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中最寶貴的一畝三分田

2015-07-23 09:08楊志剛
海峽旅游 2015年7期
關鍵詞:同安孔廟碑刻

楊志剛

1980年出生于同安蓮花,熱衷同安文化的推廣,關注同安文史的探索,也是同安地方旅游觀光的積極推動者,現就職于同安區旅游局。

十幾年前的一次朋友聚會,其中一位不甚相熟的友人問他來自哪里?楊志剛回答說蓮花人。對方隨即問說,你是蓮花二村還是五村的?微微的不舒服感在楊志剛的情緒里蔓延,他沒有責怪那位新朋友的意思,但心中默默下了一個決定,希望可以把同安家鄉好的文化和好的地方推廣出去,這十幾年下來,他一邊查詢資料,一邊走訪同安各處,同安大大小小的景點、路線、鄉村、古道,每一樣都能道出一二,身邊的朋友默默稱他是“同安活地圖”。

因為有意識地想要留在自己的家鄉,楊志剛謝絕了很多到廈門島內工作的機會。閩南最早的道觀朝元觀、同安孔廟、梵天寺,數量眾多的古牌坊、宮廟,豐富的閩南民間信仰,還有茶馬古道、同坪古道,每一樣都是同安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他看來,與其在外沒有文化的根,不如守住同安這塊心中最寶貴的一畝三分田來得踏實。

早在唐代,廈門只是嘉禾里,隸屬同安縣,在370年前明代鄭成功在此建立思明州,直到1912年才有真正廈門這個說法。根本上說,同安是廈門的根,可以說“沒有廈門只有同安”。楊志剛說造訪同安,除了了解必要的同安歷史外,最精彩的地方莫過于孔廟。在孔廟,同安文化內涵大都得到了體現:你想了解孔子朱熹蘇頌,同安孔廟都有;你想了解古同安的碑刻文化,同安孔廟碑刻廊都有,修路的,造橋的,構建牌坊的,村規民約的,包括古渡口,河堤,建學校的,各種類型的碑刻都可以看到,年代也從宋代跨越到民國,稍加認真,穿越感便要襲來。

現在的同安和記憶中的同安,楊志剛感受最大的改變是路。他回憶道,小時候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就是要過水溝、石板路、泥濘的土路等,交通很不方便?,F在不一樣了,隨著交通網絡的變化,特別是廈沙高速等一系列交通設施的開通,都為同安乃至家鄉蓮花鎮的旅游帶來很大契機和便捷性。只是,面對同安這塊“一畝三分田”,他堅信要把文化旅游搞起來,把好的古文化保存下來,否則文化消逝的速度不可想象,老建筑會一棟少一棟,像蓮花褒歌這樣的民間生活藝術,也會成為絕響。

猜你喜歡
同安孔廟碑刻
北京孔廟·國子監
曲阜孔廟雅樂舞的互文性解讀與研究——以陳鎬《闕里志》為中心
全國首批“巾幗志愿陽光行動”試點站在同安揭牌
碑刻
歷史悠久的“東方圣城”
明清豫西北戲曲碑刻所見的“會”與“會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發現
同安的山
學校辦學特色的探索與思考——以廈門市同安進修附小為例
全國孔廟知多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