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典過后,公益何為?

2015-06-10 01:16黎宇琳
中國財富 2015年12期
關鍵詞:頒獎禮影響力慈善

黎宇琳

12月12日,“責任中國”2015公益盛典頒獎典禮于深圳舉辦,包括公益人物、行動、組織、思想等獎項在內共16個獲獎名單公布,王振耀、丘仲輝分享了最高的致敬大獎。這場頒獎禮的舞臺效果出色,與會者有身臨公益殿堂之感。

當晚,徐永光、王振耀、鄭衛寧、丘仲輝、王克勤等業內大咖齊聚現場,亦可見壹基金、愛佑、敦和、中國扶貧基金會等行業標桿性機構負責人身影。有媒體朋友戲稱:“中國公益界的‘半壁江山都來到現場了!”

遺珠之憾也是有的,中國公益界的“三巨頭”——徐永光、王振耀、何道峰依然不曾同時出現在頒獎禮上,去年,王振耀缺席,今年,何道峰沒來。但在跨越時空的視頻剪輯中,他們都在這個舞臺上展現過風采,或嬉笑怒罵,或指點江山,留下了許多讓人難忘片段。

前幾年,此獎項的口號是“公民在行動”,著重表彰自發進行志愿行動的草根公民,今年這個口號改為“讓公民‘聽·見”,同時,也增設了企業公益創新獎,這是主辦方為因應公益界最新變化進行了調整。6年前,中國公益組織尚在襁褓之中,公益活動以公民的非組織行動為主,但最近幾年,公益行業發展很快,大量組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專業度與當初已不可同日而語,大企業家也更多地參與其中,公益慈善有成為了一種社會潮流的趨勢。

希望工程創始人徐永光已連續兩年擔任責任中國評審委員會主席,他說:“責任中國的獎項是我所知道的中國公益界的獎項中最有公信力、最有影響力的獎項!”在他看來,不論是當選的,還是沒有當選的項目、人物、機構,它們的質量代表了中國公益的發展方向,“是引領整個行業創新、突破,注重效率的?!?/p>

“責任中國”原是《南方都市報》的一個品牌項目,從創立至今已有11年,而“責任中國·公益盛典”起于6年之前,原只是梳理并表彰一些被媒體廣為報道的公益行動,但一路走來,有更多的媒體同行與社會賢達加入,逐漸呈現出一個跨界合作、抱團發展的平臺氣象。

這樣的頒獎禮在公益界無疑是有影響力的,但是,這個行業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影響力輸出不足,每每呈現出內部熱火朝天,外人看著奇怪的行業景觀。

公益盛典中也未能避免這種尷尬,活動的口碑雖好,但線下鮮見手握“錢袋子”的資方,線上也缺乏大數量級的人氣。而公益事業恰恰是最需要資源與人氣的,對外輸出的影響力不足,這個頒獎禮就不能發揮其價值倡導,或者在公共傳播中進行議程設置的功能。

如何破解此瓶頸,是包括“責任中國·公益盛典”在內的、國內眾多的公益頒獎禮必須在近一兩年完成的任務,否則,這樣的“盛典”就難有真正的生命力,也無法為行業,乃至為社會真正做出貢獻。

幸好,我們還是能看到事情往好的方面發展的跡象。此次的企業創新獎,由100家大型企業的CSR經理評出,這批連接商業與公益的企業人士對此獎項未必有深的參與,對此次公益盛典的認可度也不得而知,但讓責任中國這樣的平臺進入CSR從業者、乃至更廣泛社會人群的視野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有助于打破當前的專業公益有口碑而無“票房”的、慘淡經營的局面。

前民政部官員、今年致敬獎獲得者王振耀說,他對中國慈善未來十年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他在領獎時說:“現在過百億的捐贈有了,新的慈善法也要有了,未來十年,中華文明會再一次引領世界的慈善新時代。這個慈善有幾個指標,第一是捐款;第二是從事慈善事業的人員問題,未來要超過幾千萬;第三,當然是公募量級,我相信未來,發展會超過一個億、兩個億。在這樣一個時代,慈善可能會對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對人類文明做出重要貢獻?!?/p>

是的,公益慈善無疑是一個“風口”,一個在理論上有無限發展空間的藍海領域,只是,這個領域也非常復雜,需要更開放的價值觀與更富有行動力的方法論,而當務之急,就是在現實中完成影響力的規?;?,使公益真正成為社會的主流。

猜你喜歡
頒獎禮影響力慈善
忙年頒獎禮
慈善之路
哥斯卡頒獎禮
慈善義賣
天才影響力
黃艷:最深遠的影響力
“平安英雄”頒獎禮
慈善組織相關知識問答
慈善組織的登記、認定和終止
3.15消協三十年十大影響力事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