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美洲紀念性石雕工藝的風格特質

2015-06-25 02:58李江
創意設計源 2015年2期
關鍵詞:中美洲

李江

[摘要]中美洲古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阿茲特克文明是其重要代表。在特殊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觀念下。阿茲特克人創造了大量紀念性石雕工藝作品。以其獨特的宗教題材和藝術表現手法呈現出不同于其他文明的面貌,成為中美洲古代紀念性石雕藝術的代表和映射美洲文化和藝術的一面鏡子,為今天研究美洲工藝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關鍵詞]阿茲特克;中美洲;宗教性;石雕工藝

中美洲文明是指以奧爾梅克(OImec)、瑪雅(Maya)、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托爾特克(Toltec)、阿茲特克(Aztec)、米斯特克(Mixtec)等為代表的印第安文明。其存在的時間跨度從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6世紀,這些文明大體分布于今天的墨西哥、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一帶。它們所創造的包括陶工藝、石雕工藝、玉石工藝、羽毛工藝以及金屬工藝等在內的工藝美術構成了美洲工藝美術最重要的部分。中美洲工藝美術由于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與世隔絕的生存狀態而呈現出與其他大洲,舊大陸文明完全不同的面貌。

在中美洲諸多文明中,阿茲特克文明在宗教、政治、天文、歷法、農業、建筑、城市規劃、象形文字和工藝美術等方面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14世紀到16世紀初的短短二百多年時間里,阿茲特克人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將勢力擴展到以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為中心的整個墨西哥(Mexico)高原。大約在1426至1430年間,阿茲特克與特斯科科(Texcoco)和特拉科潘(Tacuba)部落結成三方軍事聯盟,并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奴隸制國家,面積達四五十萬平方公里,所屬的居民多達上千萬。

出于工藝手段和獲取材質的限制,中美洲印第安人的工藝美術作品大多采用自然界中容易獲取的材質完成,如粘土、石料、木料、羽毛等。與此同時,在萬物有靈和多神崇拜信仰的作用下,印第安人還創作了大量紀念性工藝作品作為其宗教信仰的道具,其中石制作品占了很大分量。無論是奧爾梅克的巨石雕像、瑪雅的石雕面具、阿茲特克的紀念性石雕還是托爾特克的石柱等,都由石料制作完成。其中,阿茲特克的紀念性石雕最為突出,它以獨特的宗教題材和藝術表現手法呈現出不同于其他文明的面貌,成為中美洲古代紀念性石雕藝術的代表和映射美洲文化和藝術的一面鏡子。

阿茲特克文明的紀念性石雕工藝主要產生于15世紀至16世紀,是世界石雕工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較陶工藝更能突出體現阿茲特克藝術的風格特征和阿茲特克文化的精神特質。許多石工藝作品尺寸巨大,但在細節刻畫和打磨技術上又十分精致,將現實、抽象以及奇異風格的形象并置于一件作品構成了復雜的圖像形式。不同于編年史料,它們直觀地反映了阿茲特克時代的各種信息,最直接地表達了其被賦予的阿茲特克人的信仰和精神。阿茲特克紀念性石雕工藝最主要的功能和目的是體現宗教祭祀和對重大歷史事件的記錄,包括紀念碑、建筑石柱、雕像等。它們不但數量可觀,而且所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這類作品既有整體的抽象和細節的寫實,也有怪誕的意向和復雜的圖像文字,反映了阿茲特克社會、歷史和宗教觀念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代表了阿茲特克石工藝的主要風格。

公元1428年,伊特斯科亞特爾登上阿茲特克王位,從他的統治開始,阿茲特克的歷史變得清晰,反映宗教禮儀和歷史事件的紀念性石雕也是從這時候起有了明確的年代劃分。由于紀念性石雕工藝帶有明顯的王朝更替的特點,因而,其發展階段的劃分也依據不同朝代的變更而有其一致性。由此,阿茲特克紀念性石雕工藝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428年至1481年,直接模仿托爾特克紀念碑原型的階段;第二階段,1481年至1486年,融合各種風格,逐漸形成寫實主義的特征;第三階段,1486年至1502年,石雕工藝的繁榮時期,注重作品宗教象征意義的表達;第四階段,1503年至1520年,工藝風格更為成熟,利用各種符號、圖形表達象征性的意義,自然主義的手法用以表現具有象征意義的形象。

第一、阿茲特克紀念性石雕工藝第一階段:

1428年至1481年是阿茲特克紀念性石雕工藝發展的第一個時期,阿茲特克社會經歷了從王朝初建,到通過一系列征服戰爭擴大統治范圍,再到鞏固其統治地位的過程。這一時期阿茲特克人在崇拜和摹仿古代王朝文明的基礎上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文明。他們對以往的文明,尤其是托爾特克文明十分崇拜,西班牙編年史家薩哈貢曾記述道:“他們(阿茲特克人)認為托爾特克人非常睿智,他們的產品都非常美好,十分完美,令人贊不絕口?!蓖瑫r,阿茲特克人也熱衷于托爾特克人的尚武精神,并在工藝創作特別是石雕工藝中摹仿他們作品的裝飾風格和形式特征。

在特諾奇蒂特蘭發現的《查克·莫爾(ChacMooI)雕像》(圖1)是迄今發現最早的阿茲特克神廟的石工藝作品。它表現的是一個斜倚的人物形象,表現了奉獻給雨神特拉洛克的查克·莫爾。這一形象在托爾特克時代經常出現,在圖拉和受到托爾特克影響的瑪雅時代的奇琴·伊查也出現了查克·莫爾的形象。顯然,阿茲特克人早期照搬了托爾特克的某些藝術形式,這件作品便是阿茲特克人早期摹仿托爾特克藝術的一個例證。一方面它繼承了托爾特克藝術的造型特征,用堅硬挺拔的直線刻畫人物的形象,呈現出托爾特克藝術所特有的力度感;另一方面,人物的姿態和動作又顯得過于機械而缺乏生氣,尤其是人物半躺半坐的姿勢,在現實中并不舒適。阿茲特克人模仿了托爾特克藝術的形式,但并不夠深入,缺乏對原型的細致分析。今天,我們尚無法解釋這樣的姿勢在阿茲特克藝術中的真正含義,但這種身體側臥、膝蓋彎曲、頭部呈90度角轉向一側肩膀的姿勢的確展現出一種不同尋常的效果。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就是從此處獲得了靈感,雕刻了一系列《斜倚的人體雕像》(圖2),只不過為了符合歐洲人的觀念,他將雕像的性別變成了女性。

學者們認為,阿茲特克初期在特諾奇蒂特蘭應該存在著獻祭用的建筑物,它代表了阿茲特克人的信仰觀念,而《武士石柱》(圖3)就是這種建筑物存在的最好證明,它們是作為建筑物的支撐柱而雕刻的。這些武士形象的石柱與在圖拉發現的托爾特克人的武士石柱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它們當中有四個表現男性形象,一個則表現女性形象,這一點從他們是否佩戴鼻飾可以分辨出來。在四個表現男性形象的石柱中有三個分別代表東方、南方和北方,表現女性的石柱則代表西方。最后一尊表現男性的石柱雕刻有胡須,這尊石柱代表了宇宙的中心,代表了四個方向的交匯之處。它們和托爾特克石柱一樣,也戴有蝴蝶形的胸飾和頭飾,同時,男性形象的手中持有梭鏢投射器等武器,在纏腰布上還有三角形的服裝,而女性武士穿著的服飾明顯與男性不同,手中所持的工具代表著多產。通過對比發現,這些石柱雕刻與托爾特克的武士石柱十分類似,阿茲特克人顯然在刻意模仿他們所崇拜的民族。石柱的造型挺拔肅立甚至顯出一些刻板,而這正是托爾特克雕刻所呈現出來的特征。但同時,也顯示出表現手法上的略微區別,人物的面部不像托爾特克作品人物的基本一致的面部特征,阿茲特克的作品尤其是男性和女性的形象,具有比較明顯的差別。如果說托爾特克的作品給人以絕對的冷俊和單調之感,那么阿茲特克紀念性石雕第一階段的作品在模仿托爾特克風格的同時還略微透出一些自然特征,這是阿茲特克石工藝后期向自然主義風格轉變的先兆。endprint

第二、紀念性石雕工藝第二階段:

自1481年至1486年的短短的幾年時間是阿茲特克紀念性石雕工藝發展的第二個時期。這段時間也正是阿茲特克首領提佐克統治的時間。這一時期,阿茲特克較前一時期更加強大,所征服的區域更為廣大,隨著周邊區域的臣服,帶來的是文化、宗教上進一步的交流和融合,這些地區的藝術風格隨著這些地區的工匠一起被被帶到了特諾奇蒂特蘭,如米斯特克、查爾科(Chalco)和索齊米爾科的工匠都曾被帶到特諾奇蒂特蘭制作紀念碑的石雕作品。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時阿茲特克的石雕工藝,很可能是在有組織的情況下進行創作的,工匠們以一種相似的、幾乎是合乎規律的程式來生產,他們嚴格地為宮廷和宗教權威服務。而這種方式也有助于他們完成較大規模的、工藝復雜的紀念性作品。

《提佐克石》(圖4)是這一時期最著名的石雕工藝作品,它以當時的阿茲特克統治者提佐克的名字命名,也是當時體量最大的紀念性石雕工藝作品。這件圓柱形作品的直徑達2.65米,厚度近1米。在圓柱形石柱的頂部,雕刻有一個帶有八條放射線的裝飾華麗的太陽圓盤,在側面的兩個代表天空和大地的裝飾帶之間,雕刻有十五對人物形象,每一對都是表現阿茲特克武士抓住俘虜頭發的樣子,俘虜旁邊的象形文字標明了俘虜的來源,暗示著阿茲特克對其它部落的征服。這種列隊出現的人物形象并不是對托爾特克藝術的模仿,而是出自于米斯特克一普埃布拉(Mixteca-Puebla)手抄本上的圖像。在圓盤的中央有一個巨大的圓形凹陷和一道溝槽。溝槽很可能是在1790年這件作品最初面世時造成的,但圓形的凹陷則可能是原有的,由此可以推斷這是一件具有祭祀意義的獻祭石。作品上雕刻的俘虜旁邊的象形文字標明了俘虜所代表的不同的部落,勝利者中只有一位戴著蜂鳥頭冠,代表提佐克,其他的則是阿茲特克的軍事將領,由于提佐克在位時只參加過其中一場戰役,因此,另外十四對人物所代表的就不僅僅是提佐克時代阿茲特克的征服活動,也代表了之前阿茲特克的擴張戰爭。

我們注意到浮雕上的人物穿戴有不同的服裝和頭飾,這代表著不同的神靈,阿茲特克宗教一直以此來就區別不同的神靈。據文獻記載,當西班牙征服者科爾特斯來到阿茲特克時,孟蒂祖瑪二世曾派人送去禮物并帶回了一個西班牙士兵的頭盔,他要求祭司們查看歷史上是否記載了有神靈佩戴了類似的頭飾,試圖通過頭飾辨別出這種新的“神靈”。人與神靈相結合的形式,說明在征服乃至獻祭的過程中,阿茲特克人都將神靈置于特別重要的地位,對其他部族的征服也是阿茲特克神靈的意志,也代表了阿茲特克神靈對對方神靈的征服。

作為這一時期最為著名的大型石工藝作品,提佐克石所包含的價值體現在歷史、宗教和藝術三個方面:我們不但能夠通過作品上雕刻的人物和象形文字,了解當時阿茲特克對外擴張和征服的歷史事件及過程,并且可以參照這些事件,以及出現的人物名稱等信息對這些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做出推測,這對于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具有一定的幫助。此外,通過了解這些畫面的含義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阿茲特克宗教對社會、政治以及文化藝術的影響。另外,作品還為我們集中展示了這一時期阿茲特克石雕工藝的構成形式、造型規律等因素。阿茲特克石雕工藝逐漸脫離了對托爾特克的一味模仿,走上了融合其它風格的創作之路。

在紀念性石雕工藝的第二個階段,阿茲特克石雕工藝水平有了明顯提升,雕刻技法較前期更加熟練,在風格上顯示出擺脫了托爾特克的影響因素,開始受到被征服地區的文化藝術的影響,這些地區的許多工匠進入到阿茲特克地區,并可能在有組織的情況下進行工藝生產。包含有特定宗教或政治含義的現實主義和寫實性的風格在作品中出現,阿茲特克石雕工藝向更加繁榮的方向發展。

第三、紀念性石雕工藝第三階段:

公元1486年,阿維索特爾繼承了阿茲特克首領之位,在他統治期間,宗教的影響力得到強化,人祭活動在此時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他完成了大神廟的建造,用大量俘虜來進行獻祭活動。通過大規模的對外軍事征服,不但擴大了阿茲特克的勢力范圍,也大大增加了特諾奇蒂特蘭的人口。同時,用從對外戰爭中俘獲的俘虜進行獻祭,其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獻祭成為宗教的主題,而對宗教獻祭的狂熱,勢必影響到藝術,特別是石雕工藝中紀念性作品的風格,因此,工藝創作上的恐怖主義氣氛和象征意義在此時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時也成為阿茲特克工藝表現的一大特征。

1790年在墨西哥城發現的《大地女神雕像》(圖5)是這種恐怖和象征主義風格的代表之作。這件作品高度達到2.6米,左右對稱、體量巨大。從整體上看她表現的是一個站立的人形,其前傾的身體給人以強大的壓迫感,但更加強烈的意義顯現則在于其細節上。雖然這些錯綜復雜的細節清晰可辨,但我們卻很難確定它們之間的聯系。女神的頭部被雕刻成兩個巨大的相對的蛇頭,毒牙外露、信子吐出,雙肩也同樣是這樣的蛇頭。人物的頸部垂吊著用作為戰利品的人的心臟和砍斷的手掌串成的項鏈,在項鏈的后面可以看到乳房。女神的腰間前后各雕刻了一個人的頭骨作為裝飾,她的裙子則是用相互纏繞交叉的蛇裝飾的,女神的手和腳都是巨大而鋒利的爪子。和月亮女神頭像一樣,在這個雕像的底部也有淺浮雕雕刻,表現的是雨神特拉洛克的形象,但不同的是,雨神的膝蓋和肘部是用骷髏作裝飾??梢哉f,這件大地女神石雕是眾多恐怖元素的集合,盡管諸元素之間似乎并沒有明確的意義上的連貫,但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阿茲特克人用鮮血和心臟獻祭的宗教含義,它們都是在表達一個共同的含義——用無休止的人祭的鮮血和心臟滿足阿茲特克神靈的貪欲,以此來保證阿茲特克人的統治和繁榮。

“大地女神”是阿茲特克人信仰的的“月亮女神”和太陽及戰神的母親。在阿茲特克神話中,她既代表著生命和光明的創造者和給予者,同時又是鮮血和心臟的索取者。在筆者看來,將哺育生命的乳房和代表死亡的骷髏等元素并置,即暗示了生命和死亡二元并存。大地女神既是太陽和月亮的母親,又代表了阿茲特克人的產生和興起,因此,這座雕像,既有阿茲特克宗教的象征意義,同時,她也暗示了阿茲特克人興起并成為墨西哥谷地的征服者和統治者。阿茲特克人將其作為主要的神靈供奉,在她的面前進行殺戮和獻祭,表達了他們對宗教獻祭的狂熱,并以此來達到維護其統治的目的??梢哉f,這件作品所表達出的阿茲特克的藝術風格和宗教以及民族心理方面的內容都是十分豐富的。這件作品的工藝十分細致,如此巨大的作品雕刻卻精細入微,可見當時雕刻工匠的工藝水平。他們所采用的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同樣反映在手掌上的紋理、女神的乳房等細節的處理上。以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具有恐怖和象征意義的對象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endprint

阿茲特克這一時期紀念碑式的石雕工藝,通過利用營造恐怖的氛圍來強化宗教獻祭的至高無上的權威。充分和大量運用了各種代表死亡、獻祭的圖形符號,如骷髏、心臟、手掌、蛇等,表達對宗教神靈的崇拜之意。這些符號明顯具有象征性,大大渲染了藝術中的恐怖和血腥氣氛,其目的在于滿足宗教和政治的需要。從事這樣的獻祭活動一方面是受到了人們趨利避害的自然本能的驅使,另一方面,也是政治統治的需要。有學者指出:“重大的帝國宗教儀式總是出現在政治上的轉折時期,如新王登基、軍隊出征等,這說明宗教儀式及其藝術都是為帝國政治服務的?!?/p>

第四、紀念性石雕工藝第四階段:

公元1503年,孟蒂祖瑪二世繼承了阿茲特克的領導權,阿茲特克歷史發展進入穩定和成熟的階段。至1519年之后,阿茲特克文明遭到毀滅,但這并不是其文明自然發展的結果,而是在其發展的鼎盛階段為外來的力量所突然中斷。此時,阿茲特克石工藝風格已經發展到較成熟階段,紀念性石雕保持了巨大、厚重的風格特征,象征性的圖形和象形文字的表達更加豐富,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具有象征性涵義,自然主義表現手法的運用達到了更加成熟的階段。

《太陽歷石》是阿茲特克工藝美術的代表性作品,也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大型石雕作品(圖6),它不但體現出阿茲特克石雕工藝的高超水平,更重要的是,這件作品是對阿茲特克宇宙觀念、宗教信仰、歷法秩序以及歷史事件的集中表現,對理解阿茲特克文化、歷史、宗教和宇宙觀念以及工藝風格具有重要價值。

太陽歷石的直徑達到3.6米,用錯綜復雜的圖形、人物肖像、象形文字表達出多重含義。用小的矩形以同心圓的形式構成巨大的圓盤,表達了不同的意義。圓盤的中心是太陽神的形象,伸出的舌頭上刻有獻祭石刀的圖形,因而它實際上是太陽神和地魔形象的結合,表達了生命與死亡、光明與黑暗的既對立又相互轉化的關系,這即為阿茲特克“二元論”觀念的集中體現。在圓盤的中央,由四個方形和兩個半圓形,加上代表數字的四個圓圈,共同構成了一個“×”的形狀,代表了人們現在生存的時代——將會被一場大地震最終毀滅的時代。四塊方形的浮雕上分別用象征性圖形代表美洲虎、颶風、暴雨和洪水,這是阿茲特克神話中以往人類被毀滅的四個時代。之外的一層用二十個方形構成一個圓圈,表現了代表阿茲特克歷法的每日的象形文字符號。再外圈是由方框組成的狹窄的環形,每一個方框里有五個圓點。這一層的外邊有八個三角形構成的放射的形狀,圓盤的最外圈是兩條巨大的蛇,蛇的頭部在下方相會,尾部則在頂部相交。蛇頭張開的嘴中的骷髏形象代表冥界或死亡,而蛇尾部相交的地方有一象形文字——“13蘆葦”。13代表天堂的層數,蘆葦則代表太陽,合起來是天堂或生命的象征,總體來說,這代表了上天與大地的交匯,代表了宇宙的運行規則。除此之外,太陽歷石還透露出阿茲特克的重大歷史事件。地魔頭像上方右側的年代標記是阿茲特克人最初開始遷徙的年代(公元1168年或1116年),同時,這也是伊特斯科亞特爾領導阿茲特克人在墨西哥谷地確立統治地位的開始(符合以52年為一個周期的阿茲特克紀年習慣)。在這個符號左側的圖形則代表了孟蒂祖瑪二世的名字。

太陽歷石將符號、圖形以及各種象形文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復雜的圖式,在這個看似繁復的圖式里,工匠們向世界展示了阿茲特克民族所持有的宇宙觀念、宗教信仰和歷法秩序,同時,他們將與阿茲特克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用簡單的時間節點記錄下來,這是其強烈的民族自我意識的展現,是在向世人宣示,阿茲特克是世界的主宰和秩序的建立者。而絢麗的雕刻工藝本身則向人們展示了阿茲特克工匠們高超的工藝技巧和無比的創造精神。

阿茲特克第四階段的石工藝,較前幾個時期的顯著特點是:圖形或象形文字在作品上出現較多,表達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在歷史、宗教、宇宙觀念等方面都有涵蓋。此外,自然主義的表現手法在石雕工藝作品的運用上也更加成熟和廣泛。體現記錄功能的石工藝作品完美地表現出自然主義的創作手法,如“羽蛇神”石雕(圖7)和“巨型美洲虎”(圖8)石雕等。

羽蛇神雕像發現于卡利斯特拉華卡(Calixtlahuaca)的一個圓形神廟中。一個上,身赤裸的年輕人臉上戴著面具,腰間有纏腰布,穿著涼鞋。雕像完全是以寫實的手法雕刻的,人物高度為1.76米,與真人大小相仿。人物身體表面平緩的起伏準確而生動地顯示了骨骼、關節以及肌肉的結構,反映了阿茲特克工匠優秀的寫實技巧。人物的身軀挺直,雙腿并立,姿態似乎有些單調,但作者顯然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拋開其姿勢所代表的宗教意義不談,作者在人物雙手的塑造上給予了相當的變化。一上一下的動作打破了看似呆板的姿勢,于靜態中制造出動感。作品表面大部分十分光潔,只在一些局部刻畫出具體細節,如耳朵、手指、腳趾、涼鞋等處的表現十分細膩,這樣的處理并沒有影響作品整體的風貌,顯示了阿茲特克工匠把握造型整體與局部關系的能力。

巨型美洲虎石雕也是此類作品中的一個代表。這件作品體積龐大,達2.26米。工匠們在寫實的基礎上又升華一步,追求裝飾性的表現。美洲虎波浪型的胡子、銅鈴般的眼睛、半圓的的耳朵,以及大張的闊口和夸張的牙齒顯示出它作為阿茲特克人崇拜物的威儀特征,此間的美洲虎已不是穿行于叢林中的殘暴的獵食者,而是以威嚴、莊重的姿態出現,成為強化宗教氛圍的道具,其莊嚴、神秘的形象將感染每一個參加儀式的人。從這兩件作品中,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阿茲特克工匠在石雕工藝中所展現出的高超的工藝技巧,以及他們對于工藝作品的理解水平和利用工藝作品營造宗教祭祀氛圍的能力。

阿茲特克第四階段的紀念性石雕工藝在秉承了前期利用石雕工藝強化宗教氛圍的基礎上,其表現手法更加成熟和多樣,顯示出更多的表達方式。自然主義的寫實手法以及熟練的裝飾技巧的運用弱化了前期所具有的血腥、恐怖的風格,使得作品的宗教氣息更加神秘和莊重,同時,這一時期利用象形文字符號記載歷史事件的做法也頻頻出現在石工藝作品中,使得作品在具有藝術價值的同時,還具有對阿茲特克歷史、宗教等的研究價值。

阿茲特克文明宗教崇拜與神權政治統治為其紀念性石雕工藝打上了無法磨滅的烙印。宗教和神權需要大量藝術作品來為宣揚其觀念和維護其統治服務,石料堅固、耐久的特性,正好符合了宗教崇拜、獻祭和紀念性雕刻作品要求長久保存的條件。在缺乏其它材料,生產力水平落后的阿茲特克時代,在自然中最易獲取的石料便成為工藝創作的重要原料??v觀阿茲特克石雕作品,我們不難發現,表達宗教、神權含義的作品的數量要多于用于日常使用的作品,紀念性石雕工藝作品反映阿茲特克宗教祭祀和重大歷史活動,體現出神秘、恐怖和血腥的氣息,幾乎每一件作品背后都包含著神秘而復雜的象征性含義,包含著對歷史事件的記錄和對眾多神及宗教觀念的暗喻。而這樣的寓意方式也貫穿于阿茲特克石工藝創作的始終,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具濃郁宗教象征主義和神秘主義色彩的藝術。

不同的文化是不同民族的靈魂所在、精神凝結。工藝美術作為文化成就的重要內容,是我們了解不同文化的窗口,是我們與不同民族對話的平臺。阿茲特克工藝美術在分割而又獨立的狀態下自成一體,形成與眾不同的風貌,為后世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藝術遺產。今天考察其紀念性石雕作品,總結其工藝風格,將為今后研究美洲藝術,構建完整的世界工藝美術史研究體系,乃至認知和理解美洲文化,推動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對話起到積極作用。當下,我們對外國工藝美術歷史進行研究,其意義并不僅僅限于總結和歸納,它有著更廣泛的現實意義和價值。進入21世紀,世界上不同的文明和文化彼此影響、相互滲透,造就了多元的發展格局,相異文化之間的彼此交融、取長補短成為今天世界文明發展的主流,而人類也將在這種不同文明間的相互理解和對話中不斷獲得發展與進步。endprint

猜你喜歡
中美洲
中美洲古代藝術
擁擠的巴士
墨西哥 短暫的狂歡
駭圖
大篷車
IHS:到2018年中美洲有望新增裝機1.5 GW
“樂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