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家庭農場現狀調查及推進路徑研究

2015-08-06 00:04張蕾劉會想
天津農業科學 2015年8期
關鍵詞:推進路徑家庭農場現狀

張蕾+劉會想

摘 要:以天津市家庭農場為研究對象,從用地規模及來源、經營類型及分布、收入狀況及勞動力構成等方面,將家庭農場的發展現狀進行梳理分析,總結評價了天津家庭農場的發展特征與存在問題,并從注重產業鏈延伸、提升品牌化水平、強化科技支撐等方面提出推進路徑,對于天津市加快培育家庭農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并為其他地區發展家庭農場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家庭農場;現狀;推進路徑

中圖分類號:F306.1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5.08.012

家庭農場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以農民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農業經營收入為主要來源,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轉土地,從事規?;?、集約化、商品化農業生產[1]的經營組織。2013年中央1號文件把家庭農場作為重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納入了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同年9月,天津市農委等七部門聯合出臺《關于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指導意見》(津農委〔2013〕43號),明確天津家庭農場認定標準,并提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工商登記、資金補貼、稅收優惠、項目扶持、金融保險和技能培訓等[2],助推天津家庭農場快速健康發展。

根據津農委〔2013〕43號文規定,天津市認定家庭農場需具備以下條件:家庭農場經營者應具有本市農業戶籍(包括擁有本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非農業戶籍居民),接受過相關的農業技能培訓,具備相應的農業生產經營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經營者家庭中在農場從事勞動生產的人員不少于2人,且男性18~60歲之間、女性18~55歲之間;以經營者家庭勞動力為主,有常年雇工的,其數量不超過農場經營者家庭在農場中務農人員數量;自產農產品銷售收入占家庭農場總收入的80%以上;土地租期或承包期應在5年以上,且與土地轉出方或發包方簽訂規范的土地流轉或承包合同;以糧食生產為主的應在6.67 hm2以上,以蔬菜生產為主的應在0.67 hm2以上,以果品生產為主的應在1.33 hm2以上,種養結合或綜合經營類家庭農場的種植規模應不低于上述標準;家庭農場經營活動有比較完整的財務收支記錄。

1 現狀分析

根據天津市家庭農場專項調查統計,截止2014年6月,全市現有家庭農場1 510家,已有111家家庭農場在工商部門注冊,占全市家庭農場總量的7%,其中注冊為個體工商戶50家,占登記數量的45%。以下從用地狀況、經營類型、銷售收入和勞動力構成等角度進行詳細分析。

1.1 土地規模及來源

全市家庭農場經營土地總面積1.824萬hm2,占全市常用耕地面積的4.6%。全市平均每個家庭農場經營規模為12.08 hm2,低于全國平均每個家庭農場經營規模13.35 hm2 [3]的9.5%。環城區域由于家庭農場數量甚少,平均經營規模相對較大,遠遠超出全市平均規模。

從家庭農場土地來源方式看,來自于家庭承包經營的土地面積5 140 hm2,占全市家庭農場總用地面積的28%;流轉經營土地面積11 220萬hm2,占全市家庭農場總用地面積的62%;其他方式承包經營土地面積1 880 hm2,占全市家庭農場總用地面積的10%。

1.2 經營類型及分布

從家庭農場從事農業生產經營類型看,天津家庭農場以種植業生產經營為主。種植業家庭農場1 391家,占全市家庭農場總量的92%,以遠郊區縣分布為主;種養結合類家庭農場89家,占全市家庭農場總量的6%,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的遠郊區縣;綜合經營類家庭農場30家,僅占全市家庭農場總量的2%,以東部濱海新區分布居多。

從種植業生產內部看,糧食類家庭農場數量最多,蔬菜和林果類家庭農場數量相當。全市糧食類家庭農場559家,占種植業家庭農場總數的40%。從糧食類家庭農場規??矗和恋孛娣e6.67~13.33 hm2的311家,占糧食類家庭農場總量的56%;土地面積13.33~33.33 hm2的177家,占31%;土地面積33.33~66.67 hm2的49家,占9%;66.67 hm2以上22家,僅占4%。蔬菜類家庭農場404家,占種植業家庭農場總數的29%,其中土地面積1.33 hm2以上260家,占蔬菜類家庭農場數量的64.3%。林果類家庭農場428家,占種植業家庭農場總數的31%。

1.3 銷售收入

全市家庭農場年銷售收入總計8.51億元,平均每個家庭農場年銷售收入56.4萬元。全市家庭農場農業投入全年總費用達4.12億元,與土地承包費用和常年雇工等經營成本一并扣除,經估算,全市平均每個家庭農場年利潤約為17.4萬元。

從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農場分布情況看,全市家庭農場銷售收入主要集中在50萬元以下共1 164家,占全市總量的77%,其中10萬~50萬元的640家、10萬元以下524家。家庭農場銷售收入在50萬元以上共346家,占全市總量的23%,其中50萬~100萬元187家、100萬元以上僅159家。

1.4 勞動力構成

全市家庭農場勞動力共計7 064人,其中家庭成員勞動力3 668人,常年雇工勞動力3 396人。全市平均每個家庭農場有勞動力4.68人,低于全國平均每個家庭農場用工6.01人[4]。全市家庭成員勞動力與長期雇工比例約為1.1∶1。環城四區家庭農場勞動力數量較少。對天津家庭農場分布較為集中的4個區縣進行測算,家庭成員勞動力與長期雇工比例為3∶1,更具代表性,趨近于全國平均比例2.6∶1[4]。

2 發展特征與存在問題

天津家庭農場尚屬起步發展階段,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產業發展規模,規模效益逐漸增漲。在各項政策的扶持引導下,天津家庭農場呈現加快發展的趨勢。從全市家庭農場的區域分布來看,家庭農場區域分布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5個遠郊區縣和濱海新區,其合計數量占到全市家庭農場總量的97%,用地規模合計占全市家庭農場總用地面積的94%,環城四區家庭農場的數量和比例很小。

未來環城四區以發展高科技示范農業為主的導向,濱海新區受到耕地質量和數量的制約,發展空間有限,家庭農場的未來發展空間仍將以遠郊區縣為主。家庭農場作為天津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微觀主體,其地位和作用將日益凸顯。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仍存在一些問題,家庭農場的培育發展仍需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2.1 規模效益有待提升

天津家庭農場的總體發展規模偏低,其土地總面積僅占全市常用耕地面積的4.6%,用地規模比例偏低,說明天津家庭農場整體發育不足,對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帶動能力較弱。從平均規模來看,家庭農場分布較集中的遠郊區縣,平均規模均在6.33~11.47 hm2;僅就糧食類家庭農場來看,土地面積6.67~13.33 hm2的占56%。從收入水平來看,銷售收入10萬元以下的家庭農場占57%,是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的家庭農場數量的3倍,整體收入水平明顯偏低。家庭農場的發展參差不齊,小規模、低收入的家庭農場比例較大。

2.2 產業鏈和功能有待延伸拓展

從天津家庭農場的經營類型看,傳統的種植業類型占絕對主導,種植業家庭農場數量占全市家庭農場總數的比重達到92%,糧食、林果和蔬菜類家庭農場比例大致為4∶3∶3。僅有小部分(6%)的家庭農場開展種養結合的經營方式,還有少量(2%)的家庭農場開展綜合經營,且僅分布在濱海、山區等景區旅游資源優勢顯著的區縣,平原區縣數量甚少。家庭農場生產經營的多業態、多功能還未得到充分開拓和發揮。

2.3 品牌營銷意識有待強化

截止2014年6月,全市擁有注冊商標的家庭農場40家,取得了“三品一標”認證的家庭農場15家,兩者合計僅占全市家庭農場總量的3.6%?,F有家庭農場主受知識水平、觀念等限制,商標和品牌意識缺乏,家庭農場的銷售更多停留在單純的產品營銷,尚未提升到品牌發展層面,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5]。大部分家庭農場亟待進行商標注冊或取得產品認證之后,樹立基于優質、綠色、健康農產品的品牌形象,以品牌營銷帶動家庭農場快速發展。

2.4 勞動者素質有待提高

鑒于天津家庭農場勞動力現狀,家庭農場經營者及雇工整體文化素質較低。專項調查顯示,家庭農場主及其雇工大多為中老年農民,年齡偏大,高中畢業以下占絕大多數,文化水平偏低。家庭農場主自身認知能力有限,經營管理知識普遍缺乏,參與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應用的熱情不高,對政策、資金依賴性較強。大多雇工對農業技術的掌握仍停留在傳統經驗的基礎上,生產憑老經驗、老方法、老套路,對新技術、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較差,在農業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著操作不規范、隨意性、盲目性強等問題[6]。

2.5 政策和統計標準有待明晰規范

截止2014年6月,天津登記注冊的家庭農場僅占總量的7%,大部分家庭農場未在工商部門進行登記注冊。家庭農場政策不盡明晰和完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家庭農場經營者進行工商登記的意愿不強,對家庭農場的注冊標準和登記注冊的認識和意義比較模糊。此外,各區縣在認定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少數區縣存在家庭勞動力和長期雇工的比例為1∶3的情況,與當前規定的認定標準“長期雇工數量不能超過家庭勞動力”不相符,說明在統計過程中存在偏誤。

3 推進路徑

3.1 注重產業升級,著力功能建設

家庭農場經營不應僅限于種植業范疇,需在現有種植業家庭農場發展較好的基礎上,遵循天津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規律和特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進一步開發種養結合和綜合經營類家庭農場,最大限度地實現土地集約利用和資源有效利用,不斷提高生產效益和競爭能力。注重產業鏈延伸和提升,緊緊圍繞家庭農場生產的優質特色農產品,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的現代物流和精深加工[7],培育一批產加銷一體化的新型家庭農場。

農業功能挖掘也是家庭農場提升發展的重要環節。緊密結合地域資源稟賦、農業發展基礎、民俗文化發揚、生態環境保護、創新思維開拓等比較優勢,開發特色農業休閑旅游、農事體驗參與、農藝科普教育、農耕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生產銷售優質特色農產品的同時,進行農家樂餐飲、住宿、觀光采摘、認租認種多種形式的經營活動,打造家庭農場規?;洜I和農業生產、加工、休閑、生態和服務等全產業鏈能級提升,最終實現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和良性互動[8]。

3.2 創建聯合經營,打造品牌化發展

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是家庭農場發展壯大的關鍵。各類家庭農場在合理分工的前提下,應相互配合,獲得各自領域的經營效益,實現與市場有效對接,從而形成不同類型家庭農場的比較優勢。同時,創新經營方式,創建聯合經營,是家庭農場降低市場風險、促進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在創建聯合組織時,本著自愿聯合的前提,以產品和產業為紐帶,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家庭農場”、“村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專業服務組織”等多種聯合模式[9],推進家庭農場加快發展。

品牌化發展是提升組織化程度的更高階段。實施品牌戰略,在推進家庭農場自產產品進行農產品商標、綠色食品和地理標志等認證的基礎上,注重品牌形象的整體策劃、打造和推廣,挖掘整合一批獨具地域特色的傳統優勢農產品品牌[8],積極打造知名家庭農場品牌,培育一批生產規范、效益顯著、帶動能力強的家庭農場,有力推進家庭農場標準化、規范化和產業化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3.3 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強化科技支撐

家庭農場發展初期,通常面臨初始規模過小的制約,存在農業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在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環節建立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以擴大服務的規模來彌補耕地規模的不足[9]。在支持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為家庭農場服務的同時,重點扶持一批專業性強、效率高的專業服務公司,形成多元化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家庭農場建立行業性自律和服務組織,并由政府賦予其一定職能,加強對家庭農場認定及經營指導,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10]。

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是引領家庭農場提升發展的強勁推手。鼓勵各級各類農業科研單位和相關高等院校,在規劃布局、生產管理、技術創新、設施提升、產品研發、項目策劃和網絡營銷等方面,積極與不同區域的各類家庭農場開展科技合作和交流,為家庭農場的農業生產活動提供多層面的科技服務。同時,鼓勵農業科技推廣單位和部門以及科協等服務組織,將家庭農場作為技術服務重點,指導應用新技術、引進新品種和開發種養新模式[11],確保家庭農場持續健康發展。

3.4 建立人才培訓機制,加快培育新型農民

現代家庭農場主和新型職業農民是推進家庭農場加快發展的重要力量。家庭農場必須吸引一批文化層次高、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農場主和新型職業農民[12],才能將優勢充分發揮。實施創業基金等措施,積極吸引有志于現代農業生產的青壯年經營者成為家庭農場的主力軍。鼓勵吸引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農機大戶、市場經紀人等各類生產經營和技能服務型人才興辦家庭農場[9]。

建立家庭農場人才培訓機制,包括經營者素質培訓和職業農民技能培訓等。在政府的公共財政支出中,設立新型家庭農場主培育專項基金,由市級政府出資委托農業高校、科研院所、職業技術學校對家庭農場主和長期雇工等進行文化知識和農業生產技能教育與培訓[13]。結合天津陽光工程等職業農民培訓計劃,制定長效培訓制度和具體實施方案,采取面授、講座、參觀、研討等多種形式,讓家庭農場勞動者系統地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家庭農場生產水平。

3.5 完善政策體系,加大扶持保障力度

在天津家庭農場現有相關政策基礎上,著重健全財政、信貸、金融和保險等政策,進一步加大扶持保障力度。財政政策可參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政策。設立家庭農場專項發展資金,主要用于家庭農場提高生產能力建設[13]。逐步提高家庭農場的土、渠、路、電等建設標準,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綜合開發等資金可用于扶持家庭農場[9]。

信貸方面,積極支持各類政策性農業擔保公司把家庭農場納入服務范圍,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和信貸供給[14],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提供融資性擔保服務。實行家庭農場信用等級評定,對信用等級高的家庭農場給予一定的授信額度,并給予利率優惠[15]。此外,可針對家庭農場特點,開展家庭農場綜合性保險試點,建立政府補助和商業保險相結合的家庭農場保險體系。

參考文獻:

[1]農業部.關于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 (2014-02-24).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CJJTZ/201402/t20140226_3797119.htm.

[2] 何會文.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試點啟動[EB/OL].(2014-04-13). http://www.022net.com/2014/4-13/444828232519313.html .

[3] 農業部.發展家庭農場 解困“誰來種地”[EB/OL]. (2014-02-28).http://www.tjaci.gov.cn/getnews?id=4213&tid=9.

[4] 董峻.全國家庭農場已達87.7萬個[EB/OL]. (2013-06-04).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6/04/c_116032366.htm.

[5] 羅宣,林亞斐.浙江家庭農場品牌創建與應用[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4,16(1):101-104,108.

[6] 楊決平,莊靜,卞吉.淺談松江區家庭農場培訓的現狀與建議[J].上海農業科技,2012(1):7.

[7] 韓長斌.農民增收: 千方百計拓渠道[N].經濟日報,2012-12-23(3).

[8] 劉會想,孫國興,陳麗娜.天津市特色農業推進路徑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4(6):11-14.

[9] 鄧志鋒.家庭農場在我國的發展及若干思考[J].上海農村經濟,2014(6):29-32.

[10] 趙維清.家庭農場的內涵及培育機制分析[J].農業經濟,2014(11):73-75.

[11] 范光年,李強,劉秀來,等.河北省家庭農場的現狀調查及發展建議[J].經濟論壇,2014(8):17-22.

[12] 鄭建新,吳賜聯.家庭農場的社會服務機制創新研究——以福建省部分調查數據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1):4-5.

[13] 岳正華,楊建利.我國發展家庭農場的現狀和問題及政策建議[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34(4):420-424.

[14] 關銳捷.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初探[J].農業經濟問題,2012(4):4-10,110.

[15] 凌永建,朱秀麗,胡然挺,等.家庭農場發展亟待多方扶持——浙江寧波家庭農場發展情況調研[J].農村經營管理,2012(11):26-28.

猜你喜歡
推進路徑家庭農場現狀
沂源縣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