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末賈魯治河工程的初步研究

2015-07-25 05:03張振旭李可可
中國水利 2015年10期
關鍵詞:決口治河故道

張振旭,李可可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430072,武漢)

元末賈魯治河是我國治河史上一次很著名的活動,它實現了朝廷治河保漕的目標,在一段時間內穩定了河道,對后世治河影響深遠。前人對賈魯治河的研究側重于其治河的指導思想、工程布置及治河過程、歷史功績等方面,而對治河工程全面系統的研究依然不足。分析賈魯治河的前因后果有利于總結賈魯治河的經驗和教訓,對當代治河有啟示意義。

一、賈魯治河的工程背景

1.河患及影響

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賈魯治河在黃河北岸決口8年之后進行。至正三年(1343年)四至六月,河南各地大雨導致災害,五月黃河決白茅(今山東曹縣西北34 km)。至正四年(1344年)正月決曹州境,又決汴梁。五月大雨二十幾天,黃河暴溢,平地水深2丈(1丈約3.07米,下同),北決白茅。六月北流決金堤(今濮陽、范縣一帶金堤),“災區遍及濟寧路、曹州、濮州、東平路等地。濟寧路之單州(今單縣)、虞城(今虞城縣北)、碭山北、金鄉、魚臺、豐縣、沛縣,曹州之定陶、楚丘(今曹縣東南25 km)、成武都靠近分流水道。又泛及東明(今東明集鎮)、巨野、鄆城(主流走鄆城境)、嘉祥、汶上、任城(今濟寧市)等處。后水勢北侵安山入會通河,部分水北侵將及濱海鹽場。同年六月濟寧路、汴梁路皆大水成災”。之后幾年也皆有水災發生,導致“民老若昏墊,壯者流離四方……妨國計慎重”。

2.治理方案的形成

賈魯曾在河決后任山東道宣撫官吏視察水災,擬定治理方案,至正八年(1348年)為行都水監,“巡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復數千里,備得要害。為圖上進二策:其一議修筑北堤,以制橫潰,則用工??;其二議疏塞并舉,挽河東行,使復故道,其工數倍”。但工部尚書成尊在勘查汴梁、大名、曹州、濮州、濟寧等沿河形勢,測量地形及水深后,博采輿論,反對復東流故道。贊成派與反對派爭論相當激烈。朝廷未在決口之初就治河,主要因為至正四年的決堤未嚴重影響大都的漕糧供給。當時漕運主要仰仗海運航線,從至正七年(1347年)方國珍切斷海運之后,元代海運一落千丈,漕運只能仰仗大運河。水災破壞了大運河,朝廷的糧食供給受到威脅,生計難以保證,又危及漕運司管轄的鹽場,朝廷的經濟命脈也受影響,所以賈魯的治河保漕方案才得以付諸實施。

二、賈魯治河的過程

治河工程需要根據工程目的來選擇方案、安排施工。賈魯提出的第一策雖節省用功,但僅僅靠堤防擋水并不可靠?!案鶕酝慕涷?,河道決口往往是由于口門以下河身淤積嚴重,流水不暢,洪水來時因宣泄不及,即在上游堤防薄弱處潰堤決口。因而如不先疏浚故道,使水流暢通,即使堵住口門,使河復故道,在下次洪峰到來時,仍然會造成決口?!焙拥啦皇柰?、不修整,洪水來臨時很難保證北堤不再潰決破壞漕運,因此該策治標不治本。第二策雖工費數倍,但能滿足朝廷保護會通河及鹽場的需求。順暢河道,堵塞缺口,引水流向東南遠離運河而進入淮河流域入海,這是治河要解決的根本問題。至正十一年四月四日,賈魯被授以工部尚書總河防使(官位二品),調集汴梁、大名十三路居民15萬人、2萬軍人,準備材料,開始治河工程。工程在同年四月二十二日動工,七月完成故道的疏浚任務,八月放水入故道,九月河內舟船通行,十一月白茅決口成功合龍,埽堤皆成,全部水土工畢,僅7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這項巨大的治河工程,其果斷神速為前代所罕見。工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如下。

1.疏浚故道

白茅決口8年,故道嚴重淤塞,河水沿著決口向東北方向散漫,若要河歸故道,必須為河水提供通暢的河道。賈魯采用了疏浚生地、故道、河身、減水河等方法疏浚正河,疏浚的河道為白茅決口下游向東南由黃陵岡到哈只口的正河段,上游向西由決口到楊青村的凹里減水河段,總長度280里154步 (1里=360步,1步=5尺,1尺=0.3072 米,下同),約 155 km,為挖方工程,干作業施工,工程量很大但技術難度不高。工期由四月二十二日到七月底,歷時近3個半月。其中,正河段由黃陵岡到南白茅新開河(生地)10里,南白茅至劉莊村浚河底(故道)10里,劉莊村至專固浚河底102里280步,專固至黃固新開河8里,黃固至哈只口浚河底51里80步,這部分工程總長182里,約100 km。開挖的面、底平均寬百余步至60步,深5尺至2丈余。凹里減水河段由缺河口至舊河處新開河3里40步,舊河處至張贊店疏寬河道(河身)82里54步,張贊店至楊青村新開河13里60步,這部分工程總長98里154步,約54km,開挖平均寬20余步至60步,深5尺至1丈4尺。通過疏浚,壅塞狹窄處得以加深拓寬,上百公里的順直河道為堵口后黃河行洪提供有利條件,疏浚工程非常成功。

2.塞缺口及修大堤

在疏浚河道的同時,賈魯將千瘡百孔的黃河大堤也加以修治,使之形成統一連續的整體,阻擋洪水漫延。首先堵塞專固缺口,修建三重堤:新建(創筑)西堤330步,采用土牛及埽工技術,堤前置龍尾埽,起挑流保護正堤的作用;培修(修筑)正堤11里300步,包括用埽工堵閉145步缺口;補缺(補筑)東后堤8里,起到正堤后的另一道防線作用。其次補缺凹里減水河南岸豁口4處,長47步。再次培修黃河北岸正堤,長254里71步,約140 km,包括白茅河口至板城補缺舊堤25里285步,板城至英賢村培修舊堤133里200步,稍岡至碭山縣增培舊堤85里20步,哈只口至徐州路補缺107處,長3里256步。修堤工程在至正十一年八月下旬引河入故道前完成,這樣才能順利引水進入故道。

3.堵口合龍

至正十一年八月底放水入故道,引導黃河主流向東南方向行進,減小白茅決口處的過流,然后進行白茅堵口,這是賈魯治河的系統思想。堵口合龍是此次治河工程的重點工程,直接決定治河的成敗與工程目標的實現,是此次工程中技術要求最高的部分。為了順利堵口,賈魯在白茅決口前利用埽工技術修建了兩道刺水堤進行挑流,又修建決口兩岸的南、北截河大堤,截河堤直抵龍口,為最后合龍做好準備。但秋汛期間河水暴漲,黃河主流未能按設想進入故道,而繼續向白茅決口決溢,河水沖刷北岸截河大堤,難以下埽進占,汛期堵口難度增大很多。若等到汛期后再堵口,任黃河沿決口行洪,之前整治的河道會再次被淤廢,工程將徹底失敗。賈魯創造性地嘗試采取了石船堤障水入故河的方法,將裝滿石塊的大船用竹綆、巨索、合子板連在一起,構筑一道整體漂在水上的石船壩,并用鐵錨、繩索固定于水中,然后人工同時鑿穿所有船底,使石船壩沉入水中形成擋水建筑物加大挑流,從而調動主流,降低決口處的水勢,為之后的下埽合龍創造有利條件,石船堤布置臆想圖見圖1。合龍工程非常艱難,賈魯通過合理指揮及嘉獎工人的方式調動工人積極性,最終成功合龍,決河絕流使故道復通。石船堤技術是賈魯治河成敗的關鍵,石船障水、埽工堵口為后世治河提供了經驗參考。

三、賈魯治河的工程成效

1.政治成效

賈魯治河工程完成后,黃河河道大致自封丘西南的中灤、荊隆口,東往長垣縣南三十余里,東明縣南三十余里,轉東南經白茅、黃陵岡、商丘北三十里的新集、丁家道口,再東過單縣南的黃固,稍東南經夏邑北,再東經碭山南的韓家道口、蕭縣西的趙家圈,再東經蕭縣北三里的冀門,再東經徐州城北下至邳州沿泗水入淮。河道在治河后的15年較為穩定,對于元朝多災的黃河來講已實屬不易,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黃河再次北決。賈魯治河花費中統鈔184.5萬錠,朝廷在此政局動蕩的年代花費巨資治河,目的就是要保障朝廷的經濟命脈。治河保漕,緩解了山東一帶的災區危害,賈魯因此被封為榮祿大夫、集賢大學士,丞相脫脫被賜予世襲答剌罕之號。但治河并未徹底改變百姓生活與穩定政治格局。元朝廷昏庸腐朽,綱紀廢弛,對治理河患一直消極,推行改革毫無成效,社會矛盾積淀多年,通過一次成功的治河活動很難改善其政治局面。

2.社會成效

治河前后,元朝社會是動蕩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動工前成尊等大臣反對治河就是出于穩定的考慮。治河前一年,河南、河北有童謠:“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彼脑屡d工后,在黃陵岡挖出一個一只眼的石人,五月韓山童、劉福通等紅巾軍起義,之后河南大亂,后人有認為元朝滅亡由治河所致。但起義軍并非從賈魯治河工地開始,而且賈魯當時對石人做了處理,對工人也有嘉賞,完全不是隋唐開鑿運河時的征夫興役,否則治河不可能完工,賈魯也不可能封賞。只是部分工人在工程結束之后加入了起義軍。賈魯治河可以說是起義的導火索之一,但絕對不是元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对贰分袑Z魯治河的評價是相對客觀的。

3.技術成效

“白茅堵口實際上是一次理順河道、以利安全行流和利于沖淤的治河活動?!逼渫怀黾夹g一是埽工,二是石船堤。埽工沿襲了宋代卷埽的做法,石船堤則是歷史性的創造。采用這種施工技術的主導思想是:系統性地調動主流。治河為了保漕,就要讓黃河水流遠離運河,首先就要導水引流,修堤挖河,為黃河流向淮河提供道路。元朝以來黃河下游便是南北分流,而且黃河北路淤塞、南流趨勢愈加明顯,所以賈魯經過考察確定河道入淮的布置是有根據的。其次,先疏、再挑、后堵也是對決口水流變化的深刻認識而采取的對應措施。決口合龍投放材料的大小、重量與速度根據決口水流的單寬流量來確定。在古代沒有機械設備的情況下有效減小決口的單寬流量做法便是將主流挑開,而埽工在水流較大處難以下放,石船堤可以同時沉入大量材料迅速成堤,從而擋水挑主流進入故河,可見“魯習知河事”。

4.文化影響

賈魯治河的成功為后來的治河提供了思路。朝廷治河保漕的思想也是明、清兩代治河的主導思想。后人對賈魯的施工技術及歷史評價有諸多議論,漸漸形成了關于賈魯治河的治河文化。一是關于賈魯治河部署的討論:疏、浚、塞是否可以解決黃河問題?賈魯治河的河道穩定只有十幾年,有人認為河道流路選擇有問題,應當采取南北分疏的方法;有人認為石船堤是成功關鍵,但是堵口還是挑流難以確定,因為明清堵口工程很多但沒有敢在汛期進行的,賈魯的奇跡難以復制。二是治河技術的討論。堤防、河道和堵口的修治技術、操作方法記錄于《至正河防記》中,是施工技術的系統應用。對于堵口是否盤筑裹頭、截流壩的設計、引河的開挖、挑水壩的安排、草土埽工的筑法都有啟示作用,促進后世治河技術的發展,有些經驗至今值得借鑒。第三是賈魯個人評價與工程意義的討論。對賈魯個人的魄力、膽識、智慧的贊揚,對其不審天時的批評,對治河工程導致的政治社會影響等,前文已述。四是治河的組織管理,如水工的調集、軍人與居民的配合、對工人的安撫措施,都是人員組織值得借鑒的地方,在施工方案與進度上根據工程目標合理劃分施工步驟,整個施工過程跨越汛期,是治河上比較忌諱的時間,可見當時對工程需求的緊迫程度,更加凸顯賈魯在施工組織上的高明。這些都是因為賈魯成功治河而帶來的治水文化現象。

四、結 論

縱觀賈魯所處的歷史時期,他主張“河必當治”的意見是有進步意義的。對于河患不應放任不管,采取治理措施是積極的,有助于生產發展和社會穩定。工程施工中的困難、挑戰都能夠主動應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值得贊賞的。但元朝政府沒有因治河獲得挽救,反而導致了起義的發生,賈魯治河的目的過于簡單,工程的社會負面效應考慮不足是當時的局限所在。今天,對于賈魯的積極治河思想,對于工程施工的全面系統布置與大膽創新,仍可為借鑒。

[1]姚漢源.黃河水利史研究[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3.

[2]周魁一,等.二十五史河渠志注釋,元史·河渠志三[M].北京:中國書店,1990.

[3]武漢水利電力學院.中國水利史稿(中冊)[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5.

[4]鄒逸麟.元代河患與賈魯治河[A].椿廬史地論稿[C].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5]河防通議至正河防記合刻 [M].刻本.中國水利工程學會藏版.1936.

[6]黎沛虹.元代賈魯治河若干問題的探討[J].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學報,1982(1).

[7]章采烈.也論賈魯治河與元末農民起義的關系[J].江漢論壇,1988(1).

[8]秦松齡.賈魯治河與元末農民起義[J].晉陽學刊,1983(3).

[9]李可可,黎沛虹.簡論我國古代黃河泥沙運動理論及其實踐 [J].人民黃河,2002(4).

[10]楊持白.《至正河防記》今釋(續)[J].農業考古,1986(2).

[11]冉苒.賈魯治河思想初探[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6).

猜你喜歡
決口治河故道
2020年吉林德惠飲馬河決口搶險案例分析
維納斯黃金蘋果在黃河故道地區的引種表現
渤海灣盆地秦皇島32-X油田決口扇儲層的沉積特征與區分標準
秋風吹徹(組詩)
在堯治河酒業首屆“詩酒交響”論壇上的致辭
在堯治河酒業首屆“詩酒交響”論壇上的致辭
村翁雨中田間排水
魏源應對河患的治理思想及現代啟示
黃河故道
黃河故道梨花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