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兒舉報父親:先法律,后人倫?

2015-09-10 07:22
方圓 2015年10期
關鍵詞:相隱女網友人倫

湖北高速交警官方微博接到一位女網友的舉報,該名女網友向警方舉報自己父親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接打電話。后警方決定對被舉報的父親給予警告處罰;對舉報交通違法的女兒給予100元的獎勵。這條消息卻引來網友們更是一片嘩然,于是演變成輿論熱點。

因愛之名與人倫之殤

馬建紅

http://mjh2006.fyfz.cn/b/852286

該女生的“義舉”,筆者卻不敢茍同。這名大四女生,不知道她學的什么專業,初步判斷她不會是學法律的,因為一個學過法律、了解古代“親親相隱”傳統的學生,斷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親親相隱的原則來自《論語·子路》中孔子與葉公的對話,到了漢代,尤其是在漢宣帝地節四年直接頒布“親親得相首匿”法令后,父母子女之間、大父母與孫子女之間、夫妻之間首匿犯罪不被追究刑責,親親相隱原則就以正式法律的形式被普遍化。自漢迄清相沿不改。

有人認為這是“封建余毒”,主張法律不應該講溫情。其實,中國古代與儒家思想結緣的法律,正因其以中國人認可的人倫親情為基礎,才使其獲得了長久的生命力,得到人們普遍的認同和遵守。所謂的大義滅親,并非法律的常態,也非法所鼓勵和提倡。

實際上,在一些成熟的法治國家也會遭遇同樣的問題。哈佛大學邁克爾·桑德爾教授在其《公正》一書中,就曾講述了兩個震撼人心的故事:一個是弟弟拒絕協助調查被指控犯有19項謀殺罪的哥哥;另一個是弟弟舉報哥哥可能是“炸彈客”。兩個故事中的主人公做出了不同的選擇,這種選擇無法用簡單的對錯來判斷。從社會利益的角度,人們當然更愿意支持后者,但前者所背負的對親情人倫的歉疚,難道就不值得我們同情和關注嗎?

信任是維系社會關系的重要紐帶,當你“收集”親人們沒有任何防范時的言行,并將其作為違法犯罪證據進行舉報的時候,破壞的正是這種最可寶貴的信任關系,是一種人倫之殤。

舉報親人,倫理不行再訴諸法律

金澤剛

http://view.163.com/15/0519/11/APVMJUPB00012Q9L.html

為了節約司法資源,保證及時有效的懲治違法犯罪,法律是鼓勵舉報的。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舉報”??梢?,“任何”之中也包括親人舉報。

如今,我們固然承認“親親相隱”對于穩固和睦的家庭關系具有一定的特殊價值。但這與古代的“親親相隱”制度有著本質的區別。在遇到違法犯罪時,收集、舉報親人沒有設防的違法犯罪言行,還遠遠談不上是一種人倫之殤。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打電話,這不僅是對他人生命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生命的珍視,還是對自己家人應有的責任感。舉報交通違法犯罪,不能用傳統的家庭倫理標準來判斷對與錯。

不舉報,或許有人覺得會涉及另外一項罪名——包庇罪。其實,包庇罪在客觀方面主要表現為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機關作假證明的行為,主要指自己向司法機關和有關組織出具口頭或書面的假證明,意圖使犯罪的人逃避法律追究。而單純不提供證言、沉默不語或者不出庭作證行為,不成立包庇罪。

盡管舉報親人的行為符合法律的要求,亦體現出公民日益增強的法治意識,但對于舉報,法律畢竟沒有規定不舉報的責任,親人間的舉報更應該屬于個人自由的范疇,法律不能夠過度干預。

猜你喜歡
相隱女網友人倫
親親相隱
2010年以來國內“親親相隱”制度研究述評
尊王抑或尊天:基于人倫與性命的晚明治道重建
吳亦凡
天倫和人倫共生倫理永恒——秦漢傳統中基于發生角度的倫理分類
由傳統禮儀看中英傳統人倫道德觀念異同——以英劇《唐頓莊園》為例分析
沅陵儺文化中人倫與平民的主體性倫理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