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廣播新聞編輯

2015-07-22 10:41
科技傳播 2015年4期
關鍵詞:廣播

李 玲

寧波廣播電視集團新聞廣播,浙江寧波 315010

網絡媒體的發展,信息化全面爆發,人們對信息的瀏覽與接受方式變得靈活多變,對其需求也越來越強,廣播新聞工作者傳統的信息收集渠道比較狹窄,對其內容的更新速度緩慢,為了從整體上提高新聞的關注度,時時掌握新的時勢動態,廣播新聞工作者也當更新理念,應用一些新的方式方法進行工作,推動在新時期新的嚴峻形情勢下廣播新聞工作的進展。

1 現狀分析

由于廣播節目本身的性質與局限,伴隨人們接觸新事物的頻率不斷增加,各種電視節目的引進與創新使其受到了重大沖擊。究其原因發現,其真正的敵人是本身。人與人的交往一般都得通過傾聽,接觸與講故事等來關聯,而大部分人的傾聽能力隨著脫口秀,相聲等表演等變得挑剔。廣播新聞目前的狀況表明其內容老套,大多重復,對時事新聞與當下生活方式缺少了解,因此無法使聽眾“駐耳”側聽。

其次,在播報形式方面也較單一,總是以傳統的念稿為主,不求突破,不愿意進行創新嘗試,總是局限于一種原始的播報方式之中,墨守成規。加之廣播新聞這種形式與性質本身就決定了其不但要有層次豐富多樣的內容,而且從播報方面來講也要求其聲情并茂。分內容,按節目類型進行各種表達方式上的多樣。不然,按照那種古板老舊的傳統方式繼續下去,其對觀眾的審美會大大損害,使其不斷打哈欠,只能起到催眠作用,引發審美疲勞,而無助于廣播新聞工作者與聽眾之間產生良性的發展。

2 建議

根據現狀分析廣播新聞的缺陷即在于其內容不新穎,表達方式與傳達方式上不夠創新,局限于一些傳統問題之中,對新鮮事物不夠充分重視,而且對時事新聞、事件等把握不夠,即使對其進行編輯,也缺乏手段與方法。如對于某個事件只是采取說明與敘述,不進行深挖,不能探究其源,而且對其解釋力度不夠,在寫作風格上不講究,一味的以個人喜好形成作風,而在真正的風格上卻沒有突破,導致其在鑒賞方面與播報時的情感抒發方面無趣味興,也在整體上會毀掉一篇好文章的素材,使其風格難以形成。

2.1 關注時事動態

現代社會主要信息化特征的突顯,使人們對于速度有了明顯的注意,其當外在速度增加小時,其內心速度往往高過其千倍。因此由于滿足而出現不滿足。所以,作為廣播新聞編輯最為主要的還是要從人類發展的角度來看問題,盡可能跟進時事動態,掌握第一手素材與資料,保證其廣播新聞的時效性。并且對于時事動態進行大膽的分析與探究,拓展自身收集信息的渠道,從傳統的讀書看報方式轉變至更多樣的如從電視,網絡媒體等方式。從國內轉向國際,將整個地球上的角落搜尋,不怕陌生,就性不新鮮。

2.2 從整體上布局

對廣播新聞編輯者而言,在對文稿的編輯中不但要從注重細節上的情感線索,引發“熱議”的亮點部分,而且要從整體上對其所運用的素材加以分析,總結出其中心思想,以標題的形式開門見山,引領整個問題的分布與觀點的敘述。最為要緊的還是把控住整體上的布局,將事件或者某個主題進全形全面而綜合的記錄,從其發生源頭到其生發過程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盡可能直接而斬釘截鐵的表達出個人見解,對其加以批評者的言論。

2.3 大膽突破,勇于創新

傳統的廣播新聞注重抒情性表達,以描述事件為主,而在新的時代新的時期,筆者建議跟隨時代的腳步,不僅僅從滿足的角度來進行編輯,而且要從引領與釋放的角度,從塑造與改善的角度來突破,要大膽的去嘗試,將自身的經驗與情感,情緒進行分析,梳理,并以類型學說的角度切入,從一種整體上的估價方式來審視自身所面對的新情況與新的聽眾,不拘一格,盡可能展現個性的一面,因為沒有個人的理解,就沒有所謂的藝術的生發。

2.4 注重風格,扔掉作風

從文字風格方面講,廣播新聞編輯需要根據其職業習慣與內容要求盡最大可能的運用新鮮詞匯,以新求新,以新來批評新,由于其文稿性質的本身決定了其文字要在簡潔,清晰,準確,不含糊,措詞有力等方面下功夫,因此,筆者建議其在整個編輯過程中能在尊重其行業標準與要求的情況下,發展出一種個人風格,當然此處說的是風格而不是建立在個人喜好或寫作習慣上的作風,由作風轉變到風格的展現需要很大的努力與一個堅持不懈的過程。因為寫作上的作風往往會使得文字的傳染力度減弱,而且由于其長久的習性可能會導致受重人群的局限。我國在文學理論方面的工作不是很足,因此,在這方面,還是要從理論上下一番功夫。以求取新的理念,掌握更多的風格方式。而且要會運用不同的風格對不同的內容進行剪裁。如此才會更加有利于推動廣播新聞工作的長足發展。

2.5 采擷生活,高于生活

常言道: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實這是一種教條主義的說法,盡管有其合理之處。但從事實上來說,現實只是一個跳板,只能將其當作更高要求的實現的條件,現代社會的物質享樂排他主義使得一切變得更加現實的同時,也使更多之人面對著無路可走的大困境。因此,在廣播新聞的編輯方面,工作者還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與清醒,盡可能要高瞻遠矚,擔負起自身所應承擔的社會上的責任與道義上的責任。從先行者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和分析事件,從一種人道主義與關懷主義出發,摒棄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以一個知識分子,社會精英的引領者的形象樹立起關于自身職業的崇高性。因此,筆者認為要采擷生活里的重要元素,把現實生活當作一種通往更高的生活,更加文明化的表達方式中,改善人民的生活時,也不忘記精神建設在其生活中所應占有的一席之地。如同鄧小平所說的“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3 結論

總而言之,面對新形式廣播編輯工作也應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對時代的脈搏加以把握,更新傳統觀念,探討運用新的方法來解決當下出現的新聞滯后等問題,通過改變其工作方式與方法,及時有效的和當前時勢熱點與現代化帶來的諸種問題連結起來,重新激活廣播新聞,使其在新的環境里生命力不斷增強,從而完成自身的使命。

[1]王玖雯.關于廣播播音主持藝術的思考[J].新聞世界,2013(9).

[2]王伊.新聞快餐:廣播新聞的時代定位[J].新聞界,2013(6).

猜你喜歡
廣播
STK及IGS廣播星歷在BDS仿真中的應用
廣播發射設備中平衡輸入與不平衡輸入的轉換
周日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周五廣播電視
周二廣播電視
淺談廣播五要、五不要
網上廣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
網絡在現代廣播中的應用
論交警廣播直播室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