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形勢下企業審計的轉型

2015-06-23 17:15李文珍
消費導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企業審計新形勢財務管理

李文珍

摘要:目前我國的經濟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企業的內部審計同樣也處于一個由傳統的內部審計向現代化的內部審計快速轉型的重要時期。處在這樣一個充滿競爭的復雜多變的社會中,為了能夠更加適應現代企業的長遠發展,我們企業內部審計必須要跟著時代的變化進行與時俱進的改變。

關鍵詞:新形勢 企業審計 財務管理

傳統的審計工作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審計人員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公司的諸多軟件和管理系統學會用精,電子帳和電子數據在審計人員面前成為“黑匣子”,審計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若給審計人員建立專用登陸賬戶又存在無意中數據的修改或丟失等諸多風險。同時,各系統互相獨立,各自為政,資源浪費,重復勞動和信息孤島十分普遍。如果不能正確和全面的采集到審計數據,可能還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一、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分析

機構設置不合理,審計獨立性難以有效發揮理論上講,內部審計機構應該獨立于被審計單位。但在企業實際工作中,內部審計機構與被審計單位基本上都是歸同 個企業負責人領導,有的企業就沒有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即使已設置的也往往與紀委或監察等部門合并一起。所以,內部審計機構缺乏實質的獨立性,不能保證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在組織上的獨立性、業務工作中的自主生和權威性,這樣就不能保證內部審計職能的正常發揮。顯然,內部審計很難做到客觀公正。有的企業內部審計已經開始重視效益審計和管理內控審計,但仍在對企業管理工作的服務意識方面還存在差距。還沒有建立一種內審工作主動地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各個環節的運行機制,對企業的日常管理進行過程跟蹤審計服務,進而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防范風險于未然,將審計工作監督和服務結合起來去做。

二、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轉型

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企業改革的深化,企業經營者的受托責任也隨之轉型與發展:由財務責任發展到經營責任以及更為廣泛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企業經營者受托責任審計——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定位、內容和方法等。也將隨之轉型和發展。

(一)審計方向轉化

受托責任關系的發展主導了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內容的變遷。最初的經濟責任審計為評價經營承包責任、兌現承包承諾的需要,主要集中在財務事項與財務成果的驗證上。隨著受托責任關系由經營承包領域擴展到經營管理領域。經濟責任審計從單純為確保受托“經營承包”責任有效履行服務,逐步發展到為確保受托“經營管理”責任的有效履行服務。與之對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就不能再停留在傳統的財務審計上,而是要在促進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推動內部控制建設和提高風險管理能力等方面發揮作用。轉向審機制、審控制、審風險為主。審財務不是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內容,這是因為:企業每年的決算審計是一個較為全面的財務審計,基本涵蓋了經濟責任審計對企業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性和財務收支的合規性等方面的審計要求。經濟責任審計可以在充分評價其工作質量的情況下,共享其審計成果,基本可以滿足評價企業負責人任職期間的經營業績與財務責任的要求。經濟責任審計應以“審機制、審控制、審風險”為主的原因是:經營者的一個任期只是企業存續發展長河的一個階段.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經營者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內部控制和加強風險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往往較之某個階段的財務業績,對企業成長與發展的作用更重大,意義更重要。

(二)審計結果轉向

我們知道,結果是孕育于過程與動機之中的,企業經營者在其任期的動機及其過程比結果重要。結果有可能在其任期滿后出現。因此,應既注意對結果的審計,更注重對過程和動機的審計:既注意某一時間點靜態情況的審計,更注重全過程動態情況的審計;既注意靜態真實性審計。更注重過程控制有效性審計。審計實踐也告訴我們,僅僅審結果是難以達到理想的審計效果的,只有審查動態控制過程。審查責任人的動機,才能深化結果的審計,才能客觀評價經營者的經營業績與經濟責任,為經營者的任用、考核和獎懲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才能實現促進企業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保障資產安全增值的審計目標。責任人的動機具體體現在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中,而內部控制體系又是以完善的治理結構和先進的內部控制文化為基礎、以準確的風險識別和完備監測評估體系為前提。以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嚴密的控制措施為核心,以嚴格的審計監督和客觀的評價體系為保障、以強大的信息系統和暢通的溝通渠道為支撐的諸多要素構成的一個有機體。所以,審責任人的動機關鍵是要審查責任人建立健全這一有機體及其有效運作的內在積極性和能力。

(三)審計目標轉向

內部審計的目標是為企業提供高效高質的審計服務?;陲L險制定審計計劃,充分重視高風險問題,持續改進企業治理,確保審計成果得到有效運用,從而促進企業變革、增加組織價值是內部審計致力于達到的期望目標。傳統的審計方式基本屬于靜態審計。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動態審計(即持續審計)必將成為一種重要的審計方式,為企業提供動態保障。這種實時的審計方法,當發現控制故障趨勢時能夠及時去識別和解決,大大提高審計效率并節約審計資源。對于審計技術方法來說,新的方法固然好,但適合的方法更重要,審計是團隊協作,只有合理分工配合,才會達到最佳的審計狀態。

三、結束語

以往的內控審計主要是關注內控體系的健全性、符合性和有效性,缺乏對過度控制的關注。浪費時間、資源及金錢去做無意義的工作,有時過度的控制比缺乏控制危害更大。我們必須理解,控制不是目標,而是達成目標的手段、實現目標的工具,不能為控制而控制。審計人員不是萬能的,對審計缺乏了解的專業領域,可以提倡與專業部門合作展開參與式審計,合作部門提供技術性的專業知識,內部審計提供管理技能,二者合作,才能對復雜的技術活動進行徹底審計。審計部門還可以為管理層所不熟悉領域的決策提供分析評估,或者去審計那些處于設計階段的計劃、政策、辦法和程序。例如企業的庫存積壓或者采購已經過時、淘汰設備的零部件等問題,可以通過對企業采購計劃的審計取消訂單,避免損失浪費。

猜你喜歡
企業審計新形勢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
新形勢下“管理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新時期企業審計的創新發展
論新形勢下酒店財務管理
加強村級財務管理迫在眉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