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袖閥管法灌漿施工技術在倒虹吸基礎防滲中的應用

2015-06-15 21:42岳秀瑜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5年22期
關鍵詞:基礎處理南水北調

摘要:袖閥管灌漿法由法國LETANCHE基礎工程公司發明問世以來,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應用。筆者參建的南水北調工程倒虹吸因底板下卵石層透水率大,不能滿足抗浮要求,采用了袖閥管法灌漿基礎處理。文章通過袖閥管法灌漿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運用,對試驗及施工方法進行了論述,對類似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南水北調;基礎處理;袖閥管法灌漿;倒虹吸;基礎防滲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V223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1-0063-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1.032

1 工程概況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輝縣段午峪河倒虹吸由進口漸變段、進口檢修閘、管身段、出口控制閘和出口漸變段組成。進口漸變段長45m,出口漸變段長50m,采用直線扭曲面形式。邊坡系數0~2.0,底寬20m~32.42m,底板厚1m。漸變段始端為半重力式擋土墻,墻高10.7m,末端為貼坡式擋土墻。

工程地質條件:場區地層劃分為6個工程地質單元,分別為:(1)卵石(alplQ2 4):層厚0.8~1.2m,分布于河床;(2)卵石(alplQ1 4):層厚一般4.0~10.3m,層間夾有砂壤土及粉砂透鏡體;(3)黃土狀重粉質壤土(alplQ1 4):層厚1.3~6.9m,厚度不穩定,該層在河床及左岸段夾有卵石、中砂透鏡體;(4)卵石(alplQ1 4):層厚2.5~18.2m,局部夾黃土狀重粉質壤土透鏡體,在場區東南(NDA16-7~NDA16-9孔附近)變??;(5)黃土狀重粉質壤土(alplQ2 3):層厚1.1~5.0m,呈薄層或寬大的透鏡體狀分布,厚度不穩定;(6)卵石(alplQ2 3):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11m。

2 現場試驗確定施工參數

2.1 試驗目的

通過調整灌漿壓力、孔排距、灌漿材料以及其他灌漿參數使灌漿效果能滿足設計滲透系數的要求。為下步灌漿施工提供經濟合理的參數。

2.2 設計參數及設計標準

設計參數:灌漿試驗的孔距2.5m,排距2.5m,灌漿壓力0.3MPa,灌漿漿液干料與水之比為1∶2(干料中水泥與粉煤灰之比為1∶2)。設計標準:灌漿后地層的滲透系數小于3×10-5cm/s。

2.3 試驗參數

現場試驗分三種參數進行,方案一依據設計圖紙擬定的灌漿參數進行。即:灌漿壓力0.3MPa,灌漿孔、排距均為2.5m;方案二選定灌漿參數為:灌漿壓力0.25 MPa,灌漿孔間排距均為2.0m;方案三選定灌漿參數為:灌漿壓力0.3 MPa,灌漿孔間排距均為2.2m。

2.4 試驗過程

灌漿試驗分三個區域即方案一區、方案二區、方案三區;灌漿試驗于2010年3月5日開始,6月19日完成,歷時105天。完成試驗孔36個,檢查孔3個,鉆孔總進尺278.66m,灌漿總進尺246.36m,檢查孔進尺20.3m,共用干料116.1T(其中水泥38.7T,粉煤灰77.4T)。其中方案一區鉆灌漿孔總進尺79m,灌漿總進尺73m,用干料45.675T(其中水泥15.225T,粉煤灰30.45T),平均每米干耗量626Kg;方案二區鉆灌漿孔進尺89.68m,灌漿進尺83.68m,用干料34.725T,(其中水泥11.575T,粉煤灰23.15T),平均每米干耗量415kg;方案三區鉆灌漿孔進尺89.68m,灌漿進尺83.68m,用干料35.7T(其中水泥11.9T,粉煤灰23.8T),平均每米干耗量427kg。

2.5 試驗結果

在地層透水性一定的情況下,增加灌漿壓力能使漿液擴散的更遠,灌入更多的漿液。在灌漿過程中,方案一采用0.3MPa壓力灌漿,離孔口3m內灌漿時出現了砼墊層抬動、開裂的情況和從砼墊層外冒漿的情況;方案二采用0.25MPa壓力灌漿,也出現了砼墊層抬動、開裂的情況和從砼墊層外冒漿的情況,抬動觀測值為0.3cm至2cm不等;方案三采用0.3MPa壓力灌漿,出現抬動均小于0.4cm,砼墊層未見開裂。本次灌漿試驗通過比較灌漿量和壓力的關系、發現灌入量與灌漿壓力關系不大,灌入量與灌漿孔每米控制、充填的體積、面積基本成正比。

根據試驗成果,計算單位控制體積(X)與單位灌入量(Y)的相關系數為0.947,表示單位控制體積(X)與單位灌入量(Y)具有很強的線性相關性。依據試驗數據計算得線性回歸方程式為:Y=80.45X-7.33。

三種試驗方案最終滲透率都能滿足設計滲透系數小于3×10-5cm/s的要求,但較大的孔排距施工方案可減少鉆孔工程量,最終選定孔排距均為2.5m,灌漿壓力為0.3MPa的施工方案。

3 施工方法

3.1 施工布置

灌漿施工時,將鉆機布置在砼墊層上,其他施工機械布置在砼墊層以外不影響交通的地方。

3.2 工藝流程

灌漿施工流程:鉆機定位→開孔→(泥漿護壁)鉆孔→終孔→注入套殼料→下袖閥管→待凝→開環→(自下而上分段)灌漿→灌漿結束→移機。

3.3 鉆孔施工

采用回轉式地質鉆機成孔。合金鉆頭要用針形狀的,沖洗液用泥漿,開孔的孔徑在10mm,灌漿孔孔徑91mm。鉆孔要一次性成功,鉆至設計高程后停止鉆進。

3.4 灌注套殼料

灌注套殼料:套殼料是由水泥、黏土按一定配比(水泥∶黏土:水為1∶1.5∶1.9)混合制成的漿液。在導管孔底10cm的地方放置,把套殼料用灌漿泵通過導管放置在孔底,澆注套殼料需要一氣呵成,在進行的過程中不能停頓,用最短的時間灌注套殼料,時間最長也要在20min以內。

下花管:袖閥管在套殼料灌注完以后就馬上下入,把袖閥管放置在正中間,同時固定中,設計的條件和要求要與管底高程相符合,管口需加以保護,在離地面10~20cm之間。

袖閥管為專用管材,外徑55mm,內徑39mm,底端封閉,每環鉆孔6個,環距33cm,環孔用橡皮箍箍住。袖閥管單根長33cm,可組合任意長度。

待凝:套殼料灌注完畢后,須待凝3~5d才能灌漿。

3.5 灌漿施工

3.5.1 灌漿材料。使用粉煤灰水泥漿液,水泥采用Po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粉煤灰采用一級粉煤灰,水采用潔凈地下水。水泥與粉煤灰之比為1∶2,干料與水之比為1∶2。制漿的材料稱量的誤差需要保證在5%以內,制漿材料的稱量誤差應小于5%。每部灌漿機都配備一部專用的灰漿攪拌機。水泥漿攪拌時間不小于3min。必須把漿液在使用前篩一下,漿液制備必須在4h內用完,如果余漿超過4h,就把它們視作廢漿,做廢漿處理。寒冷季節在施工的時候應做好御寒措施,漿液的溫度控制在5℃~40℃。

3.5.2 灌漿。灌漿的方法是從上到下,灌的時候先灌最后一環,最低環,一環一環網上移動,最上面的一環最后再灌。灌漿的程序是:開始灌漿工作是在套殼料凝固,一直到規定強度范圍內,第一是先洗干凈袖閥管,必須用清水洗,然后向袖閥管內下入雙塞式灌漿塞,灌漿塞出漿口與袖閥管環孔位置應一致。袖閥管里的灌漿段在灌漿泵的作用下,壓力越來越大,一直到套殼料被清水壓開,套殼料有裂縫出現,這樣環就是開了。環開以后,把水泥漿灌注在砂卵石層里,灌注一定要按規定操作,開環的比率不能低于95%,中排孔的環必須都要開環,邊排空的空段不開環的數量不能超過3個。

3.5.3 灌漿結束標準和封孔。灌漿段在規定最大壓力下,注入率要低于每分鐘0.4L,之后再灌注大約30min后,灌漿這一過程就可以截止,如果注入率低于每分鐘一升,灌注時間可以延長至60min。袖閥管灌漿結束并驗收合格后對袖閥管進行封孔,封孔采用純水泥漿。

3.6 質量檢查

灌漿的質量必須要嚴格檢測,時間是在灌漿完畢之后的14d,使用鉆孔注水的方法進行檢查。

4 質量控制措施

4.1 施工測量控制

測量加深,嚴格檢查工作,為確保準確度,不論是測量的員工還是檢測的儀器都需要合理的搭配。加強測量放線及檢查工作,配合適當的測量儀器和測量人員,確保鉆孔位置和尺寸的準確性。

4.2 原材料質量控制

袖閥管灌漿主要是用水泥和粉煤灰這兩種作為原材料,這兩種材料的質量必須要達到統一標準,在材料進場后,產品是否有合格證,化驗單是不是完整,都必須嚴格核實,并在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復檢,確保無誤后方可使用;材料的存放位置必須要在地勢高、不潮濕的地方,并且要確保交通方便,優先使用先到的材料;材料的配比一定要參照規定的漿液比計算,誤差不超過5%。

4.3 鉆孔質量控制

務必平穩牢固的安裝鉆機。鉆機設計的空位和實際的空位偏差要在10cm以內;鉆孔的深度要和設計的深度相符合,鉆完以后,孔底沉下去的渣子要有小于10cm的厚度;袖閥管的安裝位置要在中間,安裝的深度誤差必須在10cm以內,袖閥管在地面上大概10~20cm的高度,封閉管的底部,在管口放上蓋子,做到保護措施。

4.4 灌漿質量控制

漿液使用普通攪拌機時應大于3min;漿液在使用前應過篩,漿液自制備至用完的時間不宜大于4h;止塞器止塞于環的上下20cm處,開環壓力由小到大,直至開環,當開環壓力達到2MPa仍不開環時此環不再開。灌漿時發現砼蓋重出現抬動、蓋重出現裂縫或邊緣地面漏漿,應立即降低灌漿壓力、減少進漿量繼續灌注直至灌漿結束,對于上述情況久灌(3h以上)不能結束者可暫停本環灌漿,待以后復灌。

4.5 整理分析數據資料

詳細記錄好袖閥管在施工中的數據,資料及時準確的整理好,注漿時遇到難題,應及時有條理的分析,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盡快處理。

5 結語

袖閥管注漿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技術,一般適用于表面灌漿,深度在50m,它主要具有以下優點:有上下兩攔截器,泥漿可以在任何的范圍內工作,以達到原有的目的;注漿前,不必設較厚的砼止漿巖墻;注漿的壓力變得很大時,發生冒漿和船槳的幾率就會降低,結合底層的結構,使用不同的注漿原料,注入一根注漿管道到里面,在進行注漿的工程時,運用不同的參數和方法;此類灌漿的方法在南水北調中得到了運用,對倒虹吸建筑物進出

口漸變段基礎的加固和防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曉東.錨固與注漿技術手冊[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2] 夏克風.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與邊坡支護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岳秀瑜(1964-),男,河南南陽人,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副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水電工程。

(責任編輯:秦遜玉)

猜你喜歡
基礎處理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工程建設
南水北調工程管理
南水北調運行管理研究
南水北調
貴州農業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技術要點
淺談舊磚房加固、增層改造技術
DRAINING THE SOUTH
丹東大閘碼頭工程施工
舉世矚目的跨世紀工程——南水北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