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盡奇詭人淡如菊

2015-07-03 03:40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5年6期
關鍵詞:北國江南春風

起初,我也懷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边@樣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這四句里沒有提到風,風原是看不見的,又無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風撫摸大地,像柳絲的飄拂。體貼萬物,像細雨的滋潤。這才草長,花開,鶯飛……北京的春風真就是刮土嗎?

后來我有了別樣的體會,那是下鄉的好處。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東的山邊上,曾數度“春脖子”。背陰的巖下,積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沒有開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臺還是泉邊,凡帶水的地方,都堅持著冰塊、冰硯、冰溜、冰碴……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梁,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戶上,撒拉撒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的針扎。

轟的一聲,是哪里的河冰開裂吧。嘎的一聲,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間,我住的石頭房子的木頭架子,格拉拉格拉拉響起來,晃起來。仿佛冬眠驚醒,伸懶腰,動彈胳臂腿,渾身關節挨個兒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動。

麥苗在霜凍里返青了,山桃在積雪里鼓苞了。清早,著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荊條背簍,背帶冰碴的羊糞,繞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風呼哧呼哧地,幫助呼哧呼哧的人們,把糞肥拋撒勻凈。好不痛快人也。

林斤瀾先生寫的春天,并非人們想象中的春天的樣子。人們心里頭的“標準春天”,不是“杏花春雨江南”的春天,就是朱自清先生筆下“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春天吧!可讀了林先生的《春風》,誰都會說一句:真的,誰規定的,春風一定要是“吹面不寒”的楊柳風呢?誰說春天就一定要是春暖花開,日頭暖洋洋,惹得人心也癢癢的?

本文文章結構很是精巧講究。以抑筆起首,先寫人們對北方春天的意見,這是對北方春天的普遍看法。作者不直接加以辯駁,而以“北京的春風真就是刮土嗎”,將筆鋒輕輕撥轉開來,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用事實來說話,告訴人們北國春風的好處。到結尾,卻不忘把江南的春天也貶一筆,揶揄地說是“有死耗子味兒”,別無他意,只是為突出北國春風的叫人難忘。那濃濃的情意,讓人不由想到作者必是和北國的春風相依相伴,走過了一段不平常的日子,才能夠與春風相知,知道它的性情,它的風骨,所以為它叫好。

描寫春風的詩句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杜甫《曲江對雨》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李白《落日憶山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李白《勞勞亭》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

——蘇軾《新城道中二首》之一

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柳外行

——方岳《春思》

卷簾亭館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風

——志南和尚《南溪早春》

春風飽識大官羊,不慣腐儒湯餅腸。

——黃庭堅《謝送碾賜壑源揀牙》

說到愛,我又是江南水鄉出身,那里的春風叫歷代詩人寫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寫了,“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皺一池春水”的“吹皺”二字,都是千古贊為絕活,咱還啰唆什么呢,本來在針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時還有立錐之地。這些絕活早已鐵案如山,咱們不抱沒縫的蛋也罷。

這是做詩做文章的話。說到愛,卻又是一番天地?!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極好的詩句,不過我不愛?!半S”字好,江南水鄉的春風和春雨,是緊相隨的,“潛”字好,“潤”字好,“細”字更好,風也細雨也細。但“無聲”二字惹翻了我的愛心。

我久居北國,有個弟弟久居北大荒。我們壯年時都不大思鄉,儼然四海為家了。有回我問他,有沒有偶然心動,念及家鄉的時候?他思索。我迫問好比說一剎那?我這里有過一剎那來去如閃電,閃電就夠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靂。

他說有。有時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處,忽聽屋頂“瓦背”陣雨掃過——沙、沙、沙……江南絕無炕,北大荒沒有“瓦背”,有雨也不會“沙、沙、沙”。

那是江南的春風春雨了,你說你沒有思鄉,那是故鄉思念你了。你這個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處,還不知道童年永不離身。

時令、物候往往易于觸動人的情思,何況被觸動者還是敏感的異鄉人。作者以南北時空上的交叉并置,來寫南北春天的差異,從聲音及至長短,逐步深入。顯然這也是作者對故鄉體驗的深入的過程。那些對詩句、俚語細節的體驗和捕捉,恰說明作者對故鄉的認知早已滲入骨髓,就像“你說你沒有思鄉,那是故鄉思念你了”這樣的表達,既來自于內心,更來自于中國故有的思鄉表達傳統。同時思念因時因地而變,往往隨著年齡的增長,思鄉病會逐漸加深,漂泊者對故鄉的想念呈現于每一處可以觸動情思的細節。

此文從生活的細部出發,直抵意識里最撩動情思的部分,摹聲繪景逼真錯落,所抒發的感情細密真摯,讓人在淡淡的憂傷中,感受時光疊加的鄉思如何深且廣。

作家林斤瀾印象

林斤瀾的成名作是發表于上世紀50年代的《臺灣姑娘》。北京作協主席劉恒記得,“我17歲時在當兵,正是文學意識萌芽的時候,在連隊里一本《人民文學》上看到了這個作品,對我影響非常大”。劉恒說,《臺灣姑娘》文筆細致,人物婉約動人,是靈感充沛之作?!斑@種精確細膩的手法,是林老文學的標志,漸入老邁之后又添了空靈之氣,境界便越發曠達了。他的小說和雜文造詣極深,大家開玩笑,說他成精了。

林斤瀾一生愛酒。他身體健碩,極少醉酒,善飲在文學界是很出名的。他家中擺放著一整架子的酒瓶,常常與朋友開懷暢飲。很多人和他喝酒交往,但始終不知道他的酒量。陸文夫逝世后,林斤瀾曾對程紹國說:‘曉聲走了,曾祺走了,現在文夫也走了。人說我們是文壇酒中四仙,咳,只剩下一個我了。而如今,這剩下的一個文壇‘酒仙,也杳然而逝了……”

“林老是個忠厚的長者,他以獨特的藝術風格,追求他所能達到的文學高度,贏得了青年作家的尊敬。但他又極謙和、極低調、保持沉默,更多的是傾聽青年人的意氣風發,揮斥方遒。他面露和善的微笑,迎接各樣的奇談怪論,在內心里作出自己的評判,卻從不輕易表達出來?!痹诤芏嘧x者心中,他就是這么一位低調的作家、和善的長者。

汪曾祺曾評價:“林斤瀾不但能說溫州話,且深知溫州話的美。他把溫州話融入文學語言,我以為是成功的?!比藗?/p>

常把林斤瀾與汪曾祺放在一起談

論。兩者的創作風格其實不

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甘居文壇的邊緣,固守文人的寂寞,在文學創作中誠摯地繼承著中國的文化傳統。作家何立偉曾寫道:“對上一代作家,(葉)兆言與我有同好,惟特別喜歡汪曾祺老與林斤瀾老。他們的作品皆是高品,而且極個人、極風格,少有人能比肩?!?/p>

林斤瀾(1923-2009),作家、詩人、評論家。原名林慶瀾, 浙江溫州人。文盡奇詭、人淡如菊。曾任《北京文學》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分會副主席等。他經?;钴S在故鄉的江南和工作的北京兩地之間,把自己對北國春風別樣的體會和哲思,抒寫得淋漓盡致。寫出了對春天、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表達了對驅散嚴寒,帶來春天的北國春風的無限懷念和深深敬意。在寫法上另鳴新聲,不拘一格。就其結構而言,精致縝密而又奇巧多變。情節并不繁復,但往往奇峰突起,跌宕生姿,虛實相生,語言簡潔凝練,耐人咀嚼。

猜你喜歡
北國江南春風
春風將送你們歸來
白樺生北國
春風沉醉的夜晚
小編有話說①
小編有話說②
小編有話說①
春風
我不想讓離別擰出淚水
誰的雪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