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精髓

2015-06-10 23:52胡雪芬
世紀橋 2015年5期
關鍵詞:傳統節日文化設計方案

胡雪芬

摘要:選取“中秋節”這一傳統節日設計主題教育活動,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以及活動的反思拓展三個方面闡述主題教育活動設計思路,旨在通過活動使學生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弘揚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樹立當代青年學生科學過節的意識。

關鍵詞:傳統節日文化;主題教育活動;設計方案

中圖分類號:D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1-0475(2015)04-0092-02

為了充分挖掘中國傳統節日的教育資源,弘揚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樹立當代青年學生科學過節的意識,特選取“中秋節”這一傳統節日設計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充分了解各地歡度中秋節的風俗習慣,了解中秋節的淵源、形成、民間各種不同的慶祝方式以及其中承載的中華民族所獨有的文化內涵,以此來體驗中秋節吃月餅慶豐收、慶團圓、送祝福、送親情的意義,讓節日真正給學生帶來快樂與幸福。同時通過這次活動,使學生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地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增強當代大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幫助當代大學生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使其做一名合格的傳統文化繼承者、發揚者、傳播者。

一、活動準備

(一)將全體學生分為6個小組,各自進行有關中秋節資料較為全面的搜集整理。

(二)有條件的學生可自備一些不同樣式的月餅,并了解其發展過程及制作工藝特點等。

二、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播放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幾時有》,調動現場氣氛,引入活動主題——中秋節。

(二)我說“中秋”

學生可使用文字、圖像等輔助工具自由發言介紹“中秋”這一傳統節日。

1.中秋節的起源、發展、意義。

2.有關中秋的傳說、神話、民間故事。

3.結合事先準備好的月相觀察記錄,共同研究月相圖變化的規律(可涉及天文方面的知識)。

4.關于中秋的詩詞佳作、美文欣賞,并有感情地吟誦,對其內涵進行深層次講解。

5.中國各民族及其他國家過中秋節的風俗習慣(如祭月、拜月、賞月等),比較其相同與不同之處。(因本校有“內地西藏中職班”的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著重對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習俗的了解,如藏族的“尋月”: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團圓吃月餅。這一環節有利于漢、藏學生間的交流互動、增進友誼,體現“漢藏一家親”。)

6.關于“吃螃蟹”,學生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談談對“吃螃蟹”這一文化習俗的認識,如我國南北方的“文吃武吃”、吃螃蟹的禁忌等。

7.兒時過中秋的記憶,學生回憶描述兒時中秋節發生的趣事、節日游戲,回憶尋找兒時的樂趣;可與父母兒時中秋節的活動進行比較,了解父母的童年,增進彼此的情感。

(三)現場“Show”——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通過此環節可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精髓的認識理解,從而更好將其傳承發揚。

1.游戲:“我愛記詩詞” ? ?由學生事先準備好“考題”:節選“不完整”的中秋詩詞片段,請同學將其補充完整,看看誰的記憶力好,背誦的篇目多。

2.游戲:“我愛唱詩詞” ? ?由學生出示準備好的中秋詩、詞句或片段,請大家為之“配曲”:運用自己熟悉的歌曲曲調將其唱出。歌曲種類不限,但曲調要與“歌詞”搭配適合,比比誰創作的新穎奇特而又恰到好處。

3.手工:“制作簡易花燈” ? ?學生可利用一些常見材料,無需拘泥于花燈固定樣式,可大膽進行改良創新,制作簡單的花燈。

4.猜燈謎 ? ?謎面應簡單易懂、難度適中、健康向上、清新活潑,內容以幼兒生活為主,使學生為幼教學習工作積累素材。

5.中秋兒歌、民謠表演 ? ?鍛煉學生的膽量與表現力,使學生積累更多幼兒作品素材,對于今后的幼教學習或工作都有幫助。

6.才情洋溢即興創作 ? ?現場創作有關中秋的文學作品,如詩、詞、詩歌、文字片段、謎語、對聯等,要融入真情實感,富有時代氣息,貼近生活,表達出對生活的熱愛。

7.月餅會 ? ?學生可將自己帶來的月餅與老師、同學分享,邊品嘗邊從“色、香、味、形、意”幾方面評價月餅,交流感想。

(四)聯系實際生活現象的反思與討論

教師出示一些社會現象,由學生來暢所欲言。切忌不能淺顯的批判對或錯、好和壞,要從各個角度對問題進行由淺入深地分析思考,可以結合自身經驗或了解的相關資料信息暢談,由此鍛煉學生的辨析邏輯能力。

討論話題一:有些農民為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將農田盲目地改挖成水塘進行螃蟹養殖;

討論話題二:一些商販為普通的河蟹貼上標簽、印上記號,將其包裝成“陽澄湖大閘蟹”在市場上販賣銷售;

討論話題三:中秋市場上出現的“天價宴”;

討論話題四:月餅包裝盒奢侈華麗;

討論話題五:去年剩月餅,今年翻新買;

討論話題六:對社區里的孤寡老人進行節日慰問;

討論話題七:市民廣場舉辦“慶中秋”演出;街道舉行“蒸月餅”比賽

(五)辯論會

圍繞對于傳統節日的態度,圍繞以下論題組織學生進行辯論。

辯題一:由韓國“申遺”引發的思考——我們該做什么?采取措施,予以“還擊”,還是歷史悠久,無須擔心?

面對“端午祭”申遺到“漢字之爭”、“中醫之爭”、“風水之爭”, 其實就在中國人自己愈行愈遠,逐漸過起了“洋節”的同時,世界各地卻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國文化熱。中醫在韓國是富裕人才能夠享受的服務;《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中的思想曾被中國一些周邊國家應用于企業管理之中。儒家禮儀在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還在學習和應用;越來越多外國電影和電視劇都加入不少的中國元素;少林寺、武當山里學習中國武術的“洋學生”越來越多;當中國戲劇、雜技觀眾越來越少的時候,他們卻在國外的舞臺上獲得了鮮花和掌聲;在內蒙古流行的馬頭琴,2010年已被蒙古國申報成功為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皮影戲,也被印度尼西亞申請為該國的文化遺產?!爸袊m發明火藥,卻只會用來放煙花炮竹;發明羅盤,也是用來看風水”,什么時候我們再也不用因為魯迅的這句話而感慨良多?

辯題二:面對“洋節日”泛濫,我們是跟風還是拒絕?

形形色色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異化著中國的傳統節日。年輕人熱衷各類“洋節”,中國傳統節日無人問津;“老外”流行中國元素,尤愛中國傳統節

(六)樹立科學過節意識,弘揚傳統文化精髓

1.正確認識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認同并且尊重其歷史地位;

2.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開拓創新”

3.不盲目、盲從地迎合節日消費市場;

4.有計劃、有意義地歡度中秋。

三、活動的反思與拓展

(一)通過師生討論交流、學生作品的展示與評比,指導學生總結研究成果,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價值;

(二)教師需要適當引導與鼓勵學生進行其他研究活動的興趣,成為學生真正的良師益友;

(三)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協調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主人翁精神、調動其積極性、增強班級體凝聚力。

(四)要將活動中的感想、心得,融入運用到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真正做到:繼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樹立當代青年科學文化意識。

拓展一:“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擅磕臧嗽率宓膱A月也不盡相同,學生可對此進行相應探究。

拓展二:請西藏同學詳細介紹當地的中秋習俗;有條件的本地學生,可在過節的時候將藏族同學帶回家中一起過節,感受節日氛圍。

拓展三:請教家中的老人或走訪糕點店,了解徐州月餅的制作工藝。

拓展四:記錄一個“我的中秋”。

拓展五:編寫、創作一些適用于幼兒的中秋兒歌、謎語、游戲,要注重形式和內容上的創新。有條件的話,可到幼兒園中實際演練。

拓展六:可利用街頭采訪、宣傳講說、網絡平臺等途徑,舉辦一個“繼承弘揚傳統文化,開拓創新從我做起”的自發性活動。

參考文獻:

[1]肖維華,楊昭.大學生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探究[J].南 ? ?華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2).

[2]趙大進.論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效應的發揮[J].新課程 ? 研究(教育管理),2007,(1).

[責任編輯:胡 悅]

猜你喜歡
傳統節日文化設計方案
基于降低遠距離輸電過程中無功功率的設計方案論述
《小學英語時態-現在進行時》微課教學設計方案
云南省電視廣告監看系統智能化升級設計方案
中式琴房設計方案
端午節日文化元素在中餐主題宴會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節日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價值分析
中國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功能研究
傳統節日文化失落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開發與利用
國企改革頂層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