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創板“市膽率”的背后:上市公司忙跨界并購 基金公司忙集中持股

2015-09-10 07:22王柄根
股市動態分析 2015年19期
關鍵詞:創業板估值跨界

王柄根

創業板指數在本周一(5月11日)突破3000點關口,目前創業板整體平均市盈率高達120倍,最新平均市凈率也已經超過10倍(參見表一)。

由于難以用傳統的市盈率、市凈率來理解創業板當前超高估值,市場創造了另外一個估值模式——“市膽率”。

在創業板平均市盈率從年初的約60倍到目前120倍的提升過程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創業板公司熱衷于跨界并購,而一些公募基金則集中持股,游走于灰色地帶。

這些市場“怪現狀”都在提示投資者應當警惕創業板目前蘊藏著的高風險。

從“市盈率”到“市膽率”

“市膽率”是個什么率?這很難用文字進行解釋,但市場中人卻都能心領神會:100元敢不敢買?不敢就炒到200元。200元不敢買?炒到300元。300元不敢買?炒到400元。400元不敢買?炒到500元……

“市膽率”的典型代表當數全通教育(300359),上述從100元到接近500元的“市膽率”演進過程,正是全通教育今年以來的行情表現。

而“市膽率”的核心即在于“膽”字,如果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足夠優秀,可以支撐股價表現,也就無所謂“膽氣”;正是因為基本面十分平庸,而股價卻被大炒特炒到完全離譜,介入時才需要“膽氣”。

創業板可以一直用“市膽率”估值嗎?

接下來的問題是,創業板是否可以一直用“市膽率”進行估值?換言之,板塊整體的超高估值從較長的時間周期來看,會不會是一個常態?

業界為創業板高估值尋找的“解釋”和“理由”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創業板走牛,可以讓中小型公司和創新型公司的上市、融資都變得容易,企業可以獲得大的發展空間,有助于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二是創業板代表了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代表的是對未來的預期,創業板企業整體具有高成長性,可以用高成長性來支撐股價快速上行;

三是創業板與1999年納斯達克“dot.com”泡沫巔峰時相比,尚不算十足的瘋狂,還有進一步瘋狂的空間。

對此,我們認為,在每一次泡沫化的瘋狂階段,投資者(尤其是新進入市場的投資者)都能尋找到諸多的理由來證明“這一輪泡沫與以往的泡沫并不一樣”,但證券市場卻會用事實來證明,泡沫仍然是泡沫,泡沫與泡沫之間并沒有本質的差異。

有業內人士指出,創業板走牛有助于融資和產業調整確實沒有邏輯上的問題,但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要以資本市場穩健、健康發展為前提,這個樸素的道理對創業板市場同樣適用。

而創業板整體高成長性支撐股價快速上行,也缺乏數據的支撐。創業板2014年整體業績增速約為16%,今年一季度整體的同比業績增速甚至下滑。而創業板今年前4個月的漲幅已經超過130%,股價的前行速度遠遠超過業績的前行速度!這一情形,用業績推動來理解只能讓人感到困惑,創業板的瘋狂更現實的理解是“資金推動”。

將創業板與納斯達克曾經的泡沫巔峰對比,看似邏輯合理,但納斯達克市場當年在瘋狂的估值中漫游了2年之后,亦制造了驚人的投資損失。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納斯達克上市的科技股中,有三分之一破產、退市或者徹底邊緣化,大批財務投資者成為了互聯網投資的“先驅”。

讓我們回歸到最初的問題:創業板可以一直用“市膽率”來估值嗎?

以正常的邏輯和投資的基本常識來回答這個問題,答案無疑也是否定的。

上市公司忙跨界并購

在去年以來創業板交投的火爆氣氛中,一些創業板上市公司更熱衷于跨界并購和資本運作,對于傳統主業則缺乏熱情。

“現在可以說是全民并購。幾乎所有的PE都在轉型做并購,上市公司,券商直投,投行、會計師、律師,但凡有市場資源的人,幾乎是全員參與。只要有并購一副牌,不管好不好,都能拉幾個漲停。按照海外經驗,并購成功率其實很低,但你根本就擋不住?!蹦κ①Y本董事總經理張曉勇此前對媒體表示。

對于創業板公司而言,并購的邏輯不外乎幾類:一是并購政策驅動,監管放開。二是IPO排隊時間過長,幾近停滯。三是新興產業,如移動互聯網、醫療、文化、傳媒、互聯網金融成為市場中心熱點。

事實上,從一些跨界并購案例來看,上市公司并購的出發點并非產業發展或業務轉型,其著眼點更在于通過并購來形成二級市場上時髦的概念,助力股價的上漲,達至股東財富的暴增。

基金公司忙集中持股

在創業板“市膽率”的形成過程中,基金公司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通過統計數據我們發現,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公司對創業板多只個股控盤率較高:包括安碩信息、京天利、旋極信息和光環新網等4只個股均被單一基金公司控盤20%以上。如果仔細分析這些持倉數據,可以發現不少創業板公司背后都有著若隱若現的“莊主”。

近日,市場頻傳證監會約談三家基金公司,要求放慢創業板的買入節奏。種種情形說明,在創業板“市膽率”的形成過程中,相當部分的機構投資者并未發揮主流作用,沒有履行理性價值投資的承諾,反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得市場環境更為惡劣。這些市場“怪現狀”都在提示投資者應當警惕創業板目前蘊藏著的高風險。

猜你喜歡
創業板估值跨界
跨界
跨界
三季報凈利潤大幅增長股(創業板)
三季報凈利潤大幅下滑股(創業板)
巧用估值法
B&O繼續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跨界之道
如何創業一年估值過十億
豬八戒網為何估值過百億?
100億總估值的煉成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