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造師生的心靈伊甸園

2015-09-10 07:22王三陽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15年12期
關鍵詞:兒童幼兒園幼兒

王三陽

兒童時期最好的教育就是釋放孩子們愛玩的天性,不受社會上的任何約束,把孩子愛玩的天性發揮到極致。當適齡兒童進入幼兒園,一個人最基礎的學校教育也從此開始,開發孩子的先天特性,是每個兒童學園的職責所在。那么,一所“適性”的幼兒園,該如何讓孩子“玩”得地道、“玩”出水平呢?又該如何解放孩子的天性、綻放老師的個性呢?

一、文化多姿展魅力

一個校園的魅力所在莫過于她的文化所在,那么何為“文化”呢?

在中國古漢字里,“文”是一個會意字,是一個壯漢身上的紋飾?!拔摹北旧響撌敲赖?,應該是值得追求的,在鄭玄所注《禮記》中就有這樣注解:“文猶美也,善也?!币驗閻勖啦拧拔摹?,才有“對鏡貼花黃”的舉動,“文”具有標識性,有了“文”才可能被別人認為有品位,得到認同。

那么“化”呢?“化”左邊的單人旁是一個人,右邊的“匕”也是一個人,只不過相對左邊的人,右邊的人掉過了頭,身體的側向也有了變化,《國語·晉語》有這樣的注解:“化,言轉化無常也?!庇纱宋覀兛梢哉f,“化”就是改變,“化”的目的在于引起改變,沒有改變就沒有“化”。

由此可以說,文化就是以文化之。校園文化就是用美好、特殊的標識通過浸潤的方式去促進、去引發改變,最后達成向往美好、打造特色的改變。莘縣實驗幼兒園的園所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因地制宜的環保、綠色的園所文化

走進幼兒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所現代化的、適于兒童生活的U型教學樓和“擁抱未來”的雕塑,教學樓入口門廳上是幼兒園的園徽、“愛在每一天”以及樓頂“幼兒成長的溫馨搖籃”鮮亮的大字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體現了幼兒園的孩子們在教師愛的撫育下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發展理念。

在“讓教育回歸真實的生活,讓幼兒園回歸自然的環境”教育理念引領下,充分利用幼兒園室外空間,種植了多種花卉和樹木。有迎春花、月季花、櫻花等多種花卉;有桃樹、梨樹、柿子樹等。春季花滿枝頭,秋季碩果累累,這便是幼兒園的綠色文化。

為了便于孩子們觀察和探索,在園內設置了動物飼養區,養殖了小鳥、小兔、小雞等。開辟了600多平方米的綠色種植園,根據季節的不同種植了西紅柿、豆角、茄子、草莓、向日葵、玉米、大豆、小麥等。讓孩子們從播種到收獲都跟蹤觀察和記錄,使他們直觀感受植物生長的過程,并讓孩子們在種植區里進行簡單的播種、采摘等活動,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體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學會相互協作、共同分享,培養了孩子們的愛心、耐心、責任心。

2.教育智能、豐富多彩的廳廊文化

三個大廳和三條主連廊的環境創設與孩子們的真實生活、社會經驗、鄉土文化等相結合,凸顯鄉韻文化、社會經驗認知、科學藝術三個主題,充分體現了環境育人的功能,營造了視角開闊、主題鮮明、文化氣息濃厚的廳廊文化。

一樓大廳是溫馨休息廳,舒適的休息設施及環境,使人感受到家的溫馨;背景墻是孩子們的最喜愛的米奇和米妮卡通形象以及孩子們的幸福照,寓意這里是孩子們幸福成長的樂園。

一樓走廊的主題為鄉韻,突出了鄉土文化元素。南北的葫蘆長廊和東西走廊的水果吊飾,是園里就地取材,經過老師和孩子們藝術加工而制作的,樓道的墻壁上是教師和孩子們制作的京劇臉譜、葫蘆繪畫、麥秸粘貼畫、布貼畫、剪紙等,體現了民俗風情,弘揚了民間藝術,孩子們在欣賞、參與創作中加深了對本地風情的了解和認識。

二樓大廳和走廊以社會經驗為表現主題,為孩子們搭建游戲與學習的平臺,寓教于樂。大廳里是教師和孩子們布置的超市,還有各色風味小吃攤點,有冰淇淋、麻辣燙、小煎餅、羊肉串等,這些都是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的,讓孩子們在游戲活動中,認識生活、體驗生活。二樓走廊的地面上是本地民間游戲場景布置——跳格子,孩子每當經過此地,一定會玩一玩、跳一跳,有的還向爸爸媽媽講解跳格子的玩法,有的家長陪同孩子一起跳,既鍛煉了身體,又增進了親子情感。

三樓則彰顯著濃濃的科學元素。大廳里設有傳聲筒、望遠鏡、哈哈鏡等,孩子們在這里可進行投擲、感受傳聲、體驗視幻等。幼兒園將復雜、深奧的科學知識以淺顯易懂的形式展示給孩子們,讓孩子在操作中獲得相關的知識經驗,在快樂的游戲中發展孩子的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興趣。

3.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

在全園25個班級中,不僅創設了溫馨和諧的精神環境,而且各班級根據自身特點,創設了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比如,有的班級,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如植物的種子、樹葉、秸稈、果殼等,通過對這些材料的操作,用不同的形式表現“美麗的秋天”這一主題內容。如樹葉粘貼畫、秋天的果實、種子展覽會等,并且用孩子的作品來布置活動室環境。這樣,孩子在參與創設的過程中,不僅體會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而且還鍛煉和培養了孩子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珍惜創作成果和對班級的熱愛。

還有的班級利用生活中廢舊物品再創造,比如,孩子們和老師一起用蛋殼、秸稈、棉花殼制作走廊吊飾,用酒盒、一次性托盤等進行創作美化樓道,用紙箱、秸稈、易拉罐等進行建構等等。

4.功能多樣、多元新奇的坊室文化

圖書室、美術室、科學發現室、創意坊、鄉土資源體驗坊的創建,為孩子提供了更充足的空間和條件,使孩子能夠自由地閱讀、科學探索、創作、體驗,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體驗各自不同的多元文化。其中,幼兒科學發現室,是孩子們的最愛。展示架上有各種動植物標本、人體主要器官模型、星球模型等;在操作實驗區有沙和水、空氣和風、聲音、電和磁、運動和力、光與影、沉浮實驗等,另外,教師還制作了旋轉的小花、探尋寶藏、稱稱有多重、不會碰撞的小汽車等自制玩教具,供幼兒探索科學的奧秘,激發孩子們愛科學的興趣。充滿魅力、創意無限的創意坊里,孩子們把瓶瓶罐罐,水壺、鍋蓋、雨靴等各種廢舊材料作為藝術創作的載體,在變廢為寶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夢想。鄉土資源體驗坊則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真實材料,孩子們在這里可操作、游戲、體驗……

二、適性課程顯活力

莘縣實驗幼兒園堅持從兒童出發,以滿足兒童個性化成長為目標,建構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氛圍與秩序,形成以適合孩子天性、展現老師個性為目的的課程體系,呈現出自主發展的新形態。

被譽為“中國現代兒童教育之父”的陳鶴琴先生說:“幼兒園課程要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活教材,引導幼兒從廣闊的自然界、紛繁的社會生活中學習各種實際的、活生生的知識?!被趯逃艺n程理念的解讀和領悟,莘縣實驗幼兒園充分利用鄉土資源的優勢,挖掘其教育價值,并將其與課程有機整合,構建實施了低成本、高質量、彰顯辦園特色的園本課程,體現了“生態教育,健康和諧,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生態教育觀。

1.走向大自然,實現活教育——構建園本課程體系

“讓教育回歸真實的生活,讓幼兒園回歸自然的環境”。這是《綱要》中所蘊含的新理念。大自然是一部真實的、豐富的百科全書,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它向孩子們展示具體、形象、生動的學習內容,為孩子們獲得世界的感性認識提供了天然場所。莘縣是農業大縣,豐富的物產資源及廣闊的環境成為莘縣實驗幼兒園開發園本課程的活教材。

春天來了,教師帶領孩子們走向田間地頭、樹林草叢中,感受春的氣息,尋找春天的秘密。田地里剛剛發芽的莊家、路旁鉆出的小草、盛開的野花,土里鉆出的小蟲,果園里盛開的梨花、桃花等,都成了孩子觀察、探尋的目標,孩子們在觀察、探尋過程中,享受到了極大的快樂與興趣。與此同時,老師充分整合教材,教孩子們描寫春天的故事、古詩、兒歌,教孩子們唱春天、畫春天、說春天,孩子們在無比的快樂中學到了知識。

夏天到了,孩子們捉知了,折柳條編帽子、賞荷花、觀金魚、戲水,在玩耍過程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孔子語)。到了豐收的金秋時節,孩子們走進田地、走進果園,感受秋的收獲,和農民伯伯、阿姨一起采摘果實,認識了蘋果、桃子等水果,還認識了金燦燦的玉米、雪白的棉花、沉甸甸的谷子、紅紅的高粱、飽滿的大豆、花生等。冬天,教師和孩子一起打雪仗、堆雪人,感受冬的詩意。帶孩子們參觀冬暖式蔬菜大棚,參觀洋香瓜,雙孢菇種植基地,讓孩子們知道莘縣是“洋香瓜之鄉”“雙孢菇之鄉”,既了解了科學種植知識,又培養了孩子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使孩子們開闊了眼界,潤澤了心靈,豐富了想象,萌發了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也使幼兒園的園本課程內容真正鮮活起來。

2.巧用鄉土資源,創設特色教育環境——構建園本課程區域活動

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队變簣@指導綱要》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有效地創設和利用環境,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睘榇?,幼兒園在環境創設上,立足本園實際,創設出了孩子們需要的、彰顯幼兒園綠色環保特色的室內外環境。

充分利用空間,種植了多種花卉和樹木。如迎春花、月季花、櫻花、石榴樹、梨樹等,不僅美化了幼兒園環境,更為孩子們觀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提供了便利條件。

在園內設置了小兔、小雞養殖場,開辟了600多平方米的綠色種植園,種植了黃瓜、豆角、西紅柿、茄子、辣椒、高粱、花生、大豆、玉米、谷子、小麥等蔬菜和農作物,讓孩子們從播種到收獲都跟蹤觀察和記錄,并親自參與簡單的播種、采摘等勞動,使他們直觀感受植物生長的過程,體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學會相互協作、共同分享。小小的種植園,已然成了孩子們探索自然界奧秘的樂園。

為了發展孩子們的想象、創作、動手等能力,教師向全園發出了“立足環保,創意無限”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玩教具的倡議,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整合家庭、社區資源,為孩子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操作材料。比如把一些農作物的秸稈、玉米皮、各種瓜果、蔬菜等清潔分類后,投放各個活動區域,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創作,來布置教室、走廊等,這個過程體極大地滿足了孩子們操作材料進行探究活動的需要。這些巧用鄉土資源創設的環境課程,成為幼兒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挖掘民間資源,開展游戲活動——構建園本游戲課程

游戲是孩子們最為喜歡的活動之一。結合幼兒園實際,老師組織“重拾民間游戲,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活動,把適合幼兒的本地民間游戲,充分挖掘出來,豐富我們的園本游戲課程的內容。如滾鐵環、推小車、踩高蹺、跳繩、踢毽子、投沙包、跳皮筋、玩泥巴、跳格子、走迷宮、爬土山、別老牛等。幼兒園充分利用家庭資源及家長、教師們的聰明才智,為孩子們制作游戲器材。如縫制沙包、制作毽子、用瓶子制作保齡球、用紙箱造坦克、造山洞、用輪胎制作秋千等,這些游戲器材雖土,但孩子們在游戲中充滿極大興趣,百玩不厭,玩得是不亦樂乎。民間游戲課程的開展,使中華民族傳統得以傳承,對孩子們的群體和個體發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課程是師生全部校園生活的主要。課程是跑道,是橋梁,是機會,是兒童的行走、奔跑和挑戰。為兒童教授什么樣的課程,就是為兒童提供什么樣的成長;讓老師呈現什么樣的課堂,就是讓老師擁有什么樣的發展。因而,適合兒童快樂成長、滿足教師發展需求的課程,才是有生命力的好課程。

三、多彩活動增靈性

每一名兒童都是不可復制的奇跡和獨立存在,是有獨立人格的、生動活潑的生命個體。尊重兒童,珍視兒童,呵護兒童,是教育的職責;研究兒童,發現兒童,引領兒童,是師者的義務。從兒童出發,建構適合兒童生長、助力兒童發展的活動,是幼兒園的使命。

幼兒活動是指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興趣、經驗和情感需求,能夠真正認識兒童,發現和引領兒童的動作總和。站在兒童自我需求及發展的角度,讓其自主地認識、參與活動,并積極主動地汲取活動的“營養”,從而獲得適合、快樂的成長。學校和教師的任務,就是要為兒童這種自主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良好的環境和豐富的資源,使之樂于參與、樂在過程、樂享其成。

1.手腦齊動,培養孩子的觀察與動手能力

莘縣實驗幼兒園根據大、中、小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設置不同的教育活動內容,并生成主題活動方案。春天,老師帶領孩子走向田間地頭、樹林草叢中,感受春的氣息,尋找春天的秘密。田地里剛剛發芽的莊稼、路旁鉆出的小草、盛開的野花,土里鉆出的小蟲,果園里盛開的梨花、桃花等,都成了孩子觀察、探尋的目標。同時,老師充分與教材整合,啟發、引導孩子想象、描述春天的故事、兒歌,讓孩子們唱春天、畫春天、說春天。比如,幼兒園自主設計的課程主題有科學《春天的秘密》、語言《春眠》、美術《美麗的春天》、音樂·舞蹈《春天》等。夏天,老師帶領孩子捉知了,折柳條編帽子、賞荷花、觀金魚、戲水玩耍等,生成的主體活動有科學《認識知了》、創編謎語《知了》、制作《折知了》、樹葉粘貼《金魚》、繪畫《畫知了》、《美麗的金魚》等。金秋時節,帶領孩子們和農民伯伯一起采摘果實,感受秋的收獲。主題活動“美麗的秋天”又生成各個小的主題活動:有社會認知、繪畫、語言、音樂等。冬天則帶孩子打雪仗、堆雪人,感受冬的詩意。

莘縣實驗幼兒園注重引導幼兒選擇各種材料、器具,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表達和創造。

郭俊華園長介紹說:“我們十分注意對孩子進行美的教育,挖掘幼兒藝術潛質,培養幼兒藝術品質,提高幼兒藝術的鑒賞力,審美觀等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發現,紙工活動是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紙工藝術在我國源遠流長,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紙工藝術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其經歷之久、地域之廣、數量之大、作者之眾、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p>

所謂紙工活動,是指利用普通的紙張。經過折、剪、撕、編、染等活動來完成一定物體造型。紙工活動是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在操作的過程中,幼兒融入自己的想法與創新,最后以作品的形式呈現。因此,紙工活動的開展,可以培養幼兒創造性表現力、審美能力,同時使幼兒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小肌肉動作均得到發展,促進幼兒素質全面提高。

與其他的活動一樣,幼兒園紙工活動的開展也有幾個重要的因素,分別是人物、環境以及內容。在一個紙工活動中,教師出示已做好的紙工作品,引導幼兒發現這個紙工作品的規律,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幼兒進行初步嘗試以后,教師再進行示范,幫助幼兒掌握本次紙工活動的技巧,在此基礎上,鼓勵他們有所創新,培養他們的創造性表現力。而出示一些此類的紙工活動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激發他們的創造性表現力。

2.洋溢民俗文化的教育活動

莘縣本地有端午節包粽子的習慣,過春節貼對聯、扎花燈、貼窗花等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幼兒園把這些民俗文化納入課程,為課程服務。如端午節活動中,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包粽子,向孩子們講解屈原的故事;在迎新年活動中和孩子們一起扎花燈、剪窗花。

幼兒園通過家長、教師廣泛收集民間游戲,并將這些民間游戲靈活地、創新地融合在課程之中。如滾鐵環、跳繩、踢毽子、投沙包、跳皮筋、跳格子、走迷宮等。教師還充分利用家長、教師的聰明才智,為孩子們制作游戲器材。如縫制沙包、制作毽子、用瓶子制作保齡球、用紙箱造坦克、用輪胎制作秋千等等。

中國人通常喜歡聽話、規矩的學生,學校不自覺地用統一、傳統的形式去同質化少兒,往往忽略了他們原本世界的生動豐富,漠視了他們千姿百態的綻放方式,從而使他們逐漸喪失自主能力,成為教育的復制品。因而,我們更應該順應幼兒天性,尊重幼兒自由,發展幼兒潛能,理清課程、活動與家庭、校園每一個個體之間的關系,讓幼兒在學習和活動中綻放純真,讓老師在授業和指引中釋放身心,在過程中學到知識、獲得快樂,成就獨特的自我。這也是,幼兒園對課程整改、活動建構應有的哲學思考。

陳鶴琴先生倡導“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化、大眾化的幼兒教育道路”,給兒童一束陽光,就會燦爛出一片天地。

“適性教育”充分體現了每個兒童都是美好的個體,每位老師都是獨特的自我。老師及孩子的天賦秉性、興趣特長都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認知能力、興趣需求也不完全一樣。正是基于此,莘縣實驗幼兒園遵從兒童的天性發展,尊重老師的個性特點,滿足了多元化、共同發展的需求,讓老師幸福,孩子愉悅。

(作者單位:全國幸福教育聯盟)

猜你喜歡
兒童幼兒園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愛“上”幼兒園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想念幼兒園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畫刊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