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心理學視角的《一虎一席談》節目評析

2015-07-22 10:41
科技傳播 2015年4期
關鍵詞:傳者談話選題

尹 妍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1 節目形式

1.1 辯論式節目形態營造多元意見空間,有效避免受眾逆反心理的產生

逆反心理是受眾在信息接受活動中,以固有思維定勢對新聞信息進行認知,由此表現出的個體違背傳播者意圖的心理活動,是受眾對媒介信息意義的反向認知,具有排他性、偏執性和情感的盲目性。[1]具體來說,有逆反心理的受眾在接收信息時,偏向于接收與傳播者意愿相反的反向信息。并且認知和理解一旦形成,就成為受眾認知的重要方面,短時間內很難改變。

一般而言,一檔由團隊精心打造的節目,總是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在傳遞著某種立場的態度和觀點,而當受眾對節目的立場不買賬時,節目就會因此流失部分收視群體。然而,《一虎一席談》的特殊之處在于,作為中國目前僅有的一檔大型抗辯式思想性談話節目,節目本身沒有立場,所有的觀點和態度均由到場嘉賓甚至是現場觀眾表達,主持人只是充當調停和時間、話語權的分配工作。并且,類似于辯論賽,每期的嘉賓也都分為“正反”兩派,持有不同的(甚至是相對立)看法?!兑换⒁幌劇返倪@一特點,替它排除了受眾逆反心理的干擾。正如節目的宣傳語“這里不是一言堂,所有的意見都備受尊重”,無論是誰,無論你持有何種觀點,都可以在節目中找到與自己同陣營的人?!兑换⒁幌劇奉嵏擦艘酝娨暪澞俊皞鳌堋钡膫鞑ツJ?,拒絕了規定的宣講內容,不僅讓當事人有話可說,讓多元思想針鋒相對、火花四起,更賦予了現場觀眾隨時插話,發表個人意見的權利,從一定意義上構建起了媒體創造的公共話語空間。

輿論的一元空間是造成受眾逆反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營造多元的意見空間就成為克服受眾逆反心理的一個重要前提。該期節目中,法律學家、移民專家、人口學家等大家匯聚一堂,辨明思想,營造了一個多元的意見空間,使廣大受眾感受到了思想和言論的自由。

1.2 觀眾的充分參與有助于推進傳受雙方的心理互動

一般來說,傳者與受者的互動是不及時或不共時的,也就是說,存在延緩性;傳者與受者是不面識的,他們之間是通過新聞信息的傳與反饋達到相互理解與溝通的,即存在間接性。這期節目中,現場觀眾人員組成豐富,有超生母親也有奉行獨生子女政策的父親;有中國公民也有海外華僑;有贊成巨額罰款的也有持反對意見的??梢哉f,現場觀眾席是中國社會群眾的一個小的縮影,從一定程度上是針對張藝謀超生事件的社會意見的微縮景觀。在演播室內,主持人、嘉賓與觀眾的意見交鋒,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傳者與受者之間的互動。對于演播室外的觀眾而言,這種可見的互動將促成通過媒介和媒介內容與節目本身(傳者)產生某種聯系,甚至形成心靈的溝通。傳者與受者形成的心靈溝通或共鳴,是傳播的高層境界,也是傳播產生的最佳效果,是影響受眾的態度和行為的前提。

2 選題

對于談話節目而言,選題可謂生命線。電視媒介的大眾性、通俗性的特點決定了談話節目的選題不能走小眾化精英化的路線。因此,一般來說,電視談話類節目的選題都有時效性、貼近性、豐富性和可評論性等特點?!兑换⒁幌劇返倪x題一般都為近期發生的重大事件,社會焦點、熱點,體現著社會變遷,反映著社會轉型時期的種種迷茫和矛盾。好的選題能夠抓住觀眾的味蕾,正是因為選題本身契合了受眾心理需求。

2.1 受眾的求快心理

先睹為快,是受眾對未知、應知、預知新聞的共同的需求心理。比別人早知道,便可以獲得人際傳播的主動權,品嘗作為消息來源者(從傳遞角度看)的快感,并滿足一定的自尊心的需要;比別人早知道,可以較快地調節自己的心理和行為,更快的適應社會的變化。[2]

新聞傳播和新聞事件發生之間時間差的盡可能地短,是新聞時效性的體現。雖說事件的源頭要追溯到2013年5月,但是對《一虎一席談》這類的深度談話類節目而言,2014年1月9日無錫市計生局發布聲明(事件有定論之后),節目的制作才可以被提上日程。這期節目的播出時間為2014年1月18日,也就是說,在事發后僅一周的時間內,節目便已經出爐,充分體現了時效性。

2.2 受眾的求近心理

新聞想要滿足受眾的求近心理,就應注意選準報道的切入點,抓住受眾最關心的問題,擊中受眾心中繃得最緊的那些弦。

筆者認為“觀眾所熟知的事件”便可以認為是真實性在電視談話節目選題中的體現。張藝謀超生事件從2013年5月開始,至2014年1月下旬節目播出,已經轟轟烈烈炒了近半年,可謂做足了鋪墊。并且,2013年年底,張藝謀已就此事作出回復,承認自己與陳婷育有兩子一女,此事的真實性毫無疑問。計劃生育政策有無繼續堅持的必要?張藝謀超生事件為何掩蓋了12年?導演的三個小孩是怎么樣上到戶口的?每年計生部門收繳的巨額社會撫養費到底去了哪里?……張藝謀超生事件背后涉及到的計劃生育政策、名人特權、社會撫養費去向等問題,都與受眾息息相關,是當下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3 主持人

一個好的主持人之于一檔節目的意義自不必多說,特別是對于談話類節目而言,主持人更是靈魂般的存在。

3.1 人人參與的“談話空間”——移情心理,受眾獲得滿足感

人不僅僅會對外界的刺激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并通過多種方式表現出來,而且能將自己置身于外界特定環境所形成的氛圍之中,設身處地地去感受這種情緒,這就是移情?!兑换⒁幌劇返倪@期節目中,同往常類似,主持人胡一虎的左右兩邊的嘉賓持有相對立的意見??梢园l現,在整場辯論中,胡一虎并沒有表現出任何自己的立場,每一方嘉賓發言時,胡一虎似乎都能暫時成為他們陣營中的人。對于持不同觀點的觀眾們來說,主持人這種不持預設立場的狀態,更有利于他們通過移情來獲得情感上的認同和滿足。

研究表明,對方對于自己的態度,往往是自己對對方態度的反饋。[3]因此,主持人還要做到真誠,不能讓觀眾感覺到任何“作秀”的成分。沒有出格的言論、夸飾的表情動作,胡一虎在節目中表現出的真誠是觀眾很容易感受得到的。

3.2 個性化的主持風格——“魅力”的呈現

節目主持人的魅力是凝聚于主持人身上的美對觀眾的吸引力。這種“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相貌身材、舉止談吐、音質音色、語言功力、才華學識、駕馭節目的能力等。對于談話節目主持人而言,溝通和引導的能力是很有魅力的素質。[4]在胡一虎身上,最顯著的優點就是他的臨場控制能力。他能夠在傾聽中尋找亮點,并用合適的表達技巧推進談話,不一定是問話的形式,對于一些偏激的話,他常用否定句以激起對方的談話欲。在嘉賓精神亢奮滔滔不絕時,他也能當機立斷打斷對話,以保證多元觀點的平衡呈現。

[1]劉京林.新聞心理學原理[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155.

[2]劉京林.新聞心理學概論[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228-229.

[3]張秋佳.電視談話類節目制作的心理效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4]話說電視節目主持人[M].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

猜你喜歡
傳者談話選題
談詩詞的選題
正確理解術前談話
新媒體時代傳者需要新的媒介素養教育
人人皆“傳者”,練就一雙慧眼吧
事件類網絡流行語的傳播過程線性模式
(1)閱讀理解兩則
騾傳
關于《遼沈決戰》一書的談話(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