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育苗方式對辣椒雜交制種產量及質量的影響

2015-06-24 13:51陳衛國劉克祿田斌
長江蔬菜·學術版 2015年6期
關鍵詞:辣椒

陳衛國 劉克祿 田斌 等

摘 要:為提高辣椒制種效益,對甘肅省河西走廊辣椒雜交制種中采用的2種不同育苗方式對制種產量、質量的影響進行了試驗研究。試驗結果表明,基質苗比傳統土壤苗有顯著的增產效果,能顯著提高雜交授粉坐果率、單株結果數、單株產籽量,對單果籽粒數和種子質量指標沒有顯著影響。

關鍵詞:辣椒;雜交制種;育苗方式;制種產量;制種質量

中圖分類號:S723.1;S6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547(2015)12-0020-03

育苗是辣椒栽培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同育苗方式培育的幼苗質量存在差異,對辣椒生長發育及產量等有重要影響[1]。金彤等[2]以番茄為材料,對4種不同育苗方式的效果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采用CIS育苗缽培育的幼苗出苗率、單株鮮質量、根體積、壯苗指數、最大葉面積、葉片數等生長指標明顯優于其他育苗方式。文林宏等[3]在茄子上對3種不同育苗方式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采用營養缽培育的幼苗莖葉鮮質量、根鮮質量、單株干質量、莖粗、壯苗指數等生長指標最好。而有關辣椒不同育苗方式對雜交制種產量和質量影響的研究未見報道,因此,對甘肅河西走廊辣椒雜交制種中普遍采用的2種育苗方式的制種效果進行了研究,為提高辣椒雜交制種產量、質量和制種效益提供技術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及處理

以辣椒雜交種甘科5號的母本自交系P0608(03L43-1-5-3)為試驗材料,母本生長勢較強、結果性強、羊角椒類型、自交時單株結果數25個左右。父本自交系P0635(03LC-2-1-6-2)于2014年1月20日在日光溫室內直播育苗,4月25日定植于塑料大棚。母本于2014年2月28日在日光溫室內實行2種不同方式的育苗管理。

①基質育苗 采用寧夏魯青牌蔬菜育苗基質,選用標準72孔穴盤。先將育苗基質用水灑濕,每袋基質(50 L)拌入多菌靈殺菌劑20 g,用塑料薄膜覆蓋并悶1 h以上??刂苹|含水量,以手緊握時結塊成形但不滴水珠為宜。將基質裝入穴盤,用木板刮平并壓出1 cm深的播種穴,每穴播種2粒飽滿種子,上覆1 cm厚的基質。將播好的穴盤整齊排放在苗床中,出苗前每天早晚灑水1次,育苗溫度25~30℃,苗出齊后實行正常的育苗管理。幼苗3~4葉期開始,每天噴施營養液,7葉1心時定植,苗齡65 d。

②土壤育苗 在溫室中就地進行,床土取自麥田,土質肥沃疏松,床土厚15 cm,結合鋪床每1 m2施入磷酸二銨復合肥(18-46-0)90 g,多菌靈7.5 g,甲霜酮8 g。苗床刮平鎮壓后穴播,株行距 8 cm×8 cm,每穴播2粒飽滿種子,上覆1 cm厚的河沙,播后澆水,出苗后實行正常育苗管理。8葉1心定植,苗齡65 d。

1.2 試驗管理

試驗地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的張掖市甘州區,綠洲灌區,砂質壤土。整地時每667 m2施入磷酸二銨35 kg、過磷酸鈣25 kg、硫酸鉀15 kg、尿素5 kg作基肥。作壟,壟高25 cm、壟寬65 cm,水溝寬45 cm,壟頂弓圓形,地膜覆蓋。2014年5月6日外界氣溫穩定通過無霜期后露地定植,每667 m2 定植3 460株,株距35 cm ,行距55 cm,每壟栽2行,挑選大小一致的辣椒苗定植。6月10日開始授粉,7月10日授粉結束,授粉期30 d。對椒坐果后結合灌水每667 m2追施復合肥10 kg(15-15-15,總有效成分45%,下同)、硝酸銨鈣20 kg(N≥15%,Ca≥19%,下同),授粉結束后結合灌水每667 m2追施復合肥15 kg、硝酸銨鈣30 kg。授粉結束后間隔10 d左右交替噴施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和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 500倍液防治辣椒疫病和白粉病,連續使用2~3次,每667 m2用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 g對水50 kg防治蚜蟲和煙青蟲1次。2014年9月20日采收種果,將種子掏出曬干后稱質量。

1.3 花粉采集保存與雜交授粉

雜交授粉期間,每日下午采集第2天待開的父本花蕾,剝取花藥后平鋪于報紙上陰干。次日早晨,將開裂的花藥倒入干燥玻璃杯中,上蓋玻璃片,內置一枚硬幣,振動搖粉,用毛筆掃下杯壁上的花粉,用80目篩網過篩濾除雜質,將過濾后的花粉收集于棕色小瓶在2~4℃冰箱中保存備用。授粉時將當日制取的新鮮花粉裝入特制的授粉管內,將授粉花花柱輕輕伸入授粉管,使柱頭蘸滿花粉即完成人工雜交授粉過程,在雜交授粉花的花?;客磕ㄓ∮妥鳂擞?。

1.4 試驗方法

田間試驗設計采用張全德等[4]的方法,在同一壟上設10對樣本,每對樣本栽5株為1個小區,四周設保護行。統計小區產量、坐果率、單株坐果數、單株籽粒產量、單果產籽量、單果籽粒數、種子千粒質量,按GB/T 3543.4《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發芽試驗》要求測定種子發芽率、發芽勢。籽粒產量均為干質量。

2 結果與分析

①產量 試驗結果表明(表1),2種不同育苗方式對辣椒制種產量差異較大?;|苗每667 m2雜交種子產量28.1 kg,土壤苗為18.8 kg,基質苗比土壤苗增產49.5%,差異達顯著水平。

②單株結果數 基質苗平均單株結果數11.6個,土壤苗單株結果數7.7個,基質苗比土壤苗單株結果數多3.9個,二者差異達顯著水平(表1)。

③坐果率 試驗結果表明(表1),基質苗坐果率72.5%,土壤苗坐果率51.5%,基質苗比土壤苗坐果率提高21%,差異顯著。

④單株籽粒產量 基質苗單株產籽8.1 g,土壤苗單株產籽5.4 g,基質苗單株產籽量比土壤苗高2.7 g,單株產籽量提高近50%,差異達顯著水平(表1)。

⑤單果產籽量 基質苗單果產籽量0.699 g,土壤苗單果產籽量0.700 g,二者無顯著差異(表1)。

⑥單果籽粒數 基質苗單果籽粒數72粒,土壤苗單果籽粒數71粒,二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表1)。

⑦種子質量 基質苗種子千粒質量9.7 g,發芽率98%,發芽勢95.3%;土壤苗種子千粒質量9.9 g,發芽率99%,發芽勢95.7%,差異均不顯著(表1)。

3 結論

種苗質量是影響辣椒雜交制種產量和種子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方式培育的種苗質量存在差別,因而,對制種產量和種子質量可能產生重要影響[5~8]。本試驗結果表明,基質苗比土壤苗有顯著的增產效應,增產的主要原因是基質苗坐果率顯著提高、單株結果數顯著增加、單株產量顯著提高,而基質苗坐果率高、單株結果數顯著增加的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苗和土壤苗的單果籽粒數、單果產籽量沒有差異,種子質量各項指標沒有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1] 汪丹會.不同育苗方式對辣椒農藝性狀與產量的影響[J].農技服務,2010,27(9):1 127,1 129.

[2] 金彤,高麗紅.不同育苗方式對番茄幼苗質量的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8,26(5):491-495.

[3] 文林宏,李桂蓮,李正麗,等.不同育苗方式對茄子幼苗生長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09,37(10):189-191.

[4] 張全德,胡秉民.農業試驗統計模型和BASIC程序[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5] 周群初.辣椒規模制種及栽培技術研究[J].長江蔬菜,

1992(2):42-44.

[6] 戴雄澤,馬艷青.影響辣椒規模制種授粉效率的因素及其相關性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6(5):355-357.

[7] 鄒學校.雜交辣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8] 蔡榮靖,龍洪進,桂敏,等.不同處理方式對辣椒制種產量和質量的影響初探[J].辣椒雜志,2011(4):26-28.

猜你喜歡
辣椒
賣辣椒者的智慧
辣椒之爭
賣辣椒的人
賣辣椒的智慧
我的辦法我知道
用自己的方法賣辣椒
賣辣椒的智慧
我的辦法我知道
賣辣椒者的智慧
賣辣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