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優化教育活動行為

2015-09-10 07:22趙印獎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15年12期
關鍵詞:身心規律活動

趙印獎

學校立德樹人的教育,主要是通過教師教育行為和學校教育活動行為來實現的。學校教育活動行為是學校校長和教師在各種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外在表現,主要是指校長和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對教育活動內容的理解、對教育活動過程的合理組織、對教育活動中與學生交往的行為把持等諸教育活動因素內在的動態表現。在教師施教和學校教育活動中,時常出現教育行為不當或教育活動行為失當的現象,導致了教育失敗或影響了教育活動效果。教育活動實施行為不當,有的是缺乏對學生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的認識,因而不能科學地理解和把握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教育問題,缺乏教育實效性。教育耀眼之處在于育人,培養未來人,有它特有的教育規律。增強教育的實效性,需要優化教育活動行為,尊重教育規律,科學育人。

一、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因材施教

學校面對的是年齡不同、智力和個性不同的活生生的學生,需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稟賦、特長和環境條件施以不同的教育。審視我們一些學校的教育,表現出的教育活動卻是“齊步走”,教育內容要求是“一刀切”,教育方式是“成人化”,從而導致教育行為與教育效果發生了偏差,教育實效性不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在教育實踐中形成和培養起來的,而學生身心發展是有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的,教育活動必須適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個體特點,要通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才能有效,而不能硬灌和強加。

學生身心發展是有心理年齡特征期的,大致分為小學生童年心理發展轉折期、初中生從兒童向青年過渡的少年期、高中生身體心理趨于成熟的青年期。三個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征不同,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個性心理也存在著差異。學生年齡不同,教育目標要求則不同;學生心理特征不同,教育方式則不同;學生天賦、個性不同,教育行為表現方法則不同。教育要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最主要的是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依據心理年齡特征、充分了解學生個性品質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一要了解學生知其心,懂得學生的內心世界;二要把握好勢明其策,依據學生心理需求和發展趨勢施以不同的教育策略方法,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三是因勢利導求其巧,組織教育活動,不主觀臆斷,不牽強附會,不生拉硬拽,做到適時、適當、適合和適度。

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因材施教,對小學生重在引領,對初中生重在引導,對高中生重在指導。具體來說,對小學生尊敬師長、好好學習、團結友愛、愛護公物、集體觀念、遵守紀律等方面進行教育,要求不宜過急過高,教育要循序漸進。教師要有童心、耐心、細心,切忌粗暴、含糊、反常、放任,注重引領,培養自覺性。對處于半成熟、半幼稚心理特點的特殊矛盾期的初中生來說,應注重道德情操的常規教育和訓練,加強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和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教育,重在培養自律和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上注重激勵、引導、幫助、尊重、親和、活潑,切忌有生硬、斥責、說教、體罰等不良教育行為。高中青年期學生生理心理逐漸成熟,有鮮明的獨立性、自覺性,向往未來,應注重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指導。在教育行為方式上,多一些信任、尊重和指導,少一些管、卡、壓,指導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教育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是優化教育活動行為、增強教育實效性的前提和基礎。

二、尊重人的成長規律,育人育心

人的成長規律與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有內在的聯系,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揭示的是處于生態性的人生理、心理的發展規律。而人的成長規律,主要指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受教育者接受適合的教育而健康成長的規律,或者說教育者通過適合的教育途徑,促使受教育者發揮了主觀能動性而健康成長的規律。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本質,歸根結底是做人的教育,是對創新人才的人格基礎素質的教育,也就是塑造學生的思想靈魂。

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行為只有激起學生主動感受、思考、體驗、領悟和內化,學生的思想才能變化。人的思維之花在自由的狀態下才能開放,學生心理安全,師生關系和諧美麗,學生才能健康成長。教育需要了解學生需要,走進學生的心靈,科學育人、育心。實踐證明,以告訴、命令、管束、灌輸等單靠外力一股腦等強制辦法是難以奏效的,因為這種教育模式缺乏對學生的尊重與信任,缺乏人文關懷,缺乏親和力,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育人在于育心。

教育需要實現被動接受教育模式的轉變,創新科學育人的教育模式。有學者認為,“人的生命成長是主動的過程,人的成長只能是個體的主動成長,外在的束縛、壓抑、改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命成長?!苯處煹乃枷胩娲涣藢W生的思想,單靠外力硬灌,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不會形成。尊重人的成長規律,轉變育人行為方式,就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育尊重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重要的是依據學生年齡特征和學生成長需要,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擯棄生硬強制的方式方法,采用引導式、啟發式、溝通式、激勵式、防范式等教育活動形式。教育尊重人的成長規律,優化了教育者的教育行為,才能收到教育實效,從而為創新人才打下良好的人格素質基礎。

三、尊重教育活動規律,優化教育過程

學校教育主要是通過教育活動來體現和實現的,如,組織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舉行讀書報告會、英模人物事跡報告會、主題班校會、演講會、表彰會,舉行升旗儀式、文體競賽活動,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以及師生談話活動,等等。教育活動是由系列性的教師教育行為要素構成的,即由一系列教育要素構成的,具體到每一項教育活動都呈現出一定的教育活動結構要素。優化教育行為,必須優化教育活動結構,優化教育活動過程,而不能從某單一方面來解決問題。

教育活動規律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人的成長規律具有內在的聯系性和統一性,共同構成教育活動科學規律。教育活動規律反映的是教育活動結構各要素內在的聯系性、統一性和一致性。具體到每一項教育活動,無論是大型的集體組織活動,還是教師與學生的單獨談話,都有一個活動過程,都是由若干教育活動要素構成的。教育活動有它基本的流程公式:教育活動目的→教育活動內容→通過教育者(教師)→教育活動方式→對受教育者(學生)施加影響=教育效果。從上述教育活動基本流程公式可以看出,教育活動過程同課堂教學一樣,具有動態的結構復雜性,甚至比課堂教學還要復雜,比讓受教育者理解、領會、感悟知識學習還不易。從教育活動各種因素來看,教育活動主要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思想行為的影響關系。要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要把握好教育活動流程內在聯系的一致性。主要要把握好三個關系:

一是要正確理解把握教育活動與教育目的關系,使教育活動與教育活動目的具有一致性。教育目的是通過一系列具體教育活動目的來實現的,確定好具體的教育活動目的很重要。教育活動目的主導影響著教育活動內容、形式和方法,影響著教育活動效果。任何教育活動都具有本質而具體的教育目的,并由相關結構要素所組成,由此形成教育活動的支撐點、操作點和有關教育活動的行為規則。教育活動目的并不是憑主觀臆想而定,而是由具體的教育活動背景、教育情境條件、學生教育成長需要等多方面因素來確定。教育活動目的的確定,受教育活動組織者的教育思想水平、教育知識水平影響制約。如,教師內心存有報復、解氣、壓制等不良動機和心理,對學生的教育談話行為必有不妥,教育活動就適得其反。組織開展教育活動,確定教育活動目的,既要明確又要正確,首要的是以人為本,端正教育動機;既要適合教育活動情境,又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使教育活動行為具有教育性特點。當然,任何具體的教育活動目的也具有多維性結構特點,由若干個有機因素組成,各因素之間具有一定排列組合的結構性特點,這同課堂教學的情感、知識、技能三維目標的確定是一個道理。

二是把握好教育活動內容與教育目的的關系。教師在教育活動內容安排上要科學設計,統籌安排,使教育活動內容與教育活動目的具有一致性;優化教育活動內容要素,使教育活動內容既與教育活動目的具有內在的緊密聯系,又適合受教育者年齡身心特點和成長需要,而不是不相干或相悖。

三是正確運用教育活動行為方式,與教育內容、學生成長需要具有一致性。在教育活動目的和內容確定之后,如何組織開展教育活動,教師的活動行為方式就起著關鍵作用。教育活動行為方式方法的選擇也不是主觀隨意的,要受教育活動目的、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特點及成長需要等因素制約。教育活動形式表現為教師的教育行為方式,需要依據教育活動目的、內容和學生心理年齡特征、接受能力和成長需要而選擇設計,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成長規律,而不是與之相違和相悖。

學校教育活動達到上述三個一致性,即教育活動目的與教育活動內容具有了一致性,教育活動內容與教育活動方式具有了一致性,教育活動內容方法與學生心理年齡特征、學生成長規律具有了一致性,教育活動結構諸要素就達到了和諧統一,優化了教育活動行為和教育活動過程,就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活動效果。

(作者單位:河北寬城滿族自治縣教師進修學校)

猜你喜歡
身心規律活動
“活動隨手拍”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應對考試
身心告急,回家充電
找規律
第五屆手操報系列活動優秀作品展示
給身心降個溫
巧解規律
找規律
“四會合一”活動安排一覽表
破碎的“豪門”夢讓我身心俱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