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利益主體理論的生態旅游社區參與模式研究

2015-08-18 09:49張小紅
柴達木開發研究 2015年2期
關鍵詞:社區參與青海湖生態旅游

張小紅

摘要:保護與發展是青海湖生態旅游面臨的困境。社區參與生態旅游是解決這一困難的主要途徑,這是基于當地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和居民對發展的強烈意愿。本文是基于利益相關主體理論的生態旅游發展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加以剖析,進而提出生態旅游社區參與的類型及模式。

關鍵詞:青海湖;生態旅游;社區參與;現狀;問題;模式

生態旅游(ecotourism)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ian)于1983年首次提出。此后,生態旅游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迅速地發展,正如David Western所說,生態旅游如海嘯一般席卷旅游界和環境保護界。生態旅游日益受到學者、專家、居民的重視。國外學者Honey(1999)認為生態旅游是前往脆弱、原始的保護區的低影響、小規模的旅行。生態旅游有助于教育旅游者,為保護提供資金,使當地社會直接獲得經濟發展和政治賦權,促進對不同文化的尊重,推動人權的發展。國際生態旅游學會( TIES)于2006年定義生態旅游是對自然區域負責任的旅行,能保護當地環境,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從國內外專家學者們對生態旅游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為旅游地居民實現經濟效益是生態旅游的重要功能之一。如何讓旅游地居民參與到旅游開發過程中并受益,這已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POPE(蔣艷,2003)將社區參與定義為在決策過程中人們自愿民主地介入,包括確定目標、制定發展政策、設計規劃方案和實施發展計劃、監測和評估,為發展努力作貢獻分享發展利益。江西溝鄉離青海湖近40公里,青海湖生態旅游在發展的過程中,鼓勵扶持當地居民,通過經營農家樂的形式參與其中,本文將從利益相關主體的角度出發,以環青海湖地區的江西溝鄉為例進行社區參與生態旅游模式的探討。

一、旅游相關利益主體

旅游產業是一個以旅游資源和設施為依托,向旅游者提供旅游產品,涉及交通、餐飲等眾多行業的綜合性和交叉性產業。由于旅游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地域的同一性,旅游目的地是提供旅游產品的主要地方,是旅游業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旅游目的地開發的過程中涉及許多利益相關主體。Bryson和Crosby(1992)認為利益相關主體是受一件事的原因或者結果影響的任何人、集團或者組織。Sautter和Leisen的旅游利益主體譜系圖基本得到公認,國內許多學者如劉雪梅,張偉,石美玉,周年興等從不同方面對旅游中涉及的利益相關主體進行了研究。陳巖峰認為生態旅游利益主體有其特殊性,將生態旅游地作為主要的利益相關主體之一,提出了生態旅游利益主體參與生態旅游的模式。保繼剛在以陽朔遇龍河風景旅游區為例研究旅游規劃中的社區參與中,提到要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和社團組織在居民參與中的管理作用。在國內外,側重于旅游規劃中社區參與的形式以及各利益相關主體在規劃和開發中的研究。但在相關文獻中,沒有將村民委員會這一當地組織作為利益相關主體進行研究。

筆者認為在旅游業正常運作之后,當地村級組織是由村民選舉的自治組織,是當地社區的利益代表,在保障當地社區參與,實現社區增權,維護當地居民利益,協調各方利益關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江西溝鄉社區參與現狀及問題

(一)江西溝鄉社區的基本概況

江西溝鄉位于青海湖南岸,109國道橫穿全鄉。東西長51.25公里,南北寬20.4公里,總面積774平方公里,最低海拔3200米,最高海拔4049米。全鄉轄3個行政村,26個農牧業合作社、1個社區居委會,其中農業合作社4個。共有農牧戶1614戶,農牧民6386人,其中牧業1217戶,5300人,分別占全鄉總戶數和總人口的75%和83%:共有藏、漢、回、蒙古、撒拉、土6個民族,藏族占總人口的85%以上。全鄉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兼營種植業、旅游業,全鄉草場總面積952211畝,其中有可利用草場87萬畝,畜均占有草場面積3.8畝。其中冬春草場54.1萬畝,夏秋草場32.7萬畝,耕地88739畝,主要種植油菜籽、青稞等農作物。2011年末全鄉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5814元。下面以江西溝鄉的元者村、莫熱村和大倉村為例來了解一下該社區的社會經濟條件。

據組織的問卷調查顯示,江西溝鄉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主要靠農牧業,16%的收入來自第三產業,第三產業比重比較小,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主要是畜牧業,居民整體文化素質低,社區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居民占65%,在生態環境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自發組織游客,自己鋪設通湖公路,長期下去對環湖地區的草場破壞比較嚴重。

江西溝鄉社區參與生態旅游還處于初級階段,社區居民參與生態旅游多以家庭、個人為單位,在旅游的旺季進行旅游經營,居民參與旅游的形式主要是受雇于旅游景區的底層服務、開農家小旅館和農家飯館、賣手工藝品、開小賣部等。社區參與生態旅游僅僅停留在被雇傭和自主經營的層面上,沒有廣泛和深入參與生態旅游,屬于一種被動參與。要想解決環湖地區社區居民對于自然資源的過分依賴,居民收入低、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問題,積極推進社區參與生態旅游是解決這些問題有效途徑之一。

(二)環湖地區生態旅游社區參與的調查現狀分析

1.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240份,收回199份問卷,回收率為82.9%。根據調查發現:男性占57.3%,女性占42.7%;年齡在20歲以下的占7.5%%,20-40歲占50.3%,40歲以上的占20.6%;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3.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4.1%,高中及中專中職占9%,大專以上學歷占13.1%;被調查的對象中農牧民占37.2%,學生占15.1%,教師占12.1%,黨政機關干部占13.1%,企業管理者和職工占8.1%,自由職業者占5%,離退休人員占2.5%;自己或家人的職業與旅游業相關的占35.2%,不相關的占64.8%:家庭收入調查中發現,農牧業收入占52.3%,第三產業收入占15.6%,工資收入占36.7%,外出務工收入占總收入的6.5%。由此可見,社區居民的大部分收入主要來自于農牧業,社區居民參與旅游業的程度比較低。

2.社區參與情況調查分析

(1)社區居民對青海湖旅游發展持支持的態度

社區居民對本地開展旅游業是支持、無所謂、還是反對,是分析社區居民是否愿意參與生態旅游的一個方面。

本文從兩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居民對當地開展旅游業的態度。根據調查,85%的居民會支持青海湖旅游業的發展,也會參與旅游業的發展,16%的居民持反對的觀點。根據前面的調查,居民從旅游中的收益相對較少,所以大部分居民愿意參與到旅游業的發展中,對當前的旅游業發展持反對觀點的是因為居民對青海湖旅游業的發展了解甚少或者不了解。

分析以上結果,社區居民大部分群眾對當地旅游的發展持支持態度。雖然社區很多居民對旅游業帶給社區的經濟效益并不太認可,居民認為不通過旅游,他們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增加收入。如,自己放牧、外出打工等,但是也有一部分居民希望能從當地生態旅游的發展中獲得經濟收益。

(2)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比較強

根據調查發現:社區居民參與意識的高低,也是影響社區能否進一步參與的重要因素。本文也是從幾個方面調查入手,對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進行分析判斷。

所有被調查的居民都認為社區居民應該有優先被景區企業聘用的權利:有在景區內隨意出售本地農副產品的權利;有48%的居民不了解青海湖旅游業規劃,只有11%的居民了解青海湖旅游規劃的內容,這與目前當地社區旅游參與的水平層次不相當。有73%的居民認為居民應該支持青海湖生態旅游景區開展旅游活動,72%的居民愿意到當地的旅游部門(旅行社、酒店、景區等)工作,說明了居民對社區參與旅游的意識比較強。

對個人希望如何參與生態旅游活動,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參與比例最高的,也是從旅游中獲得收益最高的民俗風情資源和當地飲食特色,分別占40%和38%;只有3%的居民愿意將社區作為旅游景點;32%的居民愿意以家庭旅館的形式來參與;有23%的居民希望能被景區雇傭,選擇此項的居民主要是因為擔心自己沒有資金和能力做農家樂的項目,相對來說被景區雇傭的收入比較穩定。

(3)社區參與的空間比較大

青海湖景區的游客接待量逐年增加,景區從旅游發展中得到的收益基本是依靠門票收入,綜合接待能力低,在黃金周期間游客非常多。景區巨大的客流量,和景區企業薄弱的餐飲和住宿服務,給周邊社區的居民提供了廣闊的參與空間。目前青海湖景區的參與內容非常單一,還有很多的參與潛力可以挖掘,比如開辦家庭旅館,參與旅游基礎建設的規劃和實施,接受旅游教育的培訓等,這些都能使社區居民能更好地享受到旅游帶來的利益。

3.江西溝鄉社區參與生態旅游存在的問題

(1)居民對生態的理念和參與理念比較淡薄

社區居民大多是青海湖周邊的牧民,受教育程度和傳統思想觀念的約束,文化水平有限,對生態旅游缺乏正確的認識,普遍參與旅游意識淡薄。另外,由于缺乏對社區參與的理解,對于自身參與旅游活動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足夠的認識,導致社區居民對參與旅游活動不感興趣,沒有參與熱情,有的甚至產生消極態度或抵觸情緒。

(2)社區參與的程度比較低

從問卷的調查來分析:700%的居民表示不了解青海湖景區規劃;71%的居民表示青海湖生態旅游景區的開發沒有聽取居民的意見和建議;73%的居民表示在旅游的開發中沒有收益。最近,從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了解到,在景區就業的周邊居民很少,黑馬河和江西溝共有76人在景區就業,都是從事簡單的旅游服務工作,旅游旺季每年吸納112人臨時工作人員,社區參與的程度很低。

(3)社區參與的類型比較單一

通過近期的實地調研發現,黑馬河和江西溝居民絕大多數是藏族,77%的居民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大部分居民的漢語水平較差,限制了居民的參與能力。近幾年,政府和青海湖景區管理局大力扶持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少部分居民在青海湖周邊開展農家樂服務,只是簡單的餐飲接待和住宿,參與的類型十分簡單。

(4)傳統的農牧民生活方式很難改變

大部分牧民還依然堅持自己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少部分文化程度比較高的牧民慢慢地在轉變思想,通過采取開牧家樂、騎馬、騎牦牛照相等方式收取一點費用。有少部分牧民想把自己的牧家樂租給外鄉人來經營,自己還是從事自己的放牧,理由是不會經營,不懂管理。

三、基于利益相關主體理論的生態旅游社區參與模式研究

(一)轉變傳統觀念,增強參與意識

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社區居民民主意識較弱,參與意識不強,阻礙了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的發展??梢酝ㄟ^各種培訓,提高居民的主人翁意識、旅游意識、參與意識,使居民了解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的積極作用,提高參與旅游的積極性。通過溝通、教育、宣傳,幫助居民理解旅游、了解旅游開發規劃,使其認識到從中可獲得的發展及獲利機會,從而更積極地參加到旅游開發、經營、管理中來。

(二)提高社區參與能力,形成有效的培訓機制

環青海湖地區社區居民整體文化素質相對不高,社區參與的關鍵是培訓和學習。培訓和學習的對象;一是上級相關部門領導,通過培訓提高上級相關認識,使他們尊重社區居民的民主權利。二是基層管理者,包括村委會主任、旅游企業經營者等,他們是直接與社區居民接觸并對其實施管理的人,對于推進社區參與工作具有關鍵的作用。三是社區居民,相當一部分村民對于旅游業和社區參與缺乏正確的認識,需要進行系統的培訓和指導,使社區居民了解社區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參與的機制、參與的模式、參與的流程、參與的內容等技術問題。樹立正確的旅游觀念,掌握社區參與知識和旅游技能,為社區參與旅游提供必要的知識支撐。培訓學習的主要內容.旅游觀念培訓、旅游規劃參與能力與監督能力培訓、旅游從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旅游培訓學習的方式是多樣的,包括政府組織的專題培訓、示范戶交流、企業技能培訓、村民參與交流、社區板報,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教育,技能大賽、知識競賽等。社區參與生態旅游開發的培訓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旅游培訓的方式也要靈活、綜合的運用,盡量采用居民通俗易懂的方法。

(三)建立公平合理的社區參與利益機制,平衡利益關系

生態旅游可以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是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最好的旅游方式,強化公平原則,協調不同利益主體參與旅游開發的意識和利益表達,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旅游開發者與政府、社區居民以及居民內部必須達到一種相對的平衡,才能支持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旅游發展中的社區參與者角色,存在四種主要的參與主體,即當地居民、旅游企業、當地政府和旅游者。它們的關系有同屬關系、鄰里關系和主客關系三種。在實際的旅游開發中政府往往扮演著調適疏通者的角色,為旅游企業、當地社區居民和旅游者之間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要平衡各參與主體的利益關系,應當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同創共建旅游社區”機制,促進社區整合。

(四)應該制定出適合江西溝鄉社區參與的模式

生態旅游活動中,當地社區及其居民既是積極的推動者,又是潛在的破壞者,因此沒有當地人積極參與的旅游,其結果注定要失敗的。只有充分考慮了當地人的利益,才能有利于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所以,應建立一種以社區參與為基礎的生態旅游發展模式,以真正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統一的生態旅游目標。

目前青海湖的經營模式是“政府+管理局+公司”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局限是沒有把居民充分的納入其中,就如包繼剛老師說的沒有當地人積極參與的旅游注定要失敗的。因此,筆者大膽設想應該制定出適合江西溝鄉社區參與的模式。

1.“政府+管理局+公司+村委會”

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成立該社區的村委會,選出居民最信任的一人來擔任村長,而且村長對該社區的情況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在藏區這樣的村長也會得到居民的支持的,政府完全可以放手讓村長來與居民進行一些生態旅游管理的協商,每年的景區收入15%分發給當地的居民,按照每戶資源參與的多少來進行分配;25%用于對景區的維護;20%的資金用于景區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工資,5%的資金獎勵在一年當中對景區的環境保護作出榜樣的居民,鼓勵當地居民不僅參與到生態旅游的發展中來,而且參與生態旅游的保護中來,為青海湖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2.資源組合模式

調查發現,已規劃的青海湖景區中包括黑馬河和江西溝兩個鄉鎮及鄰近的草原,這兩個地區大部分都是藏族牧民,有原生態的草原和藏文化內涵。每年在黑馬河舉行賽馬會,有很多的游客和當地牧民到此觀賽和旅游,還有環湖賽在這一線舉行,為黑馬河和江西溝鄉的牧民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因此,筆者認為以江西溝為核心的資源組合模式,把草原、賽事、節慶活動、農家樂等資源可以進行捆綁式的營銷,也可以很好的體現人與自然、人與文化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3.產品參與模式

第一,參與文藝表演及娛樂活動接待。具有特色的文藝表演是旅游地區,尤其是民族旅游地區民族文化和民族風情的集中展示,社區居民可以利用其優美的舞姿、悠揚的歌聲積極參與到文藝表演中。

第二,參與民族特色飲食。藏族有自己獨特的風味食品,食物的制作方法、餐具、用餐方式也獨具特色,讓游客在用餐的同時能深入了解藏餐的制作過程、用餐方式,滿足游客對獨特的藏族飲食的期待,增加游客對藏族飲食文化的了解。

第三,參與家庭住宿接待。在各鄉所在地修建適合旅游發展的住宿接待設施的基礎上,輔以現有的牧民帳篷。只要在交通條件、環境衛生、接待設施等方面加以改善,對接待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后便可投入運營,這樣可以大大緩解旅游旺季客流量大帶來的食宿壓力。

第四,參與旅游商品的加工、銷售。社區居民可選擇一些有民族特點、兼具紀念性和藝術性的傳統工藝品項目,采用家庭作坊式生產手工制品,積累一定資金后,再開設前店后場、民族工藝品制作表演,也可親自指導游客操作。這樣不僅居民的收入提高了,而且游客的參與程度也提高了。

第五,參與旅游交通建設。黑馬河和江西溝相距30公里,除汽車外,社區居民可利用馬匹或牦牛為游客提供服務,還可以充當向導,引導游客的旅游活動。

4.資本參與模式

第一,社區政府。政府在資本參與中起主要作用。具體如下: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貫徹落實國家的各項政策法規,制定和完善本地的旅游發展規劃;制定有利于各企業或個人投資當地旅游業的優惠政策,鼓勵外地旅游開發商和本地居民投資在保留原有鹽場的基礎上參與適當的開發,可以引入小額信貸機制支持當地居民參與旅游,營造個較為寬松的投資環境,吸收社會各方面的資金;社區政府應加大教育及人才培養的投入,吸收外來專業人才參與本地區旅游業的開發、管理和經營;再對社區旅游和社區參與進行引導和投資,特別是加強社區交通、通訊、供水、供電、教育等公共物品的投資建設。

第二,企業。企業應成為資本參與中重要性僅次于社區政府的參與主體,參與內容涵蓋旅游業的吃、住、行、游、娛、購。就個別企業而言,以經濟效益為追求的主要目標,應對市場的風險有足夠的認識,樹立風險意識,尤其要注意對財務風險的防范,制定合理的回收期限,盡量按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運作,使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第三,社區居民投資分紅。社區居民可以拿出資金投入旅游開發中,參與利益分紅。

四、小結

保持原汁原味是宗教生態旅游的靈魂。因為要保護的是原汁原味的宗教生態旅游資源,游客所要游覽的是原汁原味的宗教文化設施,要感受的是原汁原味的佛教儀式。因此,只有原汁原味,才值得保護和開發;只有保持原汁原味,宗教生態旅游才有活力和精神支柱。

生態旅游區是與當地居民生活、生產密切相關的區域,它更強調當地居民的利益,因此當地社區是宗教生態旅游開發中最為主要與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如何實現社區參與,合理維護當地居民利益成為實現生態旅游與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文立足于青海湖生態旅游開發的特殊性,通過對研究區詳細調研的基礎上,研究生態旅游發展中社區參與存在的問題,通過對以往相關社區參與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提出其社區參與的類型與參與模式。

猜你喜歡
社區參與青海湖生態旅游
青海行
生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探討
資訊
踏浪青海湖
生態旅游與環境保護研究
基于社區參與的海南民族村寨旅游發展研究
中國生態旅游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社區參與下遺產地保護和旅游發展研究
自然保護區社區參與現實困境與對策
游青海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