線裝書的傳承與創新
開封四合院中原民居的“線裝書”
線裝書的新形式與功能探析
從書裝設計教學看古籍線裝書的裝幀設計
數字化閱讀時代線裝書的范式革新
再談中國古代線裝書的文化內涵
柳治征巧說線裝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