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理性思考

2015-06-16 09:19趙永慧大連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遼寧大連116012
中國科技縱橫 2015年11期
關鍵詞:服務平臺科技區域

趙永慧(大連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遼寧大連 116012)

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理性思考

趙永慧
(大連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遼寧大連116012)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是科技資源合理配置與整合的重要載體,隨著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工作的開展,帶動了地方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近年來區域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本文在總結相關研究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系統的分析與研究,提出了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原則與思路,希望能對地方相關工作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科技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2002年開始啟動的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試點工作推動了地方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近年來區域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但受主觀認識及客觀現實困擾,小而分散、重復建設、功能單一等問題日益突出,作為科技資源配置與整合的載體功能作用不夠突出,影響了地方科技創新及經濟發展,需要我們認真對待,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有效的推動地方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與發展。

1 我國的科技資源配置及科技服務平臺建設

1.1科技創新資源配置與利用

科技資源配置是指各類科技資源在不同科技活動主體、領域、過程、空間、時間上的分配和使用[1]。理論上針對科技(創新)資源配置的研究國內主要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展開,也已有較多的相關研究文獻,但實踐表明,我國的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存在較大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分布不均衡,地區和部門分布不均,企業尚未成為科技資源配置的主體;二是科技創新資源投入不足與配置結構不合理現象并存,如高層次和復合性人才缺少、R&D 經費內部結構失衡;三是對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創新支持效果有限;四是成果多應用少,科技論文、獲獎成果等純科研型產出多,而專利及新產品等商業化應用成果產出少。

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及利用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我國政府與企業界,嚴重阻礙了國家的創新能力及經濟發展。

1.2科技創新資源整合與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

要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必須進行區域科技創新資源的有效整合。整合的模式和路徑有多種,李福華認為整合的模式有:科技創新公共平臺建設模式、科技園區模式、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模式、聯合建立實驗室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模式、成果轉化以及合作研發模式[2]。李興江等認為區域創新資源整合的路徑選擇有:完善制度保障系統、建立健全創新資源共享平臺、著重創新人才隊伍的建設、構建協調穩定的資金投入體系、塑造良好的資源共享文化氛圍、培育完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加強產學研合作[3]。

從上述觀點可見,區域科技創新資源的整合模式或路徑無論有多少種,都涉及到科技創新平臺一項,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是資源整和的必要保障。

2 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原則

以往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不盡如意的原因有多種,但究其根本還在于在一些重大原則和思路上缺少清晰認識,有必要理順一下工作思路。

2.1充分挖掘潛力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種類很多,其分類尚無統一標準。劉曉峰等認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是由服務政府向社會提供的一種科技類的服務產品,從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功能組成來看,可以歸納為三類科技平臺,包括共性技術平臺、創新創業平臺和資源共享平臺三類科技平臺[4]。

實際從其功能上也可以這樣理解,一類是提供海量資源的基礎性平臺,一種是具體細化到專業的專業性平臺,包括專業性的公共研發平臺、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及專業化成果轉化平臺。如果區域范圍較小或區域政府強勢,也可以形成一個區域大的綜合性功能大平臺。

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就要充分挖潛,結合區域資源特點、發展戰略及產業特征,基礎性與專業性平臺建設并重,形成功能齊全、專業分類豐富的平臺體系格局。

2.2充分利用平臺資源

平臺建設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其資源整合優勢對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所以探討如何在充分挖潛的基礎上更加有效的利用平臺資源很有必要。

一是平臺覆蓋面要廣。要結合區域科技創新資源和產業特點,有計劃的建設各類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平臺的種類要多;要把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服務延伸到全區域,利用平臺網絡進行區域全覆蓋服務,如可按地域差異建設不同級別的平臺,如市級為平臺服務中心,區縣為平臺服務分中心,先導區為服務站。

二是政府要負起責任。平臺的有序發展有賴于政府的政策及資金引導,政府在法律法規、發展規劃、標準的制定等方面應該有較大的作為。

三要形成良好的機制。政府的支持是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和發展的基礎,但其運營與推廣需要形成有效的資源共享的協商機制、利益分配機制和平臺的推廣機制。

2.3充分調動平臺建設的積極性

孫慶等認為區域科技創新平臺網絡化發展有三種路徑:一是基于政府主導的發展路徑,二是基于政產學研合作的發展路徑,三是基于企業主導的發展路徑。區域科技創新平臺網絡化發展水平是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多種主體,以及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創新基礎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5]。因此,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也應該有多種建設主體。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是科技創新活動最重要的資源整合載體,涉及的內容廣泛,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務支撐,因此單獨依靠政府或某些機構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平臺建設及運營,應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及全社會力量。公益性強的科技基礎條件或資源共享平臺應以政府及科技院所為主導,公共研發平臺是科研院所的強項,專業技術平臺以大型龍頭企業為主體,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建設應該有科技中介的參與。

應充分發揮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等各主體的優勢。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及派出機構的積極性,將平臺服務端點延伸到各縣(市、區)和先導區。

3 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思路

在充分挖掘潛力、充分利用平臺資源、充分調動平臺建設的積極性的大的原則下,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工作應落實到具體可操作的建設思路上來。

3.1政府主導

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是國家科技基礎平臺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與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導向作用,在充分調動各方面在平臺建設的積極性同時,必須明確政府、科研院所、企業誰才是其建設主導。 德國科技創新平臺在建設模式上采取政府主導,企業、高校、院所、商會、銀行等多方參與的方式。通過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建立有利于資源配置和高效運行的平臺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所有的平臺運行采取公司化管理模式,實現運行機制市場化、服務對象社會化、績效考核科學化[6]。這對于尚處于發展中國家階段和相對強勢政府的中國來說更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目前我國只能由政府主導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政府通過法律法規、發展規劃、服務標準和模式、管理機制和績效考核等方面規則的制定促進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有序發展。同時政府也可通過科技創新基礎或共享資源平臺的建設及提供政府相關基金支持平臺的建設與運營。

3.2合理布局

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要將服務觸角滲透到全區域各角落,就必須要有發展規劃,應有序發展,才能做到雜而不亂。

體系化、網絡化是廣覆蓋且合理布局的必要前提,地方政府應基于當地科技資源和產業特色,科學規劃、政策引導各類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有序發展,充分體現地方優勢,聚集科技創新資源,打造地方特色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品牌。

3.3機制創新

長期以來我國都對科技創新工作重視有加,但科技創新,特別是科技成果轉化并不盡如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只強調政府主導,市場取向不夠。政府是規則的制定者和行業的管理者,必須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機制創新,制定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用市場機制促進利益分配與資源共享。

3.4廣泛參與

機制創新能有效的調動各方面建設和運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積極性,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是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體系化、網絡化發展及其可持續運營的必要條件。

杭州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五大實例足以佐證廣泛參與的重要性。一是由杭州愛科電腦技術有限公司牽頭,浙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和浙江紡織服裝科技公司共建企業組成的服裝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二是由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浙江分院依托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建設而成的機械裝備制造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三是由杭州動漫游戲公共服務平臺有限公司承辦,以政府的產業支持為根基,采取企業化運作的杭州動漫游戲公共服務平臺;四是由市科技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和浙江大學等多家單位共同協作建設,提供了食品安全與標準信息服務、標準化生產技術服務、培訓服務、評定服務和農產品安全流通服務的食品(農產品)安全與標準化技術服務平臺;五是以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為主承擔,旨在建成一個以資源共享為核心,與杭州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發展相適應,各學科文獻資源相對齊全,文獻類型覆蓋期刊、圖書、專利、標準、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檢索數據庫等,以公益性服務為主,以杭州市科技網絡系統為載體的杭州市科技創新信息資源導航服務平臺[7]。這五大平臺實例參與者包括眾多的政府、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其服務面涵蓋了杭州市基礎科技創新資源及服裝、機械裝備制造、動漫游戲、食品等優勢產業,大大提升了杭州市的科技創新水平。

3.5強化合作

堅持公共性與開放性始終是平臺建設和運營的方向,也是充分挖掘潛力、充分利用平臺資源的重要保證。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是國家科技服務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在開放的基礎上做到與國家平臺及其它區域性平臺的有機銜接,還要從國際視角出發,大力推動與世界主流平臺的交流與合作。

3.6政策護航

要使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健康可持續發展,政策上的保障必不可少,主要涉及到法律法規、相關發展規劃、標準和模式、投資引導等。

還以杭州為例,杭州頒發了《杭州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管理辦法(試行)》(杭科合[2005]224號),出臺了《關于推進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實施辦法》(杭政辦[2006]24號)、《杭州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考核辦法》,2011年,杭州頒發了《杭州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與運行管理辦法》(杭科合[2011]277號)[7]。這些政策的實施有力的促進了杭州市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

為實現科技服務平臺資源共享的整合要求,須消除體制上的障礙,可成立平臺發展領導的協調機構。

應結合地方經濟特點,在涉及到平臺的發展方向、重點、目標、體系、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在地方相關發展規劃中應有所體現;通過推行大型儀器、文獻資源、科學數據共享等標準規范,規范平臺運行;應在政策和資金上引導平臺建設,突出地方特色,理清投資主線。

政府要按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內在特征制定科學的監管制度,加大政策創新力度,確保其健康可持續發展。

4 結論與建議

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及整合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我國政府與企業界,嚴重阻礙了國家的創新能力及經濟發展,作為科技資源合理配置與整合的重要載體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與運營很有必要。

目前我國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存在的問題較多,有必要在一些重大原則和建設思路上理順工作思路。

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應本著充分挖掘潛力、充分利用平臺資源、充分調動平臺建設積極性的總體原則,基礎性與專業性平臺建設并重,做到平臺種類和地域的廣覆蓋;政府在法律法規、發展規劃、標準的制定等方面應該有較大的作為;要形成良好的市場運營機制;應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及全社會力量。

具體的建設思路方面應強調平臺建設的政府主導性、布局的合理性、機制的靈活性及廣泛的參與性及合作性,在政策的保駕護航下進行平臺的合理建設與健康運營。

[1]于錦榮,黃蕾.中部地區科技資源配置路徑的優化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3,(1):48.

[2]李福華.區域創新資源整合模式分析與政策建議[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9,(10):24-26.

[3]李興江,趙光德.區域創新資源整合的實現機制和路徑選擇[J].求實,2008,(9):34-35.

[4]劉曉峰,曾爾曼.創新導向的區域科技公共平臺資源整合模式[J].商業經濟,2013,(20):22-23.

[5]孫慶,王宏起.區域科技創新平臺網絡化發展路徑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7):45-46.

[6]陳曉華,王德潤.德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特點與啟示[J].安徽科技,2014,(4):54.

[7]曹貞.杭州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發展實例研究[J]杭州科技,2013,(4):45-47.

猜你喜歡
服務平臺科技區域
密碼服務平臺
打造一體化汽車服務平臺
論基于云的電子政務服務平臺構建
基于云計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分區域
科技在線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