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大學生心理壓力感現狀調查研究*

2015-06-01 10:37傅安國
重慶醫學 2015年4期
關鍵詞:壓力感心理壓力獨生子女

竭 婧,傅安國,杜 杰

(海南大學:1.學生工作處;2.社科研究中心;3.材料與化工學院,???570228)

·調查報告·

海南省大學生心理壓力感現狀調查研究*

竭 婧1,傅安國2,杜 杰3△

(海南大學:1.學生工作處;2.社科研究中心;3.材料與化工學院,???570228)

目的 了解海南省大學生心理壓力現狀,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大學生心理壓力感量表》對205名大學生進行調查。 結果 海南省大學生承載的壓力主要有擇業壓力、學校環境壓力、學業壓力、情緒壓力和人際壓力。理工科學生的學校環境壓力感和學業壓力感顯著高于其他學科學生(P<0.05);男生的戀愛壓力感、自卑壓力感和學業壓力感顯著高于女生(P<0.05);非獨生子女學生的家庭壓力感和挫折壓力感顯著高于獨生子女學生(P<0.05);農村學生家庭壓力感顯著高于城市學生(P<0.01)。結論 海南省大學生總體心理壓力感狀況良好,不同群體間存在一定差異。針對不同群體采取合適方法減輕其心理壓力,促進其心理健康。

壓力;大學生;心理壓力感;成人初顯期

心理壓力感主要是指個體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生活事件、突然的創傷性體驗、慢性緊張(工作壓力、家庭關系緊張) 等壓力源時所產生的心理緊張狀態[1]。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一個社會快速發展變化的時代,他們承載著家庭和社會的期望,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國內外研究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感主要來源于學業、社交、生活與家庭經濟狀況、擇業等方面[2-8]。Hong等[9]研究發現大學生心理壓力與學習環境、就業形勢、經濟狀況和個體因素都存在正相關。Pierceall等[10]研究發現75%~80%的大學生存在著適度的壓力,10%~12%的大學生存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適度的心理壓力可以促進人們工作和學習。但過于強烈、過于持久的(超出人的適應應對能力的)壓力則是有害的,它們不僅會降低人的工作和學習效率,而且還會損害人的心身健康,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在其他致病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使人罹患心理障礙和心理生理疾病[11-14]。以往研究發現,大學生壓力水平常常與認知缺陷(如注意力集中困難)、疾病、抑郁和焦慮及生活滿意度的減少有關[15-20]。Hudd等[21]發現壓力水平較高的大學生也更多地消費“垃圾食品”,并且更不愿意運動,更不容易獲得充足的睡眠。高水平的壓力也削弱了大學生的學業表現[22]。

因此,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感現狀,有助于老師和家長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壓力觀,掌握更加積極有效的壓力應對策略。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隨機抽取海南省高校210名在校大學生作為問卷調查對象,收回有效問卷205份,有效率為97.6%。其中農學類學生42人,理工類學生69 人,文學類學生41人,社會科學類學生53人;男生80人,女生125人;獨生子女65人,非獨生子女140人;家庭所在地來自城鎮的學生117人,來自農村的學生88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張林、車文博等人編制的《大學生心理壓力感量表》進行調查。以往研究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該量表包括兩個大維度:個人自身心理壓力感和社會環境心理壓力感。個人自身心理壓力感主要包括家庭、健康、適應、戀愛、自卑和挫折6個方面的壓力感。社會環境心理壓力感主要包括人際、擇業、學校環境、情緒和學業5個方面的壓力感。該量表采用5點計分方式,即“沒有”記1分,“很輕”記2分,“一般”記3分,“較大”記4分,“極大”記5分,被試得分越高,表明其感受到的心理壓力越大。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軟件SPSS18.0對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LSD法進行均數的兩兩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海南省大學生心理壓力感的總體情況 對海南省大學生總體壓力感、2個大維度及11個小維度壓力感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海南省大學生總體心理壓力感平均得分為1.659,為較低壓力感水平。11個小維度壓力感按程度大小排序,前5位依次是:擇業、學校環境、學業、情緒和人際壓力感,這5個壓力感均屬于社會環境心理壓力感這一大維度。對個人自身壓力感和社會環境壓力感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發現,海南省大學生社會環境心理壓力感顯著高于個人自身心理壓力感(t=-18.820,P<0.01)。

2.2 主要學科大學生心理壓力感比較 對幾種主要學科大學生各維度心理壓力感得分進行方差分析,見表2。海南省不同學科學生的學校環境壓力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學業壓力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他維度壓力感各學科學生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進行事后多重比較LSD結果發現:理工科學生學校環境壓力感和學業壓力感顯著高于其他學科學生(P<0.05),特別是與文學類學生的學業壓力感差異非常顯著(P<0.01),而其他學科學生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海南省大學學生心理壓力感現狀(n=205)

表2 不同學科大學生心理壓力感比較

2.3 不同性別大學生心理壓力感的比較 對不同性別大學生心理壓力感進行比較,結果見表3。海南省大學男生戀愛壓力感、自卑壓力感和學業壓力感均顯著高于女生(P<0.05)。其他維度壓力感男女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獨生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心理壓力感的比較 海南省非獨生子女大學生的家庭壓力感和挫折壓力感顯著高于獨生子女大學生(P<0.05),其他維度壓力感二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城鄉來源大學生心理壓力感比較 對城鄉大學生心理壓力感情況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5。海南省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各維度壓力感得分均高于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其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家庭壓力感顯著高于來自城市的大學生(P<0.01),其他維度壓力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不同性別大學生心理壓力感的比較

表4 獨生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心理壓力感的比較

表5 城鄉大學生心理壓力感比較

3 討論

從高中到大學,個體告別了青春期,但還沒有進入完全承擔責任的成人世界,這一時期為成人初顯期。成人初顯期的目標就是探索和建立自我同一性[23-24]。此時,他們相對獨立,很多人遠離家鄉,可以不受父母的管束,但還沒有進入穩定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成人生活,這時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嘗試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及選擇。如他們可以通過友誼、學業、職業、戀愛等方面進行自我探索。這種成長和轉變是積極且必要的。然而,成長和轉變也常常會帶來壓力體驗。如環境的改變、學習方式的轉變、友誼和愛情的抉擇、各種競爭乃至未來發展方向的抉擇等等,都給他們帶來不少的困惑和壓力。本研究發現海南省大學生總體心理壓力感狀況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

3.1 海南省大學生心理壓力感現狀總體分析 海南省大學生社會環境心理壓力感得分顯著高于個人自身心理壓力感,這與禹玉蘭等[25]的研究結果一致。其中程度最高的為擇業壓力感,這可能與社會大環境有關。近年來,大學畢業生數量連年劇增,好的就業崗位競爭比較激烈,這種競爭態勢往往是全省乃至全國性的,因此擇業壓力感排在第1位不足為奇。排在第2位的是學校環境壓力感。海南省內高校與省外其他重點大學相比,仍有不少差距,海南省內的大學生也深知這一點,部分省內學生倍感失落,覺得前途渺茫,因此學校環境壓力感也比較強。排在第3位的是學業壓力感。大學的學習由中學時期的“喂養式”變為“放養式”,這種變化使得學生在學業方面產生了一些壓力,一些在中學很優秀的學生來到大學,面對更多優秀的學生時感到競爭壓力很大。沒得到理想的分數,沒拿到獎學金,這樣的事情很容易在他們心中激起波瀾。

3.2 海南省不同學科大學生心理壓力感現狀分析 海南省高校不同學科大學生心理壓力感在學校環境壓力感和學業壓力感兩個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理工科學生的學校環境壓力感和學業壓力感均顯著高于其他學科學生,特別是與文學類學生的學業壓力感差異非常顯著,農學、人文和社會科學類學科學生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其他方面壓力感,各學科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與徐長江等[26]所做的浙江省大學生壓力總體狀況調查研究結果類似,他們認為理科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社交壓力、自我發展與擇業壓力及總體壓力感高于文科大學生。學業壓力感方面,理科生的學習任務與負擔顯然要高于文科生,而且理工科學生平時經常要做實驗,而海南省高?,F有的學習條件、實驗條件可能不如那些科研型大學,他們擔心自己競爭不過重點大學的學生,因此他們的學校環境壓力感也比較大。

3.3 海南省高校不同性別大學生心理壓力感的比較分析 海南省高校男大學生戀愛壓力感、自卑壓力感和學業壓力感的得分均顯著高于女生,其他方面壓力感男女生得分并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這與他人研究結果有類似之處。這可能因為現在男性比例遠大于女性,擇偶方面可能處在被動地位,而且一般男性比女性心理成熟要晚,男大學生在遇到情感問題的時候情緒波動較大,心理韌性可能不如女生,所以他們有更大的戀愛壓力感。而男生因成熟較晚,大學時期對自己的評價還不夠全面,使得他們的自卑壓力感偏高。男生學業壓力感較大可能是因為大學中女生學習比較努力,成績一般比男生好。而且,在競爭條件下,男性的成就動機高于女性,對結果懷有更高的期望[27]。另外這可能也與男女性別角色的社會期望有關,社會更多地期望男性要承擔起家庭的責任、社會的重任,這種觀念會通過家庭、社會的運作對男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因競爭激烈,而感到更大的心理壓力。

3.4 海南省高校獨生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心理壓力感的比較分析 海南省非獨生子女學生的家庭壓力感和挫折壓力感顯著高于獨生子女學生,其他方面壓力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與車文博等[5]研究結果有類似之處。非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里沒有獨生子女那樣獨一無二的優勢地位,對于自己的前途和人際方面更為看重,也就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容易產生心理壓力。再加上很多非獨生子女來自于計劃生育管理不嚴的農村,經濟條件本身就落后,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別人有而自己沒有,難免會感到自卑和心理不平衡,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他們感受到更大的家庭壓力和挫折壓力。

3.5 海南省高校城鄉來源大學生心理壓力感的比較分析 海南省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各維度壓力感得分均高于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其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家庭壓力感顯著高于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其他維度壓力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因為農村與城市生活存在一些反差,特別是在農村與城市生活水平差距比較大的地方,許多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家庭收入微薄,學費都是靠國家助學貸款,很難負擔得起生活費,而同學中又經常有攀比的現象[28],使得農村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家庭壓力感。另外,由于從小生活在經濟困難的家庭,往往想出人頭地,走出困境,再加上有的家長也會給孩子灌輸這種理念,使的農村大學生家庭壓力感較強。

綜上所述,教師和家長應根據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感現狀,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輔導員應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積極關注學生思想動態,運用一些心理咨詢的方法,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特別是針對不同學科、不同性別、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經濟困難大學生及不同地區學生的心理壓力特點,相應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和課程,傳播心理衛生知識,培養大學生積極心態,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及辯證統一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掌握更加積極有效的心理壓力應對策略。

[1] 張林,車文博,黎兵.大學生心理壓力感量表編制理論及其信、效度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3,23(4):47-51.

[2] Rawson HE,Bloomer K,Kendall A.Stress,anxiety,depression and physical illness in college students[J].J Genetic Psychol,1999,155(3):321-330.

[3] Kim K,Won H,Liu X,et al.Students′ stress in China,Japan and Korea: A trans-cultural study[J].Int J Social Psychiatry,1997,43(2):87-94.

[4] Misra R,McKean M.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stress and its relation to their anxiety,time management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J].Am J Health Studies,2000,16(1):45-51.

[5] 車文博,張林,黃冬梅,等.大學生心理壓力感基本特點的調查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3,9(3):3-9.

[6] 李虹,梅錦榮.大學生壓力量表的編制[J].應用心理學,2002,8(1):27-31.

[7] 王富榮,茅默.理工科大學生心理壓力的調查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1):31-36.

[8] 林梅,余紅,杜寧.大學生壓力感與焦慮及抑郁和社會支持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5,9(24):80-81.

[9] Hong J,Lei Z.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stresses and coping strategies[J].Asian Social Sci,2011,7(10):30-34.

[10] Pierceall EA,Keim MC.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J].Commun Coll J Res Prac,2007,31(9):703-712.

[11] 梁寶勇.精神壓力、應對與健康——應激與應對的臨床心理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23-156.

[12] 韋有華,湯盛欽.幾種主要的應激理論模型及其評價[J].心理科學,1998,25(5):441-444.

[13] 王劍,孔繁增,閻凱.醫學生心理壓力與自殺傾向關系調查[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0,31(3):377-380.

[14] 郭曉平.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與分析[J].心理研究,2011,4(2):88-94.

[15] Bailey RC,Miller C.Life satisfaction and life demands in college students[J].Soci Beha Personal,1998,26(1):51-56.

[16] Chang EC.Life stress and depressed mood among adolescents: Examining a cognitive-affective mediation model[J].J Soci Clin Psychol,2001,20(3):416-429.

[17] Dyson R,Renk K.Freshmen adaptation to university life:Depressive symptoms,stress,and coping[J].J Clin Psychol,2006,62(10):1231-1244.

[18] Edwards KJ,Hershberger PJ,Russell RK,et al.Stress,negative social exchange,and health symptoms in university students[J].J Am Coll Health,2001,50(2):75-79.

[19] Lumley MA,Provenzano KM.Stress management through written emotional disclosure improves academic performa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physical symptoms[J].J Educat Psychol,2003,95(3):641-649.

[20] Pritchard ME,Wilson GS,Yamnitz B.What predicts adjustment among college students:A longitudinal panel study[J].J Am Coll Health,2007,56(1):15-21.

[21] Hudd S,Dumlao J,Erdmann-Sager,et al.Stress at college: Effects on health habits,health status and self-esteem[J].Coll Stud J,2000,34(2):217-227.

[22] Soderstrom M,Dolbier C,Leiferman J,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hardiness,coping strategies,and perceived stress to symptoms of illness[J].J Behav Med,2000,23(3):311-328.

[23] Arnett J.Emerging adulthood:A theory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late teens through the twenties[J].Am Psychol,2000,55(5):469-480.

[24] Roisman GI,Masten AS,Coatsworth JD,et al.Salient and emerging developmental tasks in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J].Child Devel,2004,75(1):123-133.

[25] 禹玉蘭,吳建玲.我校大學生心理壓力感和應付方式的相關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08,74(6):1131-1133.

[26] 徐長江,鐘晨音.浙江省大學生心理壓力總體狀況與來源的調查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7(6):100-104.

[27] 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456-1457.

[28] 劉敏芳.貴州省大學生壓力狀況調查研究[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3):61-65.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ress feeling in Hainan province*

JieJing1,FuAnguo2,DuJie3△

(1.DepartmentofStudentAffairsManagement;2.SocialSciencesResearchCenter;3.CollegeofMaterialsandChemistryEngineering,HainanUniversity,Haikou,Hainan570228,China)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statu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ethods A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conducted to perform the questionnaire (psychological stress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 by Zhang Lin,Che Wenbo,etc.) on psychological stress among 205 college students.Results The main source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on college students were job-seeking pressure,school pressure,academic pressure,emotion pressure and interpersonal pressure.The scores on college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task stress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divisions(P<0.05).Male students showed markedly higher stress level than female students in love pressure,inferiority pressure and academic pressure (P<0.05).The scores on frustration pressure and family pressure of students with sibling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tudents from one-child family (P<0.05).The scores on family pressure of rural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towns and cities (P<0.01).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ainan province are overall in good condition.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groups.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and make separate counseling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 and family background difference.

pressure;undergraduate;psychological stress feeling;emerging adulthood

10.3969/j.issn.1671-8348.2015.04.02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1YJC710008)。 作者簡介:竭婧(1982-),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心理咨詢和衛生、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人格社會性發展研究?!?/p>

,E-mial:dujie@hainu.edu.cn。

B849

A

1671-8348(2015)04-0502-04

2014-09-08

2014-10-10)

猜你喜歡
壓力感心理壓力獨生子女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學生學業壓力特點調查研究
為何壓力越大越能吃
基于BSTL與XGDT算法對多級別心理壓力的評估
圖說
獨生子女可以直接繼承房產嗎?
靈魂畫手
獨生子女的心理問題分析
通過圖片看內心
緩解心理壓力的兩種方法等二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