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宗棠與郭嵩燾的不同境遇

2015-06-10 12:11王強山
鳳凰資訊報 2015年42期
關鍵詞:事功郭嵩燾聯語

左宗棠與郭嵩燾都是出生于湖南湘陰的晚清名臣,但兩人后來的境遇卻大相徑庭。

光緒十一年(1885),左宗棠在福州黃華館行轅欽差任上去世,朝廷接到喪折后立即詔諭天下,追贈太傅,謚號文襄,祀京師昭忠祠、賢良祠,并建專祠于湖南及立功諸省。

六年后的光緒十七年(1891)郭嵩燾去世,李鴻章上奏朝廷請宣付國史館為郭嵩燾立傳并請賜謚號,但都遭拒絕。朝廷上諭再次強調:“郭嵩燾出使外洋,所著書籍,頗滋物議,所請著不準行?!?/p>

左宗棠與郭嵩燾命運的反差其實就在于前者成就了赫赫事功,無可爭議;而后者言論卻“頗滋物議”,郭嵩燾的思想價值不是蕓蕓眾生都能領悟的。

綜觀左宗棠與郭嵩燾的人生軌跡,左宗棠早歲蹉跎,四十歲才開始發跡,之后卻飛黃騰達,封侯拜相,成就了非凡事功。而郭嵩燾盡管不到三十歲就已中進士,然而一生仕途坎坷,毀譽參半,到晚年還落得個“漢奸”的罵名。

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之說。偉大事功的成就需要把握時代賦予的機遇,左宗棠之成就正是時代的風云際會,正如郭嵩燾挽左宗棠的聯語中所云:“世需才,才亦需世”,左宗棠無愧于那個時代。

“立言”,也即為那個時代提出振聾發聵的真知灼見,更需要大智慧、大勇氣。郭嵩燾既為洋務派,承認洋人有高明之處,諸多新政措施出自其倡議,頑固守舊之輩自然對其誹謗有加,處處作梗。同時郭嵩燾的洋務見識又遠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諸人之上,認為西洋技藝強盛之根本在政教、人心和風俗 ,出使之后甚至提出“君民兼主國政”的思想,實為維新派之先聲,這些言論自然為洋務派中他人所不容。特別是郭嵩燾反對輕言戰事的外交思想更為世人所非議,直到他去世近百年后,仍有人批之為投降派、“漢奸”。

“弱國無外交”,其實正是弱國才更需要外交,郭嵩燾認為國家落后才更需要保持穩定的外部環境,學習西方,富國強兵,因此反對用戰爭來解決爭端。正因為郭嵩燾的識見遠高于流俗,所以才有多方的群起而攻之,正如嚴復在挽郭嵩燾的聯語中所云:“惟公負獨醒之累,在昔蛾眉謠諑,離憂豈僅屈靈均”,這是時代的悲哀,是“立言”的智者與勇者的悲哀。(王強山)

猜你喜歡
事功郭嵩燾聯語
原玉奉和聲高先生
郭嵩燾政教思想的內在理路
定識人間有此人
儒學世家、抗金名帥張浚的事功思想
省思與超越——新世紀以來郭嵩燾研究回顧與展望
切瓜分客
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
儒家事功倫理的發展脈絡
唐代丹徒文獻家馬懷素生平及事功
郭嵩燾詩中之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