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畫家的市場生命力初探

2015-07-29 02:08施艷萍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5年7期
關鍵詞:文化

施艷萍

【摘 要】現代畫家的市場生命力需要具備多種要素,最重要的是畫家本人的修養,同時也需要熟悉市場規律的專業經營團隊以及良好的市場環境。

【關鍵詞】現代畫家 文化 市場生命力

今年以來,書畫藝術市場可以說是哀鴻遍野,無論怎么掙扎,很多畫廊都面臨著虧本甚至倒閉的困境。但是,如果我們把現在這種藝術市場現狀歸咎于國家的反腐政策,歸咎于沒有官員買畫送禮,那么只能說明原來的藝術市場是多么的不健康。造成今日之狀況的根本原因不在其他,只在于藝術家本人,或者在于藝術品本身的審美取向出現了問題。藝術市場的生命力不應該建立在腐敗的土壤里,應該建立在中國文化的沃土之上,只有這樣才可以經歷風雨,才可以成為支撐中國文化的棟梁。

在此我們討論現代畫家的市場生命力,實則是借國家反腐之東風,試圖對藝術市場的風氣進行肅清,不必奢求能徹底根除浮躁、投機的市場習氣,但是只要能有一個可以說話的機會,就比之前藝術市場混亂的時候要好很多。曾幾何時,藝術的價值要靠藝術的價格來決定,仿佛畫價不高,藝術品的價值就值得商榷。這是商業文化的劣根性,在文化領域我們已經抵制和消除了這種認識的影響,從而能保證藝術市場能夠健康完善,這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應有的支持功能和傳播功能。

一般來說,大家總以為這樣的觀點是正確的:繪畫的市場化是必要的,一幅作品,無論藝術水平如何,都要接受市場的檢驗。與此相應的,一個畫家要想真正發揚光大自己的藝術,自然也少不了來自市場層面的傳播。從一定程度上說,畫家在市場上的號召力越大,說明他的藝術影響力就越大。但是這實則是商業文化灌輸到我們腦海中的認識,我們想當然地認為是自己的認識,認為本該如此而已??鬃诱f過,學不為人。文化層面的藝術創作往往是藝術家個人情緒的宣泄,至于市場如何,那都是附帶的功能,在藝術品構思之前,它沒有作用,在藝術品創作之中,它不起作用,在藝術品完成之后,它依舊不起作用。我們要做藝術市場的主人,而不是奴隸。只有將獨立自由的精神貫徹在藝術市場的參與者心里,藝術市場的生命力才能頑強堅韌。

所以,對現代畫家市場生命力的研究是一個具有十分重要現實意義的話題。毛主席說過,事實勝于雄辯。讓我們以一位畫家為例,討論藝術市場的生命力究竟應該如何保護和完善。

陳玉圃,南開大學文學院東方藝術系教授,一輩子做老師,連系主任都不曾擔任過。他的藝術市場一直都處于一種不溫不火的狀態,無論是藝術市場火爆的時候,還是藝術市場疲軟的時候,他的藝術市場卻總是在不斷地完善和發展。在今天,我們尤其能體會到他的藝術市場生命力是怎樣的堅韌和自如。

首先我們關注藝術家本人。陳玉圃自幼習畫,有幸拜山東著名藝術家黑伯龍和陳維信為師,16歲時就開始了傳統繪畫的臨摹。他的學術之路,可以說與時下的很多藝術家不一樣,完全傳統的方式類似于原生態的培養,少了很多應試教育的誤導。在兩位老師的培養下,他的藝術水平迅速提高,以一個農民的身份,在山東藝術界有了一定的名聲。這多虧了當時的藝術市場幾乎沒有浮躁的機會,所以才能顯現出他的藝術影響來。然后他以一個農民的身份忽然成了曲阜師范學院的美術老師,這種身份的戲劇性變化讓他的知名度一下在圈子內部傳播開來,然后又考上了研究生,拜在嶺南繪畫大師黃獨峰門下,從而使他的藝術在融合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上有了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陳玉圃顯然沒有被改革開放以來的諸多文藝浪潮所左右,雖然有過不同樣式的藝術嘗試,但他還是守住了傳統書畫藝術的陣地,并且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

更加可貴的是,陳玉圃并沒有固步自封,他的藝術風格不斷地完善著自己的文化認識,藝術水平隨著自己的閱歷和學識的增加不斷提高,可以說“日日新,又日新”。所謂的變法之說不過是理論家的戲談,一個人的思想在時刻變化,如果他能不受藝術市場的控制,專注于藝術表現自己的思想,那么他的繪畫怎么可能不出現變化呢?另外還要格外提出的一點是:畫家本人的性格。陳玉圃溫文爾雅,內斂自省,對于名利的態度往往是順其自然,不僅不太熱衷于自我宣傳,甚至因為怕麻煩而把此事完全托付于他人。一生之中,受騙上當的次數自然不少,但性格如此,顯然不具備市場弄潮兒的能力。因此,藝術家本人對于藝術市場的控制力可以說很小。對陳玉圃來說,他既不會主動聯系市場藏家,也不會去拍賣會自我炒作。他的生活就是畫畫,如此而已。面對藏家要求多畫一朵牡丹的要求,他含笑不語,雖然不會像古人那樣拂袖而去,但絕不會認同,更不會根據藏家的意思去創作。因此,在這樣一種狀態下,單靠畫家本人要想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不可能的,可以說還需要其他方面的因素。

其次,我們看陳玉圃的藝術。在一個浮躁的時代,藝術家的風格往往會隨著藝術市場的需求而變化,例如當代藝術市場火爆的時候,滿市場都是扭曲變形、張嘴傻笑的傻子,新文人畫雖然打著文人的旗號,但其繪畫作品的審美觀卻摻雜了太多非中國的文化因素,以致本來要給人以美的享受的作品,往往過于黑、亂、怪、丑。以丑為美是時代的風氣,既然傳統文化強調的溫良恭儉讓是要被批評的對象,那么霸氣、惡俗、暴力、自大的藝術風氣自然興盛一時。然而陳玉圃的藝術根本沒有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他的藝術來自于傳統,出于心源,心里的世界是什么樣,他的藝術就是什么樣。曾幾何時,他也因為“八五思潮”的泛濫而困惑,看著得獎的作品、看著市場行情好的作品,猶豫是不是自己錯了。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我自畫我畫,跟別人有什么關系呢?佛說:“天下地上,唯我獨尊?!备囆g市場風氣跑的人絕對談不上唯我獨尊,只有信仰堅定的人才可以做到這點。

既然陳玉圃信仰傳統文化的價值觀,那么他的藝術審美觀就不會偏離中國文化的脈絡。于是,當人們開始反思中國文化和復興中國文化的時候,他的作品自然而然地被收藏家所接受。而且只要收藏家本人也喜歡傳統文化,就有購買他作品的可能。藝術市場的生命力一旦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那么就會非常穩固,不可動搖。陳玉圃的藝術市場生命力的強大之處就在于此,喜歡他作品的收藏家與他都源于共同的文化信仰,而非單純藝術市場的盈利。

但是僅有以上兩點,還是不足以在藝術市場中保持持久生命力的。第三點就是專業的經營團隊。一個成熟的藝術市場需要真正的藝術經紀人的出現。藝術經紀人可以解放藝術家和收藏家,使之可以專業化。筆者個人傾向的藝術經紀人并非單純的模仿西方傳統的經紀人代理制,它們有相似處,卻也有不同,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藝術經紀人對于藝術家的創作不具有影響力。我們知道西方藝術市場中實行的代理制其背后往往有強大的資金支持,因此他們具有足以影響畫家創作方向的能力。例如畢加索就跟他的經紀人在一起商量如何創作,創作何種類型的畫等等。我認為藝術經紀人的出現既保證了藝術家與市場之間的聯系,又使得藝術家與市場之間保持一定距離。而這種距離對于藝術家而言非常重要。藝術經紀人通過藝術家作品的推廣實現自身利益,達到了藝術與經濟之間的動態平衡。而且專業的經營團隊在面對市場的千頭萬緒時最大的優勢之一就在于分工明確,互相合作,從而實現效益。陳玉圃有專門的藝術經紀人,他的作品主要就是交給藝術經紀人鄭先生代理。兩人之間的交往已經有些年頭,該經紀人也是從陳玉圃的粉絲變成了他的藝術經紀人,二者之間的關系很好地詮釋了市場條件下的藝術家與經紀人之間的關系。在經紀人的大力推動下,陳玉圃的藝術市場經歷了“困難—低調—穩定”這三個階段的發展,當然,發展過程中也少不了拍賣會這個二級藝術市場的推動?,F代藝術市場與傳統藝術市場相比最大的特點之一就在于宣傳平臺的多樣化,借助于拍賣會這樣一個平臺,可以成功地將藝術家推至藝術市場的前沿。

從對陳玉圃的藝術市場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的市場生命力應當立足于藝術的基礎之上,然后才談得上市場行為。而就市場行為而言,明確的分工協作有利于提高藝術家的市場影響力。這樣的市場影響力又可以反過來促進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實現藝術與經濟的雙重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玉圃.山水畫畫理[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7.

[2] 陳玉圃.陳玉圃山水畫新作選[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誰遠誰近?
文化鏡頭
文化生活更豐富了
傳統文化
傳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攝影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