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漢語教師無效提問行為的研究

2015-06-27 01:25河北金融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山東工業技術 2015年9期
關鍵詞:教學建議

張博(河北金融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對外漢語教師無效提問行為的研究

張博
(河北金融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本文根據課堂觀察,將對外漢語課堂中出現的無效的提問行為進行總結、整理,以期為廣大對外漢語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提供借鑒,進而指導課堂教學。

關鍵詞:有效教學行為;無效教學行為;無效的提問行為;教學建議

國內對有效教學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目前針對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研究多為針對有效教學行為的研究,而“無效教學行為”相對而言更具普遍性,特別是在新教師身上,容易出現類似的“無效教學行為”。但因為其過于“顯而易見”,反而少有研究者研究。本文旨在分析對外漢語課堂中出現的無效的提問行為,對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提出具有指導性和操作性的建議。

1有效教學行為與無效教學行為的判定標準

J.Brophy&T.Good對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和歸納,認為判定教學行為的有效性主要依據以下幾個方面:教學量和進度、提供信息、提問、對學生的反應做出反應等。其中特別之處提問行為是否有效取決于問題的難度、認知水平、清晰明了度,提問后教師等候的時間,對回答者的選擇等。

本文所研究的無效教學行為指的是低效和負效的教學行為,即耗費大量的教學時間但未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不符合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方面標準的教學行為。但因為有效教學行為與無效教學行為間并沒有絕對的標準,本文在課堂觀察的基礎上,對提問行為是否有效的判定標準為是否簡單明了,難度是否適中,是否具有針對性等。

2無效的提問行為

提問是師生互動最常見的方式,往往貫穿課堂始終。在課堂觀察中發現的無效的提問行為主要包括問題表述不清晰、問題中包含學生不熟悉的詞或語法、教師過多使用是否問句、候答時間過長或過短、提問對象選擇不當等行為。

(1)問題表述不清晰。教師在提問時,沒有從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考角度出發,導致學生不能準確明白教師的意思,結果最后教師自己把答案說出來了,這也是對外漢語課堂上最忌諱的。教師在設計提問時,一定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考察問題是否順應學生的思維,是否符合學生的理解水平。

(2)問題中包含學生不熟悉的詞或語法。問題中包含學生不熟悉的詞或語法會對學生回答造成很大的障礙,如本節課剛學的生詞和語法、很久以前學過但不常用的生詞和語法、學生將來才會學習的生詞和語法等。

提問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所學知識或是考察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問時教師所使用的詞匯和問題本身的語法結構不應該對學生的理解造成障礙。如果提問中涉及到學生不熟悉的詞或語法,教師首先應先講解或復習。且復習不能只是單單領讀,一定要反復操練以確認學生已經掌握該詞匯或語法的意義和用法,否則學生的注意力只會停留在理解教師的問題上,而達不到通過提問使學生操練語言點的目的。

(3)教師過多使用是否問句。是否問句指的是回答為肯定或否定兩種形式的問句。因為絕大多數語言都存在是否問句,一般零基礎學生首先學習的就是是否問句,是否問句對學生來說很容易掌握。如果教師在提問時大量使用是否問句,學生的回答可能只是簡單的“是/不是”“喜歡/不喜歡”,句子所使用的生詞、語法教師在問題中就全部給出來了,學生只是重復教師的句子,并沒有自主使用所學的語言點,因而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否問句提問常常是無意義的,既不能激發學生思維,又浪費了教學時間。教師應該交替使用不同類型的問句。

(4)候答時間過短或過長。有學者指出,提問后等待的時間“取決于問題難度,對于記憶性、認知性的問題,教師等待的時間應在一秒鐘或以下,對于推理性、創造性的問題等待時間長度為3-5秒”。提問后等待的時間長短也要考慮學生的水平和個體差異。如果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教師就說出答案或讓其他學生回答會影響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等待時間過長,課堂節奏就會被拖慢。

(5)提問對象選擇不當。1)先指定學生再提問。這種提問方式如果形成習慣是不利于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因為如果先提問再指定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會開始思考問題;反之如果先指定回答的學生,其他學生可能覺得問題和自己沒關系,于是不會認真聽問題并積極思考。與此相似的情況是教師按從前到后、從左到右等順序讓學生依次回答問題,這樣學生可能只會關注并準備自己要回答的問題,而沒有練習到其他同學所回答的問題。2)隨意指定學生回答.教師在備課設計問題的時候并沒有考慮由哪個學生來回答。這樣容易造成的狀況是在課堂上有些學生會非常積極,回答了大部分問題,而有些比較安靜的學生卻得不到發言機會。隨意指定學生回答問題可能會造成水平好的學生回答非常簡單的問題,起不到拔高的作用;或是讓水平較低的學生回答很難的問題,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3)集體提問多個人提問少。由于對外漢語課堂班容量較小,教師可能常常會進行集體提問。但集體提問時,可能水平較好的學生會占主導,水平較差的學生往往只是隨聲附和,做不到主動思考。雖然是集體提問但是回答問題的常常只是固定的幾個水平好的學生,這就導致水平稍差的學生課上學習的效果越來越不好,學習積極性也越來越低。

3提高提問行為有效性的教學建議

(1)增強對學生的了解。教師在上課前,要先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特別要著重了解每個學生的中文水平,包括學生以前是否學習過中文,學過多久,在哪里學習過,是否參加過中文水平測試等等。此外,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課上課下與學生多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與生活。這樣在課堂提問時,才能更加有針對性,提出的問題能夠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并貼近學生生活。

(2)強化教學設計。課堂提問要簡潔清晰,使用的詞匯和語法符合學生水平,指令清楚明確,要讓學生快速領會老師的意圖。教師在準備教案、設計問題時就應該對回答問題的學生有一個預設。雖然不用死板地完全遵循教案,但是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比如較簡單的問題留給水平較低或是不愛參與互動的學生,讓他們逐步樹立自信;在講解新的生詞或語法點時第一個問題留給水平較好的學生,如果他能正確使用也給其他學生提供了例句和參照。

(3)增強教師的反思意識。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除了教師自身不斷學習、實踐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進行自我反思。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及時總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找出原因所在,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姚利民.國外有效教學研究評述[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08).

[2]程紅、張天寶.論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1998(05).

[3]凌永剛.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無效教學行為的表現與反思[J].上海教育,2007(12).

猜你喜歡
教學建議
淺談交際法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思維導圖的數學教學研究
柱面坐標計算三重積分的教學建議
高職院校食品專業五年專學生的教學思考與實踐
關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理論研究
淺析泛義動詞“打”及其對外漢語教學
“沉淀溶解平衡”認知結構測查及其學習困難分析
概率統計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