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級文化建設策略

2015-07-04 07:05李丹丹
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 2015年5期
關鍵詞:班干部教室班級

李丹丹

班級文化是班級中全體成員共同創造的班級精神、文化環境和行為方式,是班級成員智慧的結晶,凝聚著班級全體成員的感情、意志和追求。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種特殊文化環境,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影響。當今社會是科技的時代、網絡的時代,不同文化的發展以及多元化的價值觀念使學校文化面臨著沖突與挑戰。因此,文化建設逐漸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視,尤其是班級文化建設。班級文化是班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建設的核心與靈魂。只有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才能更好地推動班集體的發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班級作為學校教育和教學的基本單位,其核心內容就是班級文化。班級文化是班級的核心與靈魂,是推動班級發展的動力與關鍵,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小學生作為基礎教育的對象,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小學階段是小學生養成良好品質,形成優秀人格的起始階段,而小學班級文化建設則是小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它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探究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是當前班級建設過程中應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

1. 重視班級的物質環境創設。教室是學生進行學習、生活和日常交往的主要場所,也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沿陣地”,教室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心情。干凈整潔的班級環境、合理恰當的物品擺設都會給人以精神上的陶冶,智慧上的啟迪,對學生學習以及教師教學都會產生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做好班級的物質文化建設,努力營造一個干凈、整潔、溫馨、和諧的班級環境。

2. 教室布置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小學生年齡較小,身心發展還不成熟,充滿好奇心,活潑好動。因此,教室布置既要充滿趣味性,又不能分散小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小學不同階段的學生,在教室布置方面也應具有不同的側重點。例如,小學低年級的教學要充滿童話色彩,盡可能多設計一些小學生喜歡的圖片、掛圖,讓教室色彩斑斕。對于小學中年級的教室布置要適當增添一些知識性的內容。例如,教室中要多張貼一些名人名言,或一些警醒性的勵志警句。在小學高年級的教室布置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高尚的人格。

3. 物質文化建設要體現學生的參與性。教室是全體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場所,因此需要每一名學生參與到班級建設中來,爭做班級建設的小主人,形成主人翁意識。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過程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全班所有學生都要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之中,為班級物質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例如,班級中的各種標語、名言警句以及黑板報的設計完全可以由學生自己完成。在參與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還可以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從而促進班級的發展。

4. 物質文化建設要凸顯多元化、個性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教師的墻壁也會說話”,就是讓有限的教室空間成為無限的教室資源,并作為圓心,輻射開去,影響學生在學校、家庭甚至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切皆可成為教育的素材。所以,要高效運用教室中有限的空間,創造出無限的教育資源。在教室布置的過程中,要讓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得到充分的利用,每一個地方都體現教育的意義。例如,教室四面墻壁的設計要彰顯干凈、整潔、舒適以及優美的特點,使學生一進到教室就有一種身心舒暢的感覺。因此,墻上的標語、字畫的選擇與設計都要經過精心設計,給學生以教育和啟迪。對于教室的四角也要充分利用,哪一個角落用來做什么要精心安排、合理計劃。第一,可以建立班級圖書角。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使人進步,因此,圖書角是必不可少的,它既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第二,可以建立一個班級信息通知角。班級中的各項規定都可以張貼在信息角上,可以方便學生的查閱。第三,充分利用教室空間對掃除用具進行合理的擺放。教室中的各種掃除用具需進行合理的擺放,只有這樣教室才能看起來井井有條。第四,還可以單獨設置一個角落擺放些盆栽,既有利于凈化空氣,又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每一個角落合理規劃教室空間是十分必要的。

與此同時,班級的物質文化建設還要凸顯個性化。每個班級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方面也要有所不同,教師要根據本班的特點建設不同的班級文化,體現個別性、差異性。例如,班級的標語、板報的設計等方面要有班級的特色,做到獨樹一幟、別具一格。

二、 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是班集體成員在長期的教育與活動中形成的一種精神成果和文化觀念。它包括班風、學風、思想道德觀念、價值觀等等,是一個班級的靈魂與本質所在。要建立良好的班級精神文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發揮學校教育的作用。首先,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各任課教師除了教授科學文化知識外,還要加強對學生進行班級精神文化方面的教育。其次,學校應提供一些優秀的課外書籍,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對班級精神文化的認知。

2. 發揮班主任的引導作用。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是小學生模仿的對象,因此要加強班級的精神文化建設,班主任首先要提升自身修養,明確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目的、意義、內容與方式,只有班主任對班級建設的各項事宜了如指掌,才能更好地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其次,班主任應多進行有關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交流,參加各種教師培訓活動,不斷提升自己對于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認知。第三,要把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作為教師考核與評價的重要內容,不斷促進教師的自我發展。

3. 發揮家長的教育力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父母的教育與監管。良好的教育要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因此,家長要充分參與到班級的精神文化建設之中。一方面,對于班級精神文化的制定要與家長進行深入的溝通與交流,廣泛采納家長的意見與建議。另一方面,家長要對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況與教師進行及時的溝通,使教師全面了解學生。

4.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小學生具有愛玩的天性,因此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必不可少。通過開展課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班主任可以多開展一些體育活動,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質;還可以開展文藝活動,例如通過演講比賽、舞蹈比賽、歌唱比賽等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培養自信心。同時,班主任要多開展一些主題班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形成高尚的人格。

三、 班級制度文化建設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有效的班級制度,才能更好地約束每一名學生的行為。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成熟,因此需要班級制度對其進行管理。班集體是一個大家庭,只有由全體學生共同制定并認可的班級制度才會對學生具有約束力,全體學生才會遵守。班級制度是班級文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級制度尤為重要。

1. 制度文化建設要體現民主性。進行班級制度文化建設時,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制定班級公約。班級公約是全體學生的行動指南,是學生必學遵守的行為規范。在制定班級公約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公約的制定中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教師還要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與建議,然后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形成定案。只有由學生共同制定的班級制度才會對學生具有約束力,學生才能更好地去遵守。

2. 建立合理的班干部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復雜、多樣,不可能做到事必躬親,因此建立一支班干部隊伍十分必要。班干部是教師的小幫手,可以為教師“分憂解難”。首先,在班干部的設置方面應做到具體、細化,使每一項任務都有班干部進行管理。其次,班干部要進行民主選舉,不能由教師委派,只有經過選舉而產生的班干部才有說服力,全班學生才會聽從他們的指揮,也只有這樣才有利于班級以后各項工作的開展。再次,班干部要進行輪換制。班干部產生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在一學期結束后進行新一輪的換屆選舉。這樣,不僅有利于班干部提升自身能力與素養,努力為班級服務,也有利于調動全班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與積極性。最后,教師應對班干部的工作進行指導,適時、適度地給予鼓勵,樹立班干部威信。通過班干部的帶頭作用,帶領全班同學共同發展。

3. 建立公平、合理的獎懲制度。公平、合理的獎懲制度可以激發學生學習,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培養優秀的人格,正確認識是非善惡,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具有巨大的影響。首先,教師對學生的獎勵要秉承著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則。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都希望教師給予獎勵與肯定,因此教師要多獎勵學生,看到學生取得進步時要及時地進行獎勵。同時,在設置獎項時,也要多方面進行考慮,多設置一些獎項。例如,進步獎、衛生獎、勤奮獎、助人為樂獎等等??傊?,盡可能地使多名學生獲得獎勵,以便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其次,對學生的小錯誤要進行及時的批評指正,但要注意批評學生時的語言、語氣,切不可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

班級文化建設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教師進行不斷的實踐與探索。

猜你喜歡
班干部教室班級
“313”教室
班級“四小怪”
這里的教室靜悄悄
如何構建和諧班級
如何締造完美教室
長時間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視
競選班干部
不稱心的新班級
競選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經別念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