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老,你準備好了嗎

2015-08-25 22:27
當代工人 2015年11期
關鍵詞:養老母親生活

【主持人】中國正快速步入老齡化,但整個社會好像還沒做好應對,“未富先老”可不是危言聳聽。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在壓力山大的今天,已經走向死胡同。社會化養老,顯得越發迫切和焦慮。三位不同年齡的講述者,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發聲,引人深思。

養心

60歲時光正好

胡女士 ? ?59歲

法官

【訴說】我還有3個月就退休了。從17歲到60歲,我的人生粗糙、克己、奮斗、奉獻。想想前半生,基本獻給了單位和家庭。我有5個兄弟姐妹,我是大姐,父親早逝,我輔助母親撐起家,還要抓住不多的機會,在職場力爭上游。一晃,青絲就白頭了。去年母親也去世了,兒子留學美國,回來后在上海工作定居,扛了半生的擔子一一卸下。面對60這道門檻兒,我感覺自己還沒年輕過,就直接老了。

單位苦留我,要返聘我干到65歲,我回絕了。我說60到70,我還有10年好時光,真正屬于自己的,把被忽略、壓榨、草草而過的青春,好好往回找一找。有位大姐朋友,比我大3歲,她也想補償自己的人生缺憾。兒子留洋十載,定居新西蘭,收入不錯,邀母親到那里養老。她非常欣慰,做了很多規劃,包括旅游、園藝等。剛到時好像很圓夢,天天曬照片,藍得畫一樣的天,美麗的大自然,自己做的美食,很讓人羨慕。但一年剛過,她就悄悄回來了,在電話里滔滔不絕地訴苦:兒子一家確實領她四處轉了轉,但興奮過后得恢復常態。白天,兒子兒媳都要上班,小孫女要上學,她一個人待在家里,電視看不懂,兩公里內一天也見不上一個人。到周邊散步,好景好路天天走、天天看,總會膩味。走得稍遠一些,看看更好的路和景,轉轉就會迷路。安全起見,只好待在家里。

在新西蘭,不少中國移民在獲得永久居留身份后,把父母接來居住。隨后他們又遷往其他國家或地區謀生,把父母留在家中,讓他們陷入“與社會隔絕,無比孤獨”的困境。飄洋過海來投奔子女,是為了共享天倫之樂,哪承想在異國他鄉繼續空巢。大姐最后說:“我33歲就單身,好不容易熬到兒子有能力回報了,巴巴地過去團聚,結果依舊孤單。到發達國家養老,聽上去不錯,來了就知道了,水土不服呀?!?/p>

大姐的經歷讓我更加明白,所謂養老,首先要養心,要把半輩子誤讀的事情想明白,比如養兒防老,比如老年生活就該讓兒女守在身邊。我描繪了一個叫金色生活的藍圖,把三套房中的兩套賣了,只留一套居住。賣房款等到老得不能動那天,交給規模規范的老年公寓,用購買服務這樣的觀念,來應對漸老漸弱的生活。

我的藍圖得到兒子的熱烈回應。他遠在上海,在我和愛人風燭殘年時,不可能長期日夜守護。他的盡孝就是努力工作,賺更多的錢,為自己的生活,也為父母的那一天,掙下雄厚的物質保障。

現在,我非常輕松,做的第一件是上鋼琴課。少女時看蘇聯電影,對彈鋼琴極為羨慕,現在,終于可以踐夢了。愛人說我是8分鐘熱血,我也覺得自己學不長。但管它呢,體驗、踐夢最重要。把身外的東西一一安排好,剩下的事情就是跟愛人一起,想干啥就干啥了。

攢房

愛上包租婆

劉女士 ? 39歲

企業職工

【訴說】我19歲到廣州打工,身邊有許多上了年紀的包租婆。她們不用勞作,也不愁未來沒有養老金,每月過5位數的房租,就是實實在在的銀行、保險公司。我是廣東化州人,19歲的年紀,非常羨慕這些女人,暗暗以她們為奮斗標桿,掙上幾套房子,不僅為自己的生計,也為干不動那天,依然能過輕松舒服的生活。

我用了12年時間,才在一家工廠當上部門主管,又嫁給一位國企維修工。2007年結婚時,買了一套9樓沒電梯的二手房,53平,總算有了個穩定的窩。3年后,我倆又攢了一些錢,買房是當時的消費潮流,再加上我的包租婆夢,就和老公一起商量再買一套。

我倆想得非常圓滿,貸款購新房,把現居住的舊房出租,以租金還貸。等銀行存款再攢到一定數額時,就購第三套房。以此奮斗下去,在50歲左右時,力爭擁有5套住房,養老,自然就妥妥的了。

那年3月,我倆拿出全部存款,又從親友那湊了些,共26萬,作為首付,簽下一套總價88萬的三室兩廳房。同時,我們把7成貸款申請也交給了銀行。就在我向包租婆邁出關鍵一步時,4月7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這條新政讓我和老公一下傻了,要想保住房子,需再籌18萬補首付,還要重新申請貸款。

我們的錢包已經空了,拿不出一分了。沒辦法,只好向開發商提出解除購房合同,返還首付的26萬和3萬定金。開發商堅決回絕,討了不下20次也沒結果。我們退了一步,3萬定金算違約,不要了,但開發商依然死咬著不松口。我們走投無路,便硬著頭皮向廣州市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裁決開發商退回已經支付的三成房款,開發商還是不同意,仲裁無果。

這場官司打了近一年,我和老公精疲力盡,天天吵架,苦不堪言。法律路走不通,讓開發商讓步是不可能了。為了解決問題,我們只能湊齊18萬補首付,這筆錢中,有11萬是高利貸。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快,2011年1月26日,新“國八條”廣州版細則出臺,二套房的首付不得低于6成,有一套或一套以上住房的非廣州籍家庭,不得再購住房。我和老公都沒有廣州戶口,自然在限購之列。

消息傳來,我感到天旋地轉,腳軟得像踩了棉花,一屁股坐到地上,長期的焦慮、憤懣和委屈如火山噴發,我嗷地一聲,眼淚嘩嘩流下來。事到如今,回天無力,要想保住這套已經付出近50萬的房子,我們只有賣掉現在居住的房子了。

我的包租婆夢破滅了,賣掉舊房付清新房尾款,再還了高利貸和借款,我無債一身輕了。做不成包租婆,我和老公的養老愿景擱淺。好在我們才40左右歲,還有大把的時間準備怎么養老。眼前的路充滿坎坷,我們尚需努力,愿景的事,放放再說吧。

托老

扛不動的千斤擔

謝先生 ? 54歲

公務員

【訴說】我父親早在1988年就去世了,母親帶著兩兒一女生活。我是老小,有一哥一姐,等我們仨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了,母親也熬盡了好年華。從2010年開始,就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哥姐都是工人,勉強維持各自的生活,根本無力贍養老媽。我是公務員,家族里最有出息的人,侄女、外甥今天上學缺錢,明天找不到工作,事事都向我伸手。這樣的生活狀態,不給我添亂就不錯了,贍養母親,自然由我一手擔起來。

家庭分工無形間就這么劃定了,母親一直跟我生活,帶大我的兒子,還把我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條。我職場30多年,基本沒為家庭瑣事操過心。母親異常能干,少有的持家高手,那時我逢人就說:“能跟老人一起生活,真是享福啊?!?/p>

母親患上老年癡呆癥,源于2010年7月的腦梗,再加上平時有高血壓,幾乎是一夜之間換了一個人,開始忘事,開始迷路。曾經的慈母,變成了跟晚輩耍鬧的神經老太太。白天睡覺,晚上精神且神經錯亂,凌晨2點到廚房做飯,還經常忘關煤汽閥。更可怕的是,她半夜三更離家游走,打110,后半夜滿大街找人……把我和哥姐弄得精疲力盡。

她白天可以在家打盹,但我得上班。時間長了,我嚴重缺覺,經常感冒。2012年3月,一場肺炎讓我在醫院打了十來天吊瓶。身體上狀況頻出,老婆又提出離婚。當時,兒子在外地讀書,我分身無術,就要求哥姐分擔。他們也同意,但說一步動一下,一個月能看母親幾次,做頓飯,收拾收拾就走人。那些瑣碎細致的照料和操持,依舊是我。

我不是神,能不抱怨嗎?常向哥姐發火。但他們說,母親好的時候,你享受她的操持,她現在不行了,干不動了,就推給我們。我們要房沒房,要錢沒錢,日子都過得有今天沒明天,哪有能力和精力去照顧老媽?

親人間的口角和沖突就這么起來了。吵完好,好了再吵,說了很多傷害感情的狠話、絕話,但于事無補?,F代人都很長壽,當兒女步入老年時,老年人的父母親都還活著。過去講“人生七十古來稀”,可現在,我母親84歲已屬年輕,九十過百的老年人,一點兒也不稀奇。如果他們多兒女,且兒女們的日子過得還都不錯,退休有保障,居住也舒服,輪流照顧咱爸咱媽,長壽老人算是晚年有福了。但若子女不多,且日子過得不好,有的還定居國外,或者其他什么地方,那老人的長壽生活可就成大問題了。

2013年初,母親臥床,我的肺炎上次治得不徹底,再度復發,高燒達41度。這番折騰讓哥姐醒悟了,理性回歸,意識到弟弟十幾年來對家庭的付出,再獨自贍養老媽,已經扛不住了。我們仨終于像年輕時那樣坐到一起,心平氣和地商議母親的下一步,最后達成一致意見,母親送養老院,費用我出。周一到周五的看望,由哥姐輪流負責,我負責周日。

我跑遍了全市包括郊區,終于選定一家養老中心?,F在的養老機構跟幾年前比,還是在升級進步的。國家有政策,鼓勵民營資本創業。多種體制的養老機構,為我這樣的家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母親入住的,是家國營養老中心,6級護理,還配有保健醫和護理人員。她在那里獲得的照顧,比我們3個兒女強多了?,F代社會壓力山大,養兒已經無力防老了,出路只有社會化、產業化、市場化。盡孝沒錯,依然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但方式手段要改革,要與時俱進。

猜你喜歡
養老母親生活
養老生活
注冊養老機構已超2.8萬家
養老更無憂了
漫生活?閱快樂
生活感悟
給母親的信
無厘頭生活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悲慘世界
送給母親的貼心好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