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銀行業支持貧困縣生態移民情況的調查

2015-07-22 02:25李文斌
時代金融 2015年18期
關鍵詞:金融扶貧古浪縣

【摘要】古浪縣自然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繁,全縣農村人口33%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經濟收入少,年平均收入在貧困線以下,開展移民搬遷是脫貧致富的唯一出路。

【關鍵詞】金融扶貧 古浪縣 移民搬遷

一、引言

讓貧困地區人民通過生態移民消除貧困,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民生工程。近期,我通過對銀行業支持國扶貧困縣古浪“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工程進行了調查,掌握了銀行業支持貧困地區生態移民中的做法,同時發現了一些問題。

二、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基本情況

2011年,古浪縣啟動實施高海拔區域農牧民“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工程以來,緊緊圍繞“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的主體生產模式,發展壯大增收致富產業,計劃5年內,將南部山區貧困群眾整建制、大批量搬遷到項目區,力爭把該區域打造成為節水灌溉示范區、設施農業樣板區和易地扶貧開發綜合示范區。至2014年底,全縣從高深山區搬遷移民達3.54萬人,占高深山區人口的80%以上。先后建成了感恩、陽光、黃花灘、高峰、馬路灘、金灘、圓夢等7個移民村。其中,2012年實施的第一個移民村—感恩新村社區,整合資金1.3億元,群眾自籌0.9億元,新建住宅918套,搬遷貧困群眾918戶4416人;2013年實施的第二個移民村—陽光新村社區,整合資金1.44億元,群眾自籌1億元,沿金色大道南北兩側建設A、B、C三個小區,新建住宅1035套,搬遷貧困群眾1035戶5000人。2014年實施的圓夢新村社區,總投資2.85億元,新建移民住宅1000套,來自新堡、干城、橫梁等10個鄉鎮的1000戶山區群眾春節前全部入住新房。下山入川后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由搬遷前的1500多元增加到3500元至5000元左右。從根本上解決了搬遷群眾就醫難、行路難、上學難、增收難等一系列問題,實現了房屋統一設計、產業統一開發、基礎設施統一配套、生態環境統一治理和“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轄內銀行機構積極支持這項下山入川、扶貧治本、生態建設的民生工程,共向移民搬遷戶發放貸款2.86億元,支持移民搬遷戶6070多戶,受益人數達24700多人。

三、銀行業支持移民搬遷工程措施

(一)調查摸底,對接溝通,積極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

生態移民工程實施以來,縣域銀行業機構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開展調查研判,積極向上級行申請生態移民項目資金,努力支持搬遷工程。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的古浪縣農村信用聯社,安排異地搬遷所屬鄉鎮的信用社與當地鄉鎮和村組干部進行對接溝通,隨同鄉鎮干部深入集中安置點,走村入戶了解搬遷戶資金需求并登記造冊,主動為搬遷戶提供信貸咨詢服務,建立信貸需求臺賬和供給臺賬,打好金融配套服務基礎。信用聯社由點到面,積極探索推廣經驗、方法,建立和完善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等相關制度辦法,明確了推廣工作目標任務,全面推進農戶資信調查、評級授信、張榜公示、實行陽光柜臺辦貸等各項工作,為1270戶移民搬遷戶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3470萬元,基本滿足了移民搬遷農戶的生產生活資料需求,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的目標。

(二)合理布局,創新模式,積極投放三大惠民貸款

縣域銀行業機構堅持銀政聯合、協同作戰、聯合辦理、一條龍服務等措施,將金融扶貧惠農工作與移民搬遷工作結合起來,加快貸款審放速度,擴大貸款覆蓋面。在建立4家便民金融服務站,消除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的基礎上,成立了7家便民服務點和22個村級貧困村發展互助資金協會,真正把銀行設在了貧困群眾的家門口。同時,實行“三集中”貸款模式,“一站式”辦公,對群眾貸款需求集中調查,為群眾集中審批貸款,在金融機構各營業網點設立惠農貸款專柜,為群眾集中發放貸款。累計為14600多戶貧困戶發放“婦小貸、雙聯貸、雙業貸”等各項惠民貸款近30多億元,其中為下山入川的貧困群眾放貸2億多元,戶均3萬元以上。在“三大貸款”的撬動下,下山入川群眾脫貧致富產業迅速壯大,特別是以肉羊育肥為主的設施養殖業規模迅速擴大,貧困群眾來自設施養殖業的收入占到純收入的50%以上,達到了“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

(三)落實政策,穩步推進,積極部署異地扶貧搬遷貼息貸款的發放工作

易地扶貧搬遷貼息貸款是貸款銀行在符合信貸制度的前提下,向易地扶貧搬遷農戶發放的、由財政貼息的建設住房貸款。2014年,省委省政府下發《甘肅省異地扶貧搬遷貼息貸款管理辦法辦法》后,作為承擔全縣易地扶貧搬遷貼息貸款發放工作的當地農村信用社,第一時間對當地搬遷戶進行了調查排隊,制定了《古浪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異地扶貧搬遷貼息貸款實施細則》,并按照縣發改局提供的異地扶貧搬遷計劃,組織安排年度貸款規模,開辟異地扶貧搬遷貼息貸款“綠色通道”。

四、存在問題

(一)信貸資金需求量大,農村信用社獨木難支

一是信貸資金總量難以完全滿足需要。以古浪縣移民戶均住房面積79.5平方米測算,房款13.94萬元,除去公租房、危舊房和易地搬遷項目補助資金,每家需自籌3~5萬元,加上房屋裝修、修建養殖暖棚投入,戶均至少需8~10萬元的搬遷資金。除去自有資金,戶均需貸款5萬多元,信貸支持難以足額跟進。二是信用社獨木難支。目前,國有大型銀行的縣域網點少,農發行只向涉農企業發放貸款,在鄉鎮設立的郵儲銀行二類網點具備貸款功能的很少,基本不發放貸款,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戶生產、消費、建房等日常需求的主要資金來源,面對如此浩大的惠農民生工程,難堪重負。

(二)財政貼息不及時,對異地扶貧搬遷貼息貸款的發放造成一定的影響

古浪縣信用聯社作為支農惠農主力軍,涉農貸款占各項貸款余額的90%以上,累計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6.85億元,到目前尚有95萬元利息未補貼到位,形成1553萬元逾期婦女小額擔保貸款。政府貼息不及時,逾期貸款清收緩慢,不僅影響農村信用社經營成果、考核指標,而且直接影響了異地扶貧搬遷貼息貸款的發放進度。

(三)還款來源確定性差,貸后管理風險凸現

一是大部分移民搬遷戶本身經濟實力較差,部分移民點的搬遷農戶土地正在分配階段,搬遷后能否尋找到穩定的收入來源,具有一定不確定性。二是農戶新搬遷的房屋房產證,所經營的日光溫棚和養殖暖棚產權證及分配土地的土地使用權證未發放,無法落實抵押登記。

五、幾點建議

(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機制

目前,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硬性制約還在資金上。通過最高限價、委托代建、引進企業墊資建設、最大限度緩解資金壓力,努力把住房建設成本控制在群眾可承受范圍之內。一是將搬遷配套資金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通過土地增值和市場運作等方式多方籌措資金,確保配套財政資金足額、及時發放到搬遷農戶手中。二是在補貼的同時,對搬遷移民實施普惠式扶持,通過提供教育、醫療服務,就業崗位支持,使搬遷后的農戶搬得出、穩得住。

(二)政府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支持信貸投入

一是對在支農和新農村建設、移民搬遷工程中提供信貸資金的金融機構,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對金融機構發放的移民搬遷貸款,及時予以財政貼息。二是政府出資成立風險基金,對移民搬遷貸款提供擔保,在貸款不能收回時用風險基金予以一定補償。三是加強地區信用環境建設,在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的同時,將農戶和村組的信貸違約與就業崗位推薦和后續財政支持相掛鉤,杜絕將信貸資金當做財政補貼的觀念和做法,減少信貸資金財政化風險。

(三)銀行機構合理分工,結合特色協同支持

在確保信貸資金用途明確,成本可算,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引導各類機構結合實際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支持。積極引導政策性銀行提供生活基礎設施和農田水利等生產設施的建設支持;引導大型銀行通過支持縣域和鄉鎮小企業發展,為搬遷農戶提供就業崗位和生活來源;引導農村金融機構利用網點廣、鄉村熟的優勢,積極投放小額農業生產貸款,支持搬遷后的農戶開展農業生產,尋找致富之路。

(四)審慎推進信貸審核,有效管控信貸風險

一是要選準對象,在金融支持移民搬遷的同時要關注信貸風險,落實新老貸款管理責任。二是根據財政扶持資金到位情況及農戶后續生產生活能力變化情況,合理確定授信額度。三是要根據農戶實際經濟能力,認真測算農戶年度還款能力,合理制定還款期限和還款計劃,確保信貸資金能到期順利收回。

作者簡介:李文斌(1994-),男,漢族,甘肅武威人,學生,研究方向:金融學。

猜你喜歡
金融扶貧古浪縣
古浪縣水果型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及效益分析
淺議生態移民的經濟生活轉型
古浪縣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模式探討
甘肅古浪縣黑果枸杞人工栽培與采收技術研究
金融支持民族地區縣域扶貧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